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裡,張雅琴是妥妥的人生贏家——有兩個女兒、有穩定的工作、還有一個拼事業的老公。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張雅琴已持續多年抑鬱難安。
張雅琴的痛苦來自家庭,來自大女兒對她冷漠而疏離的態度。
在接受採訪時,張雅琴一邊述說過往經歷,一邊抹著眼淚。坐在她身旁的女兒抬頭看了媽媽一眼,便繼續低頭玩遊戲。
女兒的眼神裡透著冷漠,她坐在媽媽身邊,身體依然會無意識地蜷縮,很不舒展。或許是缺乏自信,女兒見了人不打招呼,更不會主動說話。
張雅琴說,女兒已經變化很大了,若是之前,女兒根本都不會陪媽媽。
正是因為女兒的冷漠與叛逆,張雅琴常常心痛不已。
以下為張雅琴口述。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我是一名醫生,在事業上不斷進步。從工作到現在,所有的職稱考試,晉級都比較順利,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工作上的成功,讓我非常「自信」。在家庭方面,我認為:自己一個人也能帶好孩子。
女兒就是我的驕傲,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覺得女兒各方面都很優秀,學習成績好,樣貌也好。
直到女兒的一番話,打破了我之前對自己和家庭的幻想。
女兒初一時的寒假裡,有天晚上,她去了堂嫂家吃飯。我當時在忙,沒和她一起去。
但等她回來之後,我就明顯感覺她的情緒不對。她把自己鎖在屋裡,不出來。
第二天,我問她:到底發生了什麼?她也不告訴我。我當時想,可能是因為女兒性格比較悶,像我一樣,不願意對人講心裡話。
我再沒追問她,打電話問堂嫂怎麼回事。
原來,女兒到我堂嫂家去吃飯,感到他們一家三口家庭關係特別和諧。女兒說了一句話:「大媽,你們家真好,能坐在一起吃飯,說說笑笑的,我們家從來沒有。」
這句話對我來說無疑是五雷轟頂,打破了我的幻想!我第一次意識到,看似優秀的孩子並不幸福。我沒有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一家人幾乎很少在一起吃飯,她自然沒有感受到家庭的這種溫暖。
事實上,孩子爸爸因為工作、應酬等各種原因,晚上幾乎不回家吃飯,每次他回來,孩子也基本都睡了。這也導致孩子和她爸爸之間感情冷淡。
就算周末難得能在一起吃飯,一家三口之間的交流也特別少。
家本該是溫馨幸福的地方,我們卻讓孩子倍感壓抑,產生了疏離感。
現在想想,孩子為什麼這麼冷漠,其實更多的是我們做父母的原因。
我比較情緒化,脾氣一上來,就對孩子各種打罵。不高興時,情緒也都寫在臉上,孩子看到我就有壓力感,很緊張。
孩子常常說:媽媽,你怎麼又生氣了?為什麼不高興?
至於孩子爸爸,他在孩子心目中,一直是一個負面形象。
可能是深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孩子的爸爸從一開始,對女兒就沒有多少疼愛。
從女兒出生開始,爸爸對她就不是很上心。我在醫院上夜班,爸爸通常不在家,自然她沒有感受到父愛和家庭的溫暖。等孩子長大一些,幾乎是看到孩子不順眼就會打罵。並且,他總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
可想而知,女兒對她爸爸是有多少怨意啊!
我記得有一次,孩子上五年級的時候,冬天特別冷,晚上一點多的時候,我們都睡了。孩子爸爸從外面喝了酒,回來之後,就把女兒從床上拎了起來,並說不想要她了。
當時女兒才12歲,半夜裡,面對怒火衝天的爸爸,也嚇壞了。她真害怕自己爸爸不要她了。
也差不多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女兒就基本不和爸爸說話了。後來,高中的時候,白天都是在自己的臥室,關著門,拉著窗簾。
現在回憶一下,從小到大,我們一直都是關注孩子的物質方面的需求,從來沒有關注過孩子的內心,從來沒有跟孩子進行過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作為成年人,我們心情不好了,可以找朋友傾訴,或者找父母傾訴。但孩子卻很壓抑,她無法釋放情緒,我們對孩子認可得少,讚美得少,挑刺卻挑得多。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
這種失敗根源在於我,因為我沒有安全感,婚姻上很失敗,自己的丈夫基本不管家裡的事。儘管在工作上是順利的,但我希望孩子要更強大,更有出息,孩子要比我幸福。將來好好學習,有個好的出路。
因為當時自己的不安全感,不自信,把所有的這些事,壓到孩子身上。
孩子犯一些小錯,我就會發火。現在想想,當時可能是孩子故意犯錯,想得到我的關注。
此外,我在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每當孩子表現不如我意的時候,我就會對孩子說:我還不都是為了你,如果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婚了。
現在想想,真的是心痛!這句話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讓孩子小小的心裡背上了一種負罪感,讓她覺得她自己就是這個家庭中多餘的人。
一個冷漠沒有溫度的家庭,孩子怎麼會有溫度?她將會走向何方?
所以,正如文章開頭所見,女兒會對外界表現出一份冷漠。她會無意識地蜷縮身體,見人從來不打招呼,不說話。
女兒對我和她爸爸的牴觸和冷落,一度讓我痛徹心扉,不知道該怎麼辦。
之後,我在朋友圈,無意中看到了四合院App學習中華文化建設幸福家庭的內容。我就想先試試,看看有沒有效果。
剛開始學習時,女兒說,我再學也不會有變化。
其實也能理解,因為和女兒的關係緊張,之前,我想盡辦法去改善,找了很多人,也走了不少歪路,其中甚至也被騙子騙過。
但我是真心想去改變,所以就想先試試中華文化,學習一下,看看有沒有效果。
本來女兒是反對的,但在我學了一個多月之後,有一天她突然對我說:
「媽媽,我感覺你有些不一樣了。」
我就很好奇,我哪裡不一樣了呢?
她說:「有時候,您能跟我交流了,會把想法和我說一說,這種交流讓我感覺很舒服。」
過了一個月之後,女兒又說:
「媽媽我支持你學這些。原因很簡單,我也想開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而一旦選擇了,就要對自己負責,就要去做。」
我當時瞬間覺得很感動,想不到女兒這麼開明,能夠支持我。
要知道之前,我和女兒之間都是對抗。現在,我和女兒在一起更親密了,出門逛街還會相互挽著胳膊。
如今,我也有了二胎了。女兒也開始慢慢放下戒備,對她的妹妹悉心照顧。
以前,我從來不低頭,我從來不說我錯了、我不對。現在,學習聖賢思想,我學會了反省。當我開始反求諸己,當以上的往事再次一幕幕地閃現在我的面前,我認帳了。女兒的問題就是我的問題。當我開始改過,讀書、學習、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我的家庭開始有了一絲絲溫暖。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不明,真的會害了孩子甚至耽誤孩子的一輩子,這將是多麼可怕的事。
我們買一個產品都有產品說明書,而做父母卻沒有任何的學習,真的是很慚愧。
家裡沒有愛,孩子就不會愛。我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絕不把冷漠傳給孩子。
期待,在第二期百日成長計劃結業時,收穫更多的幸福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