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誡》The Decalogue

2020-12-26 網易娛樂

《十誡》The Decalogue

2000年08月10日11:30:43 網易報導 丁丁

  《十誡》語出《聖經》,《聖經·出埃及記》載,十誡是耶和華所授,並命摩西頒布施行。內容是:不許拜別神;不許製造和敬拜偶像;不許妄稱耶和華名;須守安息日為聖日;須孝父母;不許殺人;不許姦淫;不許偷盜;不許作假見證;不許貪戀他人財物。導演叛經離道地將它演繹成十個以波蘭為背景的現代故事。

  評論家們普遍認為,《十誡》出自於一個極富創造力的導演之手,是一部出色的、令人信服的和精心製作的系列片。《關於謀殺的短片》(《十誡之五》)被選為1988年歐洲最佳影片;《關於愛情的短片》(第六誡),被影評家評述為「完美無缺」。 《十誡》對普通人特別注意,對普通人同日常的道德選擇作鬥爭而表示尊敬。
基耶斯洛夫斯基輕視政治空話,認為攝影機應隨意捕抓它的目標。他和皮耶斯也維奇最後選擇了華沙市內的一片住宅區:城市現代生活的原縮影。人物也都是普通人,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在影片裡出現也是短暫的。

  一個神秘的青年形象不時出現,把這些影片連接成一個整體。他被稱為「沉默的見證人」,例如《十誡》的第一部影片的開始,在淹死科學家兒子的小湖邊。他沉默地坐在火堆旁烘物,實際對著鏡頭只有幾秒種,但卻帶來了一種仿佛「上帝之眼」的效果。


  《十誡》The Decalogue(1,2)
  《十誡》The Decalogue(3,4)
  《十誡》The Decalogue(5,6)
  《十誡》The Decalogue(7,8)
  《十誡》The Decalogue(9,10) 

相關焦點

  • 【聖經解析】十誡到底是什麼
    許多外教人看十誡,總覺得十誡的表達方式令人難以接受,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的。而中國式基督徒,則把天主原本用來規範自己、幫助自己成長的十誡拿來約束別人,而不是約束自己。那麼,十誡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或者說,它到底是什麼?聖經記載天主借梅瑟的手賜下十誡,正好提高了十誡的權威性。從某種角度上說,十誡可以說是以色列子民最早的律法雛形之一。
  • 〔影劇院〕美國電影《十誡》
    1956年版本的《十誡》,在當時也可算是一部曠世巨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關幕後有趣的新聞,當然我們把重點放在其以《出谷紀》為背景的文本上面,用電影的手法還原了舊約中出谷紀中各種災難和天主的光榮。✻ 影片簡介 ✻電影《十誡》在影史上有著不可動搖地位,取材自《舊約聖經》的《出谷記》,講述了先知梅瑟(查爾登·海斯頓飾)的一生。
  • 信仰珍寶 ‖ 十誡 Ten commandments
    法則是光指引前行的道路02十 誡 Ten commandments十誡是十誡基本上是對舊約律法中六百多條誡命律例的總結,前四條誡命是關於我們跟神的關係,後六條誡命是如何處理我們彼此間的關係。十誡對古以色列人以及現代基督徒的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是基督徒信仰的重要根基之一。
  • 福音電影《十誡》
  • 【福音電影】《十誡(下)》
    前一段時給大家推送了【電影】《十誡(上)》,很多兄弟姊妹詢問《十誡》的下部分。今天,小影為大家奉獻這部電影的下半部分。《十誡上》講述的是梅瑟(摩西)出生在埃及,並被埃及公主養大成人,最後帶領猶太人奴隸走向自由,依靠天主(上帝)的梅瑟使紅海分開,猶太人順利逃脫,擺脫奴隸的身份,獲得自由人的身份。
  • 中國戲劇演員波蘭演《十誡》
    原標題:中國戲劇演員波蘭演《十誡》日期:[2016-05-13] 版次:[A30] 版名:[新文娛·娛樂] 字體:【大中小】 新快報訊 記者梁曉雯報導 中國前衛戲劇導演田戈兵和他的「紙老虎國際戲劇」日前正在為5月28日波蘭首演的合作新劇目《十誡》緊張排練。以波中兩種語言出演的舞臺劇《十誡》將映射出奇異多元的當代劇場語境。
  • 【信仰問答】葛培理:十誡現在依然重要嗎?
    問:十誡在聖經中有記載嗎?教會有沒有將他們整理出來?我以前從沒有聽說過十誡。因為我不是出生在基督化家庭,所以沒有機會去學習十誡,它們現在還像在舊約時代那樣重要嗎?
  • 田戈兵《十誡》空降波蘭老劇院
    原標題:田戈兵《十誡》空降波蘭老劇院本報訊(記者 牛春梅)5月的波蘭克拉科夫老劇院閃現著幾位中國戲劇人的身影——中國前衛戲劇導演田戈兵和他的紙老虎國際戲劇工作室,正與波蘭戲劇人一起合作新劇目《十誡》。克拉科夫老劇院建於1781年,堪稱波蘭當代戲劇金字塔尖上的劇院。此次邀請中國前衛導演前來合作,藝術總監卡拉塔對這一策劃非常興奮。
  •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二十——十誡
    &34;--《十誡》語出《聖經》,據《聖經·出埃及記》載,十誡是耶和華所授,並命在影片裡,基斯洛夫斯基為故事中的人物設置了種種極端的困境,讓他們面對永恆的道德難題和棘手的選擇,挑戰古老的十誡。  我稱得上是基斯洛夫斯基的忠實影迷,尤其是每次看完他的《十誡》之後,都感動得一塌糊塗。
  • 謹守遵行誡命(十誡)蒙福
    「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話,謹守遵行他的一切{完全}誡命{十誡【聖經.馬太福音19:17-19】},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你若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話,這以下的福必追隨你,臨到你身上:你在城裡必蒙福,在田間也必蒙福。
  • 主的道-十誡和十架就是福音
    主上帝的道,也是主耶穌基督的道,就是誡命-十誡(道、約、律法、吩咐、命令、應許、旨意、真理、生命、永生、福音,寶劍,燈),典章(運用十誡的細則、法則、律例、行道條例、規矩、方法、道路,真道,糧,油,聖靈,光),彼此相愛,悔改,遵守,耶穌基督(道、道路、真理、生命)十架救恩(血、血約、立約的憑據)就有份,必有福有永生,這就是福音!
  • 《十誡》逆潮空降波蘭最老劇院
    以波中兩種語言和文化符號為迥異背景的《十誡》,因兩國演員兩國人文的滲透交融,映射出奇異多元的第三種當代劇場語境。令人矚目的是,這座建於1781年歷史最悠久,也是波蘭當代戲劇金字塔尖上的劇院,邀請遠離天主教文化的中國前衛導演來為波蘭劇院創作,並視之為「歷史性的榮譽」始終熱忱推進。這在一味投資搬演波蘭戲劇到中國的風潮中,是一例出人意料的反向操作。
  • 勵志電影《十誡》 電影史上偉大的經典之作
    --《十誡》語出《聖經》,據《聖經·出埃及記》載,十誡是耶和華所授,並命摩西頒布施行,其主要內容有: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當將安息日守為聖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他人的一切所有。多少年來,摩西十誡被世界上數以億計的人們奉為生活圭臬,成為四海通行的人生鐵律。
  • 倉央嘉措《十誡詩》的真相,沒有所謂「十誡」之名,多為後人補作
    而在近年來,隨著倉央嘉措的大熱,很多人也將許多作品誤傳為倉央嘉措所作,其中就包括了一首我們都熟悉的《十誡詩》。這首詩在網上盛傳的版本,從:「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思,如此便可不相知。」這兩句開始,一直寫到了第十句,結尾還加上了:「但曾相見便相戀,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 《十誡》編劇:全歐洲的電影都在變壞
    影片粗粗圍繞「摩西十誡」而來,所有的故事發生於同一片華沙的居民區,鉛灰色外觀一模一樣的公寓樓壓抑而同一,每一扇窗裡的人卻正度過完全不同的人生。皮耶謝維茨說正與美國人合拍新《十誡》,「堅決不改劇本,因為他(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初教給我的我仍然記得:劇本是一個方程式,掉了哪裡都不可以。」克日什託夫·皮耶謝維茨接受記者採訪。
  • 聖經十誡解釋(5)
    網址:www.jnmd.org聯絡:18412050(QQ|微信)投稿:登陸網站(原創有稿酬)﹥聖經十誡解釋(1)﹥聖經十誡解釋(2)﹥聖經十誡解釋(3)﹥聖經十誡解釋(4)張冰第九條戒命: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 這下十誡能力都知道了!
    在第二季《七大罪——戒律的復活》中,雖然十誡全員以及通通露面,可是公布的戒律卻之於6個,而剩下的幾個:「安息」「忍耐」「純潔」「沉默」。當然這也是最吸引大家的疑惑,下面就公布十誡的全部詛咒詳情:漫畫中的七大罪是來自於《聖經》中的七宗罪,然而魔神族的十誡竟然也來源於猶太教的「摩西十誡」,而且每一個戒律都完全對應。相信大家已經知曉六大戒律,那我們接下來為大家揭曉剩下的四大戒律:六雪妮,本是初代妖精王,戒律為「安息」。而在摩西十誡之中,是這樣形容:六日要勞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便是向耶和華守護的安息日。
  • 藝考表演生不得不知道的十誡
    隨著藝考越來越走向大眾,每年參加藝考的人數逐年增多,很多人都會選擇表演作為自己奮鬥的專業,因為總是在電視上看到光彩奪目的明星和演員,可是你知不知道,學習表演需要知道一些定律,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表演生需要掌握的「十誡」,「十誡」理論在我國淵遠流傳,時間和歷史已經證明,哪怕是在傳媒事業日益高速發展的今天,它依舊擁有自己的特色。
  • 中國導演將攜《十誡》亮相波蘭最老劇院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專電(記者白瀛)由中國導演田戈兵執導,中波兩國演員合作的劇目《十誡》將於2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老劇院首演。這在近年來波蘭戲劇頻繁引入中國的風潮中,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中國戲劇「走出去」項目。
  • 理性的法律:古以色列「倫理十誡」與古埃及《死者之書》
    在個別的問題點上,其與倫理十誡的要求有時差異顯著,但另一方面,兩者又相當近似。和十誡裡對於「妄稱」神名的禁令相應對的,是從未「招引」神亦即以巫術強制神的保證。對應於「不可有別的神」(原本是「不可向別的神獻犧牲」)的埃及要求是:不可在心裡輕蔑神,這是由於埃及的虔敬性有較強烈的泛神論傾向,因而也比較轉向心志方面推進。《申命記》要求敬愛神,在埃及的目錄裡倒沒有以這種一般的形式清楚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