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回家過年,家就要散了!

2020-12-23 海菁匯

2021春節將至,海外項目部的老陳終於準備回家了。老陳90年代剛畢業就去了非洲,半年才回國一次。當時通訊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老婆(當時的女友)一打電話就哭泣。今年一場疫情,讓他在海外多待了一年回不來,兒子學業緊張又值叛逆期,丈母娘心臟不好每天住院生命岌岌可危,家中亂成一鍋粥,老婆一人在國內操持著家庭裡外事情,心如死灰,差點提離婚!前幾天和家人視頻時,四歲的小女兒見到平時不在身邊的爸爸說「爸爸,你要來我家過年了呀!」...

01 做國際工程,最苦的是什麼?

小菁問了至少50個國際工程從業者同一個問題,得到的答案一致是:和家人分開最苦

一年時間裡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多則兩次少則沒有。聚少離多的苦相信做國際工程的人沒少體會過:既不能在父母生病的時候近身照顧,也不能在妻子遇到麻煩時給予支持,不僅自己煩悶,有時妻子也會「鬧脾氣」。

02 既然這麼「苦」,為什麼還選國際工程?

從好的方面來看:

出國的工程人能收穫到比國內同齡人更多的工資;出國的員工更容易獲得公司提拔,而不願意出國的員工難以得到提拔和發展;「離家」是國際工程人普遍存在的問題,企業為了安撫員工,一般會制定可以帶家屬出國的政策......以上三個從薪酬福利、情感關懷上體現的「好處」,是企業安撫駐外員工家庭、工作兩難全問題的主要辦法。而從工程人自身角度而言,事實遠不止這麼簡單。

03 情懷這東西

出國工作第一年回國休假時,家庭遭遇變故,正是用錢之際,從銀行將第一筆工資取出來,幾沓厚厚的紅彤彤的人民幣,放進布兜緊緊抱在懷裡走大街上,那一刻,仿佛與世界為敵,更有了踏平荊棘的底氣。那會兒尚還年輕的自己暗暗下定決心,走下去吧,你可以撐住這個家。——北京小夥

因為項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性質,我走過不少國家、看過不少風景、也經歷過不少值得回憶的故事,包括當年驚心動魄的利比亞大撤退。曾站在非洲大裂谷的懸崖上眺望而去,竟前所未有的心曠神怡。回頭看看,自己早已適應了國外的生活。——某中字頭央企老工程人

情懷這東西,也許就是「身在此處而後傾力為之」。

如今的中國工程逐步走向了世界的舞臺,並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而一大批「走出去」具有家國情懷的國際工程人,正是這股力量中的中流砥柱。對事業的情懷、對家庭的責任,都是國工人離不開崗位的現實理由。

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確實是一個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問題,該怎麼做?答案是無解的

尤其是身陷兩難境地的國際工程人,想給家人優越的生活,又怕缺席孩子的成長。種種複雜的情感交織:心酸、焦慮...... 無形中所有壓力落在自己頭上,仿佛這一生註定不輕鬆。

著名心理諮詢師韓菁老師說過:「認識壓力才能有效緩解壓力。」我們是時候學著與自我和解,承認自己無法面面俱到。不必過分苛責自己,你的事業,是保護家人最有力的鎧甲。家人會理解我們的選擇和取捨,也會體諒我們的心酸與不易。

相關焦點

  • 再不漂亮就要過年了!你會「微整」下回家過年嗎?
    最近發現,比起回家過年被七大姨八大姑輪番的「熱情問候」,大街上的某處廣告牌也同樣扎心——「再不漂亮就要過年了」。是呀,自古以來女為悅己者容,更不用說如今這個看臉的社會,漂亮的女孩(男生)在工作生活乃至終身幸福有多大作用,畢竟,顏值才是王道。
  • 過年回家,你們再問這些問題我就要拔刀了.
    終於可以回家過年啦。對於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來說,能夠順利回家團圓無疑是一件盼望已久的開心事,而對於有的人來說,春運只是春節期間的第一場硬仗。回到家中,還有需要更拼血格的一場廝殺。 花式舌戰眾親戚回答各式爛問題 小時候過年真簡單只需要做這三件事就可以開開心心過年嘍
  • 林俊傑:如果我再不努力,就要回家繼承億萬家產了
    林俊傑:如果我再不努力,就要回家繼承億萬家產了在觀眾們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當明星、歌手還是演員都是非常有錢的,不僅生活的奢侈,賺錢也相當的快。據悉,當初林俊傑選擇做音樂的時候,曾經被父親施壓,如果林俊傑不能夠創造出點自己的事業,就要被迫回家子承父業。對於很多的網友來說,能夠擁有這麼優越的家庭著實讓人羨慕,不過林俊傑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自己打拼出來的天地才更加的讓人信服。
  • 「過年回家第一天就被安排兩場相親,這個春節我該怎麼過?」
    許婷本來打算今年春節是不回家的,她早早地就通知了母親,說可能需要加班,就不回去了。其實,她說了謊,公司過年根本就沒有加班,還放了十多天的假期。 她這樣說的目的就是不想回去,因為她實在不願意每年過年回家時,聽親人們對關於自己婚姻之事的各種嘮叨,越聽越心煩。
  • 分享:過年 回家——劉若英
    回神後發現那些字就是我們生活裡真在發生的這就是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愛過年 回家 ---趁他們建在好好看看日漸老去的父母吧。淑芳的父母早就離世,她在舅舅家住到初中畢業就獨自搬出來自力更生。後來舅舅也走了,留下淑芳一人。 美濃是一個很小的村鎮,村頭走到村尾就一個鐘頭。阿志跟淑芳要離開村裡的那一天,阿志的爸爸送他們去車站。些許白髮的爸爸握著兩人的手只說了一句「互相照顧,過年回家!」就這樣,阿志跟淑芳大學畢業在臺北找到了工作,甚至後來分手了,兩人每一年還是相約回老家。
  • 回家,過年!
    轉身看了眼火車站烏央烏央的人,B城的火車站,永遠都是這麼擁擠,但是看起來又那麼親切,都是要回家過年的人吧?呦呦勾起了嘴角,笑得格外開心。前陣子同事小喬問呦呦:「呦呦姐,你今年過年回家嗎?」呦呦認真想了一下:「可能回不去。」呦呦剛畢業三年,就從公司的一個小菜鳥晉升到現在主管的位置,說不辛苦肯定是騙人的。
  • 春節回家過年圖片,2021回家過年說說
    ,我媽說要是疫情不嚴重還是希望你過年回家的,要是嚴重的話就算了,畢竟路上太不安全了,唉!隨便抓的一個速食米飯,竟然馬上又到了過年回家的時候,路上的你能否給脖子按個家,素萬U型枕呵護頸椎,路途遙遠也不怕。過年回家的朋友們在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要為了一點小事情把生命搭進去了。
  • 他們,過年不回家
    「回家過年」這句最平常的話對這樣一群人卻不平常他們,「過年不回家」《咫尺歸途》微紀錄片春運是「流動的中國」最生動的註解千福旺負責操作沉重的打冰工具王新靈負責查看隧道結冰情況除冰的過程單調枯燥卻又要集中精神出巡的三四個小時裡夫妻倆常一句話都不說2020年春運結束後王新靈就要退休了
  • 回家過年,暴露了你的婚姻質量
    頭一年,強子說:「結婚頭年,得帶媳婦回家過年,不然會被笑話的。」小雅一想也是,就和強子回了家。在男方看來,在婆家過年,這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話。一個是嫁出去,一個是娶進來。既然嫁了人,他的家就是你的家,過年也理應去他家過。
  • 在海外的遊子過年是什麼感覺過年不回家的你
    在闔家團圓的日子裡,有這樣一群人卻身在異國他鄉,遠隔千裡,無法和親人團聚。家既是他們出發的地方,也是他們的歸宿。不能回家的他們究竟是怎樣看待過年的?主人公:不器(化名)  身份:英國在讀經濟學碩士今年是第1次不回家過年自從進了臘月,一部關於春節的BBC紀錄片成為了身邊很多同學熱議的話題。
  • 過年回不了家是種什麼體驗?
    (文末有福利)都說,今年過年的「年味兒」是從朋友圈裡先散出來的。
  • 「你再不做飯,我就要餓死了」剛下班回家的她聽到這句話,氣笑了
    菲菲下班之後像往常一樣很快就開車回家了,但是她今天要加班,所以回去的晚了一些。菲菲打開家門之後,發現家裡燈也沒開,丈夫躺在沙發上看著電視,看見菲菲回來了也沒有出聲。「你怎麼不開燈呀?這樣看電視很傷眼睛的。」菲菲把燈打開,丈夫依舊沒有理會菲菲的話。菲菲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丈夫今天經歷了什麼,變得如此沉默,她關心的在丈夫旁邊坐了下來。
  • 《過年回家》——心靈的回家之路
    1999年在阿根廷上映的這部電影《過年回家》於同年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導演張元選擇的演員劉琳和9李冰冰也於2000年榮獲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影后。片名《過年回家》,英文譯名《seventeen years》(十七年),講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個組合家庭的故事,工廠的技術工人於正高與女工陶愛榮各自帶著自己的女兒於小琴和陶蘭組建的新家庭一起生活。
  • 就要過年了,你的工資歷經百劫千難都要回來了嗎
    我想問一句,「快過年了,大家的工資都得到了嗎?」可惜好多人都拒絕回答這個問題,或者答非所問地轉移話題。那些說自己視錢財如糞土的人,我敬你是條漢子,你可能是沒有窮過。反正我是寧願被錢砸死,也不願貧窮又卑微地過短暫的一生。五十斤的棉花打死我也搬不動,但五十斤的人民幣我寧可被累死也要往家拖。我就是這般愛錢的女人,你可以盡情地鄙視我和諷刺我。
  • 過年回不了家的傷感說說,2020一個人過年上班的說說
    異鄉的天空,我是斷線的風箏;異鄉的水面,我是無根的浮萍;異鄉的夜晚,月亮很瘦,怎麼也裝不下想家的心情。周圍喧囂熱鬧,我心冷冷清清,這種反差,讓人心裡越發沒有歸屬感。看來是不能回家過年了,爸媽明天也要回家了,我即將孤零零的一個人在這裡過年。歲末年關到,家徒四壁寒,默默摸上衣兜,遍尋不見分毫。眼看春節就要來的,我的年貨不知還在何方?長大後明白,過年只是一枚放大鏡,無限擴張原本藏在心裡的細微情緒,快樂的人更加快樂,痛苦的人更加痛苦。
  • 要過年了,講四個回家的故事給你聽
    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中國人眼裡,這四味就足以代表生活本身,而過年,正是每個人生活的縮影寫照。過年的甜,是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的甜。有這麼一個四世同堂之家,外看幸福,內裡翻來,依然一本難念的經。
  • 中國人在新加坡:過年,到底回不回家?
    「回家嗎?」「可是,回家一次,請假10天,就少大半個月薪水,再加上來回的機票錢,成本實在太高了!」「可是,我想念家人,想念媽媽包的酸菜餃子,想念家鄉過年的味道.」太多複雜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讓不少華人漸漸淡忘了回家過年的儀式感。身在異鄉,故鄉成了遠方。
  • 這屆打工人,回家過年都這麼難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見家長算返鄉嗎?」、「我在城市一個人住,沒有開火做飯,怕過年沒地兒吃飯,怎麼辦……」網友們的反應之所以如此激烈,歸根結底是春節回家過年的傳統,以及職場「打工人」每年回家屈指可數的次數。
  • 【回家】過年給媽媽最好的禮物
    過年回家,給媽媽最好的禮物是什麼?相信很多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媽,我回來啦!」,殊不知,這就是給媽媽最好的禮物。正如《媽 我回來啦》這首歌曲唱的那樣:肩上的行李來不及放下,身上還披著厚厚的雪花,熟悉的家門前心裡想個啥,脫口而一出的一句話,媽,我回來啦!
  • 一個22歲萊西女生跨越4600多公裡的過年回家路
    我回家了……  拿著自己的第一份工資給母親買了一條大披肩,給父親買了幾條特產煙,零零散散買了一些特產,然後跟隨著春運大潮,一路東行。    春運時候的綠皮火車,放眼車廂,車頭車尾都擠滿了人,行李架上和過道塞滿了大包小包,行動極其艱難,有時候甚至都是踩著別人的腳背行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