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神童」葉豐碩的心得:不怕學數學,父母從小抓數感能力培養

2020-12-27 騰訊網

這是一個來自杭州的「數學神童」,因為學習速度太快,他還有一個外號叫「火箭碩」,更神奇的是,半年學完初高中的數學知識,3個月學完高等數學。而這時候,他還僅僅是個小學生。

他不愧是「神童」,10歲時,就在「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總決賽中,獲得小學中年級組金牌。

11歲時,在美國數學大聯盟杯總決賽上,拿下了個人金牌和團隊金牌。

他,就是葉豐碩,在分享自己的學習和成長經驗時,這個才十幾歲的孩子,特別有想法:「我不是江湖中的大俠,只是會幾招武林秘技,讓我混得如魚得水。」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除了天賦之外,這位神童,是有什麼樣的「武林秘技」,而我們天賦一般的孩子,學習數學方面,又有什麼啟發呢?

8年報近30門興趣班:不堅持就是最大的堅持

葉豐碩從小就與別人不一樣,一歲半時,媽媽帶他去打車,下車時給了司機50塊錢,沒想到小豐碩居然大喊:「媽媽,要找回26塊。」這讓她難以置信,從來沒教過兒子數學,什麼時候就學會了兩位數減法呢?

還不止這些,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了他的不一樣,小豐碩看到衣服上的五角星,會算五角星每個角多少度,學校裡的足球賽,人家加油,他卻關注的是球飛出去,落下是什麼角度,又踢了多遠。

豐碩的父母都是理科出身,他們在兒子來問問題時,總會不厭其煩地充當起了兒子的「數學百科全書」。

注意!除了天賦,豐碩的父母做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激發出了兒子的數感。

數感是什麼呢?

數感,就是指一個人對數與運算的理解。

很簡單吧?那就說得更具體些,在有數感的人的眼裡,他所看到的世界,是具體而且量化的,就像葉豐碩所看到的世界一樣,這樣的孩子碰到可能和數學有關的問題時,頭腦裡會自然地與數學聯繫起來,並用數學的思想方法來進行處理與解釋。

數感好的孩子,他懂得運用數學建模,並且將枯燥的數學,變成某些場景、圖像和表格來表現。

史丹福大學教育學教授喬.博勒做過一個實驗,她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道題:

18×5=?

她的要求很有意思,不用給出具體答案,而是讓孩子們把這個數學表達式,用圖像的方式表示出來。

結果,雖然孩子們大多都寫出算式結果,但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能夠通過畫圖來表示,而且畫的圖還都各不相同。

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發:激發孩子數感,從小開始,幼兒園前後就可以開始了。數感激發出來後,孩子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也就有了動力。

所以,葉豐碩從2歲到10歲,學過鋼琴、素描、書法、武術、遊泳、作文、英語,最多時一周上11節課,學了近30門興趣班,最後很多都停掉了,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他自己做決定。

葉豐碩的媽媽說:

「我會將適合他的課程列印出來,告訴他這些課的特點和大致內容,由他自己決定。現在很多家長告訴孩子『你要堅持到底』,堅持是好的品質,但沒找到方向前,這種堅持是無謂的。」

堅持是一個方向,與此同時,父母也要學會「止損」:我們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是非常寶貴的,而且這樣的投入往往意味著沒有時間精力再去投入別的方向之中。

這意味著什麼?

那就是及時的止損,是堅持還是止損,一個是看孩子的興趣,如果發現孩子不論怎麼培養,都對此沒有興趣,那麼請止損,二是看投入的時間精力與要達到的目標,比如學彈鋼琴,像我家鄰居那樣,一節課200元起,需要帶女兒去廣州考級,學下來三年了,沒發現孩子有晉升的空間與機會,那麼就需要我們止損。

實際上,到了這一步,孩子早就厭倦了,只是看起來還在堅持,那只是一種對父母的應付。

千萬不要被無謂的堅持「自我感動」,適當的「止損」才是正確的做法。

給孩子解釋,但能接受多少,並不強求,不能因為小而打壓

愛問問題,是很多孩子的「通病」,面對這種情況,葉豐碩的父母們的做法又不太一樣。

比如,孩子們總會問「我是從哪裡來的?」他的父母把所有的過程和所有名詞,只要是自己知道的,都告訴了葉豐碩。

再比如,很多問題會很深奧,像相對論,浮力等等,他們只要兒子問,就會解釋,但到底能聽懂多少,他們不強求,正是這樣的態度,讓葉豐碩一直保持著主動提問的習慣,因為他知道,父母一定會事無巨細的告訴他答案。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聽不懂,所以不解釋,又怕孩子問「害羞的問題」,所以就敷衍,事實上這並沒必要,很多時候,是我們家長想當然了。

聽不懂,是孩子的事,他總有一天會懂,但我們的態度首先是一種鼓勵和支持。「害羞的問題」是成年人的看法,對於孩子來說,身體的奧秘,不是跟吃飯喝水一樣的普通嗎?你越神秘,這事越引起孩子好奇,我們的淡然,正是告訴孩子正確的態度。

所以,一個頭腦裡裝滿了各種想法,隨時頓悟的孩子,就帶來了這樣的效果:

有一次,在討論著時事時,葉豐碩媽媽說:「做人不能太驕傲!」結果葉豐碩卻自言自語說:「驕者必敗……」「嗯……失敗呢是成功之母,這麼說來驕傲是成功的外婆?」

葉豐碩媽媽一口飯噎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樣的孩子,有很多缺點,調皮,吃飯不那麼守規矩,但他特別,所以,正如他的媽媽說的那樣:「不給他限制,讓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他有需要,我們就儘可能提供幫助。」

兩周吃透了《九章算術》,三種能力很重要,從小要培養

小學參加了培訓班後,葉豐碩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他的父母都盡力滿足他的需求,但隨著兒子的水平越來越好,葉豐碩的父母「不知道看哪些參考書」來給兒子了。最後找到的,是一本中國數學經典《九章算術》,還是古文版本。

這個孩子覺得很好玩,居然兩周時間就把書裡246個問題都「吃」完了,這時候的他,對數學充滿了興趣,只要跟數學掛上鉤的,他都興致勃勃。

對於自己在數學上的成績,葉豐碩的心得是,從小就要具備三種能力:自學能力、自控能力和自勵能力。

自學能力上,有幼兒和小學的家庭教育打底,有興趣和數感的動力,加上好書,他在數學上的收穫滿滿。

數學對他來說,就像玩遊戲,在不斷解決問題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多巴胺,這種幸福與開心的物質,就從最喜愛的數學中得來。

而自控方面,不會沉迷於喜歡的武俠小說裡,又會安排好自己的睡眠時間,葉豐碩說,每天自己能睡10小時以上,他深知,充足的睡眠有益身體,這是保持學習效果的做法。

自勵能力又與自信、自學與自控息息相關,一個有自信、陽光的孩子,會安排自己時間的孩子,也會自我激勵,這來源於早年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予的引導與培養。

那麼,相信你讀到這裡,已經發現了學好數學的奧秘,那就是: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孩子的數感,這個時間段,從幼兒園階段的3、4歲就可以開始,小學6年級前,我們都有機會讓數學在孩子的內心紮根。

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相關焦點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 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數字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什麼才是數感?
  • 孩子總是談「數」色變?學好數學,父母要從培養孩子邏輯思維開始
    明白父母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從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父母該怎樣做?一、什麼是邏輯思維?著名主持人倪萍老師曾因為「數學不好」而鬧了笑話。因為數學不好鬧了笑話這沒什麼,但是,對於學生來說,數學學不好可就笑不出來了。有多少孩子因為一道數學題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談「數」色變。數學真的有這麼難嗎?
  • 兒童數學啟蒙—數字&數感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兒童的數學啟蒙知識:數字 與 數感。今天不是詳細講解如何一步一步怎麼做,我把給自己孩子編寫的一個「數字&數感」的培養提綱內容貼出來,和大家分享。提起數學,可能很多人還會頭疼:「我學生時代最怕上的課就是數學課」,「解析幾何能把我的大腦搞成一團漿糊」,... ...。
  • 5歲女孩算術能力可比計算器: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這種能力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培養這種能力要知道,一年級數學也就教到20以內的加減法,就這樣很多孩子也算不明白,不是根本不會就是經常馬虎。像陳雨奇這樣計算能力超群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從小培養數學思維有多重要?著名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過一個「吸收性心靈」的說法,大意為:0-6歲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會主動吸收一切能力。而6歲後,這種天生的能力開始衰退。
  • 3-6歲兒童數感思維萌芽期,聰明父母用3招,提高孩子數學邏輯思維
    朋友說,現在的孩子學數學真的是一個大問題,但是數學又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別人的孩子3歲就學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可是自己家的孩子卻還是只認得數,沒有加減的概念,真是讓人太頭大了。,3-6歲是兒童的數感思維萌芽期,越早對娃進行數理思維的培養,孩子的學習和綜合能力也會高於其他孩子。
  • 關於培養3-6歲兒童閱讀、數學思維、英語啟蒙方面的心得體會
    如果說,孩子在幼兒園接受的更多的是對自理能力、規則意識、溝通交流等的培養,那麼孩子的專注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則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幫助孩子來培養。我兒子現在滿3歲半了,他現在非常喜歡幼兒園,在幼兒園裡學習的兒歌、手指操、數數、結識的好朋友等都能回到家以後跟我興高採烈地分享。
  • 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數感啟蒙看過來
    你家孩子的數學教育是不是還停留在——媽媽對孩子說:「不要問10-7=3為什麼,反正你這樣算就對了!」家長們多半認為數學就是算數和公式,用的時候記住就好了,不需要解釋。這樣的教育成就了中國孩子計算能力強的優勢,可卻忽略了數學思維的培養。要知道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
  • 學會算數,不如培養數學思維,3個小技巧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學好數學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一個人的各種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數學的影響。單純從應試的角度來說,不學好數學也就喪失了考試競爭優勢。那麼,在孩子啟蒙階段,學數學到底要什麼學?學什麼?如何引導孩子學好數學?這些問題都是家長比較關注的問題。
  • 3 歲前是數學啟蒙黃金期,從小培養數學思維,高數什麼的都不怕
    第一套《嬰兒數學玩具書》,適合一歲左右寶寶的數學啟蒙這個嬰兒數學玩具書全套是12冊,一共分了是四個方面的能力:數與數量、分類遊戲、比較遊戲、空間遊戲;因為是嬰兒數學玩具書,所以他那是適合零到一歲半左右的這麼一個年齡段。
  • 一年級數學「難哭」嶽雲鵬:數學難題對孩子究竟有何作用
    數學影響孩子的一生:學好數學,小、初、中、高考甩同齡人一大截;學不好數學,物化生也順帶不好,高考還可能被數學拉分進不了好大學。再往長遠一點想,工作後要是沒有一點數據思維,和其他人相比就少了大半的競爭力。這麼重要,難怪家長都在著急!所以,有遠見的家長,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 數學早教最該學的是什麼?3個小遊戲,提升孩子1個必備核心能力
    曾有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早教「數感」不啟蒙好,那麼孩子就算刷再多的計算題,也可能學不好數學!相信關注孩子數學啟蒙的父母們一定經常會聽到「數感」這個詞吧!「數感」啟蒙的核心概念大多數的父母都非常的疑惑,想要培養孩子的數感,但是數感的啟蒙核心概念到底是什麼呢?
  • 怎麼培養孩子的「數感」?
    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落下帷幕,一場大神之間的決戰,頭腦風暴,最終8個國家的73位選手成為最終獲獎者。「最強73人」包括4名金獎選手、6名銀獎選手、12名銅獎選手和51名優秀獎選手,他們來自8個國家,就讀或畢業於33所高校。
  • 數學神童邵亦波的愛情故事
    馬雲:對於一般人來說不是,對天才來說絕對是,如果不是她太愛老婆而選擇離開,中國的電子商務絕對是邵亦波個人的江湖。邵亦波對老婆愛到什麼份上以至於馬雲會認為是一個缺點?馬雲的這個評價讓我無比好奇,於是去扒了下兩人的愛情故事。這一扒,還扒出了一位數學天才是怎麼誕生的。邵亦波,1973年9月出生於上海。
  • 如何培養幼兒的數感?
    由於數感是一個特別抽象的詞,是一種隱形的數學能力,所以家長對數感培養的困惑集中體現在不知道應該以什麼為參考標準,以什麼樣的目標為培養方向,也不清楚數學啟蒙哪些方面會涉及到數感,從而導致了對數感培養的無從下手。
  • 還在逼娃從1數到100嗎?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第一,他們不怕場合。第二,他們有超越這個年齡的思考能力,這並不容易。孩子從小就被父母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誦詩歌,數數。然而,停留在這些表面上對於良好的啟蒙教育是沒有用的。我們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抓住三次。我的朋友小楊的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快速數學,這就是所謂的心算。一開始,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們掰手指。後來得知這樣不利於孩子學習,就放棄了這種教學方法。
  • 吉林大學數學學院:實力強勁,我國重要的數學人才培養基地!
    一、院長寄語院長:李輝來教授學科寄語中學生,同學,如果你什麼專業都想學,那就來學數學吧!同學,如果你不知道學什麼專業好,那就先來學數學吧!在第3學期末,堅持學生自願選擇和院系引導、調控相結合原則進行專業分流。我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倡導德才兼備,致力於培養具備堅實數學理論基礎和優良數學應用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 奧賽冠軍、計算機教授老爸:雞娃數學,我堅持不學套路不搞題海
    他在初中和高中時曾獲得全國數學奧林匹克聯賽一等獎,江蘇賽區第一名,高考數學考了滿分。現在家有兩位小朋友,分別是4歲和12歲。昍爸平時特別注重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尤其注重培養孩子解決未知問題的熱情與能力,形成別具一格的數學思維訓練體系。針對這個問題,昍爸著有《給孩子的數學思維課》一書,得到了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多位科學家的推薦。
  • 二年級數學:1000以內加減法練習,1天練他100道,秒變速算神童!
    二年級數學:1000以內加減法練習,1天練他100道,秒變速算神童!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計算能力。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計算題時,特別容易出錯,且準確率低。數學是從小學到大學,最主要的科目之一。一直是孩子學習的重心, 學好數學,特別重要,它不單單是一門科目,還影響到以後學習其他科目。比如說計算機,還有物理,化學等等。但是數學是很多小朋友的噩夢。怎麼學也不會。
  • 孩子數學概念發展有2個關鍵期,1個很早,父母如何給幼兒數學啟蒙
    在我父母那一代人看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一個被普遍認可的觀念。以至於高中時,我想選文科班,我的爸媽是強烈反對。那感覺就是如果學了文科,將來我會找不到工作,沒有飯吃的樣子。一晃眼兒,20年過去了,我自己的孩子也上了學。再看看教育界,依然將數學放在緊要的位置。
  • 1道小學數學邏輯思維題:60秒內能答對的孩子,數學思維都不錯
    所以數學一直都是家長們以及孩子們最為注重的一門學科,不僅要從小進行數學啟蒙,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還要為孩子培養各種數學思維和能力,好讓孩子的未來更加輕鬆。但是難題就來了,如何才能讓孩子學好數學?由此可見邏輯思維對數學的重要性,而我們進行數學啟蒙的關鍵,並不是計算或數數,就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像我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題,就給我難住了,若是60秒鐘就能答上來,那麼說明你的邏輯思維真的很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