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宴請荊軻,席間有美女彈琴,荊軻讚嘆美女的玉手漂亮,結果太子丹將其雙手砍下來,裝玉盤呈予荊軻,以示其無所吝惜。我們暫且不去探討燕太子的荒誕殘忍和那位女子的悲慘境遇,只看這美好的玉手從有生命的身體上砍下來,哪還能保留原來的神採?近代哲學家代表人物黑格爾說過:「割下來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獨立存在……只有作為有機體的一部分,手才可以獲得它的地位」。這則故事反映了機械還原論在解釋生命有機體上遇到的不可逾越的難題。正是基於這一點,貝塔朗菲提出了生物學的機體論概念,強調把有機體作為一個整體或系統來考慮,認為生物科學的主要目標就在於發現各個不同層次上的組織原理。貝塔朗菲的機體論裡提到了系統和整體,提到了系統的層次性,以及不同層次上的組織原理是使系統湧現出系統特性的關鍵,這些都是一般系統論的核心觀點,因此機體論是貝塔朗菲一般系統論的萌芽,這一年是1925年。
此後貝塔朗菲繼續發展他的一般系統理論。在1932年發表的《理論生物學》和1934年發表的《現代發展理論》中,他提出用數學模型來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和機體系統論的概念,並將把協調、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於研究有機體,形成研究生命體的三個基本觀點,即系統觀點、動態觀點和層次觀點。1937年,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學的一次哲學討論會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統論的概念。1945年,他發表《關於一般系統論》的文章,但不久毀於戰火,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1947~1948年,貝塔朗菲在美國講學和參加專題討論會時,將系統論觀點上升到一般性的高度,指出不論系統的具體種類、組成部分的性質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都存在著適用於綜合系統或子系統的一般模式、原則和規律。至此,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基本成型,但當時並未被世人所重視。1968年,貝塔朗菲出版了他的理論集大成的專著《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和應用》,並得到世人的認可,標誌著一般系統論走向成熟,而這一天離貝塔朗菲提出生物機體論已過去43年。由此可見,一個新理論,特別是對傳統理論產生顛覆性效果的理論,從萌芽到成熟必然經歷長時間的磨練。
波士頓動力公司製造的人型機器人,可以完成空翻、奔跑跳躍等動作,是人工智慧行為主義學派的典型代表,其完美的後空翻動作讓人驚嘆。
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首先確立了一種系統哲學,用整體的、系統的視角去審視研究對象,並指出系統不同層次上的組織結構是造成系統成為系統的關鍵因素,強調系統的整體性、層次性、關聯性與統一性,這是對傳統的機械還原論的直接否定。其次,一般系統論用邏輯的、數學的方法去描述系統的一般運動規律,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他過多地強調了系統的整體性,但過猶不及,系統是還原與整體的辯證統一,這才是對系統最科學的認識。另一方面,他認為中心化愈強的系統才是愈高級的系統,忽略了系統中個體的主體性,直到聖塔菲研究所的出現,霍蘭、蓋爾曼等科學家們提出了複雜適應系統理論,才真正揭示了系統的本質。(請期待後續更新)
大家可以搜索官方淘寶/微店:艦船知識雜誌社,諮詢訂閱《艦船知識》!同時,為了回饋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即日起在淘寶或微店下單金額滿260元的讀者,將贈送價值198元的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紀念信封一套!
想訂閱《艦船知識》電子版的讀者 ↓↓↓↓↓↓↓↓↓
本刊保留所有刊載文章、圖片的版權專有使用且轉授權,任何單位如欲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文字、圖片的,應取得本刊同意。本刊所刊載的文章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刊立場無關。
喜歡本文的朋友
別忘了轉發給更多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