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節將至,海外項目部的老陳終於準備回家了。老陳90年代剛畢業就去了非洲,半年才回國一次。當時通訊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老婆(當時的女友)一打電話就哭泣。今年一場疫情,讓他在海外多待了一年回不來,兒子學業緊張又值叛逆期,丈母娘心臟不好每天住院生命岌岌可危,家中亂成一鍋粥,老婆一人在國內操持著家庭裡外事情,心如死灰,差點提離婚!前幾天和家人視頻時,四歲的小女兒見到平時不在身邊的爸爸說「爸爸,你要來我家過年了呀!」...
01 做國際工程,最苦的是什麼?
小菁問了至少50個國際工程從業者同一個問題,得到的答案一致是:和家人分開最苦。
一年時間裡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多則兩次少則沒有。聚少離多的苦相信做國際工程的人沒少體會過:既不能在父母生病的時候近身照顧,也不能在妻子遇到麻煩時給予支持,不僅自己煩悶,有時妻子也會「鬧脾氣」。
02 既然這麼「苦」,為什麼還選國際工程?
從好的方面來看:
出國的工程人能收穫到比國內同齡人更多的工資;出國的員工更容易獲得公司提拔,而不願意出國的員工難以得到提拔和發展;「離家」是國際工程人普遍存在的問題,企業為了安撫員工,一般會制定可以帶家屬出國的政策......以上三個從薪酬福利、情感關懷上體現的「好處」,是企業安撫駐外員工家庭、工作兩難全問題的主要辦法。而從工程人自身角度而言,事實遠不止這麼簡單。
03 情懷這東西
出國工作第一年回國休假時,家庭遭遇變故,正是用錢之際,從銀行將第一筆工資取出來,幾沓厚厚的紅彤彤的人民幣,放進布兜緊緊抱在懷裡走大街上,那一刻,仿佛與世界為敵,更有了踏平荊棘的底氣。那會兒尚還年輕的自己暗暗下定決心,走下去吧,你可以撐住這個家。——北京小夥
因為項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性質,我走過不少國家、看過不少風景、也經歷過不少值得回憶的故事,包括當年驚心動魄的利比亞大撤退。曾站在非洲大裂谷的懸崖上眺望而去,竟前所未有的心曠神怡。回頭看看,自己早已適應了國外的生活。——某中字頭央企老工程人
情懷這東西,也許就是「身在此處而後傾力為之」。
如今的中國工程逐步走向了世界的舞臺,並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而一大批「走出去」具有家國情懷的國際工程人,正是這股力量中的中流砥柱。對事業的情懷、對家庭的責任,都是國工人離不開崗位的現實理由。
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確實是一個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問題,該怎麼做?答案是無解的。
尤其是身陷兩難境地的國際工程人,想給家人優越的生活,又怕缺席孩子的成長。種種複雜的情感交織:心酸、焦慮...... 無形中所有壓力落在自己頭上,仿佛這一生註定不輕鬆。
著名心理諮詢師韓菁老師說過:「認識壓力才能有效緩解壓力。」我們是時候學著與自我和解,承認自己無法面面俱到。不必過分苛責自己,你的事業,是保護家人最有力的鎧甲。家人會理解我們的選擇和取捨,也會體諒我們的心酸與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