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讓脫貧攻堅更穩更好——贛榆區沙河鎮北朱果村精準扶貧

2020-12-24 連雲港零距離

近日,上海市工業500強企業之一上海東隆羽絨製品有限公司作出決定,將把上海總部的服裝車間全部遷移至贛榆區沙河鎮北朱果村。

上海東隆羽絨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銷售床上用品、服裝、羽絨原料及家紡面料的紡織品公司,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產品遠銷日本,歐美,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目前集團在國內有14家下屬企業, 2017年東隆集團銷售額超過30億人民幣。這是贛榆區沙河鎮北朱果村在脫貧攻堅中實施產業扶貧結出的又一碩果,它將為北朱果村今後的發展再添後勁。

(北朱果村標準化廠房外景)

北朱果村位於沙河鎮北部,1965年從石樑河庫區搬遷到沙河鎮,是個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全村耕地面積1100畝,其中80%的耕地流轉。全村共有345戶,1245人,其中低收入農戶32戶80人,2016年北朱果村被確定為省級經濟薄弱村,也是全省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

市委駐贛榆區扶貧工作隊隊長戴振偉親自掛帥,進駐北朱果村。贛榆區是戴振偉的家鄉,長期擔任市水利局領導的他對庫區更是了如指掌。他深知北朱果村村級資源匱乏,集體無穩定收入來源,人多地少,靠發展農業貧困戶要想翻身更是難上加難。沒有了農業的依靠,戴振偉和扶貧工作隊的全體同志把眼光瞄準了工業。難能可貴的是,沙河鎮和北朱果村「兩委」都有著一個團結一致、真抓實幹的班子,戴振偉和扶貧工作隊的想法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鎮黨委書記王維志陪同戴振偉多次一同深入北朱果村,摸家底、找優勢。他們發現,北朱果村及周邊勞動力充足,僅北朱果村18至55歲勞動力就有600多人,除了季節性在周圍村莊打零工,平時基本閒在家裡,而周圍村莊密集,人口眾多,半徑2.5公裡範圍內有13個自然村,人口接近2萬人。儘管北朱果村經濟落後,但緊挨著殷大公路和青沙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非常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同時,原村小學已廢棄多年,留下一塊6600平米的建設用地,可以興建標準化廠房,可以通過廠房對外出租,收取租金增加村集體收入。自此,北朱果村找到了脫貧攻堅的出路,吹響了脫貧攻堅的號角。

項目確定之後,戴振偉帶領扶貧工作隊多次到項目現場調研指導,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市水利設計院、贛榆區水利局、贛榆區水建公司從設計到施工,層層落實,紮實推進。建標準化廠房,首先是錢從哪裡來?戴振偉同志通過調研,整合庫區移民後扶結餘款480萬元,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後方單位的大力支持,市水利局提供幫扶資金達 36萬元多,兩項相加共籌集資金500多萬元。

鎮黨委書記王維志同志也親自包村,對標準化廠房從選址、立項、申報、建設到廠房招租、招工,全程參與,村幹部更是吃住在工地。北朱果村標準化廠房從2016年6月開始調研論證到2017年3月開業,用了不到9個月時間,建成鋼結構標準廠房2500多平米、員工食堂200平米、宿舍200平米及其他生產生活配套設施。

(北朱果村標準化廠房內景)

栽下梧桐樹,還得引來金鳳凰,戴振偉和扶貧工作隊的全體人員,發揮關係廣、信息靈的優勢,四處招商,尋找項目,經過多次考察、洽談,終於促成沙河鎮黨委政府與上海東隆羽製品公司籤訂了合資協議。上海東隆公司每年繳納廠房租金18萬元,投產後確保每年上交稅收200萬元以上,沙河鎮政府在所收稅收地方留成部份每年扶持北朱果村10萬元,確保村集體年收入超過18萬元。連雲港東隆紡織製品有限公司採用計件薪酬制度,人均月工資4000元左右,到崗員工近100人,其中優先解決了低收入戶近40人就業,當年實現貧困戶68人脫貧,貧困村出列,北朱果村也被評為「2018年度全市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

面對北朱果村的翻身變化,戴振偉和他的扶貧隊員們一點都沒感覺輕鬆。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北朱果村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應該才是發展的起點。他和全體隊員們始終有種擔心,目前的連雲港東隆紡織製品有限公司規模還很小,總體收入並不高,眼前的企業更像一劑猛藥,能在短時間內增加集體和貧困群眾收入,但這只是稱得上是「輸血」,還不能從根本上發揮「造血」功能,抵抗能力明顯存在不足,剛剛擺脫貧困的人群,稍遇波動很容易返貧。而今年還是他們這支扶貧工作隊的撤退之年,戴振偉和他的扶貧隊員們心裡,有著更多的放心不下,「一定要讓北朱果村筋骨強壯,要為北朱果村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貧工作隊!」

今年,戴振偉和他的扶貧隊在產業扶貧上持續發力,積極繼續在項目上給予北朱果村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助力連雲港東隆公司做大做強,通過項目的實施和拉動,增加村民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根據與上海東隆公司達成的初步合作意向,下一步,將再調整建設用地18畝,再建5000平米的鋼結構標準廠房,那時,東隆公司將會把其位於上海總部的服裝車間全部遷移至北朱果村,投產後可解決就業600多人,年上交稅收1000萬元以上。

只有鑄就產業根基,壯大企業規模,脫貧攻堅才能達到長久、可持續的效果,產業扶貧才能實現「輸血」與「造血」的有機結合,我們相信明天的北朱果村,在脫貧致富、全面實現小康的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穩、更好!

相關焦點

  • 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活水 光大銀行探索精準扶貧譜新篇
    自黨中央作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部署以來,作為金融國家隊,光大銀行在光大集團黨委、集團扶貧辦統一部署、指導下,充分發揮對接市場、信息靈活的優勢,不斷探索提高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密度,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投向貧困地區,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脫貧致富,讓貧困地區的群眾也能享受到「光大速度」和「光大服務」帶來的便捷金融生活。
  • 產業扶貧結碩果 幸福花開別樣紅——寧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
    產業扶貧結碩果 幸福花開別樣紅——寧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脫貧攻堅主題成就展側記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祁玉潔2020年2月,省政府批准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後是一項項精準的扶貧舉措。近年來,寧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先導工程,逐項補齊達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目前,寧縣村村通上硬化路,戶戶吃上放心水,人人住上安全房。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籤約,並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全面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棗莊市扶貧辦領導一行來東沙河鎮調研脫貧攻堅
    11月14日,棗莊市扶貧辦領導帶領相關媒體記者一行來東沙河鎮調研脫貧攻堅開展情況。滕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魏鋒,東沙河鎮鎮長陳凡鋒,鎮黨委委員、宣傳科長孫翠,副鎮長朱先婷,副鎮長梁志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鄭芳芳陪同活動。
  • 東阿縣大橋鎮:以教育為「把手」 助力脫貧扶貧攻堅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廖偉 通訊員 麻召紅 東阿報導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從政策扶貧到產業扶貧,許多貧困戶徹底擺脫了貧困。文化教育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扶貧長效機制和穩定脫貧的關鍵。  長期以來,東阿縣大橋鎮在教育扶智扶志上精準發力,抓難點、補短板,守護好貧困孩子的求學夢,築牢起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的堤壩。
  • 12個典型項目一覽,教育部直屬高校這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助力脫貧攻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織研究生助力脫貧攻堅,不但為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研究生在實踐中也經受了鍛鍊、增長了才幹,把脫貧攻堅主戰場變成「立德樹人大課堂」,讓青春夢想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一是組建「研究生助力團」。
  • 「決戰脫貧攻堅」貴州衛視《與夢想合拍》:創新講好產業扶貧故事
    導讀:貴州衛視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用心用情深耕創作,於5月18日起在晚間黃金時段全新推出脫貧攻堅紀實節目《與夢想合拍》。節目生動反映貴州脫貧攻堅一線的火熱實踐,呈現貴州因地制宜實施特色產業扶貧的好經驗、好做法,講好基層黨組織帶領廣大農村群眾不懈奮鬥,最終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圓夢故事,展現新時代貴州精神和家國情懷。
  • 林口縣扶貧工作者獲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10月17日是全國第6個扶貧日,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獎評選結果也於日前揭曉。林口縣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大隊大隊長、三道通鎮新青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朱洪波獲得貢獻獎。    據介紹,2018年春天,身為縣裡扶貧工作隊隊員的朱洪波來到新青村這個小山村,為貫徹縣委縣政府關於「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的脫貧攻堅理念,他主動申請將三道通鎮村級電商服務站試點建在新青村,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當年7月,新青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掛牌成立,同時設立了交通運輸郵政合作服務站,採取交郵合作的方式,通過大客車把農產品運輸到縣城,送到千家萬戶。
  • ...攻堅丨扶貧路上步鏗鏘|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貧困戶|雷志林|紅楊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市菸草局以扶貧脫困為核心、整合力量、調配資源、壓實責任,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千方百計爭取項目資金,完善村級基礎設施,讓紅楊樹村舊貌換新顏。「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接到任務後,市菸草局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工作謀劃、指導與落實;選派4名中青年骨幹組成駐村工作隊,制定時間表,繪製作戰圖,下達任務書,籤訂責任狀;組織幫扶幹部對幫扶村貧困戶結對幫扶,落實幫扶責任;健全結對幫扶、動態監測、資金監管、檢查考核等工作機制,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確保精準扶貧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 通訊:民建重慶市委會以精準監督助力精準扶貧
    民建重慶市委會供圖中新網重慶7月14日電 題:民建重慶市委會以精準監督助力精準扶貧作者 張長榮 王馨可 劉相琳「花椒樹耐旱怕澇,雨水多會對它的根系造成影響,還會影響花椒的品質,建議你們要多挖排水溝」……14日,民建會員鄭森強放心不下自己扶貧對象謝建發種植的花椒林,一大早就驅車趕往距離重慶奉節縣城
  • 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9)在京發布
    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9)由《中國企業精準扶貧綜合案例50佳(2019)》和《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專項案例50佳(2019)》共100個案例組成。是由國務院扶貧辦立項、中國社科院承辦、歷時一年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計劃在脫貧攻堅期內每年開展一次。
  • 【脫貧·行動】群眾「點菜」~政府「下廚」~阿壩州繪就產業扶貧...
    【脫貧·行動】群眾「點菜」~政府「下廚」~阿壩州繪就產業扶貧美麗畫卷!產業扶貧是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手段,也是脫貧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阿壩州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主戰場,全面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到戶扶貧政策措施,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構建起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產業基礎。
  • 「法治扶貧」遍嶺開花!貴州銅仁「政法鐵軍」護航脫貧攻堅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近年來,在貴州省銅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銅仁市各級政法機關在助推銅仁脫貧攻堅戰役中,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因村興業,幫助村集體和農戶選準富民產業載體和路子,謀項目、興產業、築平安、促發展,推動扶貧開發向「造血式」「精準式」轉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吹響一曲曲蛩音迴響、鏗鏘嘹亮的政法扶貧凱歌。
  • 廣饒縣廣饒街道精準扶貧 努力書寫脫貧攻堅滿意答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通訊員 孫孟建 東營報導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廣饒縣廣饒街道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高度,咬定總攻目標,堅持精準方略,保持攻堅定力,強化攻堅責任,取得良好成效,也在扶貧道路上湧現出一個一個感人的扶貧故事。
  • 精準扶貧——「雞」不可失,「豬」聯璧合
    為了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萬寶鎮派駐下洲村扶貧工作隊及村支兩委多次召開扶貧工作會議,通過全面摸排走訪貧困戶,對每一戶都研討制定了幫扶方案,通過免費發放雞苗、豬崽等,讓貧困戶通過自己的勞動致富,提升貧困戶自身的「造血能力」。扶貧重在扶志。
  • 「脫貧攻堅群英譜」姚鋌:肩挑扶貧再出發
    為做好班子分工,人盡其才,街道對班子結構進行了醞釀,認為班子成員新老交替,年輕的同志對情況不熟悉,年老的同志精力不足,2019年又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之年,黨委書記建議應該由一名能力素質強的人管扶貧,因此希望姚鋌繼續分管扶貧工作。「我是因為分管扶貧而提拔的幹部,組織需要我繼續分管扶貧我就繼續抓好扶貧工作。」
  • 【脫貧攻堅】蘑菇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選準適合訥河種植的赤松茸作為扶貧產業,從2016年選項到今年已種植赤松茸3400畝,是全國縣域赤松茸種植基地。赤松茸又名酒紅大球蓋菇,原產歐美,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其色澤豔麗,肉質細嫩,蓋滑柄脆,菌味純正,口感良好,可預防高血壓、延緩衰老、增加免疫力。
  • 王中軍、王中磊榮獲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脫貧攻堅愛心個人...
    (原標題:王中軍、王中磊榮獲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脫貧攻堅愛心個人」稱號)
  • 廣東省「精準扶貧奔小康」小戲小品獲獎劇目在開平展演
    據開平市文聯有關負責人介紹,上述八個戲劇作品由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精心挑選,集中展示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偉大成就,演繹了扶貧領域湧現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弘揚了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表現出的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
  • 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扶貧專場...
    發布內容:發布全省上下落實生態扶貧重點任務、打好生態扶貧硬仗的亮點成就,講述生態扶貧一線工作人員指導群眾脫貧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的奮鬥故事等,並回答記者提問。為深入宣傳我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舉措成效,生動展現全省上下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亮點成就,更好地凝聚廣大幹部群眾迎難而上、決戰決勝的強大動力,從今天起,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將陸續舉行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我省14個脫貧攻堅重大專項工作指揮部相關責任單位的負責同志,以及第一書記、基層扶貧幹部和扶貧脫貧代表,向社會發布我省推進落實脫貧攻堅重點任務的舉措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