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英律師》說起:國產劇「職場精英」為何惹人厭?

2020-12-23 新京報

撰文丨榕小崧

近期完結的《精英律師》,成功將西裝背頭、嘴炮傲慢的人生導師型「精英」送入了當代油膩圖譜,也帶動了關於國產劇精英呈現的網絡討論。

《精英律師》劇照。

近幾年國產劇,毀了醫生毀編輯,毀了翻譯毀律師,到現在極少有受到廣泛認可的當代職場精英影視形象。精英形象帶著想像的濾鏡,專業橋段有疏漏,情節不夠戀愛湊,就連翻拍日本的職場劇也拍不出該有的味兒。

國產劇中的職場精英為什麼如此令人反感?原因是多面的。情節設置是一方面,呈現的深度則是另外一面。那些衣著光鮮的職場精英,在編劇設置的家長裡短的情節中,總是缺了點「人味兒」,我們看不到職場人的真實的工作苦惱,也看不到有關精英主義更深的思考。讓專業特質發光的職場劇,距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令人反感的國產劇「職場精英」

一部《精英律師》,讓網絡掀起了一場對國產劇「職場精英」的集中吐槽。

人們尚未忘記《歡樂頌》片頭為表現安迪精英人設安排的英文工作對話場景帶來的尷尬,《我的前半生》《精英律師》等作品相繼為國產劇貢獻了另一種「爹式精英」:西裝背頭,走路帶風,嘴炮傲慢,「半永久」型人生導師。「禮貌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蠢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說著諸如此類臺詞的「精英律師」羅檳,渾身散發著一種早已「羽化成爹」的氣質,對旁人時刻保持居高臨下的壓制感。

《精英律師》劇照。

生活中不乏「爹味兒」一直在線的人物類型,然而《精英律師》沒有用足夠的工作細節撐起人物的核心。編劇雖然對律師行業做了一定的功課,劇中案例也都能找到現實來源,但為了製造戲劇衝突烘託人設,顯得有些用力過猛。《精英律師》為了讓男女主相遇,在劇情開端安排了一個設計抄襲案,男主羅檳用500萬讓原告(女主的閨蜜)撤銷訴訟,同時因為氣場大開讓原告成為了自己的「顏粉」。為了圓這段劇情,劇情設定被告是一個財大氣粗急於從小案子中脫身、完成併購案的大金主,不在乎500萬的和解款。這種過於大開大合的解決方式,並沒有讓觀眾了解到律師工作的真正日常,了解創意抄襲案的法律訴訟細節。有業內人士吐槽道,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調動500萬,那當律師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而為了烘託男主的「爹式精英」,一眾配角淪為陪襯,包括劇中諸多女性職場精英角色。女主是一個善於背法條的「北大法寶」(法律查詢軟體),受情與理的內在衝突左右,經常因為同情心和正義感犯下錯誤讓男主指導善後;劉敏濤、蔣欣等演員扮演的職業女性要麼忙於人事鬥爭,要麼用「美人計」追求男主,她們存在的意義與職業並無多大的瓜葛,而是為了串聯起以男主為核心的線索複雜的感情橋段。

職場劇的外殼下,是一部傳統倫理生活劇,男主缺乏可信的人物成長線,對女性角色的模板式刻畫如常。它對「精英」的呈現,依然停留在令人反感的符號化的層面。這就是《精英律師》節奏明快、收視居高,卻在網絡上差評不斷的原因所在。

被物質化的精英:用「精英」偷渡「慕強」

縱觀國內職場劇中令人反感的「精英」,這種忽略工作細節,用大篇幅的嘴炮和誇張化的劇情來烘託人設的例子並不只有羅檳一例。業務能力飄忽不定的「職業精英」們可以來一場「吹牛101」battle,看誰最終能C位出道:《歡樂頌》中揚言做空對家、威脅說自己依靠資本操作分分鐘能讓對方傾家蕩產的安迪;《親愛的翻譯官》中不用紙筆做筆記,閉眼就能輕鬆完成同聲傳譯工作的喬菲;《創業時代》中大談理想規劃、仿佛進入傳銷現場的創業家羅維……

《歡樂頌》劇照,圖為劉濤飾演的安迪。

職業細節一言難盡的同時,服化道倒是有明顯長進。尤其是對女性職場精英的外表刻畫,比如《精英律師》中男主角的秘書慄娜。由此不難看出影視劇精英呈現受消費文化影響的痕跡,符合大眾對精英設想的外在形象,成為了「幹練」「得體」的象徵物,作為視覺消費的載體傳遞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流行影視中對精英的呈現通常都需要刻畫其物質細節。這和社會精英誕生體制和消費文化有關。

傳統意義上的精英,指代的是在心智、資源或者地位上具有優勢的特定群體。結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早期的社會精英通常有貴族背景。他們被賦予了不同於常人的使命:追求至上的道德,發展社會文明。19世紀20年代,一種沿襲自柏拉圖「賢人政治」精英民主思潮開始盛行於西方世界。帕累託、熊彼特等學者認為,能夠承擔治理重任的只有少數的政治精英,熊彼特提出古典民主理論太過理想化,人民意志無法真正實現,民主是一種方法,而非目的:「民主方法就是那種為作出政治決定而實行的制度安排,在這種安排中,某些人通過爭取人民選票取得作決定的權力。」

《精英的興衰》,帕累託著,宮維明譯,北京出版社2010年2月版。

與此同時,始於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和社會經濟發展催生了更細緻的勞動分工,在專業主義話語下,具有專業話語權的職業精英在社會中的地位愈發凸顯,政治精英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作職業精英的一類。但並非所有的職業精英都能受到大眾的關注,能夠處於聚光燈下、被大眾影視關注呈現的只有少數職業——公務員、軍人、警察、醫生、教師、記者、企業家……他們的工作要麼與公眾道義相關,要麼給人「多金」的印象,像律師這種職業,更是兼而有之。而在消費文化視野下,能夠聚攬社會資源的職業精英,更容易受到大眾的青睞,表現他們品質生活成為影視劇的焦點,琳琅滿目的西裝腕錶禮物首飾,成為上等精英的標配。

但在呈現「精英」之時,如果接受了社會的精英主義話語,不對其加以反思,再加上疏忽刻畫工作細節和人物的成長線,就會導致如今的國產職場劇僵局。獲得精英地位的人滿滿的傲慢來源於對他人的鄙視:《精英律師》中羅檳認為送外賣的工作人員的時間,不如自己的時間重要;《歡樂頌》中的安迪和曲筱綃,討論樊勝美是「撈女」,邱瑩瑩活不清楚。而工作的意義除了獲得財富、人脈和完美的家庭等物質化的目標外,還有什麼意義?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

當「精英」被物質化,精英價值便與職業價值脫離,染上了慕強的色彩:你強你有理,你弱你活該。如果沒有清醒的自我意識,慕強心理具有極強的欺騙性——社會需要的是強者,你可以努力成為精英,如果你得不到精英的地位和生活,是你自己的問題。

真正的「去精英化」:回歸職業意義本身

有意思的是,在眾多評論《精英律師》的文章中,有人提到了《精英律師》的「去精英化」。針對網絡提出的劇情過於關注家長裡短、把職場劇寫成了中年都市浮誇偶像劇的批評,反對意見認為電視劇其實是想把「律師」拉回日常——中國律師不像英美法系下的法律精英有激情法庭抗辯,處理的案子也不都是需要庭審的大案,他們日常接觸的都是非常貼近生活的群體,充滿了瑣碎的雞毛蒜皮。

不過這種辯解顯然站不住腳。拉回日常的潛在意義是拉回真實,雞毛蒜皮的事務處理也應體現出專業的素質。國產劇自然需要「去精英化」,這裡「去精英化」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對職業精英生活的去想像化。這一點,《精英律師》沒完成,反倒由播出後的律師集體吐槽完成了。真實的律師生活不用大段大段地背法條,也沒有動輒上萬的諮詢費。在社交媒體發達的當下,這種「幻象」極易被擊穿,許多行業中所謂「精英」,除了個別獲得資本加持的個體,大部分都是打工仔,拿著再高的薪資也要發愁工作的細枝末節,發愁買房養娃生計,發愁35歲以後的職業危機。

《精英律師》劇照。

第二個層面則是對精英話語本身的「去精英化」。以「精英」為主角的影視劇,其實有很大的反思空間。比如職業精英地位和聲望從何而來,它是否符合對公平正義的本質追求?耶魯法學院教授Daniel Markovits2019年新作《精英主義的陷阱》反思了美國精英主義社會的「擇優」和「慕強」,精英培養精英後代需要大額的支出,以保證孩子能夠成為社會認可的勞動精英,這在Markovits看來是一種變相的財富繼承,而且比直接的財產繼承更為穩定。而成為精英的人,可以通過資本運作獲得更多的財富。

The Meritocracy Trap,Daniel Markovits著,Penguin Press 2019年10月版。

這種精英主義反思不是所有的影視劇都能做到的,那在對職場精英的呈現中,還缺失一種針對職業本身的思考。在國產職場劇中,被劇情放大的不是職業本身,而是職業精英被流行文化想像所賦予的地位和聲望。而職業意義的思考,並不總與物質掛鈎。《精英律師》雖然涉及了一點關於公平正義的思考,但太停留於表面,劇情談到了輿論和道德對正義的左右,但沒有對法理精神進行足夠的闡釋。何為法律,何為律師,在這個披著職場劇外表的生活劇中,我們找不到答案。

所以,《精英律師》沒有做到真正的「去精英化」,真正的「去精英化」能夠將對職業的呈現回歸到職業本身。我們每個人都有幾十年的時間要與自己的職業為伴,對職業價值的思考不是精英的專屬,它事關我們每個人對自我生存意義的追問,也事關我們活著的尊嚴。

作者丨榕小崧

編輯丨安也

校對丨翟永軍

相關焦點

  • 《精英律師》笑話鬧大了,國產職場劇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精英律師》文丨舊故麻袋∨國產劇有兩大硬傷題材,逢拍必砸:一個是犯罪懸疑題材,一個是都市職場題材。我想,癥結應該在劇情的佔比上,我們現在的國產職場劇,工作、戀愛兩不誤,其實我們可以換種方式考慮這個題材,比如:多談工作,少談戀愛。最近,由靳東、田雨等一眾大咖主演的電視劇《精英律師》被不少網友口誅筆伐,這部律政題材的職場劇,被網友戲稱「都市中年偶像劇」,豆瓣評分也從6.5跌到了5.3,我有理由相信,他的分數還會更低。
  • 同樣是職場劇,這部韓劇卻吊打《精英律師》
    國內的職場劇很多都不能做得盡如人意,大多是假借著職場劇的外衣,講述男女主的愛情故事。近期一部名為《精英律師》的國產職場劇引起了我的注意,看著名字原以為又會是一部如同《律政先鋒》,又或是《勝利即是正義》的律政劇,能讓我們過足癮,感受律師在法庭上的唇槍舌戰。
  • 《精英律師》已經盡力了
    大部分國產職場劇,都逃不過一個現象,那就是行內人看笑話,行外人看熱鬧。「國產劇沒有真正的職場劇。」這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句吐槽,也從側面反映了觀眾對於國產職場劇的一種無奈。縱觀《精英律師》的差評,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覺得這部劇抄襲模仿了美劇《Suits》(又名《金裝律師》),另一方面就是覺得這部劇和其他的國產職場劇一樣,不真實,雖然名字裡帶有「精英」兩個字,但是人物和劇情既不精英,也不專業。是因為國產劇的編劇都是菜鳥,根本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劇本嗎?並不是。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相信他們對於自己的內容是什麼質量還是心知肚明的。
  • 槽點遍布的電視劇《精英律師》,國產律政劇怎麼翻身?
    《精英律師》結局了,劇中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對於小編,唯一懷念的是慄娜的顧盼生姿和她信手拈來的高情商言談。至於男主和女主,可以說,過目就忘。《精英律師》的出品人和男主演都是靳東,靳東這麼多年的角色定位高度相似,讓大家失去了新鮮感,每部劇一定檔,就知道他又是精英造型。在這部劇中也不例外,出門前挑選高級腕錶、定製西裝,出門後豪車接送,寫字樓裡有豪華裝修的辦公室……讓你定睛的,只有這些行頭和外在的浮誇。而現實中的律師,沒這麼講究派頭,不是不賺錢,是沒時間。沒時間從頭到尾地炫耀這些物質上的東西。
  • 數一數國產劇精英律師和美劇suits的雷同點
    但是國產劇不是這樣的。我們國產劇的大男主怎麼可以只是依照喜好就隨便在街邊撿個灰色人物呢。這種無釐頭的入職是不可能有的,更何況根據廣電和國情,作弊代考和涉du都是不可取的。於是我們國產劇的羅檳律師,是在一樁智慧財產權案的調解中,發現了咖啡店的小妹戴曦,擁有出色的法律人士的職業素養,甚至超過一般的小律師。
  • 從《精英律師》到《完美關係》,國產職場劇,什麼時候才能不尷尬
    近兩年可以說是國產職場劇扎堆的時期,從2017年的《獵場》到前段時間剛播完的《安家》;從律師到房地產中介,編劇們似乎終於把目光從千篇一律的霸道總裁,轉移到了其他行業精英的身上。按理說,面對這種「百花盛開」的盛況,作為觀眾的我們應該開心才對,畢竟又有新劇可以追了,難道不開心嗎?
  • 《精英律師》:我們的律政劇離神劇還有多遠?
    尤其是《離婚律師》,根據2014年csm50的收視率數據顯示,播出期間這部劇基本都保持在前三。姚晨還憑藉該劇獲得2015年上海白玉蘭最佳女主角提名。《離婚律師》而更古早的幾部,諸如《律政佳人》、《勝訴在美國》等國產律政劇,在豆瓣上則不那麼受歡迎,甚至沒有評分。
  • 《決勝法庭》開播大火,評分超過《精英律師》,只因更加專業
    剛送走了《精英律師》,又迎來了《決勝法庭》,同樣律政題材的作品,同樣描述職業人的生態,這兩部戲難免被人相互比較,只不過《精英律師》側重點在律師,而《決勝法庭》的焦點在檢察官,但都在詮釋"法治社會,守護人民正義"的理念。
  • 《精英律師》:及格線以上 不必苛責細節
    《精英律師》劇照。由靳東、藍盈瑩主演的法律職場劇《精英律師》正在熱播,作為繼《離婚律師》後又一部國產律政劇,該劇的開播一開始吸引了不少目光。從播出情況看,《精英律師》整體表現尚可。不管是劇中職業人物的塑造,還是涉及的眾多案例,《精英律師》首先做到了行業劇的一條基本法則,「談職場不談愛情」。相比過去國產行業劇談不了三分鐘職場就談戀愛的「偽職場劇」,《精英律師》從開頭就應接不暇地出現各種現實案例,外賣小哥父親的工傷判定、知名設計師的侵權問題、創業者離職後的保密協定以及近期出現的贍養非親父母、父母離婚後探望權的爭議等。
  • 精英律師也沒能打破國產職場劇魔咒,豆瓣才5.4分,這是誰的鍋?
    職場劇《精英律師》算不上未播先火,但是演員陣容搶眼,演技在線,還是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討論。但是,看電視劇的人大部分都是職場人,這部劇的bugs實在是很難讓觀眾們忽視。總的一句話「《精英律師》太電視劇了」中規中矩,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靳東飾演的羅檳本來是最令大部分女性觀眾期待的一個角色,畢竟靳東這位禁慾系男神真的不是說說的。
  • 國產職場劇,請停止對「職場」的誤解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可惜的是,這些精心編排的職場故事都很難讓觀眾滿意,口碑還不及2019年的職場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 「尷尬」,是觀眾對國產職場劇的普遍印象。
  • 職場劇女精英戴啥珠寶?
    不過,大部分懂行的職場劇,同時也深諳簡約之道,讓珠寶在提升女精英氣場的同時,又不會顯得過分高調。至於選什麼品牌,戴什麼款式,職場劇裡的女精英們、女中產們,也都有著自己一貫的喜好和「套路」。----------我是分割線----------卡地亞:女精英標配卡地亞的珠寶在女人心中的「江湖地位」向來很高,在職場劇裡,也是「顯山露水」,能夠彰顯身份地位的利器。著名的LOVE系列在熒幕裡就是女精英的標配,稍微懂點行的男士都願意給女精英送上這份厚禮。
  • 精英律師告訴你,《精英律師》有多假
    最近《精英律師》大火,以單元劇的形式,集結了一眾實力派演員客串,《偽裝者》+《歡樂頌》+《我的前半生》主演合體的強大陣容
  • 靳東新劇開拍,繼《精英律師》後再演職場精英,這樣的陣容可以嗎
    文/娛情派 說起演員靳東,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在影視圈,有不少人稱他為「老幹部」。近些年來,靳東可謂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幾乎每一部作品都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最近,他主演的抗疫大劇《在一起》單元之《方艙》戳中了不少觀眾的淚點,不僅其人氣獲得提升,又賺了一波觀眾的口碑度。
  • 看電視劇《精英律師》,學習職場生存規則
    看電視劇《精英律師》,學習職場生存規則。看了這部電視劇以後,除了電視劇本身的內容好看,劇情精彩,人物演得非常的到位之外,那我們還可以看一下這部劇,他的職場方面的一些規則,畢竟精英人士,在職場中他們,為什麼他們會比較成功,原因何在?
  • 繼《精英律師》後,靳東又一部職場劇來襲,搭檔是演技派中年女星
    2019年由靳東和藍盈瑩等人主演的《精英律師》正式播出,這部劇主要是圍繞律師事務所職場的江湖,講述了以羅檳、戴曦等人的一群法律從業者,為了守護公平正義,為了職業理想奮鬥的故事
  • 《精英律師》到底是不是「精英」?聽聽真正的律師怎麼說
    面對年末《慶餘年》《大明風華》等古裝IP劇的「夾擊」,這部主打都市律政題材的電視劇,原本是有著黑馬潛質的:既是專業的職場題材類型,又有靳東、王鷗的「三世cp」,以及劉敏濤、鄔君梅、袁泉、藍盈瑩、田雨等一眾演技在線的演員,堪稱年底的一個準爆款。
  • 懸浮的國產職場劇,看不懂的女主角
    近幾年的國產劇看得讓人無比心焦職場劇是個舶來品特指通過塑造某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形象來傳達職業理念的劇集而國產職場劇非常多都是穿著職業劇裡的外衣打著愛情劇之實內行看到吐血外行看到焦慮讓人看了火冒三丈國產職場劇這兩年風頭正熱,基本上把各個行業和領域都快拍遍了,從檢察官、律師,談判官、公關、翻譯官、房產中介.....
  • 《精英律師》打造職場女性新形象
    近日,一部集結了眾多實力派演員的都市律政題材電視劇《精英律師》正在螢屏熱播。劇中靳東飾演的律師羅檳和藍盈瑩飾演的羅檳助理戴曦構成主要人物衝突,兩人作為絕對理性和絕對感性的對立面,對「情與法孰輕孰重」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 職業劇《精英律師》熱播:一邊吐槽,一邊追劇
    燈塔數據顯示,《精英律師》12月20日開播後,在燈塔熱度排名上從未掉出前三,僅次於冬季最大爆款《慶餘年》,與《大明風華》相近;電視端在上海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雙臺放送,北京衛視csm59城首播日收視率達到1.73%,連續多日排在收視榜次席。總體來說,《精英律師》顯然是相當能讓觀眾燃起追劇熱情的作品。而豆瓣評分上,《精英律師》已經下滑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