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綜藝種類繁多,有曬幸福的,有曬娃的,還有相親秀恩愛的,大多數都以娛樂為主。
而《中餐廳》卻是一檔弘揚中國傳統美食的節目,當時提出這個創意的人,很大膽,也很懂得創新。
除了宣傳中華美食,《中餐廳》在每個周末和大家見面,不但可以讓觀眾學習做菜,更能欣賞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飲食文化和鄉土人情,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這都是一檔非常健康又正能量的節目。
第一季,趙薇、黃曉明、張亮、周冬雨等一行人顫顫巍巍開啟了中餐廳之旅,這一路上,他們有太多迷茫,除了張亮,其他人甚至在家都沒下過廚,為了能在餐廳拿出一兩道好菜,趙薇臨出發前還在向媽媽請教做菜知識。
那時候,大家都沒有經驗,一邊摸索一邊學習,節目組也不作妖,把她們在海邊拉客的場景都一五一十地記錄下來,那時候,沒有惡剪,節目也依然保持全網收視第一,那時候,觀眾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周五晚守在電視機前面,看《中餐廳》。
第二季,有點延續第一季的風格,雖然黃曉明臨時有事來不了,但節目組找來了趙薇多年的搭檔蘇有朋,還有國民女神舒淇,流量小生王俊凱。
很多網友評價,這是《中餐廳》四季以來最和諧的一季,整季風格都其樂融融。
第三季,趙薇離開,黃曉明如願當了店長,然而這一季卻異常不太平,首先節目組不給啟動資金,黃曉明無奈之下,只能拿著自己帶來的食材以及節目組贊助的酸奶,去當地「以物換物」,結果被網友黑得好慘,有人說他此舉很丟人,把臉丟到外國去了。
之後,《中餐廳》又加大力度,把黃曉明一個負責認真的店長,剪成一個「霸道總裁」人設,凡是中餐廳的合伙人,都要聽他的,否則他就發火。
從此,「明學」出圈,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拿「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開曉明哥的玩笑。
第四季,節目組可能覺得在黃曉明身上已經很難再榨取新的梗以及新的話題,所以他們把目光瞄準了第一次參加這個節目的趙麗穎,無論是演技還是流量,趙麗穎都是博眼球的最佳人選。
從第一期開始,節目組就把趙麗穎剪成一個不愛吱聲,喜歡在背後嘀咕,又上不了大場面的不合群人士。
這波營銷果然很成功,趙麗穎一夜之間被罵上熱搜,很多人說趙麗穎好歹是個有咖位的大明星,為啥面對客戶如此小家子氣,有事放在心裡不說出來,就知道跑房間裡哭。
更有人說她性格很無趣,沒有綜藝感,好好演戲不好嗎?來上綜藝不但不能收穫好感,還敗光了自己的路人緣。
本以為趙麗穎就是這樣一個無趣的人,直到看到工作室手撕節目組,才知道《中餐廳》這個節目滿滿的都是套路,趙麗穎在節目裡表現出來的焦慮和認真,原來都是劇本早就安排好的人設。
更讓人氣憤的是,節目組收集各種黑帖和黑通稿,然後把它們編成戰報,作為實績在官博大肆炫耀,名義上是為趙麗穎好,實際就是利用黑通稿的標準博眼球。
中餐廳,之前以為你是偏心,這一季把黃曉明洗得白白的,把所有黑料的點都放在趙麗穎身上,現在看來,你不過是覺得黃曉明沒有可出圈的話題可炒,所以鎖定住了趙麗穎。
趙麗穎之前吃冒菜在盤子裡扒拉菜,被網友評價沒教養,也是節目組的鍋,明明大家都有扒拉,唯獨趙麗穎上了熱搜,而節目組也任由這種行為發酵,放任不管。
中餐廳,你是真的沒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