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2021-01-12 人民網

原標題: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理論上的重大成果和貢獻,就是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理論品格、科學內涵和指導意義等作了深刻、系統的闡述,標誌著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又一次與時俱進,標誌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邁出了堅實步伐。

  時代背景

  任何真正的理論總是時代的產物。黑格爾說,哲學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時代。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成功應對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理論結晶。只有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時代變化的新特徵、新趨勢,才可能準確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語境以及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歷史方位。

  從國情來看,中國發展方位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新時代催生新理論,新理論引領新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新時代的理論產物,也是指引新時代前進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

  從世情來看,進入21世紀,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翻轉,從融入全球化轉向塑造全球化,從輸入型現代化轉向輻射型現代化,這是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樣的世界背景下產生的,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難題提供中國方案,這是中國所處的國際方位決定的。

  從黨情來看,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同時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黨內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依然擺在全黨面前。經受住「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迫切需要黨的創新理論指導。

  歷史地位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這清晰地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新的實際和新的發展,致力推進理論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如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論斷,「兩步走」戰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提出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主題的認識;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經濟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等理論,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出的「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面從嚴治黨」等觀點,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等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繼承上的創新,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這個「理論總體」的一部分,同時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理論奠基之作。

  是黨的指導思想的新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黨章,是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全黨的選擇,標誌著我們黨的指導理論實現了又一次飛躍,標誌著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根本遵循。

  體系結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豐富、博大精深,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領域,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具體地說,「八個明確」的主體內容、「十四個堅持」的具體方略在總體上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件。

  「八個明確」更加側重於回答時代課題的第一個方面,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個明確側重於國家發展,闡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和戰略步驟,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五個關鍵詞界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特徵。第二個明確側重於人的發展,闡明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表達了宏偉的理想願景。第三個明確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強調推進兩大布局,建設充滿自信的社會主義中國。第四至第七個明確分別從改革、法治、軍隊、外交四個方面,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動力、法治保障、軍事安全保障和外部環境保障,描繪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藍圖。第八個明確側重於政治保證和領導力量,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保證,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十四個堅持」更加側重於回答時代課題的第二個方面,即「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某種意義上說,「十四個堅持」是「八個明確」在實踐中的具體化,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我們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必須堅持的一系列重大方針原則,「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將貫穿於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各方面全過程。需要說明的是,「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分別側重於回答時代課題的兩個方面,這種區分僅僅具有相對的意義。

  「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續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重大意義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向度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進入21世紀,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的廣度、深度都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像,也與先前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所遇到的國際國內環境有很大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適應時代發展和實踐需要,既堅持了「老祖宗」,又以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從中華民族復興史的向度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過去的五年,我們黨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面向未來,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只有堅持這一思想,才能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人類文明進步史的向度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是多方面的。如在經濟層面,中國提供的新型全球化方案,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提出的世界經濟復甦方案,為加快世界經濟復甦、堅定全球化發展方向作出了突出貢獻。如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方面,倡導並積極參與的亞投行、金磚銀行、上合組織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多邊金融架構,推動構建的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的新型大國關係,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如在文化和價值觀層面,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國倡導的共同價值觀,為全球化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合理性的價值引領,為重塑全球交往理念貢獻了中國智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作者系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系統科學發展的第一階段 一般系統理論(三)
    正是基於這一點,貝塔朗菲提出了生物學的機體論概念,強調把有機體作為一個整體或系統來考慮,認為生物科學的主要目標就在於發現各個不同層次上的組織原理。貝塔朗菲的機體論裡提到了系統和整體,提到了系統的層次性,以及不同層次上的組織原理是使系統湧現出系統特性的關鍵,這些都是一般系統論的核心觀點,因此機體論是貝塔朗菲一般系統論的萌芽,這一年是1925年。
  • 徐浩然:堅持系統觀念的理論邏輯
    從理論上搞清楚堅持系統觀念的內在邏輯,有助於謀劃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錯綜複雜的矛盾,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遵循系統的動力學特性經濟社會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始終處於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那麼,系統演化的動力來自哪兒?任何一個動態系統,都要依賴系統各單元之間廣泛的相互作用、多種元素的聚集以及不斷的結構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
  • 從科學史看古典歸納邏輯發展
    而從科學史的視角來看,19世紀歸納邏輯的發展還有另外兩條線索:在科學職業化的背景下,科學家群體開始基於自身和歷史上的科學實踐來反思歸納方法,進而更為強調主體性在歸納過程中的作用;在科學普及化的潮流中,科學普及者嘗試將歸納方法介紹給更為廣泛的群體,由此出現了若干涉及歸納邏輯的普及讀物。
  • 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邏輯與過程邏輯
    [摘 要]政府職能轉變蘊含著理論與過程雙重邏輯。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方式的變革直接關乎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全面推進,而兼顧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政府職能轉變,天然地成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突破口。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職能轉變遵循著「國家職能—政府職能—政府職責—職責體系」的過程邏輯。
  • 社會調查科學方法體系的創立
    為了剖析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歷史性影響、給社會主義理論「提供堅實基礎」,恩格斯用21個月的時間,對英國工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進行了全面考察,並於1845年回國後完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在這本著作中,恩格斯初步闡釋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並將其與社會科學調查方法相結合,構建起了一套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田野調查和文獻採集為主要研究方法的科學方法體系。
  • 邱水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理論特質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質。一方面,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繼承、豐富和創造性發展,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 中國考古學理論必須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社會科學網
    而後,對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譜系格局研究均形成獨特體系,對古代遺址分類保護更加規範系統,歸納總結出發掘、整理、研究、展示一整套理論方法,形成中國特色。中國考古學基礎理論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完善、特色鮮明、進步巨大的事實,有目共睹,不可否認。  然而必須認識到,廣闊天地裡熱火朝天的田野考古發掘,只是考古學獲取資料的開始。
  • 存在性問題證明:理論和實用價值並存的構造法,邏輯嚴密的反證法
    數學方法是一種科學方法,具有可操性、可判別性、目的性、創造性和可重複性,尤其是其可操作性和無條件的可重複性,是任何其他科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比如計算方法就要求可操作性。對於存在性命題:存在一個x滿足A。
  • 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
    接著他指出,史學理論研究中心每年都會召開年度工作會議,就當年史學界最熱點的論題展開研討,今年的熱點論題無疑是三大體系建設,而三大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史學理論體系的建設,所以今年我們選定的議題就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所應遵從的原則和汲取的資源包括堅持唯物史觀的指導地位、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史學的優良傳統和借鑑西方史學的積極成果。
  • 法律理論繼受、法律科學化與法學著作的翻譯——---評《當代德國法學名著》譯叢
    這些爭論也不禁令人想起一百多年前德國民法典制定過程中薩維尼和蒂堡之間發生的激烈爭論來。他們的爭論與其說是要不要制定民法典,不如說是制定民法典的理論體系是否成熟的問題。正是因為薩維尼認為當時德國民法學理論尚未達到一個充分的程度,才致力於對羅馬法的研究,並以此為基礎與其後被稱為「潘德克頓」學派的其弟子們一起建構出一套精確和嚴密的法律概念體系,從內部體系和外部體系上為後來的德國民法典奠定了一套科學的理論基礎。也正是這種對羅馬法系統地科學地研究和繼受,才創造了邏輯嚴謹的體系化的德國民法典。即使今天德國民法典經過了150多次的修訂,依然保持著其自身在邏輯體系上的完整性。
  • 邏輯實證主義 Logical positivism
    遠離經驗的理論名詞和命題應該符合這樣的經驗論要求:如果能夠給出理論名詞和命題在一個經驗論語言中的邏輯規則,那麼就允許它在一個經驗論語言中存在。邏輯實證主義要求,如果一個語詞或語句不能直接用於對經驗現象的描述的話,那麼它也必須在描述經驗事實的邏輯環節中起到其恰當的作用。理論語詞或理論命題在科學理論的描述系統中所起到的邏輯作用就是理論概念的方法論性質的問題。
  • 論教育自信視角下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的建構
    建設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必須基於對「中國特色」的科學理解、對師範教育和基礎教育互動邏輯的系統把握、對師範教育發展歷史及現實的深入分析、對師範教育發展國內外態勢的全面了解,全面貫徹教育自信的要求,凸顯對自我的關照,從發展心理、理論體系和實踐範式等多個方面系統推進。
  • 構建中國化教育理論的思考與嘗試——人生中心教育理論的探索
    ,建立全面系統具有嚴謹邏輯的理論體系。研究表明,僅僅找出作為具有主權價值的教育「基因」——「自創性」,並不能構建完整的教育理論;構建完整理論還要回到「教育是什麼?為什麼?」的原點,就是教育與什麼發生的關係才是最具本源性和根本性的關係。人生中心教育已有的「基本關係」的理論回答了這個問題。這一基本關係或者是基本矛盾的發現,使得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論研究得以科學進行,由此得出人生中心教育的基本理論體系。
  •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傳承與發展——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學術...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哲學研究》《東北師大學報》《學術研究》雜誌社以及人民出版社的3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存在語境」「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傳承的實踐原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發展的內在邏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創新的思想智慧」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 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2021年招生信息
    /ceici/ 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與美國卡弗裡基金會共同建立。作為分布於國際知名高校中的20所卡弗裡研究所之一,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致力於成為一所國際性前沿理論科學研究中心。2021年,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擬從應屆本科畢業生中招收若干名直博生,在凝聚態物理理論、高能物理理論,以及相關交叉領域開展學習和研究,攻讀博士學位。 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可提供優質的研究生課程與學習研究氛圍,並為在學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獎助津貼。
  • 作為科目、學科和科學的教育學
    從誇美紐斯經康德、尼邁耶到赫爾巴特,隨著關於教育學理論探討的日益深入,教育學理論體系中科學理論和教育實踐兩種旨趣的矛盾日益明顯。面對這樣的矛盾,教育學者們往往難以兼顧,進退維谷。  赫爾巴特的門生威爾曼(Willmann,O.)認為,「科學的教育學是一種對事實的解釋性科學,而實踐教育學則是為行動提供一個規則和規範的系統,這些規則和規範在本質上是不能從科學知識中得出的」[11]。
  • 邏輯的力量(深度好文)
    這個思維模式的形成和傳承比後世所有科學成就的總和還要大,但他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卻要等到文藝復興之後。《幾何原本》之所以會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完整的形式邏輯體系。古希臘的先哲一直對邏輯有深入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形式邏輯的演繹層面以及形式邏輯和真實世界到底有何關聯的探討。歐幾裡德以天才的構思,總結了古希臘人的思維框架,即合理的假設——縝密的演繹——結論。
  • 用語言學習理論解構開言英語的產品邏輯
    三、基於語言學習理論的課程設計分析開言英語是一款以課程為核心的英語學習APP,其課程體系主要有5部分組成,如圖所示:1.當然,在細節上課後練習也有不科學之處,如ABCD四個選項當中,只有其一是本課程單詞,而其往往被設置為正確答案,用戶即便不能理解題目意思也能答對。4.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
    一個理論體系的建立、穩定和科學性獲得需要有學科的支撐。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體系,就要明確其所屬學科及其屬性定位。以往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理論依附的學科形態是單一的、邊界是明確的,提出的理論觀點帶有鮮明的學科色彩。比如哲學的價值論、語言學的語篇評價理論等,這些理論在各自學科領域中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和解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