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孩算術能力可比計算器: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這種能力

2020-12-22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自從當了媽之後,我對那些育兒類的節目和綜藝就格外關注,尤其是對一些「小神童」的養育方法格外關注。

在17年播出的綜藝《了不起的孩子》中,就有很多既可愛又多才多藝的孩子,看得我特別羨慕。尤其是一個叫陳雨奇的女孩,當時才5歲但在節目中的表現卻驚到我了!

陳雨奇在節目中展現的是自己超強的計算能力,她可以在10秒內算出10個四位數的加減法的答案,並且不藉助任何工具,全靠自己的思維。

節目組為了效果,還特意讓主持人昆凌和現場觀眾拿出計算器同時算,讓他們和陳雨奇「比賽」,結果觀眾完全跟不上陳雨奇的計算速度,還沒等算式完全輸入到計算器中,陳雨奇就已經計算出了正確答案。

這一套操作下來,昆凌和現場觀眾都服氣了!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這種能力

要知道,一年級數學也就教到20以內的加減法,就這樣很多孩子也算不明白,不是根本不會就是經常馬虎。像陳雨奇這樣計算能力超群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

陳雨奇的家長分享說: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她做簡單的數學遊戲,做簡單的計算題,鍛鍊她的數學思維能力。

18年《最強大腦》中以12歲的年紀成為最小直通選手的孫奕東的媽媽也說過:

我兒子也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只是比較擅長數學思維,對思考特別感興趣。他看到數學題能夠快速、準確的想出解題思路,有時候還想出不止一種!

從小培養數學思維有多重要?

著名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過一個「吸收性心靈」的說法,大意為:0-6歲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會主動吸收一切能力。而6歲後,這種天生的能力開始衰退。

如果家長抓住了6歲前的這個黃金時間,培養出孩子的數學思維,帶動智力發展,那麼孩子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就都會快人一步。

馬雲在7月舉辦的第二屆阿里巴巴數學競賽頒獎典禮上也在視頻致辭中提到了數學的重要性,他說:

數學跟哲學一樣,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從 IT 到 DT、人工智慧、IoT、晶片、計算機科學、數據,這些都和數學有密切的關係。

可以說,在越來越多的工作可以被人工智慧取代的今天,數學思維已經成為了一種基礎能力,有數學思維作為基礎,孩子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

怎麼培養數學思維?

我一直覺得,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皮亞傑提出的「玩中學,學中玩」,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也要結合遊戲。

數學思維可以分為:運算思維、空間思維和對比思維。而這3種思維都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完全可以通過生活中的遊戲和交流來培養

《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睡前討論數學問題,堅持一年後,這些孩子的數學技能比其他孩子平均領先三個月。

這也說明了,孩子在輕鬆、愉快、有家長陪伴的氛圍下討論一些數學問題、做一些數學遊戲,就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培養數學思維是需要花時間、花精力的,報班、刷題等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對數學思維的培養,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會適得其反。

但是不是所有家長都有時間、有能力做到給孩子設計數學遊戲、陪孩子玩數學遊戲,考慮到這樣的實際情況,我給大家分享一套《好奇狗陪你學/數學啟蒙遊戲》

「好奇狗數學啟蒙遊戲」引進了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先進的教學理念,書中的遊戲利用了孩子們都喜歡的交通工具、小動物、畫畫、連線、走迷宮等各種各樣有趣的遊戲,完全符合學齡前孩子的喜好和學習能力

像這個數數的遊戲對培養「數感」、提升對數字的認知都有幫助。

這個「火龍夫人的禮物」則是幫孩子認知序數的概念。

這個「禮盒連線」的遊戲需要孩子有簡單的計算能力。

存錢罐的遊戲可以幫孩子認識金錢,並且需要簡單的計算。

這套好奇狗,一共有13冊,像上面這種好玩又培養數學思維的遊戲一共有500個,書中大約有400幅彩色精美插圖,還贈送了200張精美的獎勵貼紙

相關焦點

  • 「數學神童」葉豐碩的心得:不怕學數學,父母從小抓數感能力培養
    數感好的孩子,他懂得運用數學建模,並且將枯燥的數學,變成某些場景、圖像和表格來表現。 史丹福大學教育學教授喬.博勒做過一個實驗,她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道題: 18×5=?
  • 寧靜的育兒觀: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對孩子放手
    02寧靜接下來的解釋,更讓人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火坑』是這麼個事兒,你如果不讓他跳,他下回還得跳。有些孩子到30多歲,沒跳過火坑也有的。因為家長就是特別好,把他保護得很好。可是三四十歲以後,跟家長反目的,還是大有人在。
  • 聰明的父母不教拼音和算術,更注重這三樣能力
    幼小銜接不是教拼音和算術正因為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不同,所以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幼小銜接,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結果出現了家長給孩子報拼音班、報算數班,給公辦幼兒園的孩子辦理退學報幼小銜接班等等。
  • 10歲男孩被困超市一夜: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有多重要?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未雨綢繆,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才能讓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學會儘快適應並能做到保護自己。 應變能力指的是人在外界事物發生變化時,所做出來的反應,有時這個反應出於本能,有時是經過大腦的思考做出的決定。 具備良好應變能力的人,能夠審時度勢在危難之際懂得隨機應變,孩子雖然還小,但是是否有應變能力,帶來的結果也會大相逕庭。
  • 3-6歲,抓住幼兒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先看兩組數據:一個是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所發布的「人類大腦發展」曲線圖,其中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更高認知能力,其中包括概念形成,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衝動控制,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等能力)的發展頂峰早得令人髮指,居然是在10個月到4-5歲之間:另一個是蒙特梭利關於孩子能力培養
  • 6歲女孩被特招進軍隊,這個內蒙小神童有什麼特殊天賦?
    那就是內蒙古小女孩被特招進解放軍部隊的故事——潘晶,應招入伍時年僅六歲。四歲神童,計算天賦驚豔眾人想想普通人在6歲時,大概剛念學前班,但是小潘晶已經被特招入伍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她的父母有什麼獨特的教育方法,能把孩子培養成神童?
  • 不想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在6歲前應進行逆商培養,父母別忽視
    面對競爭只懂得知識點肯定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具備堅強的意志,要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信心,要有能夠適應生活和職場當中抵抗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現在在早期教育上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尤其是7歲之前的孩子,他們更加渴望交流,會更加渴望認識新的朋友新的事物。
  • 李蘭迪做蛋糕「車禍現場」: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樣做才對!
    【3】 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未來更可期。 現在很多父母已經知道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了,演員黃磊家14歲的大女兒多多,一直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孩,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動手能力超強。
  • 沒有共情能力,兩個人很難相處,一定要培養這種能力
    我以前還不是很理解,共情能力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能力。然後也不是很理解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到後來看了很多解釋之後才終於明白,共情能力說的是兩個人在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大部分三觀一致有一樣的想法。完全可以和對方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會得到同樣的回應。
  • 「12歲女孩遛狗絆死老人」後續通報: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帶著點「絕情」
    孩子每個行為的」果「,都是父母種下的「因」。事件最終應該如何審判幫媽無權多言,但在管教孩子的問題上千萬要記住: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要帶點「絕情」!之前我看到有人說,中國家長最喜歡說這四句話來彌補過錯:他不懂事、人都死了、大過年的、還是孩子。
  • 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排第一
    孩子第一次作為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作為父母,總有很多地方是很難的。而作為父母應該了解的三件事:第一件:什麼是情商。情商不是我們平時以為的「會說話」,更不是「討人喜歡」。高情商意味著具有克制衝動的能力、延遲滿足的能力、激勵自我的能力、讀懂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應對生活中高潮與低谷的能力。而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對情緒的認識大多數是從父母身上學會。
  • 9歲李伯廷拿下詩詞冠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實用小技巧,學起來
    7歲的黃多多能夠自己寫劇本在10歲的時候就能夠和大師皮爾伯格交談探討寫作方法,如今的多多,寫作能力早已甩了同齡人好幾條街。這樣一個6歲就能背650首詩,識字超過4000的孩子家長究竟是怎麼培養出來的?李伯廷的媽媽在採訪中:1歲起,就給他讀古詩培養他對讀書的興趣;3歲開始就通過聽音頻,講故事等方法讓他更了解並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5歲時,小泊廷就能自己讀不少課外書,還常常跟她複述。知道嗎?
  • 武漢5歲女孩全英文「戰疫」故事,感染無數人:擁有這項能力的孩子...
    活動裡一個小女孩的發聲,感染了無數人。她的這段精彩配音,還登上了中國日報官方微博。這段全英文配音講述的是一對母女在疫情期間的故事。聽到這對母女的配音,想著很多家庭在抗疫期間的默默付出,令人淚目。得知音頻中的小女孩只有5歲半,家住武漢,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讚:「好可愛的聲音,超感動。」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葉梓珺,小名「小葉子」。
  • 1歲讀繪本,9歲熟背650首古詩詞,怎樣培養出有閱讀能力的孩子?
    作為一個母親,很想知道他的父母是怎樣培養出這麼一個出色的孩子的?李泊廷在節目中說,他媽媽覺得古詩詞朗朗上口。在李泊廷一歲的時候,就天天給他讀詩,一直累積到現在,他能背六百五十首詩了。李泊廷的媽媽李榮在節目中也透露:1歲起,就給李泊廷讀古詩、繪本,培養他對讀書的興趣;通過聽音頻,講故事,讓他更了解並熱愛傳統文化;5歲時泊廷就能自己讀不少課外書,還常常跟她複述。媽媽從小就培養李泊廷的閱讀能力,讓他通過閱讀,獲得知識的積累,沉澱在李泊廷的身上,便顯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更有著讓人折服的意氣風發。
  • 這種能力是親子溝通「雙向翻譯機」,但不少父母都喪失了這種天性
    遊戲力一詞由美國的勞倫斯·科恩博士提出,指成人運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交流與溝通,進行情感聯結,從而達到良好的育兒效果的一種能力。遊戲力源於遊戲,但其內涵要比遊戲更為豐富,倡導父母在與孩子玩耍、做家務、輔導孩子做作業、為孩子制定規則等親子互動過程中融入遊戲的精神,做一個放鬆、自信、會玩、有趣、深受孩子喜愛的父母。
  • 孩子3歲前該幹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未來孩子更聰慧!
    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邏輯思維的人懂得變通,善於用自己的思考能力發現萬物的規律,能抓住變幻的本領,舉一反三就非常強了。做事縝密無疏漏像那些科學家的思維邏輯就比較強,不然衛星也上不了條,神州飛船也進入不了宇宙。做事沒有一點失誤,縝密做事。因為思維邏輯可影響人的做事步驟的連接程度。如何培養並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表達善溝通
    老大的時候,年輕的父母沒有經驗,還不懂得如何養育孩子,缺乏早教啟蒙的方法,不知道怎樣跟寶寶互動,容易錯過孩子語言能力開發的黃金時期。到了二胎的時候,父母已是輕車熟路,心態也比較放鬆,所以二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往往比老大好!那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愛說話會說話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寶寶語言發展的規律。
  • 原來是西班牙人發明了拖把、計算器、棒棒糖、吉他、卷筆刀……
    發明計算器之後,我們僅有的那點十位數加減能力都退化沒了。西班牙人數學不好,但是他們發明了計算器,根據發明者萊昂納多的說法,發明計算器就是為了讓大家從無用的計算當中解放出來。 在西班牙,課本知識從來不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開發每個孩子的獨特潛能,才是始終貫穿西班牙教育各個階段的核心理念。
  • 想不到還能培養這4種能力,父母別再阻攔了
    整個0-3歲階段,孩子手指靈活度發育迅猛又關鍵。依照上圖的提示,孩子在4-9個月這短短的5個月內,就能夠完成「用手掌抓握」——「用手指捏拿」的發育過程。孩子撕下貼紙的過程,是訓練手指尖捏拿的過程,當孩子把貼紙貼在一個對應的框框裡時,是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的過程。因此,千萬別阻礙孩子們貼貼紙,他們的小手會越練習越靈活!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家長懂得這樣做,孩子學習英語更專注
    大量的閱讀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關鍵一步,閱讀能力的強弱也是英語水平高低的體現,我們在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懂得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而在此,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做好閱讀。當然,在孩子能夠做到精讀和泛讀之前,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是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孩子獨立閱讀能力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