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好色」!為什麼糖尿病偏愛男性?別變成它的「預備役」

2020-12-27 快速問醫生

雖說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但不得不說,「男性」在社會、家庭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特別是部分女性婚後回歸了家庭,男性就是撐起這個家庭的「頂梁柱」!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越來越多的「頂梁柱」都被糖尿病擊垮了!

所謂的糖尿病,指的就是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症狀的代謝類疾病,它是由胰島功能損傷、胰島素抵抗發展而來的。不過,導致糖尿病的病發原因較為複雜、多樣化,這牽涉到了遺傳、後天環境影響等兩大方面,根據糖尿病的症狀、病因不同,臨床將其大致分為1型、2型兩大類!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即便當今國民健康和養生意識有所提升,但中國糖尿病的病發率卻一直都居高不下,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達到了1.2億人。甚至是權威數據表明,我國有50.1%的成年人,都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是糖尿病大軍中的「預備役」!

而我國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也明顯高於了我國女性。在2010年,一項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成年人樣本作為基礎的研究明確指出,中國成年人患糖尿病的男女比例為1:0.91。另外,北京中日友好醫院也曾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男性患糖尿病的機率高於女性!

大家出生時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都是同一人種、生活在同一國家,為何男性的病發率就高於女性呢?

1、肥胖:

我國近些年飛速發展,不僅國民飲食結構和水平有巨大改變,就連工作性質也發生了變化,機器逐漸代替人工,大部分工種都是久坐、操作機器就可以了。而這種改變帶來的,恰恰就是肥胖問題。數據調查顯示,從1993-2011年間,18-65歲的男性成年人中,腰圍平均值從76.5增長到了84cm,遠超過了女性。而長期肥胖、久坐不動,恰恰就是2型糖尿病出現的危險因素,它容易引發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抵抗,最終發展為糖尿病;

2、吸菸影響:

不得不說,我國是香菸生產和消費大國,15歲以上的男性中,更是超過60%都有長年吸菸的惡習,這一比例遠遠超過了吸菸女性。根據《柳葉刀》雜誌發布的文章來看,長期吸菸者出現2型糖尿病的風險,要比不吸菸人群高出了15%~30%。越是吸菸年齡較小、煙齡長、吸菸多的人,後期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就會越高;

3、飲食習慣影響:

雖說現代女性體型偏胖者也並不少,但是相對於男性而言,大部分女性更在意體型問題,不是減肥成功、就是在去往減肥的路上,所以女性的飲食和身材管理要更加優秀。而合理的飲食結構、適量運動,恰恰就是預防肥胖和糖尿病的途徑。但男性卻恰恰相反,過多的應酬、飲食不規律、飲酒等已經成了常態,而這又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

整體而言,排除我國男女共有的遺傳、年齡因素影響,大部分男性出現糖尿病的根源,就和以上三個問題有關。飲食結構不合理、肥胖、久坐不動,是糖尿病的三大危險因素。而無論是男性或女性,想要避免糖尿病,這三個雷區都是不能觸碰的重點!

相關焦點

  • 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糖尿病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圍,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專家介紹,糖尿病的發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影響。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呢?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糖尿病能吃什麼水果?我們來了解一下吧。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1.糖尿:排出的尿液有大量的泡沫,且長時間難以消失。如將尿液灑於地面,幹後發白,並可引來蟻蠅。2.
  • 身上若出現3個徵兆,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別不當回事!
    高血糖引發的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疾病,據了解,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經超過了10%,而且即使血糖檢測處於正常值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不少人的血糖數值是介乎正常和糖尿病之間的中間地帶,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糖尿病前期,在這個階段並不是疾病狀態,如果控制好,還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如果繼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便很容易進展到患糖尿病。
  • 新婚小夥不「性福」 一查「元兇」竟是糖尿病
    會議現場 張鑫 攝小夥婚後生活不「性福」 有點「力不從心」小李今年25歲,剛結婚半年,還應是「小鮮肉」的行列,但他糖尿病史卻有4年餘。原來小李的糖尿病是家族性的,他的父親就是位「資深糖友」。加上小李平時工作繁忙,吃飯休息不規律,血糖控制也不盡人意,時高時低。
  • 糖尿病患者日趨年輕化不良生活方式是「元兇」
    病例1:偏愛飲料、油炸食品十六歲小胖墩成「糖人」    根據我市多家醫院內分泌診室接收患者情況顯示,不健康的飲食和缺乏身體活動,是造成體重過重、肥胖症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多位內分泌科專家表示,年輕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工作生活上的壓力增多,以及緊張的生活節奏是導致糖尿病低齡化的誘因。
  • 45歲男性身上大面積起「疹子」,醫生嘆息:是糖尿病惡化了
    這是蠻典型的現象,很多糖尿病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有糖尿病人,往往皮膚出現異常,想到的不是糖尿病皮膚病變,更多的是忽視,任其惡化,甚至嚴重了也僅僅想到皮膚科。但其實有3種皮膚病,可能不只是皮膚病一、小腿出現萎縮斑:糖尿病皮膚病變如果仔細看我們的小腿,可能會看到小腿前側有褐色的「萎縮斑點」,它是常見的糖尿病皮膚病變,不痛也不癢,通常在糖尿病診斷之前就存在好幾年以上。
  • 糖尿病也有「地域歧視」,這些地區是患病重災區!
    不知道你們現在想到了什麼,反正我腦子裡全部是下圖…… 我得說一個大家常聽但是又不願意聽的詞——「病從口入」(吃多了總是不好的)。 這句話在過去主要講的是食用了不潔淨的食物而引發的各種急性疾病。但現在這句話所指的含義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飲食結構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 身體出現這8個「信號」,別大意!說明糖尿病已經來「報到」
    很多人都覺得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會得的病,離自己還很遠。別太自信了!糖尿病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全球每11個成年人(20-79歲)中,就有一個患糖尿病。而這些糖尿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居住在城市,可以說,糖尿病是個典型的「富貴病」。
  • 糖尿病自我管理|說說糖尿病的基本用藥
    為此,我們特別邀請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醫師許樟榮教授做客《養生大講堂》,推出系列講座《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接下來就請大家收聽這個系列講座的第5集《對TA管用的藥為什麼不適合你,說說糖尿病的基本用藥》。專家檔案: 許樟榮,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醫師,教授。
  • 在我國,有上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卻不自知
    於是乎,整個行程,變成了喝可樂,找廁所,口渴,喝可樂的無限循環~經驗豐富的小康妹兒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吶!這不就是以前採訪內分泌科室時,醫生強調的「糖尿病前期」典型症狀嗎?!此時的小濤正在咕嘟咕嘟大口吞著可樂,天真的ta不知道自己即將面臨著的是什麼……出於關心,小康妹兒建議小濤抽個空去醫院檢查一下血糖狀況,小濤一開始並沒有重視這個情況,不過還是半信半疑地去了一趟醫院。這不,近日檢查結果出來了——小濤患上了2型糖尿病前期。
  • 體檢查空腹血糖正常就等於不會得糖尿病嗎?
    其實「糖尿病前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纏上了你。下面聽專家說說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關係吧!什麼是「糖尿病前期」?它是個悶聲幹大事兒的傢伙。很多正常人先是被它盯上,然後才「進化」成糖尿病的。所以稱它為過渡期。
  • 糖尿病的「幫兇」已找到,並不是甜食,而是它,勸你別再往嘴裡塞
    導語:糖尿病又被稱為「富貴病」,由於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原因,導致如今患上糖尿病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而糖尿病也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有不同的危險因素和原因。而糖尿病在不同的階段所引發的病症也是不同的,需要進行的治療方式也會有多個不同的現象。
  • 小便無力,也許是糖尿病惹的禍
    本文作者:李劍波,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糖尿病患者發生逼尿肌無力後,首先表現為腹部脹滿不適、排尿困難、每次尿量少;以後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尿頻、小便失禁的表現。
  • 聯合國糖尿病日│正確認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當前,中國糖尿病形勢十分嚴峻,12.8%的成年人有糖尿病,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視網膜、腎臟和神經病變等各種慢性併發症。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舉辦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
  • 莫讓糖尿病成「漏網之魚」
    海南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內分泌科執行主任潘潔敏。只查空腹血糖可能漏診,餐後血糖更有說服力澄邁的李阿婆,今年68歲,5年前發現患上糖尿病,從此,原來吃嘛嘛香的李阿婆變得什麼都不敢吃。每天測血糖、打胰島素、吃降糖藥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 聯合國糖尿病日│腸道菌群和糖尿病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舉辦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組織糖尿病領域的青年專家撰寫了系列科普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抗糖路上,我們一起並肩同行,共同戰勝糖尿病!談到細菌,人們可能馬上想到的是感染,避之不及。
  • 【假肺癌】 糖尿病警惕致命假肺癌
    「假肺癌」會引發全身中毒、肺部大出血、氣胸的致命危機竟是一種「假肺癌」,糖尿病患者為何是它偏愛的人群,家中最熟悉的環境如何成了引發致命「假肺癌」的危險屋?病例徐先生,38歲,糖尿病病史長達14年,早期空腹血糖高達18mmol/L,再加上之前體重有260斤,已經出現了眼底出血、身體癢、免疫力低下等併發症。有一次抽菸出現嗆咳,感覺呼吸不過來,胸部疼痛,特別難受,持續兩周,徐先生發現自己吐黑色濃臭痰,才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這不是肺癌而是肺膿腫。
  • 多吃米飯易患糖尿病?日本人愛吃米飯,為何糖尿病發病率卻較低?
    不過也有人發出質疑,認為既然吃米飯對身體如此不好,日本人那麼愛吃白米飯,他們卻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肥胖率很低,且糖尿病患病率在發達國家中並不算高,明顯低於我國,近年來還呈現遞減的趨勢,並發問題的發生率明顯小於全球平均水平,這是怎麼回事呢?天天吃米飯,真的容易使人患上糖尿病嗎?
  • 你為什麼晚上失眠、睡不著?糖尿病和睡眠有什關係?
    現代人的3個特點:頭越來越禿,糖尿病越來越多,睡眠越來越少。睡眠,影響了全世界好幾萬人。年輕人、中年人,可能會因為太累,壓力太大,腦子裡裝的東西太多而睡不著。而有很多人,沒有壓力,也不累,晚上也睡不著。
  • 老兩口同樣都是糖尿病,為什麼醫生開的藥不一樣,糖友快看
    李大爺、李大媽都有糖尿病,可是為什麼吃的藥卻不一樣呢?最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李大媽和李大爺鬧脾氣了,非要說是大爺開錯藥了,李大爺實在沒辦法,帶著大媽到了門診上詢問醫生,醫生一聽就樂了,於是,給大爺大媽仔細地講了一下關於降糖藥的專業知識。
  • 別只盯著體脂含量增加,體脂分布同樣與糖尿病風險相關
    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十分密切,成為2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過去30年,我國成人平均體質指數(BMI)增加約1.8 kg/m2,肥胖患病率增加8倍,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4倍。體脂增加是肥胖患者的最重要變化,也是糖尿病發生最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