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名由來

2021-03-05 香博會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香港舊貌(網絡圖片)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裡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衝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香港夜景(網絡圖片)

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佔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香港維港(網絡圖片)

儘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當時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四種說法: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
  • 無錫地名的由來是什麼?
    無錫,一個謎一般的地名,總在「無錫」與「有錫」之間徘徊。無錫的地名最早出現在戰國。據有關史料記載,無錫地名最早來源於楚國春申君黃歇所說「立無錫塘,治無錫湖」。而作為西漢會稽郡26個縣中之一的無錫縣,正式出現是在東漢班固、班昭所著《漢書·地理志》。後世關於無錫建縣歷史。
  • 黑龍江省各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1915年由訥河縣析置,始建時因縣衙置於二克山(喀爾喀勒圖山、克爾克圖山)(今克東縣城)得名;蒙古語哈勒噶圖,有門之謂也;據《中國地名辭源》:兩峰對峙,狀若城闕,爭先超卓,相互克忌,故名克東縣:1929年克山縣東境析置克東設治局,1930年改設克東縣,因縣治在克山之東得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原屬克山縣,後從克山縣東境劃出析置
  • 【香港史跡】終於搞明白了,原來香港的地名是這樣來的!
    據說「香港」這名字,本來是自明代至清初一個小港灣的名稱,這個港灣就是現今位於香港仔海灣內的「石排灣」。石排灣有香港村,村內有大約建於清朝初年的「香港圍」,1977年因建香港仔至跑馬地隧道,此圍於是被拆去。至於記載香港這一地名的歷史文獻中,時間最早的是明朝萬曆年間(1573-1619年)郭棐所著《粵大記》一書。
  • 街口地名由來閒扯
    在街源地區,一般地名的由來有這個幾個出處,首先是依據地理,比如山谷處一般叫「塢」,山嶺處一般叫「嶺」,山頂平緩處一般叫「坦」,山頂較陡處一般叫「拱」,河灘附近的叫做「灘」,河流上遊的一般叫「源」,小溪邊上的峽谷一般叫「坑」.
  • 香港地名文化
    該書所載《廣東沿海圖》中,標有香港及赤柱、黃泥湧、尖沙咀等地名。而在此以前,香港地區多標為「屯門」。但莞香樹在唐以前已傳入廣東,宋元以後遍植於香港所在東莞縣。照此看來,香港產莞香最興盛也在此時期。關於「香港」一名的由來,一般認為香港與莞香有關。古時東莞縣出產一種著名的貢品叫莞香。這是一種樹,有很多蕊汁,味極香。人們把蕊汁收集起來,製成團塊的香料。
  • 地名故事 |關於鄧州臺灣村的傳說由來~
    一段塵封的歷史,一則神奇的傳說,一個美麗的故事,一個神聖的使命,我們邀您走進鄧州鎮鄉村寨,或記,或述,牽手文化,尋根鄧州,講述有關地名的那些美麗故事,與您許下一個美麗的約定,由此結識一段浪漫的文緣~~【地名故事】第9期臺灣村的傳說由來臺灣村,位於鄧州城西北45華裡張村上營、冠軍兩個行政村的上營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
  • 福建省各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區因地處倉前山得名,明洪武年間在藤山北麓建鹽倉,俗稱鹽倉前,遂通稱倉前山,簡稱倉山馬尾區:因地處石馬尾部得名;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閩江下遊有浮礁似駿馬,礁西為馬頭江,礁東為馬尾江,舊鎮中岐位於馬尾江邊,故名馬尾晉安區:1995年10月由福州市郊區析置,因界晉安河得名
  • 「地名故事」燕塔街道:老宅村名由來
    老宅村名由來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滅的印記,每一個地名的背後都蘊藏著一段故事。一個地名,就是一段歷史碎片;一個地名,就是一幅風情畫卷。地名,有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更有時過境遷的煙雨滄桑。山東聊城莘縣歷史悠久,古蹟眾多,許多村名、地名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莘縣地名的形成方式可謂豐富多彩,「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既是過去地名命名規律的體現,又是今後地名命名原則的借鑑。莘縣史志將帶您品讀地名背後的故事,了解莘縣、熱愛莘縣、傳播莘縣。
  • 不知道這些地名的由來,就白在大連混了…
    、青泥窪,這些奇奇怪怪的大連地名配上海蠣子味兒濃重的大連話,這樣的組合只能用土掉渣來形容了!今天就給親們介紹這些土掉渣的地名背後有著怎樣的一段傳奇佳話!常住大連的你,是否知道大連這座海濱城市的由來。「大連」一名,最早見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年),距今已歷經近500年滄桑歲月。其間,這座城市的名字幾經更改。
  • 神奇的香港地名翻譯大法
    對於到香港旅遊的朋友,看著地圖上奇奇怪怪的地名大都覺得莫名其妙,翻譯簡直千奇百怪。這兩個完全不搭界的名詞作為地名中英對照放在一起,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許多遊客慕名來此,不是來找海軍基地,就是來看大鐘。但到了金鐘地界上一看,別說大鐘了,連個掛鐘的地方都沒有,引得不少人直呼上當。實際上,在香港開埠時,金鐘的確是有「鍾」的。這一帶原本是駐港英軍的軍事用地,也就是英國人口中的「admiralty」。
  • 【香港百科】香港地名知多少?
    點這裡藍色小字 關注 香港包打聽香港包打聽ID: hongkongabc3
  • 溫嶺這些老地名的由來,溫嶺本地人都未必全知道!
    地名,是城市發展的脈絡,是歷史的活化石,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也有時過境遷的煙雨滄桑,是城市變遷的刻痕印記。在沒有影像甚至沒有地理坐標記錄的年代,地名成了歷史的見證者,簡單而又濃縮地記錄著這座城的過往。
  • 香港為啥沒有修改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地名?
    突然,這位朋友感慨道:「這香港都回歸20年了,怎麼還叫維多利亞港?我們是不是收回來一個假香港?!」對此,筆者也有一些深切的感受。筆者曾經去過香港幾次,大街小巷的一個個拗口地名,都是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香港經歷了長達150年的殖民歷史,以英國皇室成員、港督、殖民地官員、英軍軍官命名的街道有800多條,行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
  • 香港的殖民地地名還要存續多久?
    近30年前,我首次去香港探親(舅舅、姨媽等)。一天,被舅媽領著去幹諾道大街看望一個表兄。
  • 邯鄲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歷史的烽煙早已褪去,而含有歷史印記的地名保留至今,確實是很有趣味的,今天不妨讓我來介紹一下這些故事,一起聊一聊邯鄲一些有趣的地名。邯鄲市區的西部,有一個叫王郎村的地方,這個地方乍一聽像是個人名,其實也就是個人名,這個人就叫王郎。王郎是西漢末年人,曾在邯鄲城內做過算命行業,逐漸就有了名聲,趕上了漢末天下大亂,王郎還煽動起來一些人。
  • 香港遍地都是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地名,為什麼還不修改?
    1.香港遍地是英國地名曾經有一位朋友第一次去香港,那晚,漫步星光大道,夜色下的維多利亞港美輪美奐。突然,這位朋友感慨道:「這香港都回歸20年了,怎麼還叫維多利亞港?我們是不是收回來一個假香港?!」對此,筆者也有一些深切的感受。
  •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春天 「春」字地名有幾十個
    黃寶榮/攝「春」字地名有幾十個帶一個「春」字的地名,南京有多少?南京地名研究者高小民告訴記者,至少有四五十個之多。據記者了解,南京地名中包含「花」字將近百個,除了因花命名的,其他大部分與四季花卉有關。這些「花園」地名的存在,印證著當地在歷史上存在過春花繁茂的大花園。春天的柳樹也藏在地名裡「其實,仔細找找,你還能在南京地名裡發現各種花卉!」高小民說,鬱金香路、牡丹裡、玉蘭路、紫荊花路、茶花巷、桃花塢、桃花塘、海棠裡、櫻花路等花卉地名,對應著鬱金香、牡丹、玉蘭花、紫荊花、山茶花、桃花、海棠、櫻花等花卉,這些花,大部分就是春天開放的。
  • 「十渡」地名緣起
    一是第一到第四個渡口,都是以特有的地名命名的;二是第五個渡口,用了「西關」這個關卡的名稱;三是第六到第十個渡口,沒有特定的名稱,只是在標註了已渡河次數的「數詞」並在後面加上了一個「渡」字。面對這十個渡口在取名上的不同特徵,我們不能不提出這樣的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這些名稱的緣起,是時間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在這偶然與必然之中,是否蘊含著某種深厚的文化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