《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
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
主講:印正老師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我們繼續用《太上感應篇》探討發菩提心,深信因果。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
我們再探討【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這是聽老婆的話,吃老婆的虧,把父母訓導拋在九霄雲外。
要說呢,為人妻子給丈夫正確的建議,這本來沒有什麼錯,太上為什麼不讓聽妻妾的話呢?女人的素質太差!特別是年輕婦女,見識短淺,妻妾之間互相爭寵,在丈夫跟前所說的,都是爭名奪利,是非人我,沒有什么正經的。過去的家庭是一夫多妻,多一個老婆,就多一份是非,男人稍有不明,就被女人們牽著鼻子走,家裡沒有了規矩上下,家就亂了,散了。女子昏昧者多,明智者少,在古代,是不允許女人從政,參加社會活動的。
給女人的分工,就是生孩子,做家務,相夫教子。除此之外,沒有女人的事情。這樣呢,看起來女子很舒服,其實不然。
過去社會,沒有現代的工業化,衣服鞋帽都靠女人們一針一線裁縫起來。布匹,也靠女人紡織,女性很勞累的。婦女對社會的貢獻,是肯定的。女人十月懷胎生孩子,既擔風險又受苦,確實不容易。做丈夫的體貼愛護妻子是應該的。
但作為男人,自己在社會上經風歷雨,見多識廣,在家庭當中要明辯是非,不能偏聽偏信。有事情多同父母商量,為什麼呢?父母親歲數大,有經驗有閱歷,能給你出主意。
妻子與你年齡相當,你遇到的問題,同樣也是她遇到的問題,況且,如果牽扯到她的利益,她會拼死命跟你鬧,或者給你出歪主意,把事情搞得更糟。
關於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引發出來的是非,民間的,左鄰右舍打打鬧鬧,大家都看到了。而在朝堂之上,堂堂的一國之君,若是聽了小老婆的話,不但三宮六院沒有了活路,江山社稷恐怕就要易主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可見太上有先見之明的。諸佛菩薩是過來人,經見了社會上數不清的起起落落,給我們說的,都是他們總結了豐富的經驗之談。其中勸男人不要誤聽妻妾的讒言,就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我們再看【得新忘故。口是心非】
得新忘故,主要體現在男女關係上,男人喜新厭舊,拋棄糟糠妻子,中國老百姓把這種情況教做無情無義。口是心非呢?還要從夫妻關係上說起。一個欺騙妻子的男人,他對其他人也沒有多少真情。
夫妻之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感情,人的一生,雖然有父母兄弟,有兒女子孫,但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還是配偶。良好的夫妻感情是人生幸福的保證。穩定的婚姻,是家庭興旺的基礎。
而得新忘故,寵愛新歡,家庭從此以後就失去了和諧走向衰落。
一個男人的成功,妻子為他付出了多少!這筆帳,會算的人,絕不會中途變卦,將始終如一的經營好夫妻感情,直到壽終正寢。
相反,朝秦暮楚,見異思遷的男男女女,年輕時過得好像很瀟灑,可到了老年,苦就來了。為什麼呢?年輕時沒有把精力放在過日子,工作上,鶯鶯燕燕,大好時光浪費在這裡,到老來沒有成績,後福就盡了。
就人的一生來說,到了婚配的年齡,結婚了,就開始奮鬥的歷程:上面有父母,要替父母分擔其他兄弟的婚姻開支。
下面有孩子,孩子要吃要穿要上學,負擔一下子壓在你肩上,不允許你紅杏出牆,尋花問柳了。跟自己的妻子過的好好的,遇到其他女人,比來比去,覺的自己的妻子總是不如這個人,就選擇拋棄妻子。這個女人真的比你妻子更好嗎?
我們看看,外遇轉正以後,離婚率更高!沒有生活在一起,感覺到對方新鮮,等生活在一起以後,才發現,人與人相處都有矛盾,人人都有優缺點。而喜新厭舊的人永遠總結不出這個規律,遇到感情上有磕拌,看到地方稍不順眼,就另闢蹊徑,重新再來。這樣的人,最後一事無成,眾叛親離。
那甜言蜜語欺騙女人,害得人家失身與你,過後不負責任把她拋棄了,這個罪,不但要報在自己身上,還要報在兒女身上。報在自己身上,是一生不順利,多病多災多爭訟,妻子死得早。報在兒女身上,是子女婚姻不順,生平坎坷。這樣的壞運氣,影響到三代都不停,千萬要注意好。
今天時間到了,謝謝大家,我們明天同一時間段接著探討。阿彌陀佛。
由於鄙人修學程度有限,講經肯定有不當之處,伏請同修大眾多提寶貴意見,讓鄙人及時覺悟,當下改過。
《佛說觀無量壽經》
第一百四十六集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