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
這是西部歌王王洛賓在演唱他改編的歌曲《青春舞曲》。他不曾想到的是,這首當年從賣葡萄乾的維吾爾商人口中記下的歌曲,竟有著如此強勁的生命力,它的旋律一直流傳至今,依然青春不減。
王海成:「大家還不知道,《青春舞曲》這麼歡快的一個歌曲的背後,他在傷感內心非常孤獨的情況下完成的《青春舞曲》。」
在王洛賓兒子王海成的回憶中,我們拂去歲月的塵埃,回望六七十年前那個青春的王洛賓,和那段塵封的往事。
那時,王洛賓正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洛珊輾轉定居青海。由於王洛賓經常奔波在外,在西寧的一所女子師範任美術教師的洛珊常常獨守空房,倍感寂寞。
王海成:「洛珊這時候就和他鬧彆扭,太艱苦。另外一個呢,高原地區,她說她身體不太舒服,這時候就和王洛賓就提出要分手,要離婚。當時呢,洛珊已經到了蘭州了,說要去看病。最後王洛賓就給她寫了一封信,說這裡的孩子,我正在給他們編節目,還有一些工作沒有交代,沒有完成。如果我把這些工作全部完成了,還有一部歌劇把它寫完,我就去蘭州和你永遠生活在一塊兒,永不分手。」
王洛賓的挽留與承諾,還是沒有能讓妻子回心轉意。
王海成:「洛珊呢回了一封信,就是你到底要你的歌還是要我?你選擇!最後終於還是洛珊和他分手了。」
不久,洛珊就在蘭州的報紙上發出啟事,結束了與王洛賓短暫的婚姻。
王海成:「王洛賓聽說洛珊(跟他)分手以後,他正在完成《青春舞曲》這首歌曲,所以他在非常痛苦、非常內疚的情況下完成了這個作品。我們在王洛賓這首《青春舞曲》歌詞裡還能隱隱約約發現他內心的一種痛苦:「美麗青春一去不復返,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在王洛賓的歌聲中,我們已經很難發現他痛苦與掙扎的痕跡,只留下歡快與熱情。談及父親的往事,王海成動情地說:「王洛賓他一生啊都是在孤獨中度過的,但是我們發現他一直非常樂觀,沒看出來他流露出來那種孤獨啊或者是那種痛苦。」
視頻:無伴奏合唱《青春舞曲》
在王洛賓為數不多的聲頻資料中,我們找到這樣一段錄音,他述說了《青春舞曲》改編的過程:「別的那」,「別的那」就是維吾爾語言的小鳥,要是翻譯的話就是「小鳥小鳥呦,小鳥小鳥呦」,當時在改編這首歌的時候,我覺得,「別的那呦呦」,「別的那」就變成了助詞、襯語,比那個「小鳥小鳥」要好些。」
王洛賓進疆後,一次次找尋《青春舞曲》的原型歌曲,但這首歌早已消身匿跡難覓真容。王洛賓的兒子王海成說:「有人說是「達瓦孜」的那個吹鼓手們演奏的一個樂曲,它不是舞曲。有人說是一首歌,但是這個維吾爾族的原型的歌曲到現在沒找到。不管怎麼說,反正老人家寫出來以後他說這是維吾爾族民歌,我們就尊重老人家吧。」
《青春舞曲》早已像小鳥一樣無影蹤,消逝在歲月長河中。而歷史應當感謝王洛賓,把這麼動聽的音樂流傳到今天。
-
交流與合作請聯繫
QQ:2504576030 或 微信:lemin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