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再無出生底層士紳階層的政治人物,來限制世家豪強的發展

2020-12-22 煙雨瓢魂

張居正:再無出生底層士紳階層的政治人物,來限制世家豪強的發展

首先從萬曆十五年來看,張居正的問題出在了在他還有兩三個月陽壽的時候還認為自己至少再活十年,屬於滿血斷網,根本沒來得及安排。上了大學的申時行知道陰陽,而張掛的時候只安排了萬曆初中課本學完只學到了部分陽,陰還沒來及學,但是相信陰的部分必然在張老師的教案當中,而且還是重頭。

張掛了之後,倒張的人告訴萬曆的都是張所有陰的部分,萬曆用只有部分陽的大腦覺得被張忽悠的好慘,等到日後的幾十年逐漸學完了陰陽之後才明白了張,但已為時已晚,但又不能打自己臉,總是張這個一代名相倒了,大明上升勢頭重新被扭轉,又因為倒張運動的示範作用使大明這艘船下降勢頭加快了。

張居正在考成法在,考成法被廢第二年,遼東建州女真逐漸做大,當時的遼東巡撫周詠上書「徵剿」,真正執行的時候下面的將領改為「安撫」,使女真逐漸做大,而當時的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張居正個人超強的執政能力,形成了與馮保的太監集團結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士紳階層中世家大族的勢力,但是他也保護或者壯大了江浙大地主們的勢力。

同時他也觸碰到了政治紅線,得到清算是必然。朱元璋立國制度設計,對士大夫及豪強的態度是利用和限制,保證皇權不旁落,而朱瞻基對太監集團的培養,很好彌補了皇帝個人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這一均衡三元結構在張居正後時代出現了失衡,一方面,張居正之後,再無出生底層士紳階層的政治人物來限制世家豪強的發展。

最後雖然萬曆後時期,東林黨與閹黨爭鬥歷史敘事中對前者多有標榜,然而實質是皇權的落敗,朝堂成為世家大族的角力場,滿洲的坐大與山陝商人集團和江浙大地主們的資助是分不開的,並非後者有心賣國,實在是皇權已完全喪失士紳財閥控制力,後者玩火自焚,將整個民族帶入了深淵。

相關焦點

  • 史專家:大明非亡於崇禎,而亡於張居正!張居正到底做了什麼?
    而且,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觸動的利益階層太多,就好像秦朝的商鞅一樣,死後反撲是必然的結果。只不過秦惠文王只是殺了商鞅,商鞅執行的變法依然沿用,而萬曆卻沒有秦惠文王的能力,加之因國本之爭常年怠政,張居正的變法可以算是荒廢了。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
    張居正是如何做到「萬曆中興」的呢?張居正主持變革的最重要兩個手段就是「考成法」和「一條鞭法」。張居正認為「核吏治」是改革的關鍵,畢竟改革政令需要人來執行,把人抓住了,政令通達,一切才能順暢。海瑞到任後,大力推行清丈土地,打擊豪強兼併土地。但是海瑞這個人,清廉是清廉,但是有時候也是矯枉過正,在應天巡撫任上,就被奸詐的刁民,抓住他憎恨豪強的特點,到他這裡誣告,當時有不少世家大族被海瑞給冤枉了。這些是海瑞為官任上的一些主要施政舉措,然後我們從他的一些奏疏中來看看海剛峰的政治主張。
  • 一邊修橋鋪路,一邊壓榨佃戶,封建時代士紳階層的兩面性
    一、士紳階層對古代社會帶來的積極性貢獻1.身份的特殊性對社會具有不同意義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科舉,它讓普通人得以翻身,改變自己固有的階層,人生可能會進入另一個渠道。這些人對村子的風土人情,以及各家實力情況比較熟悉,再加上深得百姓的信任,精神力量很容易凝固在一起,安定社會環境是這些人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
  • 王導執政時期,偏袒世家大族,釀成豪強猖獗、民不聊生
    縣令接到命令後,認為自己嚴格執法沒錯,很不甘心,就懇求頂頭上司,讓他留任三個月,等把案子查清了再離職。上司也覺得縣令冤枉,就幫縣令說了句好話,結果上司也被革職查辦了。這個丞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官,竟然如此昏庸?你還別說,這個人可是個名臣,他就是東晉開國元勳王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王導的故事。王導出身於北方豪門大族琅邪王氏。
  • 隋朝大運河系列 | 如果你是隋朝皇帝,如何統治南陳政權的四大遺民階層?
    如果是在老家做官,還是屬於土鱉世家,無法躋身到最上層的社會。其三,家族世居在某地,有自己的莊園、田產,家族要足夠龐大。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都有滾雪球的效應,只有在某地紮根很久,雪球才會滾得更大。門閥士族不能單打獨鬥,要籠絡有發展潛力的官員,要豢養門客。總而言之,用錢開道,門閥士族才能混得長久。其四,必須清高,必須傲嬌,太重要了。
  • 海瑞為官清廉至極,為何張居正卻終生不重用海瑞?
    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海瑞是一個著名的清官,但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在張居正任首輔時,就堅持一點:堅決不用海瑞。海瑞這麼清廉的一個人,為什麼張居正就是不用海瑞呢?
  • 黃亞明專欄:士紳的流氓化
    南都副刊微信公眾帳號二維碼    文化新聞、名家隨筆、生活專欄、閱讀周刊等精彩內容,盡在掌中    黃亞明專欄 金瓶魅影    在利益共享的鏈條上,士紳和打手各有圖謀。打手以勇力為資本,以搶打為生涯,固然氣焰炙人,但難為王章國法所容,所以魯華、張勝之流,多半投身於西門慶那類勢宦門下,尋求政治庇護,貼張護身符。
  • 60年,3代人,跨越階層,超脫出身命運限制的關鍵
    文 | 六 耳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問題:我幾十年如一日的苦讀和努力,為什麼還是無法超越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同齡人呢?而越處於底層的人,越沒有辦法接觸到這一切。所以強者會越強,弱者會越弱。想要超脫原有階層命運的限制,就是找到方法打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循環。
  • 林獻堂:一個臺灣士紳的「二二八」
    而有「臺灣第一士紳」之稱的林獻堂,他在「二二八」之中的經歷和所想,也能恰當的體現臺灣精英知識分子對於這一事件的真實態度。林獻堂林獻堂,1881年生於臺灣世家大族之臺中霧峰林家。甲午戰爭爆發後,清政府被迫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林獻堂隨家族內渡福建泉州,不久之後又返臺經營龐大家業。
  • 張居正:以大學士的職權衡量有越權之處,但特殊的機遇造就了專擅
    張居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很有作為的顧命大臣,他針對萬曆初年官風不正、吏治頹廢、宗室驕恣等積弊。使萬曆初年,出現了一片政通人和,海內承平的景象,對於此一局面的出現,張居正可謂居功至偉。他的改革得到了最高統治階層的支持,使政令得到有力的執行,有力地推動了改革。
  • 為什麼豪強能毀了大漢帝國?豪強勢力對帝國基礎的侵蝕
    財政史大家馬大英先生說,豪強就是把諸侯王、外戚、貴族、大臣、官僚、工商奴隸主等等都包括在內。說白了,豪強就是一個既有政治力量,又有經濟勢力的階層。 那豪強是怎麼成為豪強的呢?可以說「禍根」就是漢朝初年減稅埋下的。漢朝初年因為按土地徵稅有各種困難,但也不能不徵稅,就開始依賴徵收技術更簡便、管理成本更低的人頭稅,也就是所謂的「舍地而稅人」。
  • 明末最大的希望,明末掌門人張居正「重農減徵」到「竭農重徵」
    此時的整個大明朝由於滿心希望煉丹成仙的嘉靖和喜好淫樂的隆慶兩代皇帝的折騰,整個朝廷吏治腐敗,財政拮据、國防鬆弛,而民間由於百姓的土地被皇族宦官等各大地主奪佔兼併致使大量百姓無田可種,造成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矛盾頻發。明王朝這部龐大的機器已經弊病叢生,眼看著就要轉不動了。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而在這時代中,最為重要的兩個人,莫過於萬曆皇帝朱翊鈞,還有最強首輔張居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萬曆皇帝與張居正之間複雜的情感!一、帝師張居正,是他一手造就了萬曆皇帝隆慶皇帝早死,萬曆繼位之初尚且年幼。二、早期的萬曆皇帝對張居正充分的信賴和依靠萬曆皇帝幼年喪父,是張居正承擔了對其的教育職責,也可以說張居正很大程度上扮演了萬曆皇帝父親的角色。
  • 官場秘籍此中藏--《雍正王朝》、《張居正》學習體會
    不管是這個追欠行動,還是後來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這位前期的四爺後期的雍正總想著削奪利益階層的脂膏以充國庫,便總免不了要遇到種種的軟釘子和硬槓頭。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人之天下,而是由士紳、地主、貴族和官僚共同組成的統治階層的天下。在穩態社會中,且不說螻蟻般的被統治者難以翻身,就是貴為天子的皇上也不是頒行什麼政策就能貫徹什麼政策的。
  • 淺析《陳情令》仙門百家的階級觀,九大階層的構成劇以及階層跨越
    各宗主共同研究制定各項政策制度,共同致力於仙界繁榮發展和安全穩定,仙督有最終決定權、解釋權和裁決權。宗族長老負責子弟的教化,選拔等工作,有一定的話語權,能影響一個世家的走向和發展。,普通人通過自身努力可以達到5、6級,再加上天資和機遇,可以達到4級;7-9是下層,群體數量最大,構成最複雜,但地位低下,可支配的財富也少得可憐,受到的侮辱最多。
  • 海瑞名揚天下 為什麼張居正卻不願意用
    像海瑞這種不僅嚴於律己也嚴於律人的人來說,在他的為官生涯中肯定也會得罪大量的豪強權貴(嚴嵩的乾兒子都被他給得罪了),可為什麼海瑞不僅沒什麼大事官還越做越大?這一切都得益於徐階(鬥倒嚴嵩的一代明相)的支持和保護。對於這個保護和提拔自己的徐階我們看看海瑞是怎麼對待的。徐階退休後,一些政敵還想找機會給他更大的打擊。
  • 張居正的外交智慧:西洋人來了就把他們引領至經濟領域,互惠互利...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大明王朝25#中國古代史28大航海時代中外之間的交流自兩千多年前便已展開,但當時限於文明發展程度,大多是陸地上的貿易往來。隨著造船與航海技術的興起,到宋代的中外貿易與文化往來發展至新的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興起。
  • 海瑞: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其實還是很有智慧,並不是一個政治白痴
    雖說同包拯齊名,但實際上在民間的影響上是遠遠不及的,主要是他在清官戲中所佔比例很小,也沒有那小說傳說給他以支撐,更重要的是他的形象太過刻板,幾不近人情,反正我是不太喜歡他的,原因卻是由那「五歲死女」引發來的。
  • 陳平:西漢異姓開國貴族世家之一,出身底層謀士的變通之道
    今天沒事繼續聊一聊劉邦團隊,這次選擇的人物是陳平,劉邦麾下另一重要謀士。他與張良相比,可以看到另一階層的謀士。對於陳平,歷史上對於其評價多有微詞,如果說張良是謀士中的完美,那麼陳平就是謀士中不盡如人意。但從司馬遷將他列為世家,可見陳平對於劉邦,劉邦團隊以及西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