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臺灣丨與蔣勳、楊渡、劉若瑀一起探索人文與美的故事

2021-02-17 白日夢旅行


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去過臺灣,

但是在內心深處,

從未把臺灣視為陌生之地。

許久以來,

我們捧讀過多少來自臺灣的作者的書?

又傳唱過多少首來自臺灣的歌?

在我們心中,

那是一片完整保留著中國文化的

靜美之地,

更是一片被鄉愁詩意包裹的異鄉。

她是故鄉也是異鄉,她是遠方也是家鄉。

這一次我們想把最好的臺灣推薦給大家

白日夢旅行攜手愛智書院

一起遇見蔣勳,楊渡,劉若瑀

探索人文與美的故事,走進海峽那一端


在臺灣遇見蔣勳:這才是旅行真正的意義

限量首發

人文美學7晚8天之行

臺北 | 日月潭

2019.4.19- 4.26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

  

你是不是早已厭倦了腳步匆匆的旅遊?

那種與一切美好只是點頭之交

的旅行方式,

不會帶給你滿足,

只會增加你的焦慮。

你好像到過許多地方,

但你只是「到此一遊」

你是不是也想停下來,慢下來,

認認真真地感受,

捕捉不同的晨昏風景,

感受不同文化的新鮮撞擊?

你想不想

發現一片未知的文化園地,

在鼓聲,在舞蹈中迷醉?

更在學養深厚的老師的話語中

頓悟?

那麼,你是我們要尋找的人

我想邀你一起

踏上去臺灣的旅途,

去細細品味她無盡的風情。

那些因山水、氣候、生活習慣不同

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

世情認知和人生哲學,

也將在我們人文大師的講解中,

藝術與美學大師演繹中,

一餐一飯品味中,一坐一行的旅程中,

慢慢呈現。

為此,我們特意邀請了

人文美學大師蔣勳、著名作家楊渡、

著名舞蹈家劉若瑀;

帶你走進臺灣的過去與現在,

走進它的靈魂,

你才會知道她的「美」和「生命力」

為何如此頑強。

蔣勳


 臺灣著名畫家、詩人與作家,

深厚的美學理論結合豐富的人生閱歷,

兼具理性與感性,

他的藝術史、美學論述、

散文、繪畫等多領域作品,

啟蒙了華人世界對生活美學的新浪潮。

美是一個自我的循環。美到最後不管你是富貴,或是貧窮,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這個自我是為別人而活著,其實感覺都不會美。

蘇東坡走出監牢,才有了這樣的領悟。繁華過,落魄過。熱鬧過,清靜過。愛過,恨過。於是懂了,人生不過也就是這樣。

池上——這是一處地處臺灣東部的小小村莊,寫作、畫畫、散步、讀經,以最少的物質需要過著最簡單的生活。我找到自然的秩序,也找到自己內在呼吸的秩序。在這裡,那些靜得只能聽見呼吸的日子裡,你會明白孤獨即生活。

人不會永遠青春,如何在青春裡把自己開到盛放之後,在綠葉成陰中安靜地接受「老年花似霧中看」的那種快樂?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好的,你要學會在人生的不同年齡欣賞不同的美。

楊渡


臺灣詩人,著名作家,輔仁大學講師,

《中時晚報》總主筆,《中國時報》副總主筆,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

《一百年漂泊—臺灣的故事》,

《暗夜裡的傳燈人》等作品影響巨大,

用知識和文本記錄了

臺灣百年滄桑史和社會變遷。

蔣介石兩代雖然建設了臺灣,卻留下了獨裁者的罵名,而胡適只留下了思想,卻影響下一代無數知識分子,為臺灣播下民主自由的火種。誰才是真正的有力者呢?

對容忍精神抱持著高度的自省,容忍他人的異見,甚至是對自己的批判而不以人廢言,不以帽子戴在他人頭上,這恐怕是胡適一直想說的自由的真諦吧。

一九八○年代,真正改變臺灣歷史的力量,是那些「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那麼溫柔敦厚的,老人家的手啊!是他們改變了這一塊土地的命運,改變臺灣轉型的歷史。

劉若瑀


著名舞蹈家,臺灣金鐘獎獲獎者,

臺灣優人神鼓創始人,

被譽為臺灣最值得推薦的藝術表演團體之一,

從古老的獅鼓藝術中敲響了

一個時代的自由與力量。

優,在中國傳統戲曲中指的是表演者;

神,則是人在高度專注下,

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狀態。

「優人」是古老的表演者,

「神鼓」指一個人在最大的放鬆和警覺中,

透過內心的寧靜,

將擊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優人神鼓正是通過擊鼓,

來表達那些藝術層面上很難展現的生命實相。

透過「道藝合一」,傳遞著生命的美感。

▷美國 紐約時報說:偉大而繁複的擊鼓、聲響和寂靜之美。

▷楊麗萍說:非常敬佩這種道藝合一、用整個生命去舞蹈、人與自然結合的風格,在其中看到了禪意,不虛此行。

▷龍應臺說:「優人神鼓」是臺灣最值得推薦的表演團體;優人的表演,讓我重 新 思考什麼是表演,什麼是劇場、音樂和舞蹈。

林懷民插畫家幾米筆下的「幸運兒」,

是蔡康永口中「這個時代迫切需要的缺貨清單」,

是餘秋雨那份「被當今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

東方藝術家名單」上最前面的幾個名字之一。

他用40多年成就了他的國----

他從中國自己的文化出發,

編排自己的舞蹈,

「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

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

他的靈感來自楚辭詩經、來自《紅樓夢》,

也來自太極和佛教文化

「雲門」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倫敦泰晤士報說:雲門是"亞洲第一當代舞團"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亦盛讚其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

在這裡我們將邀您走進雲門,

體驗一次舞者心與境。


法鼓山是臺灣佛教四大山頭之一,

相對於高雄的佛光山、花蓮的慈濟、

南投的中臺禪寺的古老,

法鼓山更具現代藝術意味,

它完全與環境融為一體,大氣肅穆,

安靜莊嚴,低調樸實……

我們將有一整天,拋棄雜念,

體會禪者真心……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

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

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

1948年遷往臺灣。

於是就有了臺北故宮博物院,

其文物珍品中,

有90%來源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歷代書畫、青銅器、玉器中的精品

大多收藏於此。


錢穆中國史學大家,被稱清代考據第一,

雖然誇張,但可見其功力,

以其居清代考據之巔峰,當無異議。

其論著,今人固多引用,其名至今不衰。


林語堂,憑藉一部《京華煙雲》

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文化大師,

他幽默風趣、談吐詼諧,

被稱為「兩腳踏東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的語言天才。

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著配角。

在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事過境遷之後,回顧其因果關係,卻發現其影響之大,殊可驚人。

愛情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要把婚姻當飯吃,把愛情當點心吃。

在臺灣如果只去一家餐廳品嘗美食,

那麼必不可少的便是「食養山房」

當年,設計師林炳輝為了有個喘息的空間,

走入山林,卻無意間創造了

這個享譽四方的禪意空間。

倒是「茶」,替他吸引了四方朋友。

逐漸的,清淨的山居演變成了食養之地,

他似乎憑藉著茶在山裡召喚出了

一座世外桃花源。

食養的空間,

有東方禪意美學,兼具現代簡潔的線條,

簡單卻更接近心靈。

食養的食物,依隨自然時令,

又有獨特美感,

很多人慕名而來,

有時只是為了欣賞一朵在湯裡盛放的蓮花。

更懂一點的人,

則是來這裡好好靜心,然後品一盞茶。

林炳輝認為,只有心靜了,

才能將這份從容傳遞給遠道來訪的客人。

到臺灣當然一定要吃地道的臺灣菜,

在臺灣最地道的臺灣海鮮代表便是梅子餐廳。

地道到劉德華、黎明都曾到此打過卡。

如果說梅子餐廳是老臺菜的精品,

那麼叄和院就是當代新臺菜的代表,

它美味、精緻、時尚、服務四大元素同步,

一起呼應你的味蕾。

除了這些臺灣的代表性大菜,

臺灣還有數不盡的夜市小吃,

胡椒餅,淡水阿給,豬血糕,筒仔米糕等,

在很多人眼裡,

它們才真正是臺灣味道的代表,

而我們將特意留出時間,住在夜市旁,

由您親自去尋找你心中的臺灣味道。

日月潭,臺灣的一顆明珠,

臺灣八景中的絕勝。

老蔣入臺後便特意在這裡建了涵碧樓,

納攬這裡迷人的美景。

行程中我們將在這裡,

在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的

日月潭向山自行車道,

來一次最美騎行……

陽明山原名草山,

後來老蔣因為崇拜明朝哲學家王守仁(即王陽明),

後來就改名陽明山。

它就是戴佩妮曾唱過

「我要一個人去陽明山上看海芋」的地方。

它浪漫、恬淡、閒情逸趣,

使它成為臺灣「最貴」的山。


4月19日~4月26日

8天7晚 

名額僅剩5席


↓↓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鎖定名額

或了解詳細行程 & 費用

名額有限,報名倒計時

- End -

daydream新系列·身悟丨接觸即興×頌缽音療,讓身體在春天復甦

日本丨我們遊走在他鄉,卻隨身攜帶著故鄉

相關焦點

  • 遇見蔣勳:人生是一場旅行,這是最美的一段|臺灣文化美學遊
    那麼,你是我們要尋找的人我想邀你一起踏上去臺灣的旅途,去細細品味她無盡的風情。那些因山水、氣候、生活習慣不同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世情認知和人生哲學,也將在我們人文大師的講解中,藝術與美學大師演繹中,一餐一飯品味中,一坐一行的旅程中,慢慢呈現。
  • 遇見蔣勳:人生是一場旅行,這是最美的一段|臺灣文化美學遊首發
    那麼,你是我們要尋找的人我想邀你一起踏上去臺灣的旅途,去細細品味她無盡的風情。那些因山水、氣候、生活習慣不同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世情認知和人生哲學,也將在我們人文大師的講解中,藝術與美學大師演繹中,一餐一飯品味中,一坐一行的旅程中,慢慢呈現。
  • 帶你拜訪林懷民、蔣勳、 凌宗湧、李欣頻 ……|臺灣人文美學之旅
    臺灣人文美學之旅全心啟程 當「美」變成這個時代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你需要跟他們一起才能看見最美的臺灣 與舞蹈大家 林懷民 燭光晚餐與美學大師 臺灣最具人文高度的師者親臨授課這裡有最難以邀請的「美學大師」蔣勳,聽他談談如何運用美學競爭力;同臺灣最具重量級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共赴慈善盛宴;用知識記錄臺灣百年滄桑的臺灣作家楊渡
  • 蔣勳美學文化之旅——玩味臺灣文藝環島行
    >人需要出走……其實我不太講旅行或旅遊,我常常用的一個字是「出走」。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期待與姐妹們一起,跟隨蔣勳先生的美學文化,開啟一次發現美,享受美的旅程。行程特色:1.跟著蔣勳池上日記去旅行、聽講座、看蔣勳畫展。2.細說福爾摩莎新竹茶東方美人與玻璃藝術的故事。3.遊歷南北故宮南院清明上河圖、亞洲現代美術館展 。
  • 去臺灣,聽古稀之年的蔣勳老師講述歲月的故事
    當「美」變成這個時代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你需要跟他們一起,才能看見最美的臺灣 。  跟蔣勳老師一起, 接受一場來自美學的洗禮。  圖 | 往期蔣勳老師為ADCC學員授課現場  聽「聞天祥」解讀臺灣電影裡的故事
  • 「在場·遊學」招募 | 蔣勳、林懷民等6位臺灣頂級師者帶你知道關於臺灣的一切
    當「美」變成這個時代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你需要跟他們一起,才能看見臺灣的美。 赴一場雲門舞集慈善晚宴,把你的溫暖交給舞蹈大家林懷民;聽一段關於臺灣的歷史,把你的疑問交給作家楊渡;接受一場來自美學的洗禮,聽蔣勳分享美的歷史;與建築師
  • 跟我們一起,看見最美的臺灣
    當「美」變成這個時代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你需要跟他們 一起,才能看見最美的臺灣 。當「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競爭力。 臺灣的美,值得被看見、被學習、被溫習、被重讀。臺灣最具人文高度的師者親臨授課這裡有最難以邀請的「美學大師」蔣勳,聽他談談如何運用美學競爭力;同臺灣最具重量級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共赴慈善盛宴;用知識記錄臺灣百年滄桑的臺灣作家楊渡
  • 臺灣美學大師蔣勳 | 美與競爭力
    雲門劇場〔臺灣城市文化品位、人文精神、藝術修養地標〕
  • 七天,臺灣人文美學之旅,開啟你的全新美學新世界
    當「美」變成這個時代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你需要跟他們 一起,才能看見最美的臺灣。當「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競爭力。 臺灣的美,值得被看見、被學習、被溫習、被重讀。 臺灣最具人文高度的師者親臨授課這裡有最難以邀請的「美學大師」蔣勳,聽他談談如何運用美學競爭力;同臺灣最具重量級的現代舞團
  • 專訪「優人神鼓」創始人劉若瑀 |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點擊標題 ☟ 了解優人神鼓在原始森林打拳打坐打鼓丨他們不僅僅是表演者在臺灣,「優人神鼓」的創始人劉若瑀就是一個傳奇——這些年來,劉若瑀和她的「優人神鼓」不僅帶去演出,還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臺灣每一家誠品書店開業,都會邀請她的團隊作開幕演出。打拳、打坐、打鼓,這樣簡單的生活方式,不僅在劇場這樣具有儀式感的地方開闢了新的表演形式,而且還要每一位觀眾重新認識自己。關於《勇者之劍》,劉若瑀說:「最後,你看見勇者把劍指向了自己,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劉若瑀的時間很難約,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新作的排練上。
  • 用音樂述說少年蔣勳的臺灣故事
    那些年,他背著背包,在路邊隨便搭上一輛車,上山下海,完成他對臺灣鄉鎮的探索,最後寫成一部文學暢銷小說《少年臺灣》。2013年年底,這部由27個短篇組成的小說,被臺灣音樂時代劇場改編為105分鐘的音樂劇搬上舞臺。九位演員,鋼琴與小提琴的簡單配器,簡約的舞臺,拼出了臺灣的舊時風景,詮釋了蔣勳文字之外的另一個《少年臺灣》。
  • 蔣勳:這才是臺灣本來的樣子
    父母都有他們的鄉愁,然而自己,全部的記憶,都是臺灣。《少年臺灣》是蔣勳許多揮之不去的青少年歲月的記憶,那些長久生活在土地裡的人的記憶,那些聲音、氣味、形狀、色彩、光影,如此真實而具體。蔣勳,不太一樣。今天的臺灣,繁榮,開放。但當城市生活日趨走向浮華時,我們常常願意求教於先民。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蔣勳,用一個原住民的視角,孤獨的行走在山海之間,為讀者鋪開了一副「少年的《山海經》」。臺灣有一種說法叫開臺祖。蔣勳常常覺得,父母和姐姐移民到加拿大,如果他們最終都安葬於異國,自己會不會成為開臺祖第一代。
  • 當「美」變成這個時代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你需要跟我們這樣去一次臺灣
    當「美」變成這個時代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你需要跟他們 一起,才能看見最美的臺灣 。當「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競爭力。 臺灣的美,值得被看見、被學習、被溫習、被重讀。臺灣最具人文高度的師者親臨授課這裡有最難以邀請的「美學大師」蔣勳,聽他談談如何運用美學競爭力;同臺灣最具重量級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共赴慈善盛宴;用知識記錄臺灣百年滄桑的臺灣作家楊渡
  • 楊渡:通過有血有肉的人看臺灣歷史
    2016年在大陸出版了《一百年漂泊:臺灣的故事》、《暗夜傳燈人》等作品。    南都訊 記者黃茜 實習生 薛秦騫 繼《一百年的漂泊》,楊渡「臺灣故事」系列之二《在臺灣發現歷史》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 人文中歐 蔣勳:孤獨也是一種精彩
    反而擠在一起的時候,每個個體都走不出去,變成一種巨大的拖累。華人社會裡緊密的家族關係,家庭的捆綁,讓青少年時期的蔣勳很想逃離,所以他開始思考「孤獨」兩個字。蔣勳把孤獨分為「倫理孤獨」、「情慾孤獨」、「暴力孤獨」、「革命孤獨」、「語言孤獨」和「思維孤獨」。10月16日晚的中歐EMBA人文藝術系列講座上,蔣勳與中歐學生、校友分享了承認孤獨、尊重孤獨、擁抱孤獨的正面意義。
  • 楊渡:站在臺灣的角度看清臺灣 穀雨故事
    ▲ 1月8日,楊渡「一百年漂泊——臺灣轉型啟示錄」專題演講現場。臺灣大選剛過去不久,臺灣作家楊渡的《一百年漂泊——臺灣的故事》也於近日在大陸出版。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臺灣農民家族,從晚清到日據時代,再到光復後國民黨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來的真實故事,顯現了臺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尋常農村生民的社會生活史。下文是楊渡在「一百年漂泊——臺灣轉型啟示錄」講座的演講全文。
  • 【靜安有戲】《少年臺灣》來了!蔣勳老師也來了!
    得益於史學、佛學、美學等多元的薰習,使蔣勳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著異於常人的考量。他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代表作品有:《孤獨六講》、《吳哥之美》、《少年臺灣》、《舞動白蛇傳》、《美的沉思》等。《少年臺灣》是蔣勳在十年間走遍臺灣的角角落落,寫下了一系列關於臺灣的作品。
  • 《美的沉思》美學領路人蔣勳經典之作
    代表作:《蔣勳說<紅樓夢>》《孤獨六講》《生活十講》《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蔣勳說唐詩》《蔣勳說宋詞》《美,看不見的競爭力》《蔣勳說中國文學之美》《吳哥之美》等書。  三、內容簡介  《美的沉思》是臺灣美學大師蔣勳先生在美學領域的經典代表之作,被譽為「臺灣版《美的歷程》」,自1986年在臺灣第一版發行以來,至今經過幾度再版印刷。
  • 我們都怕面對自己的身體丨專訪蔣勳
    本文字數:4380字閱讀時間:10分鐘蔣勳70歲了,他說已經準備好做最後的功課——跟自己的肉身告別。6月7日,上海,陽光正濃。碎磚鋪設的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佳士得藝術空間即將迎來蔣勳在大陸的首次個展《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
  • 秋日與林谷芳、蔣勳有約:臺北書院聽禪,臺灣大學悟莊子 | 僅餘10席
    ——蔣勳 10月2日—10月7日6天5夜臺灣深度人文遊學思想食堂邀各地學友以禪與生命安頓為線悟禪人林谷芳、美學家蔣勳藝術家劉若瑀、茶人林炳輝的生命之慧於法鼓山參禪敲鐘臺北書院悟茶禪合一在人生重要時刻,蔣勳都受老莊哲學點化。而今,他想和大家一起遇見莊子,闡述莊子哲學的現代意義。不為他人價值限制,不被世俗功利捆綁,莊子哲學的核心是「回來做自己」。在這裡,用新方式照見本心,重新面對子女教育,與人相處,個人事業和身體衰老等生命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