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上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卻不自知

2021-02-12 成都商報四川名醫

放假期間,小康妹兒約上了三五好友一起出去玩,全隊「力氣擔當」小濤當然也在其中。

但是小濤一路上的行為,引起了眼尖的小康妹兒的注意!

2小時的路程,小濤愣是跑了5趟廁所,沒有錯過服務區的任何一個WC。上完廁所,小濤就開始嚷嚷著口渴,每次拿的都是可樂,理由簡單粗暴:口渴,喝可樂過癮。

於是乎,整個行程,變成了喝可樂,找廁所,口渴,喝可樂的無限循環~

經驗豐富的小康妹兒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吶!這不就是以前採訪內分泌科室時,醫生強調的「糖尿病前期」典型症狀嗎?!

此時的小濤正在咕嘟咕嘟大口吞著可樂,天真的ta不知道自己即將面臨著的是什麼……

出於關心,小康妹兒建議小濤抽個空去醫院檢查一下血糖狀況,小濤一開始並沒有重視這個情況,不過還是半信半疑地去了一趟醫院。

這不,近日檢查結果出來了——小濤患上了2型糖尿病前期。

01  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年輕化

20出頭的小濤絕對不是個例。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馬紅豔副教授介紹:「以前20歲以下的人群發病絕大部分為1型糖尿病,現在隨著諸多因素的變化,2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簡單來講,1型和2型糖尿病均和遺傳有關,但1型糖尿病更多是自身免疫缺陷等先天因素導致的,2型糖尿病則多是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造成的~)


馬醫生近日的門診上遇到一位年僅23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 體重90 kg,家族並無糖尿病病史,問診中發現他幾乎天天喝含糖飲料、蔬菜水果偶爾吃一點,運動量也很少,並且經常熬夜。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Michael Yafi也曾報告:一例僅有3歲半的西班牙裔女孩,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2型糖尿病患者。小女孩父母都無糖尿病病史,但其家庭飲食習慣較差,未控制熱量及脂肪攝入。

同時,馬醫生強調,在諸多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肥胖是主要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在標準體重的基礎上,體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危險將至少增加5%。

02 很多人處於糖尿病前期

卻不自知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導致耽擱最佳幹預時機,馬紅豔醫生建議:

出現了'三多一少'典型症狀,就要向上文的小濤學習——及時到正規醫院做檢查。

但同時馬紅豔醫生也介紹到,根據我國3次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超過60%的糖尿病患者沒有典型症狀。

●  如果出現原因未知的低血糖反應(心慌手抖出汗飢餓等)、視物模糊、感到疲乏、易出汗、手腳麻木、傷口癒合緩慢、皮膚瘙癢乾燥、反覆真菌感染(尤其是女性外陰瘙癢)、牙齦反覆感染、肢端潰爛壞疽等症狀,也需懷疑是否是糖尿病。

03 糖尿病前期有機會逆轉嗎?

俗話說的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健康人到糖尿病患者,兩者之間存在一個過渡階段——

「糖尿病前期」是決定疾病走向的一個關鍵時期,也是逆轉糖尿病的黃金時期。

  ▷ 中國的大慶研究證實:在「糖尿病前期」進行生活方式幹預,可使糖尿病發病率減少60%

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每年約10%~20%患者可能發展為糖尿病。

馬紅豔醫生認為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 多學習。糖尿病前期人群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應儘可能多地學習、了解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相關知識,積極進行疾病預防。 

● 管住嘴。不僅要控糖,同時還要限制澱粉類主食的數量。米、面為主的主食雖然沒有明顯的甜味,但升高血糖的速度卻非常快。 

● 邁開腿。年輕人儘量選擇有氧運動,老年人則需選擇散步、太極拳等強度較小的運動。 

● 放輕鬆。心情差、壓力大,身體處於應激狀態,這也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

● 勤監測。要定期進行血糖監測。如果長期高血糖,就相當於我們的器官被「泡在糖水裡」,會引發一系列併發症。

但是,具體如何服藥控制,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哈!!

04 長期放任不管

截肢、失明都可能找上門來

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處在於,它會累及全身器官,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將會導致各種嚴重的併發症:

● 1、各種急性感染,高血糖高滲狀態,酮症酸中毒。

● 2、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危險會上升2-3倍。

● 3、足部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結合在一起,增加了患者足部潰瘍、感染以及最終需要截肢的風險。

● 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失明的主要病因,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不清的症狀。

● 5、糖尿病位居腎衰竭主要病因之列。

因此,馬紅豔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應當每年進行一次系統的糖尿病併發症的篩查。

#今日互動#

你身邊的朋友

有小濤這樣的症狀嗎?

記得提醒ta去醫院檢查一下噢~

本文為「成都商報四川名醫」原創,未經授權禁止全文或部分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028) 8129 1833

相關焦點

  • 有一半國人處於前期?做好這3件事,糖尿病跟你「繞著走」
    你身邊是不是也是這樣:富貴的人不多,得富貴病的人不少?作為「富貴病」的經典之一:糖尿病,隨便找個人,不是中招,就是預備中招中,這不禁讓人感嘆:糖尿病怎麼得起來這麼容易!?是的,全球4.25億糖尿病患者,中國佔了1/4,而且,據數據統計,中國成年人中有一半屬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究竟是一種什麼病,為何我國陷入糖尿病的人這麼多?
  • 身上若出現3個徵兆,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別不當回事!
    高血糖引發的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疾病,據了解,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經超過了10%,而且即使血糖檢測處於正常值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不少人的血糖數值是介乎正常和糖尿病之間的中間地帶,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糖尿病前期,在這個階段並不是疾病狀態,如果控制好,還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如果繼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便很容易進展到患糖尿病。
  • 糖尿病不「好色」!為什麼糖尿病偏愛男性?別變成它的「預備役」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即便當今國民健康和養生意識有所提升,但中國糖尿病的病發率卻一直都居高不下,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達到了1.2億人。甚至是權威數據表明,我國有50.1%的成年人,都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是糖尿病大軍中的「預備役」!而我國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也明顯高於了我國女性。
  • 我國幹細胞療法對糖尿病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據最新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的《全球糖尿病》數據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高達1.14億,糖尿病前期人數高4億,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總數的1/4以上。最新研究數據表明:糖尿病的知曉率僅為36.5%,只有32.2%的患者接受診療,且接受診療的患者中僅有49.2%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得到了有效控制(<7%),這種情況容易導致糖尿病併發症,降低了我國糖尿病診療的有效性,同時,巨大醫療費用也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壓力,有效控制糖尿病已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任務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目前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和2型,
  • 健康小百科:糖尿病知識 你有了解嗎
    ,以前被稱為「富貴病」,直到現在很多人談「糖尿病」色變,糖尿病是一複合病因的綜合病症,糖尿病的病因一直是世界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課題。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再以老年人為主,如今,35歲至60歲之間的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中都有糖尿病患者的出現。      資料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數已增至3.66億人,中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中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已高居全球首位。
  • 打造苗醫藥一體化產業鏈 貴州百靈劍指3000億糖尿病市場
    力推苗藥複方   從偏遠落後的雲貴高原到經濟發達的廣東地區,糖尿病患者正成為醫療行業重點關注的人群。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目前約有4.2億糖尿病患者。2017年,我國18歲以上成人病患數將接近1.2億人,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在我國,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肢,近150萬人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導致死亡。
  • 23歲得糖尿病!手心裡捧奶茶的你慌了嗎?
    對於有家族史的人群來說,一般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機率約20%-3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糖尿病,子女患病的機率高達60%-70%。即使沒有家族史,喝酒、抽菸、不規律飲食及久坐不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最終也能發展為糖尿病。
  • 2億多群體,千億級市場,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正在從2C向2B轉型
    而糖尿病是慢病管理的主要病種之一,也需要順勢而為,契合數位化發展大勢,主動求新突變,構建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生態。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糖尿病確診患者達到11439萬人,加上14870萬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相關人群總數已經超過2.6億,成為全球糖尿病人群最多的國家。
  • 手腳這4種信號,多半被糖尿病「纏上」了,若一個沒有,值得恭喜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官網最新報告,2019年全球約4.63億20-79歲成人患糖尿病(11個人中有1個位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會達到5.784億,預計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會達到7.002億。
  • 糖尿病新藥在我國研製成功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糖尿病新藥在我國研製成功)糖尿病新藥在我國研製成功來源:齊魯晚報2016年08月0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國際中醫糖尿病大會」上傳出一個令糖尿病患者特別振奮的消息,由我國數十位糖尿病權威專家共同研製的糖尿病新藥「康得快
  • 中國糖尿病患者近1.3億 「甜蜜的煩惱」從何而來?
    今年4月,中國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在線發表中國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文章,調查結果顯示,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診斷標準,中國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患者總數約為1.298億(男性為7040萬,女性為5940萬);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35.2%。
  • 闢謠:糖尿病不應該忌口和常年吃藥,對身體不好
    很多慢性病人不願意長期吃藥,擔心西藥有副作用;也有不少糖尿病人不願意忌口,認為身體需要多種營養,包括甜食,忌口對身體不好。真相是什麼呢?我們先不講乏味的道理,用事實說話,先看幾個病例:糖尿病20年不聽勸,肺臟快被細菌吃光了這是一位50歲男子,咳嗽發熱一天,醫生聽診他的肺臟亂七八糟,開了胸部CT檢查:CT片顯示,他的肺臟爛出好多大小不等的空洞
  • 糖尿病「上眼」咋辦 有「家庭醫生」幫你
    糖尿病會「上眼」,引發可致盲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下簡稱「糖網」)。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獲悉,該中心與越秀區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籤署合作協議。越秀區糖尿病患者與「家庭醫生」籤約後,將獲得護眼指導以及由醫院免費提供的價值2600元「糖網篩查包」。
  • 中國糖尿病患者近1.3億全球第一,「甜蜜煩惱」從何而來?
    令人擔憂的數據是,目前,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今年4月,中國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在線發表中國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文章,調查結果顯示,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診斷標準,中國成年人總糖尿病患病率為12.8%,糖尿病患者總數約為1.298億(男性為7040萬,女性為5940萬);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35.2%。
  • 糖尿病是怎麼傳給家人的
    結果表明,有6%的研究對象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及同胞)。其中,與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相比,有家族史的人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0.9倍以上;如果家裡糖尿病患者多於2人,患病風險至少會增加1.27倍;母親患病,其他家庭成員患糖尿病的風險是無家族史的2.03倍。該研究未涉及父親患病對家族聚集的影響。
  • 防治糖尿病需重視監測 血糖儀市場前景可期
    今年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作為曾經很多人眼裡的「富貴病」,糖尿病如今已經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在患病率和患病風險的城鄉差異日漸減小的同時,我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正在不斷上升,患病人群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
  • 有助於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檢測組合|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腎小球...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我國18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從2002年的4.2%迅速上升至2017年的12.8%,據估算,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約為1.298億,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比例約為35.2%。
  • 哈醫大二院內分泌科舉辦「聯合國糖尿病日」為「糖友」線上義診活動
    糖尿病是人們所熟知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官網上公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圖(第9版)及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約4.63億20—79歲成人患糖尿病;預計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會達到5.784億;預計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會達到7.002億。
  • 國際糖尿病日:慢病之王的糖尿病為何難以治療?
    2020年11月14日是第14個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是全球排名第四的致死疾病,中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超1億,排名全球第一,由於沒有得到及時診斷、缺少足夠重視、不按時進行血糖監測和用藥等原因,60%的患者未被診斷。而在診斷的糖尿病人中,一半以上血糖不達標!
  • 糖尿病診斷標準如何?家用血糖儀可以確診嗎?如何把握治療黃金期
    我國糖尿病發病率約10%,併發症對人損傷嚴重 糖尿病情況有多嚴重,可能大家平時感覺不出來,但想想身邊的人有多少或多或少有高血糖、糖尿病的情況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