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涼風習習,碧空萬裡,蟹肥菊黃,丹桂飄香,正是一個美好宜人的時節。難怪大師林語堂也發出:「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感嘆。
秋分,系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春秋繁露》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世間之事,大抵如此,一陰一陽,兩相生伴。秋分,一切剛剛好
古人將秋分分做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鍊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
適當的冷水鍛鍊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時可用冷水洗臉、浴鼻,身體健壯的人還可洗冷水浴等。
秋分不養腎,冬天要遭罪!
今天教給大家一個由幾個穴位組成的黃金補腎倒三角,是人體補元氣、促進循環、男女老少都適合的一個位置,秋分節氣裡,不妨常灸這裡,可防治很多秋冬常見疾病。
▲ 黃金補腎倒三角
大家可以看到正中間的那個穴位叫神闕,就是我們的肚臍,神闕到底有多重要?不再贅述,大家都明白。肚臍兩側三橫指寬的穴位叫天樞,天樞是胃經的穴位,樞是樞紐,就是轉換的意思。脈脈艾灸提醒您天樞穴上面是胃,主我們的消化,下邊是腸腹和生殖泌尿系統,主生殖、泌尿功能。你吃的食物,要合理地消化吸收之後才能被人體利用,而這些能量正好在秋冬季節為你的泌尿生殖功能做準備。天氣逐漸轉涼,陽氣要蟄伏起來 ,下沉於丹田,也就是關元。關元,關乎人體的元氣,元氣是能夠讓人體身體更健康,壽命更長的氣,又叫先天之氣。咱們看武林小說裡,如果要是受了傷的就是元氣大傷了,可見身體要健康,元氣就要特別地好。 這一個倒三角區,這一小片,養好了,能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有病治病,無病保健,可延年益壽!大凡世間美物,多生於春、盛於夏、成於秋。秋天不代表「衰敗」,而是「成熟」,是「收穫」,是「收斂」~~
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一者少言語,養內氣;
二者戒色慾,養精氣;
三者薄滋味,養血氣;
四者咽津液,養臟氣;
五者莫嗔怒,養肝氣;
六者美飲食,養胃氣;
等風來!等你來!等愛來!
願秋好!願你好!願愛好!
2019年秋分節氣灸時間表:9月21日-25日
《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
秋分也是養生灸療的重要節氣,此時氣候漸漸轉涼,秋分防燥涼,灸療時間可較夏季適當延長為主,增強衛氣,提高抗寒能力。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秋分之時可選用艾灸來預防秋季疾病的發生,且還有助於身體陽氣的收斂,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適合秋分艾灸的穴位:合谷: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第二掌骨間陷中。功效:合谷具有肅降收斂的作用,可調理因陽亢或心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亦可用於清熱解表,發熱惡寒的作用。功效:主治肺部症狀及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咳嗽、氣喘,咽炎等。功效:五行中土生金,肺屬金,很多由於肺氣不足導致的病症都是脾土不能生養肺金。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洩利,便秘,便血等,都可選取此穴。足三裡: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灸法:艾灸10—15分鐘。熱者可用雀啄手法引火下行。
起居宜早睡早起。遵守「陰陽平衡」的原則關鍵就是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能使我們儘快適應季節變化、保持充沛精力,避免出現疲憊、睏乏的現象。
秋分以後,氣候慢慢轉涼。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下一場秋雨,溫度就降好幾度。雖然老話提倡「春捂秋凍」,同樣也要注意風寒入體引發感冒,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為了避免風寒,適時添加衣服還是很有必要的。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但也不必過早「多穿衣」,應注意耐寒鍛鍊,也就是常說的「秋凍」(陽虛體寒者就不要追求秋凍了,保暖最重要)
秋冬鍛鍊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到身體發熱後,才可脫下。鍛鍊後,切忌穿著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防寒入體,也要注意胃部保暖,秋冬季節腸胃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
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可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如解渴澀精的石榴、補腎健脾的慄子、潤肺通氣的柿子、清肺止咳的秋梨、補氣滋液的葡萄、悅心開胃的蘋果、和中除煩甘蔗、消食涼血的蓮藕、順氣化痰的蘿蔔、補中益氣的紅薯等等。鍛鍊後應多吃一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銀耳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只有對症進補才能補益身體。一些人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但事實上,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一者少言語,養內氣;
關注微信公眾號:艾滿堂古法艾灸,了解更多中醫和養生以及艾灸調理技術,傳播艾灸正能量,歡迎中醫從業及愛好者加入我們,讓朋友和家人更好接觸綠色灸療。
聯繫電話:400-878-2417
如果您想要給自己或家人調理身體
如果您想開艾灸館
如果您想學習正宗灸法精髓提升自己的艾灸技術
如果您想增加店裡的營業額!
那請加入我們艾滿堂古法艾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