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而相系
這是鮑恩家庭理論的金牌概念,是鮑恩倡導人類人格發展的理想素質。其中包括自我個性發揮自主的向度,以及與他人相處的向度。此理論主張,一個人除了能獨立自主外,能夠與人群、尤其親密的人穩定、自在地聯繫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三角抒張動力
是鮑恩在研究精神病學時的精細觀察,他發現人與人的親密相處有一些普遍性的情緒牽連定律而創出來的概念。三角抒張動力含下述的情緒流動觀察:1、二人關係是最不穩定的系統單元;
2、二人關係內含親近和抽離的矛盾;
3、三角抒張關係源於親近和抽離的矛盾;
4、二角抒張動力,這個由於二人系統不穩定的張力而拉扯第三者介入的動力歷程,稱為二角抒張動力。
三、核心家庭情緒系統
鮑恩認為:當夫妻或家庭成員由於情緒粘纏,內心經驗高度的焦慮,害怕被排斥、被操控、被吞噬,因而產生各種情緒反應及行為糾纏,包括夫婦間長期激烈衝突,將問題轉移給孩子,以及夫婦其中一方罹患身心病或情緒病等。
四、家庭投射歷程
是指父母本人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會直接或間接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影響孩子的成長曆程。比方說,夫婦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弱,自然會在二人交往時出現微妙的糾纏、張力、衝突或拉扯,孩子便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舉一例子,一位女士與原生家庭父母沒有安全的聯繫,造成對配偶過度期望,配偶與原家庭也缺乏安全的聯繫,於是迴避抽離,母親就下意識把全副精神投放在孩子身上,將自身不滿足,恐慌的情緒一併投射到她最著意的孩子身上。通常排行最大或最小的孩子,因情緒張力太大,與母親的關係會出現糾纏或刻意疏離,孩子因而不能發展高度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相反,有時又會由於過分心理緊張而罹患精神疾病。
五、情緒截斷
鮑恩發現由於家庭關係的情緒張力太大,例如一個母親死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下意識企圖把孩子改造得跟自己一模一樣,否則,便加以追討、責備、懲罰或討好、哀求。當事人無法承受這過重的情緒壓力,採取抽離,以致情緒截斷。在輕微的情況下,當事人會把自己密封,所謂借了「聾耳陳」的耳朵,凡事聽不入耳,萬事不動心。情況嚴重的話,不但尋求心理距離,且尋求身體距離,會搬遷、離家出走、甚至割斷關係。
六、家庭排序
鮑恩觀察到個人在家庭的出生序十分影響他的成長經驗和個性發展,例如,上述家庭投射歷程提到出生序排行最大或最小的,比較容易成為父母特別關注的對象,因而大量吸吶父母過度的情緒焦慮。
七、跨代家庭承傳
人類個體有一個代代相傳的情緒流動歷程,簡稱跨代家庭承傳。
簡單來說,一個人若能發展成熟的自主相系人格,內在焦慮減少,能與人和平共處,不急於改變他人,也善於接納自己。找伴侶時,也傾向找成熟程度相約的伴侶,二人關係也比較和諧自然,合情合理。關係親疏合適,鬆緊自如,撫養的下一代也較少吸收焦慮的情緒投射,在父母示範和安全氣氛下,發展出較理想的自主相系成熟人格。
相反,一個人在父母離異、決裂、爭吵的關係張力下長大,自然欠缺安全感,發展出較低水平的自主相系程度,尋找伴侶時,也自然吸引成熟程度相近的配偶。於是,二人在焦慮、不安全的心理狀態下相處,容易出現衝突、糾纏或用孩子抒解張力,孩子自然吸收較多上一代的焦慮情緒,在緊張氣氛和壓力下,發展出水平較差的自主相系人格。縱然孩子成長後極力抵抗父母的影響,卻又象複印一樣把父母健康及不健康的行為複製出來。如此看來,成熟或不成熟的人格素質便代代相傳。
八、社會性退化
當大部分人不肯或不懂得培養自我覺察能力,亦不能提升自己超越父母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同時,社會的權勢試探和罪惡勢力都不斷挑戰個人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都市化、商業化、科技化的社會發展也不斷削弱個人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於是不難理解社會性退化的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