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千億卻堅持不上市

2020-12-27 網易

2020-11-01 20:27:34 來源: 財料

舉報

  有很多企業把上市當作成功的標誌,的確,融資能為企業贏得更快的發展。但也有老一輩的企業家,如老乾媽、十三香、正威國際等在企業做大後,堅持不上市、不融資。江蘇泰州揚子江藥業成立49年,如今年營收超千億,創始人徐鏡人身價480億,依然不上市,在有一次訪談中,面對鏡頭徐鏡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不上市,無外債,有尊嚴"。。

  提起揚子江藥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板藍根」和「胃蘇顆粒」,真是家家必備的中藥品。

  

  1971年,徐鏡人創辦揚子江藥業

  如今的揚子江藥業的前身是,徐鏡人開辦的小作坊式的小型藥廠。1944年生的徐鏡人,是軍人出身,不滿復員後分配的工作,自己創業。22歲發現藥品這塊大市場後,毅然投身其中,如今已經第49年個年頭了。他靠幾個人、幾口缸、幾臺破機器、從只有6間平房的工廠開始,於1971年創辦了揚子江藥業。

  然而任何一個企業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揚子江藥業也不例外,80年代初,還曾面臨關閉的危險。當時,醫藥行業亂象橫生,國家出臺政策「嚴禁鄉鎮一級開辦製藥廠」,而還只是鄉鎮企業的揚子江製藥以為自己「完了」。

  

  沒想到,因為它生產的板藍根衝劑口碑也受到了時任揚州市委副書記的認可,叮囑必須保住「板藍根」製藥廠。因此製藥廠才改為縣辦,「絕處逢生」。看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的。

  1988年的一場災難,又給了「揚子江」火遍全國的機會,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板藍根。當時上海爆發甲型流感,導致30萬人感染,徐鏡人的工廠接手了400萬袋的訂單,只有5萬月產的小廠,卻在兩個月內生產完成385萬袋板藍根。從此「揚子江製藥」印在了人們的心裡,「板藍根」也走進了千家萬戶。這一年,揚子江藥業也實現了產值過億。

  

  離開三年,企業差點破產,回歸一年令揚子江起死回生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90年,因為企業內部爭鬥,徐鏡人被迫離職,其中的隱情至今沒有公開過,我們也無從知曉。但是徐鏡人離開的三年內,並沒有閒著,他在思考和尋找企業持續發展的路徑。

  在經歷了上海甲型流感一役後,徐鏡人就萌生了用現代技術讓中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理想。經過多方調研,徐鏡人發現我國的國粹,中醫藥文化中有很多良方,這些「民族的瑰寶」,應該為更多人服務,傳播得更廣更遠。

  

  1993年,重新上任揚子江藥業董事長的徐鏡人,面對企業虧損200萬,負債十幾億的爛攤子,他拿出的第一張「王牌」就是,「中醫泰鬥」北京中醫藥大學董建華的「胃蘇飲」。經過技術攻關推出的「胃蘇顆粒」上市後,就達到年銷售一個億的銷售業績。

  立志將中藥發揚光大

  思定後行,經過長期的調研和總結後,徐鏡人為揚子江藥業確定了以「中藥」為核心的發展目標,制定了「請名醫掛帥,讓絕技顯靈」的中藥開發戰略。後來,根據董建華為首的多名著名老中醫驗房,研發中成藥,補腎潤肺口服液、香芍顆粒、百樂眠膠囊等一系列中藥產品上市,受到醫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評。

  

  企業的發展,也為揚子江藥業累計不少的財富。揚子江藥業在2005年創下了產值和銷量雙雙過百億輝煌業績。2009年,企業實現"零負債"。2017年,揚子江藥業集團產值703.32億元,銷售700.88億元。據2019年財報顯示,其年營收已經超1000億。2020年2月,徐鏡人以480億元財富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311位。

  2020年揚子江藥業集團以品牌強度945分,品牌價值505.95億元再次榮獲中國品牌價值榜醫藥健康板塊品牌強度、品牌價值雙第一。

  

  但企業做得這麼大,掌門人徐鏡人不融資不上市,不分紅也為外界說詬病。去過揚子江藥業工廠的人都知道,位於泰州的揚子江藥業修建宏偉似「故宮」。也有人說,徐鏡人第二代接班人徐浩宇,對父親的經營策略並不認同,不知道二代掌門人繼位後,揚子江藥業的發展將去向何方。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1000多億卻堅持不上市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當感冒發燒或者嗓子不舒服時,父母總會拿出一包家裡常備的板藍根用開水衝開,讓自己喝下,雖然板藍根的味道偏苦,但每次喝完之後,父母都會拿出糖果當作獎勵,因而當時還是很樂意喝下的,而生產板藍根的便是揚子江藥業,其在中藥領域中已然佔據了一席之地,而今年入1000多億,卻堅持不上市,而其創始人便是徐鏡人。
  • 靠一包「中藥」,公司產值上千億,卻堅持不會上市?
    如果說你辛辛苦苦創立了一家公司,發展之後,年收入超過千億,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將公司上市來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可是就是有這麼一個人,公司市值超了千億,自己的身價也將近500個億依然選擇不玩弄資本,一心一意的做實事。說到他名下的產品。
  • 醫藥「掃地僧」:年賺千億,打死不上市!
    這個廠家是揚子江藥業,正常情況下,根本生產不出來,那就加班吧,當時正趕上春節,工人們都沒有回家,總算在兩個多月裡生產出385萬包,靠著這波操作,廠子就火了,板藍根更是家家必備。
  • 醫藥「掃地僧」,靠幾個中藥一年掙1000億,打死不上市,總部修得像...
    (揚子江藥業老廠區照片)過了一些年,環境變好了,但政策也變了,國家規定鄉鎮開辦藥廠,一個縣只能保留一家,「口岸工農製藥廠」被劃入關停名單中。徐鏡人一心想保住藥廠,縣裡解決不了他就找市裡。最後,藥廠獲得了一個折中方案:工廠由「鎮辦」轉為「縣辦」,掛上「泰興製藥廠口岸分廠」的牌子。靠著板藍根這個藥,廠子賺了不少錢,一年的營收過千萬,當時大家的工資就幾十塊錢,算是十分成功了,到了1985年,他們的資質問題解決了,直接更名為「揚子江製藥廠」。
  • 靠一包中藥坐擁千億營收,卻幾十年堅持不上市!藥業巨鱷名不虛傳
    不管是1988年上海爆發A型肝炎,還是2003年的非典,板藍根這個「中藥」可以說是從頭貫穿到尾,每一次都能成為焦點,遭到瘋搶,甚至還被冠以了「神藥」的頭銜,而生產這一「神藥」的揚子江製藥在中藥領域深耕近半個世紀後,如今也成長為了名副其實的「藥業巨鱷」。
  • 揚子江藥業靠板藍根年收入1000多億比茅臺還多,為何打死不上市?
    每次出現這種重大疫情,總有一些中藥被搶購。年長一點的都知道,1988年的時候,上海爆發過嚴重的A肝傳染,29萬人感染。那時候有報紙說,板藍根對A肝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內,生產板藍根的廠家接到了400萬包的訂單。
  • 華納大藥廠IPO,業績增速放緩,深陷專利糾紛,上市前景不明
    近日,科創板官網顯示,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華納大藥廠」)的IPO進程已進入到了問詢階段,公司擬募集資金13.82億元,用於投資高端原料藥物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年產30億袋顆粒劑智能化車間建設項目、中藥製劑及配套質量檢測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藥物研發項目。
  • 湘企再獲「上市門票」華納藥廠科創板IPO過會
    IPO大考」,湘企再獲「上市門票」。公司(簡稱「華納藥廠」)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予以批准上市。   近半募集資金   將用於藥物研發   華納藥廠創立於2001年,註冊地位於湖南瀏陽生物醫藥園
  • 華納藥廠再次IPO,目光瞄準科創板
    華納藥廠曾於2016年披露招股書,擬創業板IPO,保薦機構為新時代證券。2017年,華納藥廠創業板IPO被中止審查,原因為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 6月28日,資本邦獲悉,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納藥廠)的科創板IPO申請於近日獲上交所受理,保薦機構為西部證券。
  • 華納藥廠成功過會 打造值得信賴的健康產品供應商
    12月15日,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納藥廠」或「公司」)首發申請獲上交所上市委員會通過,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A股不超過 235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05%。
  • 科創板湘企隊伍將再添新成員 湖南華納大藥廠科創板上市申請獲通過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6日訊(記者 黃利飛)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12月15日晚發布公告: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通過審核,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華納大藥廠2001年成立,主營業務為化學原料藥、化學藥製劑和中藥製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曾申請創業板上市,但2017年因故被中止審查。此次「轉戰」科創板,擬公開發行的A股不超過 2350萬股,擬募集資金13.82億元。
  • 「魯南製藥奔向千億目標,我期待由中藥來支撐」——魯南製藥中藥...
    有採訪團女記者拿起一盒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脫口而出,她對這款中藥印象深刻。與此對應的,根據2016年中國醫藥統計年報統計,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居全國兒童止咳化痰類中成藥口服液體製劑銷售額第一位;而《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報告(2017版)》「兒科用藥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榜」,這款口服液位列第五位。這是「實力決定位次」的真實詮釋。每一款爆款藥背後,寫滿了魯南製藥的創新故事。
  • 華納藥廠科創板IPO受理 擬募資13.82億元
    文 | 十元6月24日,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納藥廠)科創板IPO申報材料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計劃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350萬股,擬募集資金13.83億元,西部證券為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
  • 身家470億的「藥王」,幾乎不給員工分紅?工廠卻修得像故宮
    曾經堅持不上市的農夫山泉和順豐也都上市了,並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創始人鍾睒睒和王衛的身價也隨之暴漲,鍾睒睒還一度成為中國首富。就在12月2日,西貝餐飲集團的創始人賈國龍表示,西貝已經決定上市,具體時間還在考量中。要知道,賈國龍在2年前曾放話:西貝永不上市。
  • 最成功的跨界:百年醫藥巨頭品牌,卻靠牙膏賺取到千億市值!
    對於雲南白藥這個品牌,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作為一家成立了百年的醫藥企業,雲南白藥本應該是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然而,雲南白藥在醫藥行業的知名度,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反而是其作出的牙膏,在市場的知名度極高!一個做醫藥的企業,為何會跟牙膏有關呢?
  • 華納藥廠銷售費用等問題受關注
    □本報記者傅蘇穎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納藥廠」)日前完成科創板上市申請第三輪問詢,涉及銷售費用、研發等問題。華納藥廠主營業務為藥品製劑和原料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中藥1類新藥乾清顆粒Ⅰ期臨床已基本完成,改良型新藥恩替卡韋顆粒、多庫酯鈉顆粒已申報受理。公司具備較強的研發成果產業化轉化能力,已完成規劃、建設了三個生產基地,即位於瀏陽經開區核心園區的化學藥物製劑生產基地、位於瀏陽經開區南園的中藥生產基地、位於望城銅官循環經濟園區的原料藥生產基地。
  • 西部證券保薦業務捷報頻傳 華納藥廠科創板IPO順利過會
    根據2020年12月15日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119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西部證券擔任華納藥廠本次發行上市的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這是今年西部證券保薦過會第九單IPO項目,也是第六單科創板IPO項目。
  • 重慶七星崗原名七星缸,七口大缸擺成北鬥七星陣,是幹嘛用的?
    聽到這句話的外地遊客,可能一臉茫然地不知所措:真心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並不知道,重慶主城區的七星崗,原名並不叫七星崗,而是叫七星缸。七星崗在重慶通遠門外,地勢較高,屬於老重慶的制高點。山城重慶的建築往往比較奇特,由於重慶山城的特性,修不了高樓,大家的房子都依山而建。
  • 華納藥廠:創新藥這個答卷不太理想
    華納藥廠在最能體現科創屬性的創新藥答卷上答題不理想,讓人擔憂。拳頭產品是一款胃病治療藥膠體果膠鉍幹混劑,產品系列豐富,消化類、抗感染類、中藥等產品多達二十餘款。公司近年發展迅速。,同時也一窺公司研發能力。創新藥,左奧硝挫片及原料藥項目:深陷糾紛不能自拔華納藥廠在招股說明書中「左旋奧硝唑相關產品涉及專利訴訟事宜」進行了詳細披露,這裡就不耽誤大家時間回憶往事了。
  • 華納藥廠業績增長放緩 新藥陷專利糾紛
    營收淨利增長放緩 華納大藥廠於2001年成立,主營業務為化學原料藥、化學藥製劑和中藥製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早在2016年,華納大藥廠就曾申請創業板上市,但因為申請文件不齊全被中止審查,直到今年4月,其才轉戰科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