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企業把上市當作成功的標誌,的確,融資能為企業贏得更快的發展。但也有老一輩的企業家,如老乾媽、十三香、正威國際等在企業做大後,堅持不上市、不融資。江蘇泰州揚子江藥業成立49年,如今年營收超千億,創始人徐鏡人身價480億,依然不上市,在有一次訪談中,面對鏡頭徐鏡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不上市,無外債,有尊嚴"。。
提起揚子江藥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板藍根」和「胃蘇顆粒」,真是家家必備的中藥品。
1971年,徐鏡人創辦揚子江藥業
如今的揚子江藥業的前身是,徐鏡人開辦的小作坊式的小型藥廠。1944年生的徐鏡人,是軍人出身,不滿復員後分配的工作,自己創業。22歲發現藥品這塊大市場後,毅然投身其中,如今已經第49年個年頭了。他靠幾個人、幾口缸、幾臺破機器、從只有6間平房的工廠開始,於1971年創辦了揚子江藥業。
然而任何一個企業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揚子江藥業也不例外,80年代初,還曾面臨關閉的危險。當時,醫藥行業亂象橫生,國家出臺政策「嚴禁鄉鎮一級開辦製藥廠」,而還只是鄉鎮企業的揚子江製藥以為自己「完了」。
沒想到,因為它生產的板藍根衝劑口碑也受到了時任揚州市委副書記的認可,叮囑必須保住「板藍根」製藥廠。因此製藥廠才改為縣辦,「絕處逢生」。看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的。
1988年的一場災難,又給了「揚子江」火遍全國的機會,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板藍根。當時上海爆發甲型流感,導致30萬人感染,徐鏡人的工廠接手了400萬袋的訂單,只有5萬月產的小廠,卻在兩個月內生產完成385萬袋板藍根。從此「揚子江製藥」印在了人們的心裡,「板藍根」也走進了千家萬戶。這一年,揚子江藥業也實現了產值過億。
離開三年,企業差點破產,回歸一年令揚子江起死回生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90年,因為企業內部爭鬥,徐鏡人被迫離職,其中的隱情至今沒有公開過,我們也無從知曉。但是徐鏡人離開的三年內,並沒有閒著,他在思考和尋找企業持續發展的路徑。
在經歷了上海甲型流感一役後,徐鏡人就萌生了用現代技術讓中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理想。經過多方調研,徐鏡人發現我國的國粹,中醫藥文化中有很多良方,這些「民族的瑰寶」,應該為更多人服務,傳播得更廣更遠。
1993年,重新上任揚子江藥業董事長的徐鏡人,面對企業虧損200萬,負債十幾億的爛攤子,他拿出的第一張「王牌」就是,「中醫泰鬥」北京中醫藥大學董建華的「胃蘇飲」。經過技術攻關推出的「胃蘇顆粒」上市後,就達到年銷售一個億的銷售業績。
立志將中藥發揚光大
思定後行,經過長期的調研和總結後,徐鏡人為揚子江藥業確定了以「中藥」為核心的發展目標,制定了「請名醫掛帥,讓絕技顯靈」的中藥開發戰略。後來,根據董建華為首的多名著名老中醫驗房,研發中成藥,補腎潤肺口服液、香芍顆粒、百樂眠膠囊等一系列中藥產品上市,受到醫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評。
企業的發展,也為揚子江藥業累計不少的財富。揚子江藥業在2005年創下了產值和銷量雙雙過百億輝煌業績。2009年,企業實現"零負債"。2017年,揚子江藥業集團產值703.32億元,銷售700.88億元。據2019年財報顯示,其年營收已經超1000億。2020年2月,徐鏡人以480億元財富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311位。
2020年揚子江藥業集團以品牌強度945分,品牌價值505.95億元再次榮獲中國品牌價值榜醫藥健康板塊品牌強度、品牌價值雙第一。
但企業做得這麼大,掌門人徐鏡人不融資不上市,不分紅也為外界說詬病。去過揚子江藥業工廠的人都知道,位於泰州的揚子江藥業修建宏偉似「故宮」。也有人說,徐鏡人第二代接班人徐浩宇,對父親的經營策略並不認同,不知道二代掌門人繼位後,揚子江藥業的發展將去向何方。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