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 | 思辨能力的培養

2021-02-19 丁中廣祥

【往期回讀】

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

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120回全

蔣勳這一代 | 合集7集全

蔣勳為你讀詩 | 合集40集全

本文來自於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我號立場。圖文分享僅供交流,版權歸原作者及出處所有,如侵權請告知。更多精品資源,可加我微信jddzzgx

音頻在本頁底端

信仰本身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名稱,嚴格來說,與宗教是兩種不同的體系。宗教在定義上比較嚴格,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從創世記開始,宇宙怎麼創造、生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修行的過程及戒律也都非常完善。世界上能夠被稱為宗教的其實不多,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信仰就很多了,比如說媽祖、關公,它不是一個嚴格的宗教,卻是信仰。

所以,美學可以是一種信仰,政治可以是一種信仰,道德也可以是一種信仰。任何你在生命裡的某一個階段,所相信的事物都可以是信仰。信仰的對象可以改換,沒有那麼絕對。

中國對於宗教跟信仰兩個概念是比較含混的,不太會把它分清楚,比如說我們今天到臺灣的一個廟宇,很多人就會籠統地說這是佛教的廟宇,其實它並不是。基本上,我們的民間信仰與佛教已經高度混雜,大家常常分不出來什麼叫做純粹的宗教,什麼叫做信仰。

我想,這也是中國人比較固有的一種思想形態,就是不太會把—件事情弄得很清楚。很多人自豪地說,中國沒有宗教戰爭,其實中國根本沒有宗教,沒有本土的宗教,宗教都是外來的。道教本身不是西方嚴格的宗教學裡的宗教,因為它沒有一整套完整的體系來規範。

從宗教學的角度來看,神跟人之間會有界線,有一個絕對的關係、絕對的位置,但在道教中,人可以變神,神可以變人,像八仙過海的八仙,其實不清楚到底是人還是神。這就比較偏向民間信仰,比較籠統,比較不那麼絕對,戒律也可有可無,調節性很大。

還有一點區別就是,凡是去祈求保佑,有一種功利性的交換,大概都是信仰,不是宗教。宗教不能如此,宗教是絕對的。所以在基督教《舊約聖經》裡,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要他獻祭獨生子,我們看了可能會覺得很殘酷,可是在宗教的理論中是講得通的,因為上帝代表的是絕對的真理,人要信靠並樂意順服。

但信仰就不一定了。我們看到有人到廟宇裡求明牌,如果神明沒有猜對,甚至把佛像的頭砍掉。這是一個相對的功利信仰,不是絕對單一,有很多個人利益的成分摻雜在內。

我們社會曾經發生過很多次因為信仰而產生的問題,比如說多年前發生的年輕學子集體出家,這件事我自己其實有蠻深的感觸。

不管是年輕人出家,或者是成熟的中年人,功成名就的人,甚至社會名流出家,都是牽涉到某一種信仰而發生很多流弊。我不太想討論事件本身,反而覺得那些事件讓我感覺到社會裡缺乏一種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是不是應該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可能是幼兒園或者是小學,這是第一個可以思考的。而信仰就是你相信什麼,這個相信當然跟辯證有關。因為相信,所以會思考,會反省。可是信仰跟懷疑也有一個互動的關係,信仰教育簡單說就是思辨能力的培養。

思辨能力不是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或者功成名就的人就具備,事實上很多社經背景很好、高學歷的人,都因為信仰迷思而成,為受害者,我覺得,知識並不能等同於智慧,知識沒有辦法解答信仰的問題。

剛提到說,信仰跟懷疑有關,一個真正的信仰不會因為被懷疑質問,就會瓦解;相反的,因為被懷疑跟質問,信仰會更牢固。最好的信仰,一定是經得起所有人的懷疑。

臺灣過去的威權信仰是不能夠被挑戰的,而這個遺毒到解嚴後的今天還沒有消失,因為這個信仰本身就是被保護,沒有機會去展現真正內涵上的深度及穩定力量。

世界上重要的宗教都是經過幾千年來千錘百鍊的挑戰,這些宗教信仰的建立,都是有過受難的過程,有降魔的過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降魔。降魔不一定是對外,還有是對內在,挑戰內在的所有思想,當然悟道的過程會有很多坎坷、挫折的,甚至也可能走錯路,也因此能凸顯最後所謂「正果」的精神。

基督教也是,耶穌在成道的過程中,有四十天在荒野受魔鬼的試探,這個試探其實也是他內心的東西。

我覺得一直很缺乏思想的課程,過去會上三民主義,那是思想,但是討論的很多東西是政治。人的思想絕對不只有政治,人的思想是很複雜的。為什麼在中學不可以有一門課是關於哲學或者是對世界宗教的闡述?這裡面就會觸碰到思想與信仰。

或者我們可以讀中國的諸子百家,不是只局限於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裡的四書,還有莊子、墨子、韓非、商鞅等等,這些人都提供了各種思想的方法。

而最重要的是,思想課程不能落入考試的陷阱,如果學生只是急切地要把它背好,通過考試,他根本就沒有思考的過程。

【參閱蔣勳作品】

千錘百鍊出的經典   開出不一樣的花朵

好的規範是內省的   內省能力需要教育

大國操控意識形態   生命中幸福的開始

社會需要多點思考   人際關係也在變幻

如何界分權利義務   信仰最有價值力量

信仰導回心靈本質   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相關焦點

  • 24堂積極品格養成課思辨力②|重視思辨力培養 讓孩子在未來社交裡...
    他說這些學生具備過人的技能和高超的智商,卻沒有任何思辨力可言,離開書本幾乎是半個「廢人」。那麼擁有思辨力的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品格特徵五個特徵發掘孩子的思辨力潛能第一,獨立思考能力強。思辨力強的人必定是善於獨立思考的人。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都能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主動尋找答案。第二、思維敏捷且靈活。
  • 瑞思英語告訴你:孩子的這項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如今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孩子們更多地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設定好的問題,很少能具備提出未知答案的新問題的能力。我們知道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社會存在太多未知,對於孩子能力的培養,應該多多注意培養孩子問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面對未來的未知,更加從容出色的應對新問題。孩子會問問題,表示孩子學會了獨立思考,這對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去故宮 上一堂思辨式研學課
    這是「我要去故宮,萬物來啟蒙」思辨式研學課程中的一幕。「我要去故宮,萬物來啟蒙」是故宮博物院宣教部與萬物啟蒙課程研究院聯手共同研發的思辨式研學課程,以故宮宣教部出版的「我要去故宮系列」叢書為藍本,提煉出「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10個中國文化母命題,巧妙對應紫禁城內10座最具代表性的宮殿。
  • 我是如何培養寫作能力的
    這個是拋磚引玉系列第三彈,之前寫過《我是如何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我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今天的內容是關於寫作的。這裡先聲明,我並沒有創作出爆款文章,也沒有運營過一個粉絲過百萬的大號,我的個人寫作經驗對於一些想通過爆款文章而做大微信公眾號的朋友而言,沒什麼普世的價值,這個個人經驗的分享,註定只能給一小部分朋友提供幫助吧。
  • 24堂積極品格養成課思辨力③|思辨課堂 開啟學生智慧之門
    引言如何讓學生擁有獨立思考,掌握對事物或問題進行分析、推理、評估,最終解決問題形成決策或結論的能力。這一期我們走進徐老師的思辨主題班會課,看看她是如何培養孩子辯證思維,開啟孩子的智慧之門。同學們紛紛發表見解,隨著問題的層層推進,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思考,在辨析故事的過程中提升思辨能力。看圖辨因果二組同學抽到龜兔賽跑的圖片。老師問道:「兔子跑得快和贏得龜兔賽跑有什麼關係?」有的同學覺得有關係,因為兔子腿長有力量,善於跑步,烏龜腿短,身體重爬得慢,如果兔子不睡覺,一定能跑贏烏龜。
  • SIA電影課寫作基金《童話法庭》三隻小豬:邏輯思辨能力培養
    對於初中生來說,初中生的寫作雖然主要是寫人敘事,但是對於初中孩子來說必須要開始重視議論文的寫作,也就是思維的培養,特別是邏輯思維和論點和論據的關係,這點在電影中,我特別看重。但是對於小學生和初中生開始,在剛開始時候,我覺得也不用刻意強調,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方法還是需要大量的感受,和思考。在有足夠的感性材料積累的前提下,比如閱讀量的積累中,孩子們會逐漸從故事閱讀到說理文的閱讀。
  • 利奧塔:大學培養的不是理想,而是能力
    利奧塔之所謂的大敘事有兩種:第一種叫「思辨敘事」,第二種叫「啟蒙敘事」。在思辨敘事中,每個觀念和理論都不具有獨立的價值與合法性,都是整體精神發展的中介或環節,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必須放置在世界精神的整體中,才具有自己的合法性——思辨敘事以其宏大的結構為內部的所有成員保證了合法性:「德國唯心主義依靠的是一種元原則,這種元原則把知識、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建立在實現「主體的生命」(費希特稱之為『神聖的生命』,黑格爾稱之為『精神的生命』)這一基礎上
  • 專家點評2020年上海高考英語卷:凸顯思辨力 育人潤無聲
    落實立德樹人 強調五育並舉試卷在選材方面鮮明地體現了全面發展的育人觀,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引導考生關注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培養優秀品行,強化公民義務與社會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試題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學科德育滲透其中。
  • 蔣勛 | 猶如船過水無痕
    【往期回讀】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120回全蔣勛細說中國文學
  • 廣州校區|公共管理學院學生黨支部第一期「明德思辨」時政交流會暨...
    廣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MBA黨公共管理學院學生黨支部第一期「明德思辨」時政交流會暨紀念建黨100周年專題學習會明德尚行篤思明辨」系列專題學習交流活動,我院特於2020年12月22日在北教642學術報告廳召開了公共管理學院第一期「明德思辨」時政交流會暨紀念建黨100周年專題學習會。
  • 專家分享少兒英語教育新理念:沉浸式教學可培養多元能力
    本次發布會聚焦品牌高端定位,圍繞產品煥新升級為亮點,推出少兒MBA英語系列核心課程,將沉浸式英語母語思維學習、MBA案例內容及注重自我及領導力探索的「小小CEO輪值項目」融合,培養孩子的創新、思辨、自信、溝通及合作等多元能力,為眾多高端家庭提供更優質與多元的教學產品。
  • 想要培養獨立有主見的孩子?會「傾聽」很重要,家長早知道早培養
    一、獨立自主的孩子未來將會擁有精彩人生1、獨立自主的孩子具有敏捷的思辨能力。當孩子開始發揮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時,就會積極動腦思考問題,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想問題,遇到不同的觀點,也會採取相應的對策,因而,孩子的思維會變得更加活躍、更加開闊,對於思辨能力的發揮也會更具多面性,勤於鍛鍊,思維就會更加敏捷。2、獨立自主的孩子自理能力也會更強。
  •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本報評論員 馬景華大事小事全都代勞,餵飯穿衣百般關愛……這些做法,看起來似乎讓孩子過得更舒服了,但事實上,這些家長的「愛」,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近日,肅寧縣第五實驗小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比賽。
  • 培養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的心得體會
    那怎麼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呢?社會能力又和什麼有關係呢?有人專門去幼兒園調察過,用一張同樣表情的圖片給不同的孩子看,大部分孩子能辨別清楚是哭還是笑,但是有部分小孩是看不出來的,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孩子感受不到別人的情感。
  • 如何培養中度智障兒童溝通能力
    〔特教園地〕 如何培養中度智障兒童溝通能力 (一)創造情境,在交往的活動中培養溝通能力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兒童不是在隔離的環境中學習語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語言交往實踐中學習,和成人的語言交流是兒童獲得語言的決定性因素。」
  • 幽默感是可以培養的能力嗎?
    思路決定出路,能力決定高度1、一切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獲得,幽默也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有的人說,我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人打交道,更不要提幽默了。其實,幽默這件事,內向不內向的直接關係並不強烈,掌握了套路,誰都可以成為幽默的人。我一個做培訓的朋友,他本人是很嚴肅認真的,絕對是大家所說的「鋼鐵直男」,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幽默感的人。
  • 要防止英語教師語言能力退化
    本報北京7月6日訊(記者 蘇令)「英語教師自身語言能力不足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是長期制約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之一。」今天發布的《2016中國基礎外語教育年度報告》指出,較發達地區英語教師入職時的整體語言能力明顯好於欠發達地區,英語教師的語言能力本身極易產生磨蝕,即在缺乏維持機制的情況下會逐漸退化。對此,資深英語專家劉道義深有感觸。她說,在某地,教研員去聽一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課卻聽不懂,因為這位英語教師的發音不標準。
  • 5歲女孩算術能力可比計算器: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這種能力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這種能力要知道,一年級數學也就教到20以內的加減法,就這樣很多孩子也算不明白,不是根本不會就是經常馬虎。像陳雨奇這樣計算能力超群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從小培養數學思維有多重要?著名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過一個「吸收性心靈」的說法,大意為:0-6歲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會主動吸收一切能力。而6歲後,這種天生的能力開始衰退。
  •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本文簡要闡述應用能力,分析目前高中數學教學現狀,並提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策略。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應用能力;高中數學教育不只是要提高學生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習中培養起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考能力
    培養良好的品德,才是根本。如果根本牢固,學什麼都會真誠,在事上也會認真應對。培養良好的習慣,不是在形式上,就是在事上練。在事上有愛心,對物體更願意投入精力和時間。因為,有事才能有物。藉助於物,才能成事啊。所以,要想學會英語,掌握知識,就要在學習上下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能力,並不是在英語的時候才有的,在家庭環境中,和家長互動中就已經有了。在跟著家長的時候,家長已經在教孩子怎麼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