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天花板加繆的荒謬婚姻和愛情:妻子是「絆腳石」,情人是奇蹟?

2020-12-25 騰訊網

法國文人界有個傳言:西蒙娜·波伏娃曾傾心於加繆,卻慘遭拒絕。

傳言未知真假,但加繆有魅力倒是真的。

他堪稱作家界「顏值天花板」,因為帥氣,還曾被邀請去出演杜拉斯小說改編的電影。

他二十歲結婚,不到三十歲成名,44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過兩次婚姻,情人無數。

其情史豐富程度夠寫一部《紅樓夢》,但奇怪的是,人們卻極少抨擊他的私生活。

01.唯一忠實過的女人

加繆第一任妻子叫西蒙妮·希,結婚時,他21歲,西蒙妮19歲。

西蒙妮有一張漂亮的鵝蛋臉,布滿雀斑,非但沒影響她的美貌,反而為她增添了性感和俏皮。

年幼時,為了緩解她的月經痛,母親給她注射了嗎啡,結果,她染上了毒癮。

每次注射過毒品,她會變得亢奮又神秘,引用安德烈·布勒東的作品,付給計程車司機大把鈔票,談論加布裡埃爾·奧迪西奧《地中海青年》

加繆為她著迷,朋友說他陷入了天使情懷,妄想把西蒙妮從毒品和癲狂中拯救出來。

婚後,他帶著西蒙妮和好友去德國旅行,卻在郵局發現了西蒙妮的婚外情。

結婚時,兩人沒有宣誓忠於彼此,原因是覺得如果在身體上厭倦了對方,根本沒必要糾纏在一起。

於是,他們選擇了分手。

他對西蒙妮是真愛,所以傷得很深,眼神變得憂鬱,開始拒絕唯一和長久:「我總是在相愛之前說分手。」

去世前一年,在給密友的道歉信草稿裡,他還提到西蒙妮:「我所熱愛和忠實的第一個人逃離了我,緣於空虛,緣於對更深刻痛苦的恐懼,從那之後,反過來,我逃離了所有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想要所有人都逃離我。」

02.「妹妹」

和西蒙妮分手後,加繆認識了弗朗西娜·弗爾,她是個鋼琴家和數學家。

加繆欣賞她的優雅、理性和嚴肅,但弗朗西娜家人反對他們在一起,加繆貧窮,沒固定職業,離過婚,不打算再婚,患有肺結核,實非良配。

弗朗西娜執意和他在一起,後來,她懷孕了。

加繆作了讓步,和她結了婚。

婚後,弗朗西娜會為了一張桌子,一套被單,一件大衣來徵求加繆的意見,這讓他沒辦法順利完成小說,很不自在。

不久,弗朗西娜生下了龍鳳胎,有趣的是,加繆只顧扶妻子回家,把孩子竟給忘在了診所。

後來,弗朗西娜被抑鬱症困擾,企圖跳樓自殺,幸好被加繆阻止,為了照顧她,她的母親和兩個姐姐搬到了巴黎。

姐姐對加繆不放心,覺得豔遇不斷的他隨時會拋棄妹妹,把他看得很嚴。

一向對妻子彬彬有禮的加繆抱怨說:「我娶了四個女人,有三個丈母娘。」

他對「丈夫」這個角色渾身不自在:「在還沒有寫過的婚姻哲學中,「關於妻子的章節應該題為《絆腳石》,而關於孩子的則應該是《小絆腳石》。

跟妻子說:「你就像我的妹妹,很像我,可一個人不該娶自己的姐妹。」

03.紅顏知己

1.伊馮娜

她喜歡他與生俱來的親切、玩世不恭的反諷,以輕浮語調表達深刻思想的方式,專注的眼神:「仿佛靈魂浮現其中」。

加繆喜歡她清新的朝氣:「我對生命中有你的存在感到幸福。和你在一起,我覺得自己既踏實又放鬆。給我寫信,伊馮娜——如果可能的話稍微寫長點。」

妻子的抑鬱讓他很內疚,決定和伊馮娜分手:「再見了,我的小姑娘。你離我那麼遠,許多年來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到心慌意亂,但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希望,真的希望能夠告別一切、忘掉一切。」

2.帕特裡西亞·布雷克

她是加繆在美國文化交流期間認識的,20歲,藍眼睛,慄色秀髮,講一口流利的法語。熟悉讓·瓦爾,痴迷於杜蘭斯,會談論克爾凱郭爾,曾是《紐約時報》、《時尚》的撰稿人。

她陪加繆去布林茅爾學院發表演講,在第八街上漫步,加繆給了她很多文學上的指導和幫助。

3.英國女郎馬梅納

加繆說她有「敏銳的思想」和「弱不禁風的優雅」。

她深信加繆不愛妻子,和他在盧森堡公園散步,咖啡館約會。

她回倫敦前,加繆把《鼠疫》的片段給她看說:「這個星期,你給了我一個男人所能得到的全部幸福與不幸。

他們一直保持通信,直到馬梅納去世。

4.丹麥畫師密

他們在花神咖啡館相識,密來自丹麥,在巴黎學習素描和油畫。

加繆陪她走過聖奧梅爾、納博訥、佩皮尼昂、貝齊埃等地,和她在啤酒館,餐廳,夜總會約會。

他們一起看足球比賽,談論梅爾維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採。

加繆喜歡她的熱情和青春活力,密把他當同齡人看待,這讓他感到輕鬆和愜意,就像在「一個無窮無盡的時間泡」裡。

5.卡特琳娜·塞萊斯

她清秀憂鬱帶悲劇氣質,對加繆想要改編的《馬爾菲公爵夫人》很有研究,性格嚴肅古怪,是加繆遇到過最有文化修養的女演員。

為了塑造角色,她可以接連幾個小時思考她走路的樣子,說話的方式和飲茶的姿態。

她跟加繆另一個情人瑪麗亞,一個是西班牙人,熱情似火,一個矜持含蓄,像伊莉莎白時代的人,代表了加繆的夢想。

04.情人

二戰期間,加繆困守巴黎,和妻子失去了聯繫。

在此期間,他遇到了一生的牽掛——瑪麗亞·卡薩雷斯

她是是法國影史上最出色的女演員之一,出身高貴,充滿活力,外表有女人味,骨子裡堅強、獨立,要求和男人們平起平坐,座右銘是:一切皆無所謂。

和她在一起,加繆不再故作冷漠,不再是局外人。

他們一起跳舞,一起唱夏爾·特萊內或艾迪特·皮亞芙的歌。

他向她抱怨自己所寫的東西,她給予耐心和安慰。

巴黎解放後,加繆妻子來和他團聚,他告訴瑪麗亞:「弗朗西娜是我妹妹。」

可不久「妹妹」懷孕了,瑪麗亞一氣之下離開了他。

四年後,兩人重逢,瑪麗亞成了出名的戲劇演員和電影演員,身邊有了別的男人。

可看到加繆,還是毫不猶豫地投入了他的懷抱。

舊情復燃後,加繆像回到少年時代,寫信給她:「今晚如果你抬頭望向夜空,希望像雨水一樣滴落的流星讓你想起我對你的愛。」

瑪麗亞回信說:「遇見你的時候,我太年輕了,也不懂我們這個詞意味著什麼。或許我必須得不顧一切地拿我的額頭去碰生活這面牆,才能弄清為什麼會對你有這樣貪得無厭的渴望,以及其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加繆愛得自私,要求瑪麗亞給他自由,卻不肯給她同樣的自由。

他嫉妒她身邊的男人,嫉妒她的工作:「你應該去工作,可是要想著我。」

跟瑪利亞在一起,他特別自在,放鬆,特別愛笑。

「什麼事讓你發笑?」她問。

快樂。」

從1944年夏天到1960年冬天,16年,他們通了865封信。

新年時他寫:「新年快樂,我的愛人,希望我們一年都在一起,我不會在遠離你的地方死去。

日常表白寫:

「就像是一個奇蹟,你怎麼會這麼了解我的期望呢?因為連我自己也常常無法看清自己,也無法認清這些心情。你給我的,是我不配擁有的,而我懷著尊重和感激之情接受了,這份美好的愛情,讓我重生。」

「這是沉默的一天,赤裸裸,屋裡時而有陰影,無所事事。我的思考全是你的頭髮的顏色。到了周一,又變成了你眼睛的顏色。我在夜裡寫你的名字,親愛的瑪麗亞。」

他在不忠中忠實,花心中專情。

1959年聖誕節,他去鄉間度假,1960年回巴黎前,寫信給瑪麗亞:「一想到可以再見到你,就很高興,現在一邊寫也一邊在笑,給你送去我的吻和擁抱,周二見,那時一切又將重新開始。」

但悲劇的是,他們未能再見,加繆途中出了車禍,當場身亡。

很多人說瑪麗亞加劇了加繆妻子的抑鬱症,但其實弗朗西娜和瑪麗亞相處得十分融洽。

瑪麗亞為了弗朗西娜,特意疏遠加繆,拒絕再次出演他戲中的角色,直到她去世,才肯發表自傳。

而弗朗西娜很清楚她的存在,以自己的方式默許了她和丈夫在一起。

對加繆來說,弗朗西娜和瑪麗亞他都愛,他外出時,會在同一天給她們寫信。

她們一個給了他親情,一個給了他激情,這兩份愛共存了將近16年。

05.朋友和兒女

羅納德·阿隆森在《加繆和薩特——一段傳奇友誼及其崩解》透露:波伏娃曾向加繆表白,但加繆拒絕了她,他說:「想想吧,以後她躺在枕頭上會說什麼,多恐怖:一個嘮叨鬼、徹頭徹尾的女才子——無法忍受。」

話雖如此,但他卻跟波伏娃交流很重要的問題,向她傾吐自己愛情的痛苦。

波伏娃對他和薩特的親密十分在意,說他們會為了爭奪薩特「爭風吃醋」,像兩條狗圍著一根骨頭打轉

儘管薩特是她認識的最堅定的異性戀,她還是會為了薩特對加繆的欣賞而憂心忡忡。

他們三個亦友亦敵,互相欣賞也暗自較勁,十分有趣。

在家庭裡,加繆是兒女眼裡理想的父親。

女兒卡特琳娜崇拜父親,逐字逐句還原他的遺作,親手整理他的書信。

她理解父親:「父親對我們愛護有加,年幼的我們從不知道他是個名人,甚至沒見過他寫作,因為當他和我們在一起,就真的是全心陪伴……父親常說『沒有責任就沒有自由。』可是,有一天,我看到他垂首獨坐,我問『怎麼啦?爸爸』,他抬起頭望著我說:寂寞如我。」

加繆兒子生活低調,反對任何人利用和消費父親,拒絕了法國總統薩科齊移動加繆遺體的建議。

06.情聖

作家桑塔格提出過一個有趣的分類:「偉大的作家,要麼是丈夫,要麼是情人,可靠、講理、大方、正派是丈夫的品格,情人雖然喜怒無常、自私、不可靠、殘忍,卻能換取刺激以及強烈情感的充盈。

她說加繆是文學界理想的丈夫。

可在我看來,天才都不適合做丈夫。

他們適合改變世界,做朋友、情人、或遠遠觀望。

他們的激情和創造力,讓他們無法專情,註定會傷害身邊人。

加繆對每個女人都溫情脈脈,很像《天龍八部》裡的段正淳,喜歡她們,也辜負了她們。

他說:「男人和女人,要麼在所謂的縱慾狂歡中相互饜足,要麼在婚約中長相廝守,這兩種極端之間,往往找不到折中。」

他的「骨灰級粉絲」伊莉莎白·豪斯曾在《加繆,一個浪漫傳奇》中寫:「這個低調的「情聖」將女人視為他的知己和傾訴對象,對她們比對男人更坦率,更樂於相助,反過來,她們也給予他最迫切需要的理解和忠誠。」

這也許就是他極有女人緣,卻鮮少遭人嫉恨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全世界最帥作家加繆的婚姻和愛情:妻子是「絆腳石」,情人是奇蹟
    法國文人界有個傳言:西蒙娜·波伏娃曾傾心於加繆,卻慘遭拒絕。  傳言未知真假,但加繆有魅力倒是真的。  他堪稱作家界「顏值天花板」,因為帥氣,還曾被邀請去出演杜拉斯小說改編的電影。
  • 坤鵬論:加繆從荒謬出發到反抗,在「地中海」尋找幸福
    當時,在法國以至歐洲,經歷了空前殘酷的二戰的人們,心靈和肉體都受到巨大震撼和傷痛,正陷於迷惘彷徨,企圖尋找解脫和出路。此時,人們最需要的就是正向、積極的棒喝。而加繆恰恰告訴人們:當人面臨荒謬與死亡,只有樂觀、勇敢地抗爭,人生才能擁有希望和未來。
  • 阿爾貝·加繆《局外人》:在冷漠荒謬的背後
    直到我看到一本書的封面,上面寫著: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一定要讀《局外人》,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和明白堅持的意義。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局外人》是阿爾貝,加繆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紀在整個西方文壇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作品。這部小說主要講述默爾索為了自衛殺死一名阿拉伯人,並被法庭指控卻因在母親葬禮上不哭而被判處死刑的故事。
  • 加繆《局外人》:刺眼的冷漠和陽光下,蘊含著對荒謬的無聲痛擊
    在當時那個20世紀40年代,法國當局動蕩不安,正是戰爭的爆發時期,並且由於當時法國民眾的生活氛圍荒謬而又沉悶,最終促使法國作家加繆創作了這部《局外人》,而這本書在問世的那一天起,就已經宣布了他必將成為荒誕文學的劃時代作品。
  • 加繆《局外人》:在荒謬的世界裡,想做真實的自己,很難!
    默爾索不是冷漠無情,不是麻木不仁,只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追求絕對和真實的執著和激情——加繆阿爾貝·加繆,法國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局外人》是其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憑藉這部小說,一度風靡法國文壇,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獎作家之一。
  • 荒誕的存在:卡夫卡、加繆和貝克特
    加繆為自己的西緒弗斯散文附上了一段長篇幅的腳註——「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和荒謬」,以此來紀念給予他創作影響的先輩。如果將文學作品中那些扣人心弦的開頭做個排名,那麼下面這個開頭一定會高踞榜單:一、卡夫卡和《變形記》當格裡高·薩姆莎從不安的夢境中醒來,他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昆蟲。
  • 加繆《局外人》讀後感
    加繆( 1913- 1960) 是法國極具盛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是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之一。「荒誕哲學」源於加繆,加繆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合理的,這是人們可以明確說出的表述。但是,荒誕是這一不合理性與人的心靈深處所呼喚的對理性的強烈要求的對立。」簡單來看,加繆所說的荒誕其實是指人對按部就班生活的質疑,人們質疑現在的生活方式卻依然在以現在的方式生活。
  • 每周贈書31加繆:《異鄉人》10本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的《異鄉人》,然當個人更喜歡《局外人》這一翻譯,是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9歲時的作品
  • 讀書推薦:加繆《局外人》
    來自微博#讀書,我們是認真的#超話@把微笑販賣給地獄天使《局外人》|一場道德和法律的較量作者:【法】阿爾貝.加繆初遇這本書時,會覺得是上個世紀富家子弟的浪漫愛情故事或是大學詩社戲劇社等文學流派的故事,因為加繆的形象實在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書封的他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濃黑的眉毛,油光鋥亮的大背頭。
  • 局外之人加繆
    我們寧肯避免與他們往來。相反,最為經常的是我們對和我們相似,和我們有著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因此,我們並不希望改掉我們的弱點,也不希望變得更好,只是希望在我們的道路上受到憐憫和鼓勵。——《局外人》,阿爾貝·加繆,生於1913年的今天加繆的第一部小說叫《局外人》,描寫了一場無意義的謀殺。加繆本人就是一個局外人,他跟德希達一樣,出生於法國殖民地、北非的阿爾及利亞。
  • 加繆早有答案
    加繆兩歲時,父親在一戰的戰場上身亡,母親只收到了他死去之後留在體內的彈片。受到打擊的母親,整日沉默,耳朵也出現失聰的症狀。為了撫養孩子,她帶著加繆住在貧民窟裡,四處打零工。荒謬的是,她曾在一個彈藥廠裡負責填充彈藥。
  • 生活的意義是荒謬
    加繆認為,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 這是根據這個問題可能導致的行動決定的。加繆認為,儘管人的行為和想法不總是一致的,但自殺的問題依然值得討論。 為什麼這樣說呢? 加繆說,這是一個真理,而使人意識到這種真理的情感,就是荒謬感。 我們有的時候就是為了這種荒謬感而活著。 人日復一日地生活,突然他停下來產生「為什麼」的疑問,這就是荒謬的開端。荒謬就是來自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字——「煩」。
  • 男人誤把給情人的禮物送給妻子,卻意外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婚姻中,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厭倦了婚姻生活,對另一半失去了興趣,或者開始嫌棄另一半的時候,遇到了婚外的一些誘惑,就很有可能背叛自己的婚姻。01陳楓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有一個很賢惠的妻子,幫他打理家務。正因為妻子的任勞任怨,才讓陳楓沒有了後顧之憂,一心撲在事業上。正所謂男人有錢就變壞,陳楓也沒能獨善其身。
  • 加繆:阿爾及爾之夏
    阿爾貝·加繆(1913.11.7-1960.1.4)阿爾及爾之夏加繆人們對某座城市的偏愛,往往是秘密的。如果我從未感到對於這國度的面目,比對它最貧困的人民有更多的愛情,那麼,又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呢?在整個青春年華中,人們在此尋到一個和自身美麗成正比的生命。然後呢?是下坡路和幽黯的境況。他們明知自己會輸,卻仍以肉體作賭注。
  • 婚姻中,男人背叛婚姻後,更愛妻子還是情人?其實很多人想錯了
    首先第一點,如果一個男人真的足夠情人,那麼他會為了情人跟自己的原配離婚,把情人變成名正言順的妻子,也讓情人免受閒話,因為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肯定是想保護她的。第二,很多男人在外面找情人背叛,只是因為生活乏味,對自己原配妻子的厭煩等,讓他想在外面請求刺激。
  • 《局外人》:為什麼它是加繆作品的起點
    而與此同時,1930年一場險些使他致死的肺病讓他對死亡有了深切的體悟;1934年他與第一任妻子西蒙娜·伊耶迅速失敗的婚姻令他感到人與人之間信任的脆弱;他本人的家庭出身和青年時代在阿爾及利亞從事記者工作的經歷,更讓他對社會底層慘烈的生存狀態有了清晰的認知;而他在求學時代對陀思妥耶夫斯基、馬爾羅和薩特作品的閱讀,則使他在文學與哲學層面獲得了關於生命之殘酷與荒誕的範例。
  • 人物 | 加繆:在荒誕世界裡做自己的孤膽英雄
    但是,一位叫做雅克琳·列維-瓦朗齊的批評家說服了她:他(加繆)向我們呈現的神話,遠非一些美麗的謊言,從而出賣了真實,這些神話揭示了人類條件的深刻的真理、世界的美、人的痛苦、他們的孤獨、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因為不愛虛名,所以加繆是孤獨的,他在巴黎的知識分子中間感到「渾身不自在」,對「很豪華的生活」感到「疏遠」和「憐憫」。
  • 現代人熱愛的不是加繆,是自己的軟弱
    「加繆是非常豐富的作者,可以在不同的時代、環境、國家和地區,作出不同的闡釋。」 作為一代人的文學偶像,加繆的作品與哲思、與薩特的關係、自己身份與立場的矛盾等等,都是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他用簡潔的短句書寫,用人道主義的溫柔關懷,給處於荒謬境況中的人以力量。
  • 《我們遇見的奇蹟》奇蹟發生後的愛情
    在劇荒的日子裡,這部劇有點特別,主要並非帥氣的瑪麗蘇男主,女主也並非聖母白蓮花,所以這部劇個人覺得瑪麗蘇黨可以靠邊了,畢竟中年男女的愛情她們多少還不太理解..兩個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年同月同日出事故的男人之間必定會有故事發生,靈魂交換肉體租憑的梗看過很多,但這次的感覺卻有些不同,廚師宋賢哲因為我們小糊塗仙鍾仁的失誤鑽進了另一個人的身體,於是一場荒謬又無奈的故事開始...記憶的混淆,感情的錯位都折磨著這個男人...
  • 情人和妻子,誰是最重要的人,答案令人感動!
    有人說,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但是卻有很多男人奮不顧身的跳進去,但是在婚後生活裡,感覺乏味,無聊,甚至是對生活感到不滿,對生活失去了興趣,所以,就會在外面偷偷摸摸的去搞婚外情,在經歷了新鮮和激情之後,卻又發現,自己的妻子還是自己最愛的,所以,很多婚外情被發現的男人,都死活不願意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