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完館子,丟一錠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也不攔?錢不夠咋辦?

2021-02-08 歷史賢談

小時候看古裝劇,少年總是懷揣英雄夢,鮮衣怒馬,仗劍走江湖,在客棧吃完叫一聲"小二,上酒",走時掏出一錠銀子往桌上一擲,道:"小二,結帳。"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閱歷不斷增加,我們終究沒有成為英雄,卻讀了不少書,知曉了更多歷史。我們不禁發問,為何影視作品裡面的人物吃完飯,桌上放一錠銀子,店家數也不數?就不怕飯錢不夠嗎?

要知道,在現實生活中,飯菜價錢都是明碼標價的。這一點,想必不少人心存疑惑。

《水滸傳》中有這樣一個經典案例: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夠麼?"酒家看了道:"有餘。還有些貼錢與你。"武松道:"不要你貼錢。只將酒來篩。"

不單單是武松這個案例,無論是《水滸傳》還是其餘古代小說、古裝劇裡,這樣的橋段屢見不鮮。

《水滸傳》裡的綠林好漢和古裝劇裡的俠客可都是武藝高強,莫非是他們強買強賣?恫嚇店家,貪圖那一頓飯的便宜?而店家害怕俠客們恃強凌弱,因此只能忍氣吞聲,任由擺布?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古代一頓飯的價值和貨幣的購買能力。

首先是一頓飯的價值,由於年代相差久遠,我們以米這一恆定的生活必需品來進行價值換算。根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根據《宋史職官志》記載:"每鬥(米)折錢三十文"。一石米約為66公斤,換算下來,1石米的價格在300-700文銅錢之間,取平均值為500文銅錢。而現在米價一般為5元1公斤,66公斤米價為330元。

古裝劇最多的背景是唐宋兩個朝代,以宋代為標準,當時的貨幣主要分為三種,即黃金、白銀和銅錢。彼此間的換算為1兩黃金等於10兩白銀等於100貫銅錢等於10000文銅錢。

因此,在古代,500文銅錢的購買力等同於現在330元,而銀子作為高等貨幣,最少單位為1兩,即便是1兩白銀,也可以兌換為1000文銅錢,足夠買兩石,也就是132公斤米,購買力可是不菲。

就算是折合成人民幣,也1兩銀子約等於451元-1053元。

一頓飯數百上千,雖說吃不上滿漢全席,但足夠好酒好菜還有餘錢了,因此,店家才不會連話也不說,就任憑食客離去。

況且,古代銀子是官方通用貨幣,民間多數是用銅錢。用得起銀子的,放在古代可是闊綽人家,如何會貪圖一頓飯的便宜?

當然,這些都是小說演義和影視作品塑造的情節,真實的古代,古人能這樣吃一頓飯一擲千金的可不多見。事實上,根據《官場現行記》、《宋史》等記載,古代民間通用等貨幣一般為銅錢,而銀子主要作為官方貨幣,甚至在稅收時百姓還得將銅錢兌換為銀子,能隨身攜帶銀子的實在是少數,非富即貴。不過也不乏有劫富濟貧的遊俠和富家公子出手闊綽。

相關焦點

  • 古人下完館子,放一錠碎銀子就走,店小二為何不攔?飯錢不夠咋辦
    《水滸傳》當中就有許多好漢下館子吃大餐的橋段,比如魯智深出家後在寺廟裡吃了幾個月的素,突然來到山下的店子裡看到有隻熟狗肉,於是: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情節,就是魯智深隨手在身上掏出一些碎銀子遞給店家,店家看都不看,直接將半隻熟狗肉都給了他,還不停的給他上酒,最後還直接讓魯智深走了,臨走前他還跟店家說呢:「多的銀子,明日又來吃。」店家怎麼就知道魯智深的銀子夠飯錢了呢?居然明日還要來吃?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從不阻攔?不怕少給了嗎
    至於古人的支付方式,相信大家也是見過不少。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人,應該都看到過這種畫面。在客棧或者是飯店,客人們吃過飯後,會直接喊一聲「小二結帳」,之後隨手把一錠銀子扔在桌子上瀟灑轉身離去。
  • 古人吃完飯,放一錠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如果不夠數咋辦?
    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鵝來,只顧自吃,也不睬那兩個公人。又行了四五裡路,再把這隻熟鵝除來,右手扯著,把左手撕來,只顧自吃。行不過五裡路,把這兩隻熟鵝都吃盡了。」武松受了別人的陷害,別人還派公人在路上來暗害他,武松一肚子鳥氣,就一個人吃著兩隻熟鵝,想來此時那兩個公人肯定是心煩意亂的:真香啊,可惜我只能聞聞。
  • 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從不問多少錢,店小二也不數銀子?
    一方面,黃金屬於貴金屬的一種,由於當時的開採技術不成熟,純度和成色質量上的差異,很難進行換算,所以金子根本就不適合日常購物的交易支付,其總量和流通性也遠低於白銀,大多數都用來鑄造收藏品或者供達官貴人使用的器皿;另一方面,如果一旦在流通的過程中出現大量的損耗,就會影響到國家經濟。由於現代化的推進,人們似乎對歷史上的一切都懷著既憧憬又疑惑的心態深究著。
  • 在古代,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小二卻從不清點也不攔呢?
    那不知道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除了劇情吸引人之外,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無論是宮廷劇,還是武俠劇,就是古人在進酒樓,吃飽喝足之後,直接就是往桌子上,放一塊碎銀就離開了,而店小二卻從來不會對帳單,也不數客人給的銀子夠不夠,還滿面笑容的來一句「您慢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為何古人吃飯放下一碎銀就走?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住,還熱情送客
    為何古人吃飯放下一碎銀就走?店小二不清點也不攔住,還熱情送客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大家是不是常常看到一幕這樣的場景,客人在飯店酒館吃飽喝足了往桌子上丟了一點碎銀子跟店小二招呼一聲就走人了,而店小二連銀子都不清點就熱情的送客人出門,很多人會奇怪電視劇就這麼隨便嗎,難道不應該算算多少錢核對了再送客嗎?還是說碎銀子在古代真的有這麼值錢。
  • 你吃完飯會不會不問價格,放下錢就走?古人就不問,店小二也不追
    文章編輯:歷史誘惑「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時常在影視作品和原著小說當中,了解一些當時古人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武林高手、江湖中人,那些行俠仗義、笑傲江湖的瀟灑,曾一度讓我嚮往過。那時的客棧只叫「悅來客棧」,客棧裡有吃有喝還能住宿。店小二會問:您是吃飯還是打尖?這個「打尖」就是住宿的意思。
  • 從吳新登的名字,看看古人是怎麼花銀子的。
    襲人的母親生病了,襲人回家探病不在怡紅院中;恰巧晴雯生病請大夫,看完後要付大夫的醫金。寶玉和麝月二人去房裡拿銀子,結果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分別銀子的分量?原文是這樣:「說著,二人來至襲人堆東西的房內,開了螺甸柜子。……開了抽屜,才看見一個小笸籮內放著幾塊銀子,倒也有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塊銀,提起戥子來問寶玉:「那是一兩的星兒?」寶玉笑道:「你問的我有趣兒!你倒成了是才來的了!」
  • 為啥古代大俠吃完飯後,丟下錢包扭頭就走,店小二也不仔細數數?
    一代江湖大俠,從自己兜裡一文錢一文錢往外掏?欺負誰呢?在具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假設一個場景。武松剛剛打完老虎回來,前往一個小店裡面吃飯,然後坐下要了一個醬豬蹄兒,要了兩饅頭,吃完飯之後飯店小二告訴他:一共花費322錢,然後武松從自己的兜裡面掏了一大堆的散碎銀量,掏完一堆又掏一堆。
  • 古代人吃完酒菜,放下一個碎銀子就走,為何店家從來不管夠不夠?
    想必看過古裝片的都知道,凡是拍攝俠客或者主角在酒樓吃完喝完,或者是買一些什麼東西,總是很瀟灑的扔下一塊碎銀子,轉身就走,那真是好不瀟灑。屬實是讓人狠狠的羨慕了一把,但是話說回來,一塊銀子的價值真的那麼大嗎?
  • 在古代有錢人都是用一錠銀子,為什麼老百姓用的都是碎銀子?
    我們在電視劇之中常常看到闖蕩江湖的大俠在飯館吃飽喝足之後,將一錠子銀元寶往桌子上一扔,大呼一聲「店小二,不必找了!」
  • 古代人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為什麼小二從來不數錢?
    雖然過程很簡單,但是讓人很好奇啊,這一塊碎銀子是多少,怎麼知道夠不夠飯菜錢呢? 其實在古代,一兩銀子的價格非常高,每個朝代的貨幣價值不同,大體來說一兩銀子能兌換2000個銅板。普通的一錠銀子是多少呢,最大的是50兩,低點的有10兩、5兩。
  • 為什麼姐夫一眼就看出許仙的銀子是被盜的庫銀?
    問題來了:為什麼姐夫一看見兩錠銀子,就懷疑許仙是賊?許仙的兩錠銀子,是我們在古裝劇裡看見的古人買單時使用銀子最常見的長相。大俠們吃完飯都是甩出這麼一錠銀子:"不用找了!"為什麼到了《新白娘子傳奇》裡,就成了許仙的犯罪證據呢?
  • 古代銀子長啥樣?和古裝劇裡完全不同,全是牙印,掉地上都不認識
    甚至古人還在經濟國家的過程當中總結出來了礦石的開採經驗,《管子》當中記載了古人開採金礦、銅礦的一般規律: 到了後期,中國的貨幣主要以銀子和銅錢為主,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看到亮閃閃的銀元寶。不過真實流通當中的銀子絕大多數上面充滿了咬痕,而且很少有老百姓會拿著一錠銀元寶去消費的,即使是土豪也很少會拿一整錠銀元寶去交易,而是用一小塊、一小塊的細碎銀子去交易。
  • 古時候的一錠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的高。 《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 水滸中,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貫錢?看看林衝買的刀
    所以,古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些都是有道理的。當然,守住自己的底線,更重要。 水滸中,好漢們吃喝玩樂,都需要錢,所以水滸對錢的描寫很多。 諸如宋江刺配到江州,一路就花了一百多兩銀子;林衝買刀,花了一千貫;林衝刺配滄州,為了避免殺威棒,不得不問柴進借錢;張順為了找安道全,救宋江,帶了一百兩黃金,卻被張旺劫走,差點連小命都丟了
  • 古代人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用手就能掂出重量?
    在一些影視作品當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古代人拿一些散碎銀子交易的場景。這讓我們不由得產生了好奇心,碎銀子本身真的能拿來作為一般等價物嗎?古代人使用的碎銀子,到底是怎麼確定重量的,用手能掂量出來嗎?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 古代喝酒後扔下銀子就走,一頓飯一兩銀子?了解真相後我笑岔了!
    隨手就把一錠銀子扔在了桌子上,然後就揚長而去了。這樣的情節實在是有問題的:首先是,一錠銀子值多少酒菜;其次,要帶上多少銀子才能闖蕩江湖;還有,店家收到銀子就放心了嗎?最後,按今天的標準,1兩銀子能吃什麼樣的酒菜?先來看第一個問題,銀子的價值有多大?在民國時期,一塊銀元可以買進一頭牛。而一塊銀元的重量為25克左右,而且它的成色不是100%全銀的,一般有90%就非常好了。
  • 郭靖第一次請黃蓉吃飯,究竟花了多少錢?
    郭靖初見黃蓉時,店小二看不起偽裝成臭要飯的黃蓉,本想將其趕出酒館。可郭靖卻仗義出手,請黃蓉吃了一頓酒菜。黃蓉有意考驗一下郭大俠,刻意點了很多昂貴的菜品。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郭靖摸出一錠黃金,命店小二到銀鋪兌了銀子付帳。吃完飯,瀟灑地丟下銀子便轉身離去,留下店小二在店中快樂地收起銀兩。
  • 「銀子」其實是高額貨幣,明朝終身職的絕色ㄚ鬟賣幾兩?
    我們常常在電視、電影、小說中看到古代的大俠在鄉村野店酒足飯飽之後,很豪氣地在桌面丟上幾錠銀子,說聲:「不用找了!」然後,大俠抄起寶劍襯託著夕陽背影,在悠揚的配樂中帥氣揚長而去。但是,這個場景是真的嗎?事實上,這應該是編劇藝術加工出來的畫面,在真實古代世界裡是不會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