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之所以會砰砰跳,是因為人類的心臟有四個心腔,包括兩個心室和兩個心房,每一個心室和心房由心臟瓣膜以單向方式聯通,血液被泵入這些心腔也就進行來回收縮。
手錶在運作時,會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則是因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裝置——擒縱器。
說起擒縱器,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早在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臺水運儀象臺,其中擒縱器就是裡面的關鍵部件。
因此,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等人認為水運儀象臺「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擒縱在漢語詞語中的意思是捉住與釋放,也正如擒縱機構的工作原理,一擒一縱、一收一放。
擒縱機構是一種機械能量傳遞的開關裝置,這個開關受「計時基準的控制,以一定的頻率開關鐘錶的主傳動鏈,使指標「停-動」相間並以一定的平均速度轉動,從而指示準確的時間。擒縱機構的功能可以從兩方面理解:「擒」,將主傳動的運動鎖定(擒住),此時,鐘錶的主傳動鏈是鎖定的;「縱」,就是以震蕩系統的一部分勢能,開啟(放開)主傳動鏈運動,同時從主傳動鏈中取回一定的能量以維持震蕩系統的工作。擒縱機構是現代機械鐘錶的核心,最初的擒縱機構誕生於15世紀,逐漸進化到如今的各種樣子。仍有數百種擒縱機構在現代鐘錶上使。
擒縱裝置有三大部分組成,遊絲擺輪、擒縱叉、擒縱輪。
遊絲擺輪
擺輪、遊絲等共同構成了機芯的調速器。對表的走時有決定性影響。 擺輪上連結的遊絲帶動它進行往返運動,將時間切割為完全相同的等分。每一回合往返運動 (所謂的滴-答) 稱為擺頻,1次擺頻細分為2次振頻。擺輪由一隻受輪輻支撐的環形主體 (凸輪) 組成。擺輪和遊絲是腕錶的調速機構。
擺輪運轉的平均與否直接影響走時精確度,擺輪擺動是否平均除了決定於它的質地是否均勻外,還跟它的真圓度有關,而真圓度與擺輪軸臂數目有關。我們常見的有兩臂,也有三臂的,四臂的。就是說,擺輪的軸臂越多,它所圍成的擺輪就越接近理論上的真圓,運轉起來就越穩定,走時越準。
擒縱叉
A位置是與基板相對應的寶石軸承相配合的叉軸軸尖;B位置是與控制夾板相對應的寶石軸承相配合的叉軸軸尖;C位置是擒縱叉,它的形狀是被特別設計的,好似一個反寫的「T」字,上面的位置被稱作叉頭用來鑲嵌叉頭釘G,而F是個方槽,此位置是用來與 圓盤 釘碰撞得到驅動力而特別設置的;D位置是近瓦,它的作用就是負責鎖定與釋放擒縱輪齒,同時也是與擒縱輪齒碰撞將能量傳遞給擒縱機構來完成整個機構的半個 周期 動作;E位置是出瓦,它的作用基本上與出瓦是一樣的,只是此時擒縱輪齒碰撞將能量傳遞給擒縱機構來完成整個機構的另一個半個周期動作。
擒縱輪
擒縱輪部件簡稱擒縱輪,由擒縱輪片和擒縱齒軸鉚合而成。擒縱輪片和擒縱齒軸都是鋼質的。擒縱輪片有15個齒,齒形尖薄,硬而光滑。齒的突出端面叫離端,離端的內面叫齒背,離端的外面叫衝面,離端的反面是鎖面,鎖面與衝面相交處為鎖端。擒縱輪的每個齒尖都作用在叉瓦光滑的斜面上,使叉瓦左右擺動,起著控制手錶運行速度和保持擺的運轉的作用。
一個機械錶能動起來,與擒縱機構緊密相關。擒縱機構在手錶中充當的作用就相當於人的心臟,維持手錶的基本運行。一個手錶最重要的參數就是時間要走得準,擒縱機構的好與壞直接影響了手錶的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