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你辛辛苦苦創立了一家公司,發展之後,年收入超過千億,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將公司上市來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可是就是有這麼一個人,公司市值超了千億,自己的身價也將近500個億依然選擇不玩弄資本,一心一意的做實事。
說到他名下的產品。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就是「板藍根」揚子江藥企的創始人——徐鏡人。
徐鏡人1944年出生在江蘇泰州。從部隊復員回來後,就被分配在了泰興的一家儀表廠工作,可是幹了幾年後,徐鏡人越來越覺得這種平淡的生活沒意思,毅然決然的決定了辭職,和大多數富豪們一樣,徐鏡人選擇了自己創業。
從安陽製藥廠學習歸來後,徐鏡人僅靠著幾個人,幾口缸就這麼開辦了一家製藥廠,經過自己幾年的不斷研究和學習,推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板藍根顆粒」。
徐鏡人的創業成功可以說有一定的運氣,1981年醫藥行業混亂,導致國家出臺了取消鎮辦製藥廠的政策,就在大家以為「板藍根」退出江湖的時候,由於大家的反響和地方的支持。
竟然奇蹟般「存活」了下來。公司變成了縣辦,並且發展走上了正軌。1985年的時候,公司產值達到了1600多萬。同年,更名為「揚子江藥業」。
在經歷了上一次風波後,「揚子江藥業」發展的越來越好,後來因為一些特殊環境,板藍根的神效讓「揚子江藥企」也在一夜之間火遍全國。也就是在那一年,公司的產值突破了上億,當初只有幾口缸的「小作坊」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神藥」。
眾所周知,沒有一個人的創業經歷是一帆風順的,這句話對於徐鏡人來說也不例外。1990年的時候,公司的運營遭遇了想像不到的困難,公司產品也遇到了瓶頸,徐鏡人為了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漸漸地淡出了大家的視野。
三年之間徐鏡人不斷的在學習探訪,就在大家以為「揚子江藥企」不行的時候,徐鏡人三年後殺了個「回馬槍」,從那之後,「揚子江藥企」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截止到2020年,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450億。
可是在已經向越來越好的道路上發展的時候,徐鏡人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依然堅持著「四個堅持」原則:不合資,不兼併,不上市,不接受風險投資。就在大家看不好中「揚子江」的未來時,徐鏡人用他的行動做出了回應,擁有20多家分公司,沒有任何的負債問題,身價達到了上億,他的頭腦和實力可想而知。
「揚子江藥企」的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和徐鏡人,可是如今已經77歲高齡的徐鏡人依然堅守著崗位,他的兒子徐浩宇必然是公司的接班人,可是徐浩宇與父親徐鏡人在公司是否需要上市的觀念大相逕庭,在未來,我們能不能看到「揚子江藥企」走上上市之路依然是一個值得期待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