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王琦 鄒雲增 新民康健園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75%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種以上基礎疾病,合併高血壓患者粗病死率達6.8%。新冠肺炎合併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預後更差。所以疫情期間,不僅要重視高血壓的管理,要控制好血壓,還要避免病毒感染。
情緒改變可致血壓波動
當前,大多數人的狀態是宅在家裡,減少戶外活動。部分患者卻發現血壓平時控制平穩,最近突然升高,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由於過多關注疫情相關的信息,可能導致緊張焦慮,甚至在看到一些負面新聞時會情緒激動,這會引起血壓突然升高。
其次,也有些人害怕自己和家人得新冠肺炎,每天生活在恐懼之中。
再次,由上述原因導致睡眠變差,晚上休息不好,甚至做噩夢,這也會導致血壓升高。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氣溫驟降驟升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和舒張,也容易引起血壓波動。
提倡規律作息規範用藥
春季氣溫變化多端,一定要注意保暖。按時服用降壓藥物,做好血壓監測。只要血壓控制良好,完全無需停藥或換藥。控制血壓,不僅是控制好收縮壓(俗稱「高壓」),舒張壓(俗稱「低壓」)控制好也很必要。研究顯示舒張壓過高或者過低,均會增加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及出血性卒中的風險。所以,控制血壓,不能厚此薄彼。
避免焦慮緊張。未去過疫區且無病毒接觸史的患者要重視疫情,但不必過於緊張,穩定情緒,科學防護。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保持血壓穩定最重要。一旦血壓不穩定,患者會更加焦慮,既擔心自己無法控制血壓,又擔心去醫院治療增加交叉感染風險,而這會進一步使血壓不穩定。必要時應減少對疫情的關注,轉移注意力。部分病人可能需要心理熱線的支持。
有些高血壓患者可能因為焦慮導致睡眠變差,這在老年患者中更為明顯。這會導致血壓不穩定性增加。對於睡眠質量不佳的患者,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安眠藥助眠,確保良好的睡眠,睡眠時間應保持在6-8小時。
如果出現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20mmHg),伴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急性胸悶胸痛的情況時,應及時前往就近醫院急診就診。
我們在規範用藥控制高血壓的同時,生活幹預也很重要。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上限制食鹽攝入,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製品,多吃魚、全穀類、纖維類,富含鉀和其他礦物質食物。
戒菸戒酒。避免吸入任何形式的菸草(主動、被動吸菸及電子菸)。高血壓患者不應飲酒,不可輕信「通過少量飲酒預防高血壓等心血管病」的訛傳。
目前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多,高血壓患者可以在室內進行適度運動。比如整理家務、收拾床鋪、做飯、刷鍋、洗碗等,身體在不斷地彎腰、甩臂等動作中就會得到鍛鍊,有利於脂肪燃燒。推薦老年患者做八段錦來進行鍛鍊。
外出就醫有哪些注意事項
儘量減少就醫次數。必要時可以去就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取藥,獲取資訊及健康指導。就醫前您可以通過電話提前了解醫院就診流程。提前預約,儘可能減少在醫院逗留的時間。就醫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儘量保持在1米以上,儘量少觸碰醫院設施及物品,並及時洗手。
外出就醫時儘量選擇步行或者乘坐私家車,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在公共場所時必須佩戴口罩。要減少公共場所公共物品的接觸,接觸公共物品後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從公共場所返回,飯前便後、咳嗽手捂之後要用洗手液、香皂及流動水洗手。打噴嚏、咳嗽時,要用手肘遮住口鼻。不隨地吐痰。
專家介紹
王琦(內科醫師) 鄒雲增(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編輯:潘嘉毅
原標題:《戰「疫」 | 疫情期間如何管理高血壓》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高血壓,糖尿病,新冠肺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