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職場劇圖鑑:沒有「鄧特希式」人文關懷的精英感,不過是虛假的優越感

2021-02-15 高能E蓓子


大家好,這裡是E姐「日落TVB」系列回歸的第六篇,之前的內容也會陸續推送。

閨蜜們有留意最近回巢演戲的兩位TVB大女主嗎?

一個在《使徒行者2》裡飾演身份存疑的長興坐館好拍檔兼情人。

宣萱的口紅色號種出了一片草原

一個在《老表畢業喇》裡飾演家教會主席兼怪獸家長;

好久沒在TVB上看到蔡少芬了

雖然一套是刑偵劇一套是輕喜劇,但兩位大女主的範兒真是風採不減當年,骨子裡透出來犀利的精英感。

上次E姐和大家一起回憶了TVB職場女性的「大女主」魅力,女性獨立已經成為不用言說的「TVB精神」之一了。

→TVB職場女子圖鑑:每一個都比你想像的生猛

福利福利!送一張你們愛的陳慧珊證件照~

但是回歸TVB職場劇本身,除了刻畫獨立鮮活的個體,對大情大義的細味也是其立意所在。

在這方面,鄧特希這位身兼導演、編劇於一身的金牌監製,就是開啟TVB白領時代的幕後功臣。

相當儒雅

沒錯,今天我們來聊聊鄧特希和他的職場劇。

 

1  鄧特希:TVB最早的「逼格」擔當   

              

看慣了TVB劇中寫字樓男男女女的「身光頸靚」,難免以為港劇的正朔,就是職業套裝+下班泡吧+去高級餐廳約會社交。

《幕後玩家》公關三賤客下班後常在酒吧「吹水」

其實,在武俠劇、古裝片大行其道的80年代,TVB現代劇的題材範圍很窄,怎麼也繞不開婆婆媽媽、家長裡短,市井氣息和濃鬱「師奶味」。

80年代的「劇霸」廖偉雄,專門演繹一些市井小男人角色

偶爾出現的職場劇,也基本鎖定在公務員,尤其是警察故事這一塊。

劉德華的《獵鷹》、鄭裕玲的《警花出更》、梁朝偉的《新紮師兄》,無不如是。

《新紮師兄》 劉青雲寶寶和梁朝偉寶寶,樸素的鄰家小哥哥

在這些「警察故事」中,尤以鄧特希擔任編劇之一的《新紮師兄》最為經典。

當年創造了平均50點的收視紀錄,更帶動了整個香港社會投考警察的大熱風潮。

這部小試牛刀的「職場劇」,讓他找到了自己的殺手鐧——表面上講合家歡故事,但骨子裡是通過人物講述百態人生

鄧特希和另一位金牌監製戚其義,都是韋家輝的得意大弟子,兩人在師父的經典劇《大時代》耳濡目染下正式出山。

青年時代的金牌監製

初出茅廬的鄧特希,開始搗鼓《壹號皇庭》的劇本,當時曾勵珍給他安排了一個雞肋時段——星期日晚十點檔播出。

珍姐的用心……emmmmm

因為完全沒有收視壓力,鄧特希反而覺得,這是一個契機:

「那時候我很開心,因為這個時間段沒有什麼人看,不能有什麼作為,反而公司不會太理會。」

於是,鄧特希「放手搞嘢」。

這三位站出來,就是《壹號皇庭》的回憶殺!

《壹號皇庭》播出之後,觀眾樂壞了,看慣了「俗世與真情」的套路,他們突然發現,電視上居然在播精英階層的代表——律師的生活與工作,對白還那麼文縐縐的。

這部劇也開創了職業劇的先河。

接下來的《妙手仁心》,更是從頭到尾都帶著專業氛圍,帶領觀眾走向熟悉卻從未能靠近的急診室和醫院。

職場劇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草根與市井為主的「師奶港味」,過渡到中產階級的生活故事。

接下來,TVB陸續打開職場劇系列,形成金字招牌。

以醫生、律師這些人物的身份、情感的改變,觸及社會環境及思維方式的轉變

精英自然也成為鄧特希的標籤

作為TVB「職場劇之父」,鄧特希更多關注職場光鮮正義的一面,精英們的博弈都是公平之爭——黑暗和潛規則甚為少見。

但弔詭的是,寫慣職場劇風起雲湧的可鄧特希,本人在TVB的職業生涯卻斷送在四大派系鬥爭之中,淪為犧牲品。大女主搏殺!樂易玲惡鬥曾勵珍,TVB版「權力的遊戲」大起底

這也是他自稱不適合混電影圈的原因

鄧sir離開TVB之後,投往亞視,作品口碑卻兩極分化。

他曾經的文氣與細膩、對戲劇手段的痴迷,讓作品跌入另一個反面——故事如墜雲裡,節奏緩慢,難以抓住觀眾的眼球。


例如2010年用豪華陣容打造的《法網群英》,用電影的手法拍攝,最後卻讓整體風格過於濃重,讓人觀感疲憊。

收穫的最高收視不過6點,比同時段TVB播出的劇集《女人最痛》低了20多個點。

光影剪輯也是暗黑調電影風……好吧其實《法網群英》還是挺好看的

對於這次滑鐵盧,鄧特希認為主要是由於TVB一臺獨大,養成了觀眾們的收視習慣,痛批TVB模式老舊。

相比這部收視不佳但有極強個人風格的《法網群英》,他對自己過去在TVB的作品不滿更多。

在2016的新作《隱世者們》裡,他甚至公開調侃《壹號皇庭》難看,不知道為什麼當年那麼火..

他還曾經在採訪中說過,自己的作品能成功,只是因為自己的片子合格,同期別人的片子不合格而已。

離開TVB多年後,有記者約他做訪問,他第一句話也是心酸的調侃:「想不到鄧特希這名字,還有人感興趣。」

就想說,鄧sir狠起來真是連自己都不放過啊。



2  鄧式職場劇標配:不開掛的精英,處處紮實的細節

說起當下的職場劇,最被詬病的,是基本專業知識的欠缺。

特別是醫務劇中,有諸如「9% 的生理鹽水」、「搶救病人時居然打的是普通針」、「隔著衣服除顫」等常識性錯誤。

空談專業,卻淪為笑柄

更嚴重的,是動不動就「造神」的傾向。

 

比如《青年醫生》裡的趙衝,當實習生時,人設就是個學神,什麼東西都是一看就都懂,整天和朋友八卦聊天。可一到醫院就能處理各種急症,車禍脾破裂會急救,外科和急診也能輕鬆搞定。

帥是真的帥,但浮誇啊~

一言不合就用「天才」來開掛,實在不應該...

反觀當年TVB劇集,在專業細節上格外嚴謹。

鄧特希就說,他們專門有一組人做資料搜集,如果要寫法醫的戲,他們真會去觀摩解剖現場。

那麼鄧SIR的《妙手仁心》製作細微到什麼程度呢?

一位醫學背景的網友說,劇情曾提到一位婆婆因為子宮下垂到急症室求診,有一秒鏡頭拍到病歷,內容與劇情中婆婆的情況是一樣吻合的。

字跡也跟現實中醫生的字體一樣潦草…

同樣是講青年醫生故事的《on call 36小時》,一群醫務新鮮人在「一件頭"(馬國明)的嚴厲調教下,一步步成長成獨當一面的專業醫生。

 

而《妙手仁心》裡,我們看到的,更多是醫生、護士的職場群像

沒有誰超越凡人,也沒有誰是開掛的醫術超人。

joe在妙手仁心中是一個敢於挑戰的年輕醫生~

除此之外,劇中角色的職業態度,也毫不浮誇。

「在其位、謀其職、盡其責」是職業精神的寫照,冷靜謹慎、尊重客觀現實成為TVB醫務題材的底色。

一起嬉笑打鬧的戲,自然到根本感覺都不像是在拍戲~

再說律師題材,大陸最近盛產《何以笙簫默》這樣的劇集,男主憑藉顏值和霸總氣場,分分鐘走向律師巔峰...

這位律師,你拿的還是霸道總裁的劇本啊...

 

背後當然還是偶像劇套路:拼命放大角色的魅力;可一旦放大到不科學的地步,就容易被光環所反噬,造成觀眾反感。

反而是當年鄧特希的《壹號皇庭》裡,各類人設都很樸實。

比如歐陽震華飾演的餘在春,雖然是專業律師,但私底下古靈精怪,甚至還有點亂七八糟。

他和陳秀雯飾演的丁雯有不少親熱戲,經常「搞搞陣」。

鄧特希曾經說過,他設定的男性角色,必須在專業上非常過關,但生活中「缺點多多」,他甚至不惜讓這些角色有點小「齷齪」,越不完美越好。

他是這樣看的:

「對於人物專業必須是嚴肅的,不能讓觀眾質疑的,但私底下給他們多一點缺點,這樣觀眾的心理面能站在更高的一條線上。」

所以我們會見到集專業與搞怪於一身的宣女神

正是這樣豐滿而層次豐富的人物設定,因為拍鄧sir的戲而「改頭換面」的明星也非常多。

例如吳啟華,過去一直在奸角和反派中打滾,但程至美醫生的形象卻讓他搖身變成師奶殺手。

鄧sir也肯定了蘇永康的演藝才能,說他身上的親和力,非常討觀眾喜歡(點頭點頭)。

蘇永康不帥,但是GIL這個角色令人信服和喜愛

原本在明珠臺擔任資料搜集和節目主持的陳慧珊,也被鄧伯樂調職到翡翠臺拍劇,出演《皇庭》第五輯,精英氣息撲面而來。

為Flora打call!

當時還未成為影帝的張家輝,也被鄧特希看中飾演《妙手》裡充滿喜劇感的CID。

鄧特希評價他:「雖然看起來像玩玩下,其實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好深入,好全面,好認真。」

就是說,陶大宇、歐陽震華、宣萱、陳慧珊、馬浚偉、呂頌賢、陳秀雯這些演員的演藝生涯,統統都離不開鄧sir的聖手。

真是一個監製,帶出TVB演員的半壁江山。

鄧特希的班底,抓出來的都是一大票戲骨

這個畫風現在看來有時代感,但當時的男人因為專業而帥,魅力根本不只是看臉。

 

當然鄧特希的嚴謹和犀利,也帶來了一波吐槽……

另外,鄧特希的臺詞在當時也是一絕,正是這些風味獨特的臺詞,賦予了角色鮮活的靈魂。

據說很多小迷妹會把當年的鄧氏臺詞手抄一遍,反覆回味。

「有時候,對待朋友的態度,應該是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

我很想你知道,根本沒有人看不起你,沒有人要為你安排些什麼。

世界上有許多事,不需要我做些什麼,其它人也可以快快樂樂生活下去。

老人家總愛想一下無謂的事情,年輕人也是一樣的。」

他的臺詞總是給觀眾以溫情,很多很糟糕的事情他都借主角之口一一化解或者調侃。

他的幽默感讓當時的觀眾覺得鄧sir不像戚其義,撕開傷口給觀眾感受,而是主動去癒合傷口。

這也難怪他做劇的風格,顯得更孤高和知性,和同門戚其義風格差異巨大。

這是鄧sir一直珍藏的案頭書,也是臺詞的靈感來源……



3  鄧式職業劇內核:「人文三定律」

 

鄧sir真正厲害的地方,是他對作品精神內核的掌控力——不流於爆米花劇情,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大家看得再怎麼樂呵,停下來之後也能感受到,深埋其中的態度和人文關懷。

鄧特希曾說,他最喜歡在西方電影中尋找靈感,特別是《教父》。

這部電影真的是影響了很多創作者

 

我們都知道,這部電影看上去是一部黑幫片,但全片的骨血是其家庭倫理關係。

在《教父》的影響下,鄧特希的劇作掛著「職場」二字,但其實要表達的是——人文關懷

為此,我們總結了鄧特希職業劇中的「人文三定律」:

定律一:在生命面前,任何權力與私慾都必須讓路。

 

在《妙手仁心》裡,一位囚犯被送進急診室,醫生們對他的態度不一。

有醫生覺得他是慣犯,年輕的身體罹患絕症也是上天對他的一種懲罰。

但唐姿禮對他的態度則有著更加理性的「醫生思維」——

「他已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這不是已經得到應得的懲罰了嗎?」

另外,當程至美醫生要幫殺害好友若晴的兇手林志輝做腦部手術時,作為主治醫生,他在情感與職業倫理之間自我掙扎。

最後,他認真完成了病人的手術,選擇皈依了自己的職業精神。

後來,T.K和飽受困擾的程至美進行了一次對話,T.K說他有一次在幫孫子做功課,一個配對遊戲讓他非常受啟發——

如果警察對嫌犯,法官對犯人,那麼醫生對什麼?是病人。

就是這麼簡單,在生命面前,醫生沒有權力摻雜私念。

我們也因此記住了:

對醫生而言,所有的病人都是公平的,沒有身份和背景之分,這才是真正的妙手仁心

感受一下這個對白

 

鄧sir恰恰是利用這些人物以及他們所面對的衝突,嘗試打破偏見,直面我們從未曾去思考過的倫理難題


定律二:在絕症面前,與醫術同樣重要的,是還病人以理解和尊嚴。

鄧sir劇中能看見眾生萬象,更有一種來自人性深處的柔軟,尤其是面對強於自己的絕症之時。

《妙手仁心》第一部裡,一個罹患愛滋病的小男孩浩仔,因為母體感染而患病,出生不久便失去母親,父親對他來說更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詞。

 

面對這個孩子,Joe、嚴冬還有一直陪伴的社工(E姐一直覺得社工真的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潤滑劑)像家人一樣陪伴著他。


 

浩仔對聖誕節情有獨鍾,他不懼怕死亡,唯一的心願就是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去,能夠穿上顯眼的紅色衣服,在去往天國的路上被媽媽看見。

 

最後,浩仔苦撐到聖誕之夜,在三人為他舉辦的聖誕party、溫暖的床、滿屋子的彩色絲帶、床頭貼著的七龍珠海報中走完了自己的生命。

不是一家人,勝於一家人

 

最重要的是,他穿著Joe為他準備的紅色套裝,懷揣著陌生人的愛,離開了人間。

 

對絕症病人最好的關懷,就是臨終前的溫柔陪伴。

對於愛滋病的思考,也是當年中醫務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了浩仔之外,醫生Gil為了輸血救人,染上了這個絕症。

 

和浩仔不同的是,Gil患病的過程就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更多不同的人性和態度。

幾個好朋友完全沒有嫌棄他的病

幾位室友面對感染AIDS的Gil所說的這番話,以及最後「親一下」的動作,堪稱對AIDS患者表示尊重的範本。

 

Gil的這場生命浩劫,讓人看到了他的樂觀主義,和身邊一眾朋友對他從未改變的支持。

也許對付AIDS這種生命殺手,除了科技進步,更重要的就是還患者以尊嚴,以及全社會共同需要承擔的「反歧視」態度。

定律三:當情與法的衝突永遠存在,作為專業人士,你只能選擇——皈依你的職業精神。

《壹號皇庭》有過類似的探討。

蔣志光飾演的周少聰要給當事人打一起QJ案,周少聰起初認為他的當事人是無辜的,因而強調受害人和被告有情侶關係,甚至不惜誣陷受害人不檢點,誤導陪審團。

後來他知道自己的當事人是壞人,雖然憤怒,但因為保密關係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壞人逍遙法外——這就是律師的職業精神,也是無可奈何之處。

《壹號皇庭》表達了港人的倫理和價值觀,後面的同類題材也大多是其延續或者翻炒。

在法律事件上的探討和模式,《壹號皇庭》的模式,對現在的《盲俠大律師》也深有影響。

比如人設大膽,絕不帶有色眼光、為少數群體發聲這些「皇庭」的核心也是《盲俠大律師》在傳遞的價值。

但是後期的律政劇過份神化律師,把帶有主角光環的律師過度美化, 慈悲之心超越職業道德,就難免有了「聖母biao」之嫌。

癲姐找到了蔡思貝的正確打開方式,但也因為「聖母心」也被吐了很多槽

 

E姐結語

大家都在鼓吹「良心製作」,可如今整條電視劇產業鏈卻時常墮入一種急功急利的尷尬裡。

於是,當年TVB職業劇的風骨就成了人人懷念的高峰。

回看《新紮師兄》《壹號皇庭》《妙手仁心》這些經典劇集,既有時代的印記,又有濃鬱的個人風格。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劇情與人物的塑造中,鄧特希特有的人文關懷與嚴謹的職業倫理,賦予了這些職業劇一種「精英感」。 

這種精英感不能來自《小時代》中的華服與盛世美顏,也不能出自那些霸總與傻白甜齊飛的「精裝」偶像劇——

這種精英感出自專業人士對專業知識的一絲不苟,對職業倫理的敬畏,對人性的洞見,以及一抹來自心底的仁愛。

如今這些把職場劇當帥哥美女過家家和「小時代」來寫的人,哪裡配談什麼精英感呢?

 

是的,你們自以為的「精英感」,其實只是讓自己在浮華和表面光鮮中得到自我滿足的「優越感」,僅此而已。



世間難再有鄧特希,更難再有90年代的TVB。

上一篇:《消愁》大走紅,為什麼人人都愛毛不易?

拓展閱讀:

TVB金庸劇啟示錄:這裡有李若彤和古天樂的盛世美顏,也有俠骨仙風裡的江湖煙火氣

TVB職場女子圖鑑:每一個都比你想像的生猛

TVB搞笑劇啟示錄:多窮多苦多悲慘,都能讓你笑得像個二百斤的孩子

大女主搏殺!樂易玲惡鬥曾勵珍,TVB版「權力的遊戲」大起底

TVB有一群視帝視後,演戲幾十年但你從未見過!

 

-今天頭條の主筆-

TVB十二級學者E姐,TVB十級學者米醬&雞蛋妹,文學小天使木若&小椒

E姐復更以後,還有很多失散的小夥伴沒有找到這裡,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各位隨手轉發,讓更多失聯的小夥伴看到我們,謝謝大家,明天見❤️

相關焦點

  • TVB職場劇圖鑑:沒有「鄧特希式」人文關懷的精英感,不過是虛假的...
    宣萱的口紅色號種出了一片草原一個在《老表畢業喇》裡飾演家教會主席兼怪獸家長;好久沒在TVB上看到蔡少芬了雖然一套是刑偵劇一套是輕喜劇,但兩位大女主的範兒真是風採不減當年,骨子裡透出來犀利的精英感。上次E姐和大家一起回憶了TVB職場女性的「大女主」魅力,女性獨立已經成為不用言說的「TVB精神」之一了。
  • 在沒有英文名就要被鄙視的上海職場,這部劇或許會讓你免於「死亡」
    《北女》裡面各種包包存在感實在強大23333這個小番外也表明了《上海女子圖鑑》和《北女》最大的區別——職場,真的是用來修事業線的,而不是用來談戀愛的。進入夢寐以求的比思特,其他新入職的實習生都有英文名,只有羅海燕做自我介紹時磕磕巴巴,也沒有英文名字……
  • TVB穿越劇圖鑑:《新尋秦記》越辣眼睛,我就越懷念當年的古萱CP和林峰
    貧窮雖然限制了畫面,但並沒有限制想像力呀!對於TVB,穿越劇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在穿越的皮囊下,其實是職場、家庭、愛情和人生奇幻,有趣才是重點。2001年「今穿古」的《尋秦記》大火後,翌年「古穿今」的《九五至尊》,在穿越界的地位與前作不遑多讓。
  • 《灰姑娘藥劑師》:醫療劇中的人文關懷
    相比於同在醫療系統之中的醫生與護士,藥劑師常常是受人忽視的群體,而《灰姑娘》恰恰選擇了這樣一群在醫院中工作的駐院藥劑師作為主人公,並以充滿現場感的方式展現了藥劑師的日常工作、大眾鮮少了解的藥物使用知識,有效調動了觀眾的好奇心。
  • 2020年女性劇圖鑑|「女強人+被出軌」為什麼被綁定?
    2020年女性劇圖鑑 有了上半年《不完美的她》《危險的她》等作品,深入探討女性在家庭、情感中的定位和困境,《白色月光》與《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在發掘女性故事方面已經駕輕就熟。 幾乎形成了一個2020年女性劇圖鑑。
  • TVB版「戲精的誕生」:張學友看了都服氣,邱淑貞看了很生氣
    鄧兆尊是他和二婚太太洪金梅同居兩年後生下的兒子,雖然沒有遺傳到父親的戲曲天份,但仍然對演藝圈很感興趣,所以93年鄧兆尊以主持人身份出道後,祥哥常帶著兒子上臺唱曲增加曝光。就想說吳鎮宇真是「戲精」本精,模仿謝賢極像,既有「帥大哥」永遠gin住風度的既視感,又莫名透著一股神經兮兮的喜劇感。不過現實中的謝賢撩妹技能強多了,年輕時他撩的都是美女明星。
  • 自然災害新聞直播中主持人的人文關懷
    自然災害電視新聞直播中主持人應該十分重視人文關懷,從觀眾的需要出發,從有利於救災、災後重建的角度出發,注重對於受眾的陪伴性,恰切運用語言,將飽含人情味的直播帶給受眾。一 、自然災害電視新聞直播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 《城市夢》裡的人文關懷 陳為軍的共鳴之道
    而許鞍華作品延續四十年的最大特色,就是貫穿在影片裡的人文關懷,無論是展示日常平淡無奇生活的《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或者是《得閒炒飯》、《黃金時代》等,這點也確實可以在陳為軍的導演作品裡找到脈絡,不管是成名作《好死不如賴活著》還是最近這兩部《
  • 《心動的offer2》暴露職場潛規則,普通人打入精英圈有多難?
    第二名的詹秋怡沒有被選中,排名第五的朱一暄卻成為了王釗律師的首位實習生。王律給到的理由是,並不是她的文書有多專業,而是她的文書風格以及辯論經驗是王律想要的。可見,專業能力不是職場的唯一評判標準。任何標準,很多時候都抵不過一個「領導喜歡」。
  • 《未解之謎 第一季》重點是紀錄片、是以人為本、是人文關懷!(附科普)
    影片五顆星,結構緊湊,沒有多餘鏡頭,配樂很棒,既不會渲染懸疑感也不會讓人有恐懼感!本片是紀錄片,不是商業片,重點不是懸疑、不是驚悚、不是恐懼、不是推理,重點是人文關懷、是受害人家屬親戚朋友如何面對生活,不要搞錯重點了!居然還有人認為法律是來保護好人的,作為曾經的從業人員,真的忍不住要科普一下。
  • 從《精英律師》說起:國產劇「職場精英」為何惹人厭?
    那些衣著光鮮的職場精英,在編劇設置的家長裡短的情節中,總是缺了點「人味兒」,我們看不到職場人的真實的工作苦惱,也看不到有關精英主義更深的思考。讓專業特質發光的職場劇,距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人們尚未忘記《歡樂頌》片頭為表現安迪精英人設安排的英文工作對話場景帶來的尷尬,《我的前半生》《精英律師》等作品相繼為國產劇貢獻了另一種「爹式精英」:西裝背頭,走路帶風,嘴炮傲慢,「半永久」型人生導師。「禮貌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蠢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說著諸如此類臺詞的「精英律師」羅檳,渾身散發著一種早已「羽化成爹」的氣質,對旁人時刻保持居高臨下的壓制感。
  • 員工請假被拒後在工廠自殺,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才是企業最大的格局
    或者說,只要你身在職場,你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有的公司福利比較好的,員工每年都會有調休假如果要重新再去找一份工作他實在是太沒有競爭力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工作。更何況他已經在公司待了6年了。要他離開公司就跟讓他離開母親一樣痛苦。
  • 王輝平 張錦彬 陳棟良 羅小平:推進臨終人文關懷工作的建議
    臨終關懷工作看起來是家庭內部的事情,但它滲透到每個家庭,每個社會細胞當中,家庭文明裡有它,社會和諧離不開它,人文株洲的建設更離不開它。通過臨終關懷,彰顯社會的人文關懷,它會更讓這個社會更和諧,更溫暖,更包容。
  • 喬欣,把一個職場精英女士演成了一個職場智障!
    當然在劇中,胡一天飾演的霸道高總真的沒有職場精英的謀略和氛圍。或許是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演出了一個撩妹高手。觀眾也愛看。喬欣,更不用說了,職場精英演出了職場智障。氣場不夠穩,作為一個極具富有能力的職場精英,她的個人表現,職場氛圍,談判策略,表現得很不到位。或許電視劇也不是為了展現她女主角光環的一面。全被她跟高山甜蜜的戀愛給擋住了。
  • 職場劇女精英戴啥珠寶?
    不過,大部分懂行的職場劇,同時也深諳簡約之道,讓珠寶在提升女精英氣場的同時,又不會顯得過分高調。至於選什麼品牌,戴什麼款式,職場劇裡的女精英們、女中產們,也都有著自己一貫的喜好和「套路」。----------我是分割線----------卡地亞:女精英標配卡地亞的珠寶在女人心中的「江湖地位」向來很高,在職場劇裡,也是「顯山露水」,能夠彰顯身份地位的利器。著名的LOVE系列在熒幕裡就是女精英的標配,稍微懂點行的男士都願意給女精英送上這份厚禮。
  • 春芳賞詞: 劉新圈歌詞《蘑菇和螞蟻》裡的人文關懷
    春 芳 賞 詞: 劉新圈歌詞《蘑菇和螞蟻》裡的人文關懷
  • 《伏魔大師》引領網絡電影新風向 人文關懷
    首播告捷之後,有網友評論說有一種無釐頭喜劇版《東成西就》的感覺,並且說看完之後不只是回想起來會不自覺發笑,更多的是對其中的人文關懷有一種共鳴。《伏魔大師》劇照《伏魔大師》已經在優酷視頻播出一段時間了,在這一段時間裡不少網友說已經開始了第二甚至是第三刷,他們說不管是電影製作還是演員顏值演技都雙雙在線,果然國內頂尖製作班底的能力不是虛的。
  • 臺灣紀錄片中的老年生活,老齡化社會,讓人欣慰的人文關懷
    這意味著全臺灣約有4萬5千人需要受到人文關懷的照顧。 導演曾文珍可謂是該群體的最佳代言人,曾獲得過紀錄片相關獎項的她,2012年的電影《長情的告白》講述的也是社工風雨無阻、無悔付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