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曾師徒四人取經,原因竟是緣自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夢」

2020-12-24 孤獨寂夢人

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

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唐太宗要派唐曾去西天取經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那我們就腦洞深挖一下,就會發現問題遠遠不是那麼簡單,並且,這個問題就像深淵一樣,挖到最後從人間牽連到地府,從地府勾連到天庭,又從天庭跳轉到西天靈山,最終整個三界仙神都被串聯了起來。

網友可能認為一個西遊記你扯那麼遠,我們接著往下看,從第一個疑問開始。

第一個疑問:唐太宗為何要派唐僧去取經?自古以來,我祖上歷代君主就一直以華夏本土為世界中心,俯瞰眾生,對於八荒蠻夷都不屑一顧。在歐美等落後國家還熱衷搞殖民時,我天朝上國在多數情況都不屑於開疆拓土——因為那些蠻荒之地,搶來也不能種田留之何用?我們一直以中原自居,中國在那時立意就是世界繁華先進的中心。

雖然佛教源自西土,可是,在唐朝那個國力鼎盛的時期,佛教之盛行已經遠超西牛賀洲。在一般情況下,那都是人家西天的和尚來東土取經,我東土的和尚才不屑於去西方。《西遊記》中有許多西天的和尚再三表示了對東土的豔羨,見到唐僧來自家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都覺得很詫異。

《西遊記》中有許多西天的和尚再三表示了對東土的豔羨,見到唐僧來自家這個蠻荒之地,都覺得很詫異。原無特殊原因的情況下,唐太宗自然也不會派人去什麼西方靈山求取真經。

真正的原因是,唐太宗需要超度亡魂,超度亡魂就需要做法事,需要念誦經文。可是,一個癩頭和尚(觀音菩薩所化)竟然告訴唐太宗,東土的經文(小乘佛法經文)都是下乘佛法,作用不大,根本不能超度亡魂。唯有西方靈山最新版的經文(大乘佛法經文)方才有效。唐太宗思來想去,只能派出唐僧前往西天取經。

第二個疑問:唐太宗為何一心念念不忘的要超度亡魂?唐太宗曾經夢遊幽冥,從還陽後唐太宗就對超度亡魂之事非常上心。他不但廣建寺廟,招納僧侶,還大力宣揚佛法,凡是反對佛教的大臣貶官的貶官,驅逐的驅逐。

唐太宗為何一改寬容納諫的光輝形象,獨斷專行,就是要弘揚佛法,超度亡魂呢?表面上,唐太宗告訴天下臣民,他是為蒼生,為社稷,超度那些死於戰亂的無主孤魂,事實上他大做法事超度亡魂全為自己。只因當初幽冥一遊,唐太宗已經被諸多冤魂債主嚇得魂不附體。為了自己活命,他必須做法事度亡魂。

當時,唐太宗在幽冥判官的陪同下來到枉死城中,見到無數冤魂人人高喊:「李世民,還我命來。」萬千魑魅魍魎,抱腿的,拉扯衣服的,都不讓唐太宗走,把個唐太宗嚇得連呼崔判官救命。崔判官說:這些亡魂那都是當初與李世民同時爭奪天下的六十四路煙塵、十八路反王。他們因為死於戰火,無人收屍,於是成無主孤魂。他們都認定是李世民坑死了他們,做鬼都要找李世民報仇。#西遊記#

崔判官告訴李世民,唯有為這萬千冤魂大做法事,將其超度,李世民在轉世之後方能無憂。否則,即便還陽,遲早也會被冤魂索命。

所以,這才是唐太宗堅持要做法事,超度亡魂的目的。然後也就有了唐曾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唐太宗遊地府遭遇三難,還魂後派唐僧歷經八十一難取經,只為還願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排除艱難險阻,餐風露宿,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在西天大雷音寺如來佛處求得真經。可唐僧本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僧人,為何要不辭艱險地去西天取經呢?其實他只是為了給唐太宗還願。
  • 唐僧取經用了十四年,李世民不著急?原來生死簿上早有了結論
    簡單來講,就是說唐僧帶著四個徒弟,一路向西行,卻又遭逢各路妖魔鬼怪阻撓之事,這些事中,有悲慘的有傷心的,有激人向上的,也有讓人肝腸寸斷的,總言之,他們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真是太不容易了。
  • 唐僧玄奘真的是李世民派去天竺取經的嗎?
    這套特種郵票8幅圖案均以孫悟空為主要角色,前四枚的畫面取材於書中前7回,第五、六、七枚取材於書中第14回,最後一枚的畫面則是以孫悟空為先鋒的師徒一行正在取經途中。《西遊記》以唐太宗時名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為題材,書中有描寫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的故事。
  • 西遊記後傳唐僧取經歸來,唐太宗大宴群臣,孫悟空為何不辭而別?
    誰對西天取經最熱心、最迫切?當然是唐太宗。畢竟,唐僧、孫悟空熱心取經,不過是求功名而已。而唐太宗卻是拿取經當搏命。佛派掌控的地府,借給他20年的陽壽,換去他支持取經工程,將大唐的香火分一些給佛教。一旦取經工程失效,那麼借給唐太宗陽壽的合同也就終止,你說唐太宗他急不急?
  • 唐太宗李世民,實現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
    距離2021年還有106天 「 LEAD人物,告訴你榜樣的力量 」 唐太宗李世民,隴西狄道人。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李世民少年從軍,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 西遊記;雖是本神話小說,卻包含李世民讓唐玄奘取經的歷史真相
    哈嘍大家好我是搞笑黃風怪,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西遊記;雖是本神話小說,卻包含李世民讓唐玄奘取經的歷史真相,大家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西遊記這本小說相信大家都看過,小說講述的就是唐僧西行取經的故事。而這段長十萬八千裡的路途上,無數的妖魔鬼怪想要吃掉唐僧,甚至還有想要嫁給唐僧的。
  • 唐太宗遊地府時,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
    楊角風談西遊:唐太宗遊地府時,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一、唐太宗之所以遊地府,是有原因的,事情是這樣的:涇河龍王偶然間發現自己的水族總是被一個漁夫捕獲,於是去調查原因,最後發現是一個叫袁守城的算卦先生在搗亂。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當李世民伸著懶腰來到劉文靜跟前時,劉文靜才記起家裡還有這麼一位客人。但接下來劉文靜更是嚇得魂飛魄散。李世民伸著懶腰來到劉文靜跟前,半夢半醒地說:「醉中渴甚,夢入你家南池中飲水,極清冷快意!」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過二旬,兩主就縛矣!」作為一個三軍統帥,可貴之處即在於集思廣益,從善如流,以避免剛愎自專之弊。而更為難得者,即在於能在眾說紛紜之際,選定製勝之計,這需要有非凡的見識和英明果斷的決策能力,亦即普魯士著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所說的「綜合決策能力」。李世民無疑具備這種「綜合決策能力」。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李世民,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
    一、唐太宗之所以遊地府,是有原因的,事情是這樣的:涇河龍王偶然間發現自己的水族總是被一個漁夫捕獲,於是去調查原因,最後發現是一個叫袁守城的算卦先生在搗亂。萬般無奈之下,他又向袁守城求助,得到的解決方法是去求唐太宗保他。唐太宗答應保他,而且也知道這次行刑的人是魏徵,於是夜裡也拉著魏徵不讓他走,沒曾想到,魏徵厲害啊,夢中就把涇河龍王給砍了。就這樣,涇河龍王天天託夢給唐太宗,讓他賠自己性命,時間久了,唐太宗就一命嗚呼,下了地府去找涇河龍王打官司去了。
  • 現在才發現,原來真實歷史中玄奘西行取經是瞞著唐太宗偷偷去的~
    公元629年,唐太宗貞觀三年農曆四月,年僅二十七歲的玄奘法師不顧朝廷禁止國民出境的命令混入出城逃荒的百姓中偷偷跑出長安,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玄奘悄悄離開長安後,經秦州、蘭州,輾轉到達河西重鎮涼州。然而,玄奘的行蹤還是引起了涼州李大亮的注意。
  • 二刷《西遊記》:孩子當師徒四人的誰?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路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人,一路斬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喜歡《西遊記》的朋友除了看過小說之外,對於1986年版本的電視劇《西遊記》也是尤為深刻。
  • 唐僧為什麼主動接過李世民敬的酒?說好的取經三年為何卻用了14年
    西遊記第12回,唐太宗送唐僧出長安,唐太宗給了唐僧一杯酒。 但是唐僧的動作很奇怪,他沒有像取經路上一樣推辭,而是接了酒杯,然後對唐太宗說: 「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
  • 唐僧發誓3年完成取經大業,卻14年杳無音訊,李世民為何不著急?
    唐僧告訴李世民三年後再來,可實際上,他用了十四年,過期了十一年,李世民不著急嗎?唐朝對唐僧的稱呼,就是一口一個「御弟」,別說是親熱甜蜜,他真的不擔心嗎?實際上,當唐僧團隊回到大唐時,李世民是興高採烈的,他帶著一隊人馬前去迎接,沒有一絲責怪唐僧,也沒有一絲關心唐僧遲遲不歸,似乎是理所當然,似乎是真能如此。
  • 他和唐太宗的關係如何?
    請求唐太宗幫助他。回到人間的太宗找到了唐玄奘,唐玄奘主持了超度儀式,隨後就是唐玄宗被觀音菩薩點化,西天取經的故事就此展開。  所以說,如果沒有唐太宗入冥,就沒有唐僧西天取經,是不是這個道理?那個害得得太宗到地府走了一遭的魏徵到底是誰呢?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史載,唐太宗李世民共育有14個兒子。其中長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封建皇位繼承制慣例,這三個嫡出的皇子最有資格接李世民的班。其中長子李承乾是當仁不讓的太子位第一人選。
  • 《西行紀》唐三藏師徒四人取經歸來後,八戒變乞丐,沙悟淨被洗腦
    在《西行紀》中沒有高老莊卻又有一個巨豬山城,豬八戒還有一個漂亮的老婆。「流沙河」是沙悟淨的大招,「河」成為了形容詞。與《西遊記》中的河怪不同,沙悟淨在《西行紀》中是一隻沙妖。唐三藏師徒四人作為天庭取經的功臣,結局卻十分的出人意料。孫悟空作為具有光魂的大妖本身就心存正義,而最後一刻被奇經喚醒後的孫悟空選擇搶走奇經與天庭為敵。
  • 漢太宗經天緯地,能力不輸李世民,廟號的知名度為何不如唐太宗?
    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除非特別短命,否則的話,都有一個太宗皇帝。漢太宗是劉恆,唐太宗是李世民,宋太宗是趙光義,元太宗是窩闊臺,明太宗是朱棣,清太宗是皇太極。其中的明太宗朱棣,後來被嘉靖皇帝改尊廟號為明成祖。唐太宗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除了大一統王朝有太宗之外,一些不入流的割據王朝,也有太宗,這裡就不提他們了。
  • 電影《李世民遊地府》李世民真的夜遊過地府嗎?李世民遊地府出自哪裡?
    電影《李世民遊地府》歷史上,李世民一直是一個賢明的君王,深受民眾愛戴,那麼李世民遊地府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李世民魂遊地府是民間流傳很廣的一個故事,可以追溯到的出處,是《西遊記》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