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崑曲的最早記載,大概要算《徑林續記》中的敘述:朱元璋有一次問崑山耆舊周壽宜,說:「聞崑山腔甚嘉,爾亦能謳否?」可知崑山腔在明初已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崑曲已流傳有六百年歷史。
朱元璋
崑山緊鄰蘇州,南宋以來這一地區就以福庶名滿全國。蘇州自古以來就是個人文薈萃、名勝古蹟多存的繁華所在。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軼事出現在這個昌盛、富貴的風流之地。
明朝蘇州一帶戲曲的勃興與當時的經濟和商業活動有關,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給戲曲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作為民間聲腔的崑山腔,是一種群眾性的集體創作,流傳於吳中一帶。後來漸漸得到一些社會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視。這些歌唱家們聲腔豐富,講究唱法,善於吸收和改革。海鹽腔、崑山腔、餘姚腔、弋陽腔是當時的「四大聲腔」。在眾多曲家之中,最後能存菁去蕪地集大成,並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論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後世尊為「曲聖」的魏良輔。
魏良輔
魏良輔雖不能說是崑腔的創始人,但他苦心鑽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崑腔藝術,建立了獨特的歌唱體系,這個功勞是大大的。
比魏良輔稍晚,而與他齊名的梁伯龍,是創作第一部用崑腔演唱傳奇劇本《浣紗記》的作者,從此,崑腔由清曲進入到劇曲。《浣紗記》無疑是崑曲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在這其間,足以傳世的傳奇作品不少,最為膾炙人口的當屬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或稱「玉茗堂四夢」。而《牡丹亭》更是湯顯祖的抗鼎之作,數百年來一直被尊奉為傳奇的圭臬。
「玉茗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是當年湯顯祖寫成《牡丹亭》後的心情寫照。他的「玉茗堂四夢」:《牡丹亭》、《紫釵記》、《邯鄲夢》、《南柯記》,各自貫穿的思想精髓分別是:情、俠、仙、佛。
紫釵記
當日《牡丹亭》一出,就「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這個被金聖歎贊為「第六才子書」的《西廂記》可以說是元劇的風月班首。而《牡丹亭》的評價甚至凌駕於《西廂記》之上!
《牡丹亭》共有戲五十五出,《驚夢》是第十齣。在舞臺上演出將其(指《驚夢》)分成《遊園》和《驚夢》兩折。《遊園驚夢》之《遊園》
杜寶--杜麗娘的父親,太守老爺。他一心想將女兒培養成女流的典範,要女兒待價而沽,尋一位門當戶對的「神仙美眷」。
陳最良--杜麗娘的老師。一個活到六十來歲從不曉得傷個什麼春,也從不曾遊過什麼花園的老學究。《遊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的一出經典折子戲,出自中國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遊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遊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杜麗娘的母親來到床前將女兒喚醒,母親看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咐她以後少去後花園。杜麗娘雖然應允,但心裡仍在追戀夢境,不久竟憂鬱成疾 。
《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夢回鶯囀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繡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
羅衣欲換更添香。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
豔晶晶花簪八寶鈿。
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
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
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繡襪
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那荼蘼外菸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的先?
閒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觀之不足由他繾,
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
倒不如興盡回家閒過遣。
瓶插映山紫
爐添沉水香。
驀地遊春轉
小試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兩流連。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氣,好睏人也?
文章推薦(點擊下方文字):
崑曲丨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崑腔之美
建議大家將文章推薦給身邊每一個人,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崑曲文化
🌲茶道丨茶德丨昆精神丨昆承
🌲茶藝丨茶具丨昆故事丨昆學
🌲崑曲丨崑劇丨昆人生丨昆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