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談
農村老人教導晚輩:「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說的什麼意思?
在農村,老人們其實也是十分重視對晚輩的教導的,雖然老一輩的人可能沒有學過多少知識,但是他們卻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所以在家庭生活中也有不少經驗要向晚輩們傳輸,而在有些農村的老人就喜歡用「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這句話來教導晚輩們,那這句話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可能也知道,這個「家敗人也亡」,其實是有誇張成分的,農村人喜歡用相對嚴重的話來威懾大家。但是他們所謂的會造成家敗人亡的四項是哪四項呢?分別是:家裡的男人有不良嗜好;家裡的女人潑辣不孝順;家裡有兄弟不和的情況;家裡和鄰居之間關係不和。為什麼農村老人們會覺得家裡有這四項會對家庭發展不利呢?
大家也都知道,在我們中國,青壯年男丁在家裡是起到支柱作用的,如果家裡的男主人不思進取,不懂得積極向上謀發展,而是沉迷於一些不良嗜好,不管是嗜酒、嗜賭、嗜吸菸還是其他的,不說這個家庭沒有新的指望,但是對於其他成員來說也是有沉重負擔的。
大家也知道一位母親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他需要跟每一位家庭成員親密相處,對上她是女兒或者兒媳婦,對於下她是對孩子具有教導性的母親。如果母親說話態度不友好,對人沒有禮貌,對待長輩不孝順。不僅會影響家庭的和諧,也會對年幼的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年輕的孩子則就是家庭的未來,一個家庭沒有未來,又怎麼能好好的發展下去呢?
人心齊泰山移,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在我們中國人的文化當中,向來是重視和睦團結的,如果兄弟之間有異心,都只自私的想到自己而不顧及整個大家族的利益,家庭的內部都不能穩定,又怎麼能向上發展呢?而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除了日常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以外,鄰居應該就是最親近的人了,老話也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如果鄰居之間不和睦,彼此針鋒相對,家庭生活又怎麼能如意呢?
雖然農村老人們教導晚輩的俗語聽起來有些誇張和粗俗,但是卻是在用一些質樸的語言告誡子孫,要想獲得幸福的生活,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被一些不良嗜好佔據了生活的重心,要保留住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不管是夫妻、兄弟還是鄰裡,只有真心相對,多為別人考慮,才能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