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工業500強企業之一上海東隆羽絨製品有限公司作出決定,將把上海總部的服裝車間全部遷移至贛榆區沙河鎮北朱果村。
上海東隆羽絨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銷售床上用品、服裝、羽絨原料及家紡面料的紡織品公司,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產品遠銷日本,歐美,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目前集團在國內有14家下屬企業, 2017年東隆集團銷售額超過30億人民幣。這是贛榆區沙河鎮北朱果村在脫貧攻堅中實施產業扶貧結出的又一碩果,它將為北朱果村今後的發展再添後勁。
(北朱果村標準化廠房外景)
北朱果村位於沙河鎮北部,1965年從石樑河庫區搬遷到沙河鎮,是個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全村耕地面積1100畝,其中80%的耕地流轉。全村共有345戶,1245人,其中低收入農戶32戶80人,2016年北朱果村被確定為省級經濟薄弱村,也是全省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
市委駐贛榆區扶貧工作隊隊長戴振偉親自掛帥,進駐北朱果村。贛榆區是戴振偉的家鄉,長期擔任市水利局領導的他對庫區更是了如指掌。他深知北朱果村村級資源匱乏,集體無穩定收入來源,人多地少,靠發展農業貧困戶要想翻身更是難上加難。沒有了農業的依靠,戴振偉和扶貧工作隊的全體同志把眼光瞄準了工業。難能可貴的是,沙河鎮和北朱果村「兩委」都有著一個團結一致、真抓實幹的班子,戴振偉和扶貧工作隊的想法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鎮黨委書記王維志陪同戴振偉多次一同深入北朱果村,摸家底、找優勢。他們發現,北朱果村及周邊勞動力充足,僅北朱果村18至55歲勞動力就有600多人,除了季節性在周圍村莊打零工,平時基本閒在家裡,而周圍村莊密集,人口眾多,半徑2.5公裡範圍內有13個自然村,人口接近2萬人。儘管北朱果村經濟落後,但緊挨著殷大公路和青沙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非常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同時,原村小學已廢棄多年,留下一塊6600平米的建設用地,可以興建標準化廠房,可以通過廠房對外出租,收取租金增加村集體收入。自此,北朱果村找到了脫貧攻堅的出路,吹響了脫貧攻堅的號角。
項目確定之後,戴振偉帶領扶貧工作隊多次到項目現場調研指導,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市水利設計院、贛榆區水利局、贛榆區水建公司從設計到施工,層層落實,紮實推進。建標準化廠房,首先是錢從哪裡來?戴振偉同志通過調研,整合庫區移民後扶結餘款480萬元,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後方單位的大力支持,市水利局提供幫扶資金達 36萬元多,兩項相加共籌集資金500多萬元。
鎮黨委書記王維志同志也親自包村,對標準化廠房從選址、立項、申報、建設到廠房招租、招工,全程參與,村幹部更是吃住在工地。北朱果村標準化廠房從2016年6月開始調研論證到2017年3月開業,用了不到9個月時間,建成鋼結構標準廠房2500多平米、員工食堂200平米、宿舍200平米及其他生產生活配套設施。
(北朱果村標準化廠房內景)
栽下梧桐樹,還得引來金鳳凰,戴振偉和扶貧工作隊的全體人員,發揮關係廣、信息靈的優勢,四處招商,尋找項目,經過多次考察、洽談,終於促成沙河鎮黨委政府與上海東隆羽製品公司籤訂了合資協議。上海東隆公司每年繳納廠房租金18萬元,投產後確保每年上交稅收200萬元以上,沙河鎮政府在所收稅收地方留成部份每年扶持北朱果村10萬元,確保村集體年收入超過18萬元。連雲港東隆紡織製品有限公司採用計件薪酬制度,人均月工資4000元左右,到崗員工近100人,其中優先解決了低收入戶近40人就業,當年實現貧困戶68人脫貧,貧困村出列,北朱果村也被評為「2018年度全市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
面對北朱果村的翻身變化,戴振偉和他的扶貧隊員們一點都沒感覺輕鬆。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北朱果村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應該才是發展的起點。他和全體隊員們始終有種擔心,目前的連雲港東隆紡織製品有限公司規模還很小,總體收入並不高,眼前的企業更像一劑猛藥,能在短時間內增加集體和貧困群眾收入,但這只是稱得上是「輸血」,還不能從根本上發揮「造血」功能,抵抗能力明顯存在不足,剛剛擺脫貧困的人群,稍遇波動很容易返貧。而今年還是他們這支扶貧工作隊的撤退之年,戴振偉和他的扶貧隊員們心裡,有著更多的放心不下,「一定要讓北朱果村筋骨強壯,要為北朱果村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貧工作隊!」
今年,戴振偉和他的扶貧隊在產業扶貧上持續發力,積極繼續在項目上給予北朱果村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助力連雲港東隆公司做大做強,通過項目的實施和拉動,增加村民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根據與上海東隆公司達成的初步合作意向,下一步,將再調整建設用地18畝,再建5000平米的鋼結構標準廠房,那時,東隆公司將會把其位於上海總部的服裝車間全部遷移至北朱果村,投產後可解決就業600多人,年上交稅收1000萬元以上。
只有鑄就產業根基,壯大企業規模,脫貧攻堅才能達到長久、可持續的效果,產業扶貧才能實現「輸血」與「造血」的有機結合,我們相信明天的北朱果村,在脫貧致富、全面實現小康的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