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vb動脈網
數位技術作為一股驅動產業顛覆式變革的新力量,已經逐步在觸及醫療健康的各個領域。慢病管理作為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位化技術將會重塑慢病管理生態。而糖尿病是慢病管理的主要病種之一,也需要順勢而為,契合數位化發展大勢,主動求新突變,構建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生態。
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糖尿病確診患者達到11439萬人,加上14870萬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相關人群總數已經超過2.6億,成為全球糖尿病人群最多的國家。到2025年,糖尿病人群將達到3.2億,創造了龐大的糖尿病管理市場。
面對如此規模的市場,在2015~2016年間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如雨後春筍,高峰時期超過500家,造就了百糖大戰的盛況。經過幾年的時間,大部分企業已銷聲匿跡,存活下來的企業不到30家。
那麼,目前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模式存在哪些問題、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到底該怎麼走、需要哪些資源做支撐。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動脈網·蛋殼研究院通過調研從事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的企業和訪談領域專家,對調研訪談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撰寫了《糖尿病管理數位化創新報告》,試圖尋找一劑良方,為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甚至整個慢病管理的數位化轉型提供參考借鑑。
核心觀點:
1、2025年,糖尿病人群將超過3億,糖尿病管理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350億
2、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商業模式正在從C端APP服務向B端SaaS服務轉型
3、糖尿病全病程一體化數字管理平臺將整合醫療機構、藥企、器械企業、藥店、商保企業、健康管理機構多方資源,構建「醫+藥+險+管理」的生態服務體系
4、糖尿病藥物治療管理是數位化技術需要突破的重要環節
5、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投融資尚處成長期,toB服務企業獲得融資較高
6、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從單病種管理向整合式互聯互通信息平臺拓展
行業定義:數位化管理涵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
>>>>
概念
糖尿病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並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障礙為特徵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
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是指醫療機構或醫生藉助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軟體和智能硬體對糖尿病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遠程幹預,或者糖尿病人群利用相關數位化工具進行自我管理,達到控制病情,防治惡化的醫學行為管理過程。
(1)糖尿病患者是指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狀(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且隨機靜脈血漿葡萄糖≥11.1mmol/L或者空腹血漿葡萄糖(FPG)≥7mmol/L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血漿葡萄糖11.1mmol/L。
(2)糖尿病前期人群是指糖調節受損,血糖值處於正常血糖值和糖尿病確診血糖值之間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3)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在線諮詢、血糖實時監測、胰島素給藥控制、用藥智能管理、醫生工具、患者教育、飲食管理、患者社群、運動管理等。
(4)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軟體多為糖尿病管理APP,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硬體主要以智能血糖儀、智能胰島素泵為主。
>>>>
市場角色
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服務企業市場角色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面向醫生或糖尿病人群,提供APP進行在線管理;一是面向醫療機構提供SaaS服務,建設分級診療平臺或糖尿病管理平臺。
圖1: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市場角色關係圖(1)
圖片來源:蛋殼研究院
(1)使用者:醫生或糖尿病人群,醫生通過醫生端APP對糖尿病人群進行診後管理,糖尿病人群通過患者端APP獲取科普知識、記錄血糖值、在線諮詢、在線購藥、社群交流等。
(2)受益者:糖尿病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不管是醫生還是糖尿病人群使用糖尿病管理APP,都是實現對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控制。
(3)提供者: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為醫生或糖尿病人群提供糖尿病管理APP,並提供血糖監測、疾病科普、在線諮詢、用藥管理、患者社群等在線服務。
(4)支持者:技術服務商和網絡運營服務商,前者為糖尿病管理APP研發提供基礎技術支撐,後者提供網絡服務,保證糖尿病管理APP正常運行。
(5)合作者:藥械企業、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醫藥電商、實體藥店、商保企業等,藥械企業提供糖尿病藥品、血糖儀、胰島素泵等,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提供在線複診、續方等,醫藥電商和實體藥店提供藥品銷售,商保企業提供糖尿病保險等。這些機構與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合作為糖尿病人群提供「醫+藥+險+管理」的閉環服務。
圖2: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市場角色關係圖(2)
圖片來源:蛋殼研究院
(1)使用者:基層醫療機構,它們使用分級診療平臺和糖尿病管理平臺為糖尿病人群提供疾病診療和糖尿病管理服務。
(2)受益者:糖尿病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基層醫療機構使用分級診療平臺和糖尿病管理平臺,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在線診療服務以及實現對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控制。
(3)提供者: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為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分級診療平臺和糖尿病管理平臺。
(4)支持者:技術服務商和網絡運營服務商,前者為分級診療平臺和糖尿病管理平臺研發提供基礎技術支撐,後者提供網絡服務,保證平臺正常運行。
(5)合作者:相關政府主管機構,包括地方政府、衛健委、財政局、醫保局等,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在相關政府機關的支持下,為當地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分級診療平臺和糖尿病管理平臺。
市場潛力:2025年潛在規模有望達到1350億
>>>>
患者人群
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糖尿確診患者達到11439萬人,佔人口總數的8.2%,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
圖3:2011-2018年糖尿病確診患者數量(萬人)
數據來源:IDF,產業信息網,蛋殼研究院製圖
按照2011-2018年3%的年均複合增長率,2025年,我國糖尿病確診人群數量將達到14069萬,再加上糖尿病前期人群18290萬,屆時糖尿病人群總數將達到32359萬。
表1 2018年與2025年糖尿病確診人群和前期人群數量
圖片來源:蛋殼研究院
>>>>
市場規模
糖尿病市場主要包括智能血糖儀市場、個性化服務市場、口服降糖藥市場和胰島素市場,整個市場的潛在規模將達到1349億元。隨著數位化技術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應用,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可以覆蓋到整個糖尿病市場,市場規模可期。
表2 2025年我國糖尿病市場規模測算
圖片來源:蛋殼研究院
從整個糖尿病市場的構成看,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兩個細分市場規模較大,佔整個糖尿病管理市場的75%,因此,這兩個市場是目前數位化技術應該深度切入的市場。血糖智能監測技術比較成熟,相關產品品類比較豐富,而對於個性化服務市場,患者的付費意願較弱,市場教育還需要一段時間。
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都屬於糖尿病治療環節,結合數位化技術在糖尿病管理各環節的落地場景,智能藥盒、智能胰島素泵的產品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2017年雪球發布《患者數位化生活報告》中顯示,32%的患者不會完全遵循醫囑用藥,這個比例在糖尿病患者中更高,接近40%。智能藥盒結合醫囑內容,能夠按時提醒患者服藥,並且通過手機小程序掃描藥品條碼,可及時知道藥品存量、失效、補藥等提示信息。通過GPRS連接手機後,智能藥盒會自動記錄已服時間,若出現漏服、多服等情況,系統會自動報警。另外,智能藥盒可以實時同步記錄患者數據,匯集到平臺(微信公眾號)供患者和家屬隨時查看。
圖4 血糖管理智能藥盒產品圖
圖片來源:健之侶
針對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是必不可少的。在胰島素治療過程中,非強化治療者每天需要注射2-3次藥物,強化治療者每日須進行3-4次注射。患者使用傳統注射器無法合理控制每日需要注射的胰島素量,容易出現過量注射引發低血糖的情況。智能胰島素泵能夠模擬正常人的胰腺工作原理,採用人工智慧控制的胰島素輸入裝置,通過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的方式。
圖5 智能胰島素泵產品圖
圖片來源:美敦力
智能胰島素泵以可調節的脈衝式皮下輸注方式,模擬體內基礎胰島素分泌,在患者進餐時,可以根據食物種類和總量設定餐前胰島素及輸注模式,以此控制餐後血糖。
商業模式:從C端APP服務向B端SaaS服務轉型
>>>>
商業模式四要素模型
企業的商業模式是由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s)、核心資源(Key Resources)、渠道通路(Channels)和盈利模式(Profit Model)組成的相互依存的系統。
圖6 商業模式四要素模型
圖片來源:蛋殼研究院
(1)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s)是指企業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或服務來解決客戶難題或滿足客戶需求,它是創建商業模式的起點,確定了企業對於客戶來說存在的價值。
(2)核心資源(Key Resources)是指為了向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所必備的重要資產,包括人力、物資、智慧財產權、設備、資本等,它是商業模式的支撐。
(3)渠道通路(Channels)是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通過什麼樣的路徑、方式觸達客戶,它是商業模式的途徑。
(4)盈利模式(Profit Model)是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如何讓客戶付費,為此付出了哪些成本,企業獲取的利潤,它是商業模式的終點。
因此,任何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價值主張,能夠整合相關資源來為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且有明確的路徑或方式去觸達客戶,而且客戶願意為產品或服務付費,使得企業能夠持續發展。
>>>>
主要模式分析
通過對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的採訪調研,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的商業模式主要有與藥械企業合作為C端服務、與藥械企業和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合作為C端服務、線上+線下為C端服務以及與醫院或內分泌科合作為C端服務。
1
與藥械企業合作為C端服務
與藥企合作銷售糖尿病藥品,與醫療器械企業合作銷售血糖儀、試紙等,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為用戶提供血糖監測、用藥監測和提醒、糖尿病相關科普教育、數據的記錄分析等服務。藥械企業負責藥品、血糖儀的銷售及配送,再按一定比例分成給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
(1)價值主張
幫助藥械企業提高糖尿病藥品和器械的銷量。
(2)核心資源
品牌、糖尿病管理APP、APP研發及運營人才。
(3)渠道通路
與藥械企業合作,為藥品、器械購買者提供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服務,增加消費者獲得感,提高復購率。
(4)盈利模式
收入主要來自藥械企業的收入分成,APP研發和運營是主要的成本。
該模式通過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平臺的服務可以增加藥械銷量,藥械購買群體成為糖尿病管理服務企業的用戶群體,降低獲客難度和成本。但是,單純的線上糖尿病管理服務很難對用戶形成較強的黏性,導致收益受限。
如糖醫生與天士力合作銷售藥品,糖醫生APP與天士力的藥品銷售網絡打通,糖醫生的用戶可以通過天士力的藥品銷售網絡購買藥品,而天士力原有的用戶接入糖醫生APP,享受相關的糖尿病在線管理服務,為糖醫生帶來用戶增量。糖醫生與天士力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利潤分配。但是由於用戶黏性不高,導致利潤增長受限,無法實現長期合作。
2
與藥械企業和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合作為C端服務
藥械企業為了促進藥品器械銷售,患者購買一定量藥品或購買血糖儀就贈送一定期限的糖尿病管理服務包,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提供在線諮詢、在線複診續方等服務,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用戶提供管理服務,藥械企業按服務期限支付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費用。
(1)價值主張
幫助藥械企業提高糖尿病藥品和器械的銷量。
(2)核心資源
品牌、糖尿病管理APP、APP研發及運營人才。
(3)渠道通路
與藥械企業合作,為藥品、器械購買者提供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服務,增加消費者獲得感,提高復購率。
(4)盈利模式
收入主要來自藥械企業的收入分成,APP研發和運營是主要的成本。
該模式整合了藥械和醫療服務資源,能夠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糖尿病用藥和管理服務,增強了用戶體驗。藥械企業提高產品銷量、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和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從藥械企業獲得醫療服務費。但是,前期運營投入較高,一旦免費服務期結束,患者會大量流失。
如2017年禮來、丁香園、糖大夫(現已註銷)三方合作「禮來糖尿病優行關愛項目」,購買禮來糖尿病藥品的患者可以免費享受由丁香園提供的在線醫療服務和糖大夫提供的血糖監測服務。禮來通過丁香園和糖大夫提供的服務來刺激患者購買藥品,丁香園和糖大夫通過為禮來的患者提供服務獲得流量來源,從禮來的藥品銷售收入中按照協議約定分成。這種合作模式禮來為此付出高額費用投入,卻與計劃新增銷量差距甚遠,相關免費服務周期一結束,就出現大量患者流失。
3
線上+線下為C端服務
線上通過APP為用戶提供血糖監測、用藥監測和提醒、糖尿病相關科普教育、數據的記錄分析等服務。線下開設醫院或診所,並聘請專業的醫生、糖尿病管理師為患者提供診療和管理服務。
(1)價值主張
幫助糖尿病人群控制血糖、血糖異常提供及時的治療。
(2)核心資源
糖尿病管理APP、APP研發及運營人才、醫生、糖尿病管理師、醫院或診所運營人才。
(3)渠道通路
線上通過APP為用戶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務,線下通過醫院或診所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4)盈利模式
收入主要來自於糖尿病人群的診療費用和個性化服務費用,成本主要是APP研發和運營成本、醫務人員薪酬、醫院或診所建設和運營成本。
該模式可以為用戶提供線下服務,提升了患者體驗,增強用戶粘性,同時線下實體機構也成為了獲客渠道。但是,實體機構建設維護成本高,資產運營過重,線下服務範圍有限。
4
與醫院或內分泌科合作為C端服務
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為通過為醫院或內分泌科提供SaaS服務,包括搭建糖尿病診療流程標準化系統、糖尿病分級診療平臺、糖尿病管理平臺等,同時幫助它們進行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務。醫院向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支付平臺建設維護費、按人次或年限支付糖尿病管理服務費。
(1)價值主張
幫助醫院或內分泌科室提供SaaS服務,協助醫生進行糖尿病患者管理,減輕醫生負擔,提高管理效率。
(2)核心資源
資質、政府關係、分級診療和糖尿病管理平臺、平臺研發及運營人才。
(3)渠道通路
通過幫助醫院或內分泌科室提供SaaS服務的方式與它們建立合作關係,並協助醫生進行糖尿病患者管理。
(4)盈利模式
收入來自醫院支付的平臺建設維護費和按人次或年限支付糖尿病管理服務費,成本主要是平臺研發和運營投入。
該模式的優勢在於醫院或內分泌科藉助系統,減輕了糖尿病患者管理負擔。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通過為醫院或內分泌科室提供SaaS服務和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務獲得用戶資源,成為與藥械企業、保險企業合作的籌碼。但是,需要較強的資質和政府關係才能獲得基層醫療機構的認可,前期的系統成本投入較大。
不同的商業模式處在糖尿病管理數位化創新的不同階段,結合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歷史背景,可以將糖尿病管理的數位化創新分為3個階段:
1
1.0階段(2014-2016年)
2014年移動網際網路方興未艾,並開始在醫療產業進行探索,移動醫療APP如雨後春筍,各個醫療細分領域都推出了APP。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將大量資金投入市場推廣,獲取流量,做大規模,同時還通過給醫生補貼的形式,激勵醫生將患者導流到APP,2014~2016年間糖尿病管理APP高峰時曾超過500個。企業通過APP為患者提供血糖監測、用藥監測和提醒、糖尿病相關科普教育、數據的記錄分析等服務。但是,隨著流量爭搶大戰持續深入,越到後面獲客越難,成本越高。而且大部分註冊用戶對於血糖監測、用藥監測或提醒、科普教育等缺乏付費意願,商業變現困難。同時,血糖監測、用藥監測和提醒、科普教育等服務無法形成較強的用戶黏性,為藥械企業帶來穩定的用戶流量,雙方較難達成長久的合作。
2
2.0階段(2016-2017年)
為了改善患者服務體驗,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在改進線上糖尿病管理服務,成立網際網路醫院,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在線複診、續方等服務。同時進行線下布局,開辦醫院、診所,提供線下糖尿病治療服務,增強患者黏性,提高患者的付費意願。但是,網際網路醫院服務難以與微醫、好大夫、春雨醫生這樣的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進行競爭,而線下開辦實體醫療機構對資金投入較大且機構覆蓋範圍有限,導致服務的患者量有限,不能實現規模擴張。
3
3.0階段(2017-至今)
前兩個階段始終是從C端的需求出發,到了3.0階段,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開始從B端的需求切入,通過與醫院或內分泌科提供SaaS服務,包括搭建糖尿病診療流程標準化系統、糖尿病分級診療平臺、糖尿病管理平臺等,將患者留在平臺,形成大規模、高黏性的患者用戶群。但是,需要較強的技術服務能力才能獲得醫院或內分泌科的認可,與它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目前,智雲健康、控糖衛士、糖護士、睿控糖等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已經在積極開展相關業務。
從醫院看,醫院要滿足醫保控費要求,就必須降低糖尿病用藥費用和併發症治療費用,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可以幫助醫院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管理,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另外,糖尿病管理服務目前未納入醫院醫療服務收費項目,醫生進行院外糖尿病管理的積極性較低,企業正好可以補位。
從內分泌科室看,住院病人血糖管理,特別是需要手術的患者,血糖異常手術無法順利進行。通過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系統,將各科室手術患者血糖實時同步到內分泌科,對於血糖異常患者進行及時幹預,這樣凸顯了內分泌科在醫院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時,通過糖尿病標準化診療系統,可以提高疾病診斷的效率,服務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增加科室的收入。
圖7 糖尿病管理數位化創新演變路徑
圖片來源:蛋殼研究院
糖尿病管理數位化創新3.0階段對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更高,那麼該如何去為醫院或內分泌科賦能,獲得穩定的規模用戶群,同時整合藥械企業、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醫藥電商等其他B端資源,為C端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一體化服務成為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需要破解的難題。
>>>>
商業模式創新
未來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必須要站在整個產業鏈的視角,整合醫療機構、藥械企業、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醫藥電商、藥店、商保企業等醫療服務主體,圍繞糖尿病人群的需求,提供全病程一體化服務。
(1)價值主張
幫助糖尿病人群控制血糖和提供糖尿病相關的診療服務。
幫助B端合作夥伴提高產品或服務銷量。
(2)核心資源
分級診療和糖尿病管理平臺、平臺研發及運營人才、產業鏈資源、數位化技術。
(3)渠道通路
通過與基層醫療機構合作,獲取用戶群體,為用戶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務,通過服務增強用戶粘性。再運用積累的用戶群體與藥械企業、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商保企業合作,為糖尿病人群提供藥品、血糖儀、複診續方、保險等服務,打通「醫+藥+保」服務,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和增強用戶粘性,提高B端合作夥伴的銷量。在滿足用戶糖尿病管理基礎需求的基礎上,基於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輔助決策,整合B端機構產品或服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包括精準營養、運動、睡眠等服務,真正實現構建從基礎服務向個性化服務拓展的完整服務生態體系。
(4)盈利模式
收入主要來自B端合作夥伴的收入分層、C端用戶的服務收費,成本主要是平臺研發和運營投入。
圖8 糖尿病全病程一體化數字管理平臺
圖片來源:蛋殼研究院
(1)以SaaS連結醫院或內分泌科,積累用戶群
依託自身在糖尿病數位化管理領域的優勢,為醫院或內分泌科搭建糖尿病診療流程標準化系統、糖尿病分級診療平臺、糖尿病管理平臺等,為群眾及糖尿病患者提供遠程醫療、糖尿病在線管理服務。內分泌科使用糖尿病平臺對糖尿患者進行診後管理,同時利用分級診療平臺為居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減輕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負擔。企業通過與基層醫療機構合作,基層醫療機構管理的患者成為用戶,為他們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務,為後期實現服務變現打下龐大的用戶基礎。
(2)整合藥械企業、基層醫療機構、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等主體,提升服務能力
不同階段用戶的需求不同,在早期階段,用戶對糖尿病缺乏了解,需要的是有關糖尿病的系統性知識和糖尿病風險警示,企業通過提供科普教育,指導用戶怎麼去看待糖尿病以及如何通過飲食、運動來控制血糖。同時藉助人工智慧監測設備,實時反饋用戶血糖情況,一旦達到糖尿病確診標準,就及時告知用戶。這個階段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滿足用戶需求。在用藥階段,患者的需求是該用哪些藥品以及如何能夠以更廉價、更便捷的方式獲得。這個階段企業就需要和糖尿病藥企、糖尿病器械企業合作,為患者持續提供廉價合適的藥品和血糖監測設備,幫助患者通過用藥控制血糖,同時通過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為用戶提供在線複診續方服務,並通過醫藥電商和藥店為患者提供藥品購買服務。
糖尿病屬於高併發症疾病,併發症種類高達100多種,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部疾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這個階段患者需要得到及時的治療,企業需要整合基層醫療機構資源為患者提供專業治療,減少併發症帶來的生命危險。同時,與商保企業合作,根據不同階段的用戶需求,推出相應的保險品種,根據用戶情況,一起加強對重點人群的管理,減少保險賠付的金額。
(3)藉助數位技術,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
通過長時間未患者提供血糖、飲食、運動、用藥、治療等方面的監測,積累了用戶的大量數據,企業通過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化技術,生成每個用戶的健康肖像圖譜。同時根據用戶的健康狀況制定個性化的營養方案、運動方案、睡眠方案等,幫助用戶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轉化成糖尿病患者的風險。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看到整個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商業模式設計必須從患者需求出發,整合糖尿病產業鏈醫療資源,提供醫療、藥品、保險、健康管理等閉環服務。而糖尿病全病程一體化數字管理平臺可以圍繞患者提供糖尿病管理的一體化服務,真正解決他們面臨的痛點,為患者帶來了切實的價值。
資本熱度:行業尚處成長期,toB服務企業獲得融資較高
針對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的投融資,蛋殼研究院梳理了2013~2020年(截止2020年4月)行業的投融資事件基本信息。
表3 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投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動脈橙資料庫
統計結果顯示:2013-2020年間共計有12家企業完成27起融資,累計實現融資22億人民幣。
圖9 2013-2020年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投融資情況(萬元)
註:融資額數百萬/數千萬按100萬/1000萬計,匯率換算為1美元=7.0831人民幣,數據來源:動脈橙資料庫
我們看到,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的融資時間在2015年和2018年出現兩次高峰,2015年是因為網際網路醫療興起,出現了一批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引起了資本對新興行業的投資。在2015年後出現了「百糖大戰」,大量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倒閉,存活下來的企業創新能力較強,商業模式逐步得到驗證,增強了投資機構的信心,在2018年又出現了融資小高峰。
從融資額看,2019年、2020年融資額很高是由於智雲健康1家企業獲得了大額融資(2019年C輪1億美元,2020年C+輪和D輪合計10億人民幣),除去這一特殊情況,融資額高峰出現在2015年,這與整個網際網路醫療的融資熱潮一致。
圖10 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最新融資輪次分布
數據來源:動脈橙資料庫
從企業最新融資輪次分布看,A輪系列數量最多,A輪以前合計7起融資事件。A輪系列融資是行業發展階段的分水嶺,行業內大部分企業處於A輪系列及以前輪次融資,表明行業商業模式尚處於探索階段,產品或服務體系在不斷完善,企業有待市場檢驗。由此可見,糖尿病數位化管理還處於早期階段,能夠構建新商業模式且產品或服務銷售較好的企業,將優先獲得資本的青睞。
智雲健康完成了D輪融資,成為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的領先者。公司構建一個由院內進行獲客,引導C端用戶向院外進行轉化核心體系,同時將H端(醫院端)與D端(醫生端)進行綁定獲取醫生資源,再將C端與D端進行綁定提高患者用戶及醫生用戶互動從而提高整體的活躍度,最後再藉由醫藥電商來完成「醫」+」藥」的商業閉環。
圖11 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行業累計融資金額分布(人民幣)
數據來源:動脈橙資料庫
從獲得融資的企業累計融資額看,有8家企業的累計融資額都在3000萬元以下,這再次說明整個糖尿病數位化管理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資本還是保持謹慎的投資態度。企業應該抓住時機,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獲得更多投資。
資本關注的重點將由「利用自身資源為B端服務的企業」向「利用B端資源為C端用戶服務的企業」轉移:從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目前主流的商業模式看,主要是基於自身搭建的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平臺,去幫助糖尿病藥企、器械企業、醫藥電商、實體藥店等做患者群體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血糖監測、飲食管理、運動管理、用藥管理等等,讓他們在購買藥品、器械基礎上,能夠獲得額外的糖尿病在線管理服務,提高復購率,從而增加了藥械企業的銷量,獲得相應的收入分成。本質上,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扮演的是為B端服務的角色,對其他機構的依賴性較強。
個性化健康管理是未來醫療服務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積累的用戶量越來越大,用戶的需求不再僅僅是健康教育、血糖監測等基礎性服務,特別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對健康管理的需求較強,精準營養、私人運動顧問、健康體檢、專家就診等個性化服務將會成為他們的訴求。基於用戶個性化服務,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企業需要整合膳食營養機構、運動管理機構、檢測檢驗機構、醫院或診所等B端資源來滿足用戶需求。正如前面所述,糖尿病前期人群是構成了糖尿病管理的主要市場,為這類人群提供服務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能夠獲得資本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