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日,太陽之精也。從囗一,象形。」這是出自於《說文》的片段,其中「日」字則是指太陽。說道「日」字,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用,但殊不知「日」字博大精深。不僅可以表示太陽,如《易·說卦》中的「離為日,為火」,也可表示白天,如《世說新語·自新》中的「經三日三夜,鄉裡皆謂已死。」還可表示時節或者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如魏學洢在《核舟記》中記載的「天啟壬戌秋日。」那麼人們常說的「一日夫妻百日恩」,這個「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具體如何?且看下文。
01
「一日夫妻百日恩」最早是出自於《聊齋志異·張鴻漸》,而後被引用至明朝蘭陵笑笑生的著作《金梅瓶詞話》中第七十三回,書內記載曰:「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隨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個熱突突人兒,指頭兒似的少了一個,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
其中《聊齋志異·張鴻漸》中的張鴻漸原本是一位永平府的名士。一次當地知府用重刑處死一位秀才之後,此舉導致府內的眾多秀才十分氣憤,於是便紛紛懇請張鴻漸書寫狀子,以呈遞給當時的巡撫,報告此等慘絕人寰之事。但是當時那個社會大背景之下,官官相護,賄賂成風,知府早已用重金將上級等打點好。
所以此事到最後,不但知府沒有被受到應有的處罰,反而所有涉及此事的秀才都被抓捕入獄。張鴻漸見事態發展不妙,便趁機連夜逃走,逃過一劫!但是由於出逃匆忙,所以導致張鴻漸在逃到鳳翔府時,盤纏便已花光,禍不單行,張鴻漸還處於迷路狀態中,不知下步該如何打算。
02
正當他在走投無路之時,便遇見了一名狐仙—施舜華,兩人相互吸引,一見如故,很快便墜入愛河,十分恩愛。三年後,張鴻漸便對施舜華說道,自己已離家三年,十分想念妻子,想回家看望一番。得知此事的施舜華極度氣憤,得理不饒人,張鴻漸自知自己闖下大禍,便趕忙解釋。
自己對施舜華是真愛,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之後他想念施舜華就如同施舜華想念他一般。面對如此巧言令色、甜言蜜語的張鴻漸,狐仙施舜華無法招架,最終將其送回家中,這便是關於「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出處。 那麼在了解「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出處之後,它的含義究竟如何呢?
其實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指的是一旦男女雙方結為夫妻,便要存有深厚的恩情。而這裡出現的「日」,一般而言,便是指時間的長短單位,此處還採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一日」與「百日」的對比,將夫妻之間濃厚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當然,此處的「百日」並非只指「一百天」,古人擅長使用虛指手法。
03
所以「一百天」指的則是「天長地久」,就如同古人常用「三」來表示「多」的意思,而古人之所以用「三」來表達「多」,則是出自於道家思想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當然,對於「一日夫妻百日恩」還可以理解為「即使雙方只做了一日的夫妻。
但是也代表著雙方具有百日的情誼」,雖然這種解釋比較片面,但是也並無不妥。如此說來,「一日夫妻百日恩」中的「日」字並非僅是指代時間,更深層次的含義則是一種感嘆,感嘆即使夫妻相處時間再長,但也並不意味著感情就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濃厚。
同時也並不代表儘管只做一日夫妻。其感情就不會如同其他相處數十年的夫婦一般融洽甜蜜。所以感情的深厚程度並非僅用時間這一種標準來衡量,更應該用彼此是否相互理解,精神心靈是否相互契合等來衡量,而這些標準在如今這個快餐式愛情時代當中尤為可貴。
結語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很多人對於愛情的觀念變得越來越膚淺淺顯,陪伴在身邊的人也如同兒戲一般,不得不令人感到惋惜,望大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找到那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良人。
參考資料:
《說文》
《易·說卦》
《世說新語·自新》
《核舟記》
《聊齋志異·張鴻漸》
《金梅瓶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