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戈兵《十誡》空降波蘭老劇院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田戈兵《十誡》空降波蘭老劇院

本報訊(記者 牛春梅)5月的波蘭克拉科夫老劇院閃現著幾位中國戲劇人的身影——中國前衛戲劇導演田戈兵和他的紙老虎國際戲劇工作室,正與波蘭戲劇人一起合作新劇目《十誡》。

克拉科夫老劇院建於1781年,堪稱波蘭當代戲劇金字塔尖上的劇院。此次邀請中國前衛導演前來合作,藝術總監卡拉塔對這一策劃非常興奮。2015年田戈兵考察波蘭戲劇時,卡拉塔就動員田戈兵留在波蘭排戲。

上月中旬,田戈兵帶領演員王亞男、雷琰正式進入排練場,兩位中國女演員的肢體塑造能力和舞臺魅力使波蘭同行驚嘆不已。前東方歌舞團主演王亞男得過文華獎,現代舞演員雷琰的爆發力也格外出眾。據悉,《十誡》今天首演,今年將在波蘭共演出50場,明年還會來中國訪演。

相關焦點

  • 《十誡》逆潮空降波蘭最老劇院
    網易娛樂5月28日報導 5月的波蘭克拉科夫老劇院閃現著幾位中國戲劇人的身影——中國前衛戲劇導演田戈兵和他的「紙老虎國際戲劇」,正在為5月28日波蘭首演的合作新劇目《十誡》緊張排練。以波中兩種語言和文化符號為迥異背景的《十誡》,因兩國演員兩國人文的滲透交融,映射出奇異多元的第三種當代劇場語境。令人矚目的是,這座建於1781年歷史最悠久,也是波蘭當代戲劇金字塔尖上的劇院,邀請遠離天主教文化的中國前衛導演來為波蘭劇院創作,並視之為「歷史性的榮譽」始終熱忱推進。這在一味投資搬演波蘭戲劇到中國的風潮中,是一例出人意料的反向操作。
  • 中國導演將攜《十誡》亮相波蘭最老劇院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專電(記者白瀛)由中國導演田戈兵執導,中波兩國演員合作的劇目《十誡》將於2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老劇院首演。這在近年來波蘭戲劇頻繁引入中國的風潮中,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中國戲劇「走出去」項目。
  • 中國戲劇演員波蘭演《十誡》
    原標題:中國戲劇演員波蘭演《十誡》日期:[2016-05-13] 版次:[A30] 版名:[新文娛·娛樂] 字體:【大中小】 新快報訊 記者梁曉雯報導 中國前衛戲劇導演田戈兵和他的「紙老虎國際戲劇」日前正在為5月28日波蘭首演的合作新劇目《十誡》緊張排練。以波中兩種語言出演的舞臺劇《十誡》將映射出奇異多元的當代劇場語境。
  • 《十誡》編劇:全歐洲的電影都在變壞
    人們喜歡把基氏的作品分為波蘭時期和法國時期。儘管他在國際上的揚名主要來自法國時期的「藍白紅三部曲」,更多人真正熱愛的卻仍是其波蘭時期的代表作《十誡》(The Decalogue, 1988)。十個不到一小時的短故事,在波蘭走向第三共和的歷史轉變時期拍攝。這是一個政體轉型而文化管理較松的時刻,因此基氏自認自己趕上了幸運的時代。
  • 文藝到骨子裡的波蘭老「斯基」
    波蘭的電影,總給人神秘之感,也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常客,這當中有一位不能不提的人物,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他是波蘭的「電影詩人」。1988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並震驚西歐文化界的電視系列片《十誡》也是在皮耶斯也維奇的建議下拍成的,其意圖按他的話來講就是,「重尋被共產主義理論破壞的基本價值」。《十誡》講述的是居住在華沙公寓樓裡的居民的生活故事,主要關注人們道德和倫理方面的困惑。作為宗教道德規範的聖經,《十誡》在過去是不容置疑的,但它與當代生活的矛盾卻使人們不知如何選擇,時時違背它。
  • 《十誡》The Decalogue
    《十誡》The Decalogue2000年08月10日11:30:43 網易報導 丁丁  《十誡》語出《聖經》,《聖經·出埃及記》載,十誡是耶和華所授,並命摩西頒布施行。內容是:不許拜別神;不許製造和敬拜偶像;不許妄稱耶和華名;須守安息日為聖日;須孝父母;不許殺人;不許姦淫;不許偷盜;不許作假見證;不許貪戀他人財物。
  • 皮耶謝維茲:《殺人短片》播出幾個月後,波蘭廢除了死刑
    因波蘭女作家漢娜·克勞(Hanna Krall)的介紹,兩人有所接觸,但真正奠定了他們之後長達十多年合作的,是那一個月裡他們共同在審判空間的非凡經歷,以及私底下對身邊所有真實事物的探討(他們的朋友、親人、鄰居,波蘭的政治、法律,那些兩人借來送去的小說和那些正需要被拍攝的電影……)。在第一次合作後的三年裡,皮耶謝維茲四處遊蕩,無事可做,基氏說「他正用這些時間在思考」。
  •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二十——十誡
    波蘭偉大的作家式導演基斯洛夫斯基拍攝的電影《十誡》所講述的並非上述摩西所傳的上帝的誡命,而是離經叛道地將其演繹為10個以波蘭為背景的現代故事。在影片裡,基斯洛夫斯基為故事中的人物設置了種種極端的困境,讓他們面對永恆的道德難題和棘手的選擇,挑戰古老的十誡。
  • 科普遊記|波蘭見聞錄之一
    後來又從朋友暗中傳閱的《第三帝國的興亡》了解波蘭這個國家曾被從地圖上"抹掉"過三次。波蘭的亡國之痛與它在歷史和現近代人才輩出的現象令人驚嘆稱奇。華沙老城廣場我因工作關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幾次因轉機和出差,到過華沙和歷史名城克拉科夫等城市。到華沙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城中最高的建築,它戲稱為蘇聯老大哥的"禮物"。
  • 波蘭電影十誡與賓虛影評,兩部基督教史詩電影
    《賓虛》與《十誡》在我看來很有意思地形成了兩個倒置。取材於《聖經》出埃及記題材的《十誡》,在《聖經》極簡的筆法之上,添加了豐富的細節編撰和改寫;而與此相反,《賓虛》反倒是用非常節制的電影語言,帶來了如《聖經》語言一樣的精略美感。
  •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電影:《十誡》
    基式向我們赤裸裸的解剖著這古老的十誡,永恆的人性難題又一次遭受現代社會裡種種有關精神戒律的挑戰與質疑。 導演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榮1989年威尼斯電影節 Children and Cinema Award等諸多獎項。導演叛經離道地將它演繹成十個以波蘭為背景的現代故事。
  •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2000年08月10日12:37:30 網易社區 丁丁  1996年3月13日,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於巴黎病逝。他的死訊迅速在世界範圍內傳開,各個角落的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同為之一哭。
  • 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片量翻倍 完整版《十誡》召喚影迷朝聖
    圖片說明:時長超過500分鐘的《十誡》將登陸本次上海國際電影節  東方網記者解敏6月1日報導:離2016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開幕還有10天。  今天,電影節組委會發布完整片單,觀眾將有機會在上海的大熒幕上看到史詩巨作《十誡》。五年前,為紀念波蘭著名導演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誕辰70周年,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向大師致敬」單元中,曾放映這位偉大的「電影詩人」的6部經典作品,其中包括最知名的《紅》、《白》、《藍》三部曲。
  • 永不過時的好劇,《十誡》這劇讓你9小時看透人性
    》是波蘭電影大師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1989年自編自導的一部心理題材劇集,提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大名,《藍白紅三部曲》、《被訪者》、《兩生花》、《殺人短片》、《愛情短片》、《機遇之歌》……皆被奉為經典。
  • 《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爆紅,懸疑的「十誡」.
    那這所謂的懸疑推理小說定律是什麼呢,說法不一,但最著名的有英國作家隆納德‧諾克斯在1928年定下的「諾克斯十誡」 ,其中一條居然還有#偵探推理小說裡中國人不得出現#?!是的你沒看錯,原因啼笑皆非……因為人家聽聞了中國人的一些傳奇,以為那時的中國人真有特異武功——飛簷走壁、點穴手、水上漂啥的……畢竟人家本著真實感和寫實的精神寫偵探小說,不能讓故事裡的偵探偵察了半天,然後告訴讀者,密室殺人後,兇手是通過奇門六甲裡的地遁術逃走的…… 「諾克斯十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奉為圭臬……再看剩下的九條分別是什麼:
  • 在波蘭買古董老蜜蠟見聞
    導語:本文是由一個長期在波蘭的的資深玩家撰寫的在波蘭購買古董蜜蠟的見聞,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作者不願意署名,希望這遍短文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有用的參考
  • 經典電影《十誡》:正義仍然是最重要的,它存在於人們心中
    80年代中期,波蘭到處充滿了混亂與無政府狀態,「每件事都被扭曲了,在這種生活中,沒有真理,只有幻覺」。基耶斯洛夫斯基感覺到了「在政治微笑後面的那種相互之間的冷漠」,他越來越經常地觀察「那些不知道為何而活著的人們」,覺得「政治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更不用說把它變得更美好了」,於是他認為「值得回到那種指導人們生活的最簡單、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中去」,這就是《十誡》的緣起。
  • 【聖經解析】十誡到底是什麼
    許多外教人看十誡,總覺得十誡的表達方式令人難以接受,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的。而中國式基督徒,則把天主原本用來規範自己、幫助自己成長的十誡拿來約束別人,而不是約束自己。那麼,十誡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或者說,它到底是什麼?聖經記載天主借梅瑟的手賜下十誡,正好提高了十誡的權威性。從某種角度上說,十誡可以說是以色列子民最早的律法雛形之一。
  • 【遼河大劇院】高能警報《臺灣米可吉他室內樂團》即將空降營口!
    請點擊 遼河大劇院關注我☀ 遼河大劇院致力於為營口市民提供流行前沿的演出資訊,分享豐富多彩的演藝資源,打造高端時尚的品質文化生活
  • 觀看《阿波隆尼亞》之前,走近「波蘭劇場」!
    她甚至不是一個具體的女人,她只是受難無辜的、在強權和殺戮下默默無語走向犧牲的波蘭的象徵。回頭來看陸帕的《伐木》整晚上唧唧噥噥,更沒有情節突變可言。陸帕和瓦裡科夫斯基在對戲劇觀念的闡述中都如出一轍,都在強調「帶觀眾經歷一次旅途」。波蘭戲劇普遍的超長演出時間具有使得戲劇力量不斷強化的作用。它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更飽滿有力的戲劇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