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2020-12-22 快樂羊倌兒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此外,民間還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

夏至的習俗

夏至面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夏至吃麵的習俗。清代的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民間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不過同是吃麵,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北京一帶人們愛吃炸醬麵,先炸好醬,然後再把麵條煮熟,用涼水過一下,再調上炸好的醬,就可以吃了。

吃狗肉

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雲「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味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農曆夏至日,廣東陽江有襲數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補身這一民間風俗。

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忌諱剃頭理髮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髮。據說,夏至日剃頭理髮會破運。

忌有雷雨

在民間,尤其對於農民來說,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這對於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無論是乾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裡別打雷、別下雨。

夏至諺語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夏至有雷三伏熱。

愛玩夏至,愛眠冬至夜。

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

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出蟲夏至大爛,梅雨當飯。

夏至無雨三伏熱。

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

長到夏至短到冬。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夏至有雨應秋早。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煎熬。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雨點值千金。

夏至的詩句

《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

【宋】楊萬裡

登臺長早下臺遲,移遍胡床無處移。

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

《夏至》

【宋】範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閒伴兒嬉。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黃帝內經》主冬病夏治,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吸收陽光,多食苦菜,治療秋冬疾病。
  •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詩詞 夏至 (宋)範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2020-06-20 21:25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熱將至,開始有暴雨、梅雨、高溫桑拿天氣。
  • 中國書協理事王榮生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
  • 「寶寶營養室」之二十四節氣飲食推薦「夏至」的飲食
    「寶寶營養室」之二十四節氣 飲食推薦 「夏至」的飲食 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白晝最長。此時,大地雖然炎熱,但陰氣生而陽氣始衰。夏至前後,高溫、潮溼、暴雨頻繁,上海此時梅雨天氣持續,體弱的寶寶易生腸道疾病。
  •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2020-12-2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夏至用英文怎麼說?二十四節氣原來很簡單!
    今日夏至,夏至這一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夏至養生,要多多多吃苦味食物,調養好精神哦
  • 二十四節氣之歌
    這首小時候背熟的二十四節氣歌,沒想到會在不平凡的庚子年裡再次刷新發酵。因新冠疫情,長時間窩居宅家,故特別關注節氣變化情況,期待春噯花開,期待夏日豔陽,期待秋風送爽,尤其是期盼疫情早點過去。還天以青,還地以淨,還人間四季祥和,歲序井然,黎庶安康。    心有所寄,便有所動。於是從立春始,至大寒終,逢節一歌,居然都堅持下來了。
  • 二十四節氣|夏至至,農諺「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什麼意思?
    ——宋·蘇軾《鷓鴣天》夏至簡介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第四個節氣,每年06月21日-06月22日時太陽到達黃經90°時交節。它與春分、秋分、冬至一樣,都是反應四季更迭的節氣。說明,古人很早就發現,夏至的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晚最晚,與冬至正好相反。這裡說的是夏至日,要注意與夏至節氣的區別。此日過後的夏至節氣,隨著太陽直射點的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會越來越短。夏至時間夏至是在公曆每年06月21日-06月22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90°。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質疑,提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  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是冬至。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
  • 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這麼準?得從節氣的由來說起,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不管每年天氣如何異常,總是和二十四節氣能夠對應起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現在能背誦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的人已經很少了吧,大家現在主要過的都是一些像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洋節,對於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卻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清明上墳,冬至吃餃子這樣的淺薄認識上。二十四節氣是如何來的呢?我國歷來是農業大國,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直到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被認為是起源於古代黃河流域,這是為什麼呢?
  • 夏至節氣 宋城演員著古裝調製「忘情水」送遊客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當日,西安宋城演藝王國景區內的演員身著古裝玩穿越,裝扮成了貴妃造型,現場調製「忘情水」,邀請遊客免費品嘗。「忘情水」其實是酸梅湯,在炎炎夏日裡,免費送給遊客消暑。楊晨 攝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當日,西安宋城演藝王國景區內的演員身著古裝玩穿越,裝扮成了貴妃造型,現場調製「忘情水」,邀請遊客免費品嘗。「忘情水」其實是酸梅湯,在炎炎夏日裡,免費送給遊客消暑。據悉,西安宋城演藝王國由西安世園集團、宋城演藝聯合打造,以《西安千古情》為核心演出,同時推出多臺室內外演出,是一個集演藝、旅遊、度假於一體的文旅打卡地。
  • 【二十四節氣】24相
    應蔣兄的賞未公號關於節氣創作有緣的相遇剛剛好藉助於蔣兄的力量來簡單整理一下這跨越了三年時間東拼西湊的二十四相
  • 二十四節氣詩書——小暑
    小暑 7月6日子時(23-1點)  小暑,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標誌是:出梅、入伏。出梅指江南梅雨季結束;入伏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二十四節氣諺語合集,你能背對多少?
    小夥伴們要記得記哦~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立春節氣諺語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
  • 二十四節氣古畫欣賞!太美了,果斷收藏!
    ▌節氣來歷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 104 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 15 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 360 度,共經歷 24 個節氣,每月 2 個。
  • 聽二十四節氣歌,走進大自然的秘密
    點擊上方圖標收聽本周新詩《二十四節氣歌》你有觀察過,四季有什麼樣的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