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費者報導
餃子味美,包餃子卻堪比一項「大工程」。一雙巧手需要同時掌握和面、擀皮、制餡、包製、煮等多道核心工序。速凍餃子的誕生,讓這個複雜的包餃子過程避繁就簡——如今,你只需將餃子放入沸水煮,然後靜待美食出鍋。
作為生鮮食品的速凍餃子,是否有致病菌汙染的可能?它們的餡兒夠豐富、夠新鮮嗎?
2019年12月,《消費者報導》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14款速凍餃子,包括灣仔碼頭大白菜豬肉水餃、思念手打天下豬肉薺菜水餃、三全狀元白菜豬肉水餃、正大食品玉米蔬菜豬肉蒸餃、必品閣王餃子韓式泡菜、東來順牛肉大蔥水餃、(沃爾瑪旗下自有品牌)Member’s Mark玉米蔬菜豬肉水餃、吳大嫂鮁魚餡水餃、北京稻香村精製水餃羊肉白菜餡、船歌魚水餃墨魚水餃、龍鳳白菜豬肉水餃、海霸王甲天下黑珍豬白菜豬肉水餃、廣州酒家利口福玉米豬肉水餃、吳大娘大娘水餃薺菜鮮筍豬肉餃,檢測餡含量、過氧化值、金黃色葡萄球菌、揮發性鹽基氮和鈉。
結果顯示,14款速凍餃子均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10CFU/g),值得肯定。
餡含量方面,Member’s Mark、船歌魚水餃、思念餡含量較高,海霸王墊底。
在新鮮程度上,吳大娘、思念、海霸王肉質鮮度較佳,北京稻香村、必品閣較差;14款速凍餃子在油脂新鮮程度上的差距較小,整體表現理想。
此外,龍鳳、吳大娘、Member’s Mark、三全鈉含量稍低,正大食品、必品閣、東來順等鈉含量稍高。
無一檢出致病金葡菌
2011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在「思念」水餃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金葡菌);隨後,廣州市工商局也在「三全」「海霸王」速凍食品中檢出該致病菌,引發輿論熱議和質疑。
當時執行的舊標準GB 19295-2003《速凍預包裝面米食品》要求上述速凍食品中不得檢出金葡菌,因此這些知名品牌產品紛紛遭到下架處理。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人和動物的皮膚、鼻腔、傷口以及自然環境中的空氣、汙水都是它的宜居場所。
作為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案例時有發生。
實際上,引起食物中毒的「元兇」卻並非金黃色葡萄球菌本身。在繁殖過程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能產生腸毒素,當中以A型和B型腸毒素最為常見。這些腸毒素能引起噁心、嘔吐、胃痙攣和腹瀉等症狀。
一般認為,食用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的食物後是否會中毒,主要取決於汙染食物中腸毒素的殘留量。
舊標準不允許速凍餃子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而新標準GB 19295-2011《速凍面米製品》規定速凍餃子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限量存在(n=5,c=1,m=1000CFU/g,M=10000CFU/g)。
新標準的出臺,消費者質疑新國標在「開倒車」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為了解釋從無到有的規定,原國家衛生部新聞辦公室回應稱:「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分布在大氣、土壤中,對熱敏感,加熱80℃,30分鐘可被殺滅,通常大於100000CFU/g時才能產生致病性腸毒素。」
此次測評的14款速凍餃子,是否有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
檢測結果顯示,14款速凍餃子均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10CFU/g),說明這些速凍餃子不存在從原料自然帶入或生產、流通過程中汙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風險,安全性較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家包水餃、包子或做飯時使用的生肉、魚類、乳品、蛋品等食材,都有可能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保險的做法是徹底加熱和生熟分開。
此外,在購買速凍食品時,應選擇有完善冷鏈系統的大型商超;不購買包裝被汙染或破損的產品;速凍食品帶回家的路上應儘量使用保溫袋,到家後立刻放入冰箱冷凍室;按照包裝袋上的說明將食物煮熟後再食用。
沃爾瑪旗下的Member’s Mark餡含量最「良心」
有一個謎面這樣說:「有才何須多開口,萬般滋味肚中藏。」說的就是肚中藏餡的餃子。
餃子由餃子皮和餃子餡構成,皮薄餡多向來是消費者評判餃子用料豐富的標準之一。按照GB/T 23786-2009《速凍餃子》的規定,速凍餃子的「餡含量」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高,其最低標準為35g/100g,即餃子皮的重量可高於餃子餡。
檢測結果顯示,14款速凍餃子的餡含量全部不低於35%,餡含量差異從48~63g/100g。
作為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的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其餡含量最高,其次是因登上《舌尖上的中國3》而名聲大噪的「船歌魚水餃」和國內速凍食品標杆之一的「思念」,兩者的餡含量略低於Member’s Mark。
一些消費者熟知度較高的品牌,比如以「皮薄、餡大、汁多」著稱的灣仔碼頭、地域性品牌北京稻香村、東來順、廣州酒家,餡含量方面讓人失望,皮餡比例接近1:1。
源自中國臺灣的速凍品牌「海霸王」,其餡含量佔比為48%,餃子皮恐有喧賓奪主之意。
必品閣肉質鮮度墊底,思念油脂新鮮度遜
春季挖竹筍,秋冬採蓮藕,中國飲食最講究食材新鮮。速凍餃子和現包餃子在新鮮度上存在的差距,這能將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慾扼殺在搖籃中。
在速凍餃子的製作過程中,所用到的原料一般有製作餃子皮的麵粉和豬肉、魚肉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肉類食材,以及用於調味的食用油、食鹽等。
因此,速凍餃子是否夠新鮮,主要取決於肉餡和油脂的新鮮程度。
揮發性鹽基氮反映原料魚和肉的鮮度。它指由於酶和細菌的作用,在腐敗過程中,使動物性食品的蛋白質分解而產生氨以及胺類等鹼性含氮物質。此類物質具有揮發性,其含量越高,表明胺基酸被破壞得越多。
現行的GB/T 23786-2009《速凍餃子》對速凍餃子中揮發性鹽基氮值不作限量規定,本刊參考NY/T 1407-2018《綠色食品 速凍預包裝面米食品》,即揮發性鹽基氮值不得高於15mg/100g。
檢測結果顯示,14款速凍餃子揮發性鹽基氮的平均值為7.51mg/100,沒有一款超過15mg/100g的最高允許限量。
揮發性鹽基氮值較低的品牌有吳大娘、思念、海霸王,含量較高的有吳大嫂、廣州酒家、北京稻香村和必品閣,說明其在肉餡的鮮度上有一定差距。
韓國最大食品企業希傑(CJ)旗下經營的韓餐品牌必品閣(Bibigo),揮發性鹽基氮含量最高,為11.0mg/100g,與吳大娘差距逾2.5倍,說明吳大娘肉餡的新鮮度明顯高於必品閣。
過氧化值是反映餡料中油脂劣變程度的一項指標,過氧化值越小,油脂越新鮮。長期食用過氧化值超標的食物對人體健康不利,因為過氧化物可以破壞細胞膜結構,導致胃癌、肝癌、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脫髮和體重減輕等;長期食用過高過氧化值的油脂對心血管病、腫瘤等慢性病有促發作用。
GB 19295-2011《速凍面米製品》規定,速凍餃子的過氧化值≤0.25g/100g。
檢測結果顯示,14款速凍餃子過氧化值的檢出值遠遠低於最高限量值。其中正大食品、Member’s Mark的過氧化值分別為0.022g/100g和0.024gg/100g,約為最高限量值的1/10,表明此兩款速凍餃子的油脂較為新鮮。
相對而言,思念、龍鳳在油脂的新鮮度上略為遜色,過氧化值以0.092g/100g、0.088g/100g位居倒數第一和第二。
警惕餃子中的「隱形鹽」
速凍餃子久煮不破的一個小秘密,就是在和麵粉的時候加入食鹽,因為這樣做出來的餃子皮也更筋道。因此,儘管市面上的一些速凍餃子吃起來並不「鹹」,但其中含有的「鹽」可能一點都不少。
鈉含量是速凍餃子不容忽視的營養問題之一。
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另外,吃鹽過多還可增加胃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根據目前2016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成人一天食鹽攝入量應不超過6g,這相當於一個啤酒瓶蓋大小;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最新的食鹽攝入指南指出,成人每日食鹽攝取量應低於5g,鈉元素攝取量應低於2000mg。
檢測結果顯示,14款速凍餃子鈉含量的平均值為427mg/100g,當中以龍鳳、吳大娘、Member’s Mark、三全鈉含量較低,正大食品、必品閣、東來順鈉含量相對較高。
假設以一餐進食350g餃子(約18個,實際不同品牌餃子個頭明顯有別)計算,即14款速凍餃子鈉含量折算成食鹽的量為2.5g~5.3g,佔健康人每日食鹽最高建議攝入量(6g)的44%~88%。
值得一提的是,速凍餃子的鈉主要來源於食鹽(氯化鈉),不過也有微量來自食材本身、一些調味料如味精(穀氨酸鈉)等。
從品牌上看,龍鳳、三全、吳大娘含鹽量稍低,但350g餃子所含食鹽當量仍佔每日推薦上限值的一半。若一餐進食350g東來順(約19個)或者必品閣(約10個)品牌的餃子,一同吃進去的鈉則相當於佔用每日食鹽推薦上限值八成以上的「額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吃餃子時還有蘸醬油或者其他調味料的習慣,很可能會在無形中吃進更多的鹽。
CCR綜合測評:推薦Member’s Mark、吳大娘和思念
CCR綜合測評結果顯示,14款速凍餃子的油脂及肉質較新鮮,無一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同品牌餡含量有差異,但速凍餃子鈉含量普遍偏高。
家喻戶曉的速凍食品品牌三全、海霸王、灣仔碼頭表現一般,缺乏亮點;地域性品牌廣州酒家、北京稻香村排名靠後。
Member’s MarkCCR綜合得分居首,吳大娘肉質鮮度佳,思念餡含量較高,值得推薦;必品閣鈉含量較高,肉質鮮度差,東來順餡含量較少,鈉含量最高,被本刊列為不推薦產品。
【特別聲明】:本報導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