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講記-第一百四十六集

2020-12-25 慧利2020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

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

主講:印正老師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我們繼續用《太上感應篇》探討發菩提心,深信因果。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

我們再探討【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這是聽老婆的話,吃老婆的虧,把父母訓導拋在九霄雲外。

要說呢,為人妻子給丈夫正確的建議,這本來沒有什麼錯,太上為什麼不讓聽妻妾的話呢?女人的素質太差!特別是年輕婦女,見識短淺,妻妾之間互相爭寵,在丈夫跟前所說的,都是爭名奪利,是非人我,沒有什么正經的。過去的家庭是一夫多妻,多一個老婆,就多一份是非,男人稍有不明,就被女人們牽著鼻子走,家裡沒有了規矩上下,家就亂了,散了。女子昏昧者多,明智者少,在古代,是不允許女人從政,參加社會活動的。

給女人的分工,就是生孩子,做家務,相夫教子。除此之外,沒有女人的事情。這樣呢,看起來女子很舒服,其實不然。

過去社會,沒有現代的工業化,衣服鞋帽都靠女人們一針一線裁縫起來。布匹,也靠女人紡織,女性很勞累的。婦女對社會的貢獻,是肯定的。女人十月懷胎生孩子,既擔風險又受苦,確實不容易。做丈夫的體貼愛護妻子是應該的。

但作為男人,自己在社會上經風歷雨,見多識廣,在家庭當中要明辯是非,不能偏聽偏信。有事情多同父母商量,為什麼呢?父母親歲數大,有經驗有閱歷,能給你出主意。

妻子與你年齡相當,你遇到的問題,同樣也是她遇到的問題,況且,如果牽扯到她的利益,她會拼死命跟你鬧,或者給你出歪主意,把事情搞得更糟。

關於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引發出來的是非,民間的,左鄰右舍打打鬧鬧,大家都看到了。而在朝堂之上,堂堂的一國之君,若是聽了小老婆的話,不但三宮六院沒有了活路,江山社稷恐怕就要易主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可見太上有先見之明的。諸佛菩薩是過來人,經見了社會上數不清的起起落落,給我們說的,都是他們總結了豐富的經驗之談。其中勸男人不要誤聽妻妾的讒言,就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我們再看【得新忘故。口是心非】

得新忘故,主要體現在男女關係上,男人喜新厭舊,拋棄糟糠妻子,中國老百姓把這種情況教做無情無義。口是心非呢?還要從夫妻關係上說起。一個欺騙妻子的男人,他對其他人也沒有多少真情。

夫妻之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感情,人的一生,雖然有父母兄弟,有兒女子孫,但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還是配偶。良好的夫妻感情是人生幸福的保證。穩定的婚姻,是家庭興旺的基礎。

而得新忘故,寵愛新歡,家庭從此以後就失去了和諧走向衰落。

一個男人的成功,妻子為他付出了多少!這筆帳,會算的人,絕不會中途變卦,將始終如一的經營好夫妻感情,直到壽終正寢。

相反,朝秦暮楚,見異思遷的男男女女,年輕時過得好像很瀟灑,可到了老年,苦就來了。為什麼呢?年輕時沒有把精力放在過日子,工作上,鶯鶯燕燕,大好時光浪費在這裡,到老來沒有成績,後福就盡了。

就人的一生來說,到了婚配的年齡,結婚了,就開始奮鬥的歷程:上面有父母,要替父母分擔其他兄弟的婚姻開支。

下面有孩子,孩子要吃要穿要上學,負擔一下子壓在你肩上,不允許你紅杏出牆,尋花問柳了。跟自己的妻子過的好好的,遇到其他女人,比來比去,覺的自己的妻子總是不如這個人,就選擇拋棄妻子。這個女人真的比你妻子更好嗎?

我們看看,外遇轉正以後,離婚率更高!沒有生活在一起,感覺到對方新鮮,等生活在一起以後,才發現,人與人相處都有矛盾,人人都有優缺點。而喜新厭舊的人永遠總結不出這個規律,遇到感情上有磕拌,看到地方稍不順眼,就另闢蹊徑,重新再來。這樣的人,最後一事無成,眾叛親離。

那甜言蜜語欺騙女人,害得人家失身與你,過後不負責任把她拋棄了,這個罪,不但要報在自己身上,還要報在兒女身上。報在自己身上,是一生不順利,多病多災多爭訟,妻子死得早。報在兒女身上,是子女婚姻不順,生平坎坷。這樣的壞運氣,影響到三代都不停,千萬要注意好。

今天時間到了,謝謝大家,我們明天同一時間段接著探討。阿彌陀佛。

由於鄙人修學程度有限,講經肯定有不當之處,伏請同修大眾多提寶貴意見,讓鄙人及時覺悟,當下改過。

《佛說觀無量壽經》

第一百四十六集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相關焦點

  • 《觀無量壽經》講記-第六十五集-印正老師
    >第四觀 樹觀,到這裡就成功了。樹觀成功以後,修行人的神通智慧俱增,表現在哪裡呢?就說明了問題不離極樂世界而能在一切諸佛國土度化眾生,做一切佛事。樹觀修成者,他就有如此的妙用,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說之不盡 ,樹觀這一項,就非常微妙。
  • 《觀無量壽經》講記-第六十三集-印正老師
    我們今天繼續探討《佛說觀無量壽經》現在我們一起來受持三歸 五戒居士存願 ,我弟子印正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無染(三遍)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64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佛說觀無量壽經》第一百六十四集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六日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56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說觀無量壽經》第一百五十六集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八日
  • 讀《無量壽經》可不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讀方等和大乘都可以,那讀《無量壽經》可不可以?不是可以,太可以了嘛!因為你要讀其他經得回向,對不對?也得有「信願」。讀《無量壽經》既修「信願」又修「行門」啊!信願行一次完成啊!高不高明?尤其讀《無量壽經》,能不能?肯定能啊!大乘方等都可以,何況《無量壽經》!那我們怎麼寫它?我們也寫成一個公式:以此回向是不是信願?信願加行,行指三種,都是行。「信願行」,行是什麼?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行不行?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行不行?行。三者、修行六念,行不行?信願行用讀經行不行?讀經可不可以作行門?
  • 笑談紅樓丨第十一集 紅樓之「觀」VS極樂之「觀」
    接下來,我和大家簡單地談談《觀經》與《紅樓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首先說相同點,我總結為八點:1.兩者都是從故事入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觀經》的故事我剛才已經介紹過了,而《紅樓夢》就不必多說了。2.兩者的故事都有深厚的佛教時代背景。《紅樓夢》的佛教時代背景,我在第二集專門談過,而《觀經》就更是如此了。
  • (第4集) | 無量壽經第二次復講-劉素雲老師
    淨宗自古以來,由於《無量壽經》的版本太多,內容出入太大,大家不知依哪個本子修好。因此,乾脆就依這個本子了,都依小本《阿彌陀經》了。《無量壽經》這麼重要的一部經書,唐代末後竟被捨棄。依《阿彌陀經》修行也行,也能成就。古時候的人比現在淳厚,古代社會,染汙沒有現代這麼嚴重,依照《阿彌陀經》修,當然能往生。 今天這個社會,人心病重。
  • 第47集 四聖諦之聖諦現觀
    各位現在所收看的是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的節目,也就是本會 平實導師的著作《勝鬘經講記》的導讀課程。我們接著上一堂課舍利弗所說經,舍利弗尊者繼續說道:「多聞的聖弟子如我舍利弗,能明了、照見、覺察於此,而能斷盡一切內六處的愛著,也就是愛滅、苦滅的滅聖諦,對於我與我所的種種不再愛染。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一)
    二、《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乃恩師未竟之作,僅寫至《三輩往生品》之上輩往生部分。至於本解未竟部分,某居士曾於恩師生前三日特就此事請問,恩師明確指示,「《大經白話解》寫到哪兒就算哪兒,後面的聽錄音去。」恩師講授《大經解》之錄音(即《無量壽經講座》全部七十盤)現已流通於世,可供學人參習。  三、謹遵恩師慈命,此《白話解》文稿由抄稿者嚴格把關,並請某居士順以標點。
  • 《無量壽經》第6集 (1992年宣講共60集)(視頻+文字)
    無量壽經  (第六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6   請掀開經本第八頁,倒數第四行: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
  • 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1講(上)
    像《觀經》下品上生那個人,一輩子沒學過佛,沒讀過經,也沒念過佛,但是他臨終的時候聽到善知識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就「除卻千劫極重惡業」,這就是經題不可思議的力量;《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也說,如果有人書寫一四句偈,或者為人演說一句經文,都可以滅五無間業:這些我們讀了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經文為什麼有這樣的功德?
  •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障七心:恐怖心
    《六度集經卷六·佛以三事笑經》提到,有一次佛陀和阿難走在市集中,看到一位賣魚的老人站在攤子旁悲傷地哭泣,一邊哭,一邊叫苦。 佛陀停步,傾聽老人為何嘆苦。聽到老人說:「為什麼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本來這個生意是我兒子在做,但是他卻突然死了,我年紀這麼大了還要出外捕魚、賣魚,真是命苦啊!」佛陀聽畢,臉上微微露出苦笑。
  • 《法華經》視文講記第4集——「如是我聞」真實義
    醍醐妙法 | 《法華經》你已經成佛但自己不知道醍醐妙法 | 《法華經》成為大法師的十種條件醍醐妙法 | 《法華經》受持一句《法華經》的功德醍醐妙法 | 《法華經》無量的分身佛從何而來有講記合集 | 《心經》講記視文全集講記合集 | 《阿彌陀經》講記視文全集講記合集 | 《妙法蓮華經
  • 蟻丘經講記
    馬哈希尊者在此講記中,明確地教導內觀禪練習的實踐方法,必定能令熱忱的讀者以非常睿智的手法,進一步邁向涅槃。這並不是誇大的話。透過閱讀此經,一個人可能因此而生起好奇心,很想知道梵天的天神給予鳩摩羅迦葉的指點,所帶出的十五個謎題究竟是什麼,而世尊所解釋的答案又會是什麼。透過講者的才智,此經的編排,巧妙地融入了清晰易懂的解釋。
  • 《佛說觀無量壽經》梗概(上)
    《佛說觀無量壽經》梗概(上)《佛說觀無量壽經》簡稱為《觀經》,在淨土三部經當中是最具故事情節的一部,最生動,最精彩,最戲劇化,我想《觀經》可以拍成電視連續劇。有些蓮友可能看過《佛典故事》中《王舍城的悲劇》,說的就是《觀經》的大概情節,很生動,很精彩,也很驚險。比如下品往生的人,他馬上就要墮入地獄了——這個很驚險;哎!
  •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講記•【禮佛現光第三十八(2)】•198
    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釋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神通之力,讓我們見到。而且西方極樂世界,好像就在我們眼前。如淨天眼觀一尋地。非常明淨的天眼,看八尺的距離。
  • 師父說:不要把佛教的「觀」想得太難了!因為我們本身就會這件事
    宏海法師講述《觀經四貼疏》63後面講到,「今言無量壽者是法,覺者是人。」就是講這個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意思,無量壽,那麼是講的這個法的內涵,覺是說佛,是擬人這個人。你看,為什麼我這裡,剛才要要求大家下次再來聽的話,一定要先看一下《觀無量壽經》,那十六種觀法到底是一些什麼內容。比如說第一個觀法,就是說為了讓我們凡夫的心性不定,先做一個演習,演習的問題是什麼,極樂世界你夠不著,不能現見,那先從娑婆世界邁步做起。娑婆世界的一切物像鏡像中只有落日太陽,最像將來極樂世界那個情形,狀如懸鼓,又不刺眼。
  •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七心總論(二)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四)【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三)【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二)【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罪出三障【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滅罪之緣·禮敬三寶(八)【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