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被《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稱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
1、為學大病在好名。
出自《知行錄之一·傳習錄上》。【譯文】做學問最大的弊病是愛好虛名。
2、士之有志,猶農之有力也。
出自《宋論·太祖》。【譯文】讀書人有志向,就像農夫有力氣一樣。
3、不仁之人,不可以託國。
出自《宋論·太宗》。【譯文】不仁德的人,不可以把國家大事託付給他。
4、聖人亦是學知,眾人亦是生知。
出自《知行錄之三·傳習錄下》。【譯文】聖人也是通過學習才了解道理的,眾人也是天生就具備了解道理的本能。
5、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萬古一日。
出自《靜心錄之三·文錄三·答以乘憲副》。【譯文】這顆心的良知,顯著、明顯地掛在那裡不曾晦暗過,萬古以來就像那個不變的太陽。
6、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
出自《知行錄之一·傳習錄上》。【譯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藥物,但最為重要的是改正錯誤。
7、留千古半分忠義,存大明一寸江山。
出自《王船山舉兵抗清時自題》。【譯文】留得千古以來半分的忠義之心,來保存大明王朝的一寸江山。
8、集思廣益,而功不必自己立,大臣之道也。
出自《宋論·英宗》。【譯文】集中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功勞不一定是自己的,這是大臣的為政原則。
9、與朋友論學,須委曲謙下,寬以居之。
出自《知行錄之三·傳習錄下》【譯文】與朋友談論學問,必須婉轉曲從謙虛下問,與之寬和相處。
10、物之味為體。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
出自《知行錄之三·傳習錄下》。【譯文】眼睛沒有本體,以萬物的顏色為本體。耳朵沒有本體,以萬物的聲音為本體。鼻子沒有本體,以萬物的氣息為本體。口沒有本體,以萬物的味道為本體.心沒有本體,以天地萬物感應的是與非為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