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今年春天,市面上一度流傳過雙黃連抗新冠的說法,於是雙黃連被瘋搶,後來又說蓮花清瘟效果好,也被瘋搶。
每次出現這種重大疫情,總有一些中藥被搶購。
年長一點的都知道,1988年的時候,上海爆發過嚴重的A肝傳染,29萬人感染。
那時候有報紙說,板藍根對A肝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內,生產板藍根的廠家接到了400萬包的訂單。
這個廠家是揚子江藥業,正常情況下,根本生產不出來,那就加班吧,當時正趕上春節,工人們都沒有回家,總算在兩個多月裡生產出385萬包,靠著這波操作,廠子就火了,板藍根更是家家必備。
多年後的非典期間,大家也紛紛說板藍根有預防功效,於是又紛紛搶購。
當時藥店裡的板藍根基本秒光,以至於今年疫情期間,還有人找出了非典時候搶購的板藍根。
經過這麼幾波,板藍根就成了國民神藥。揚子江藥業非常低調,創始人徐鏡人在行業以外基本沒什麼聲音,但這公司就跟金庸小說裡少林寺的掃地僧一樣,實力不俗,但人家已經連續6年是中國醫藥行業的第一名了,一年銷售額1000多億,比茅臺多不少。
不過,第一次去他們總部的人,基本都會被驚著,為啥呢?
因為修得太氣派了,很有紫禁城的味道,時不時有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這麼大家業也是經年累積的結果。
1966年,22歲的徐鏡文退役歸來,被分配到泰州市泰興口岸鎮儀表廠工作,幹了五年就離開了,這人絕對是個厲害角色,1971年是啥年代?他帶著借來的幾千元錢和幾個工人,辦起了一個製藥車間。
他們最初試產百爾定和百乃定兩種針劑,效果不錯,後來徐鏡人乾脆開了一塊荒地,蓋了6間平房,在1973年掛出了「口岸工農製藥廠」的牌子,在那個年代這絕對是個大膽的事。
廠子有了,生產啥呢?他盯上了清熱解毒的板藍根,很快投產,賣得也不錯。
(揚子江藥業老廠區照片)
過了一些年,環境變好了,但政策也變了,國家規定鄉鎮開辦藥廠,一個縣只能保留一家,「口岸工農製藥廠」被劃入關停名單中。
徐鏡人一心想保住藥廠,縣裡解決不了他就找市裡。
(徐鏡人(右)在老廠區的合影)
巧的是,當時的揚州市委副書記因為喝過板藍根,十分認可,於是叮囑:
「這個廠的板藍根衝劑對治療感冒蠻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幾包就好了,你們想辦法把它保下來。」
最後,藥廠獲得了一個折中方案:工廠由「鎮辦」轉為「縣辦」,掛上「泰興製藥廠口岸分廠」的牌子。
靠著板藍根這個藥,廠子賺了不少錢,一年的營收過千萬,當時大家的工資就幾十塊錢,算是十分成功了,到了1985年,他們的資質問題解決了,直接更名為「揚子江製藥廠」。
上海的A肝病毒讓他們掙了不少錢、知道的人更多了,結果也被盯上了。
有不少眼紅,結果四處告狀,1990年徐鏡人被迫離開工廠,1993年的時候事情終於調查清楚了,徐鏡人被允許回到工廠,可惜這三年大家都沒心思搞生產,還虧了200萬。
當時他們的看家產品是板藍根和速效傷風膠囊,光靠這兩個翻身還有點難,畢竟疫情不是年年有。徐鏡人只好四處找高人尋藥方。
第一個瞄準的是中醫藥大學的教授董建華,軟磨硬泡之後,董建華幫揚子江藥業生產出胃蘇顆粒衝劑。
有了榜樣,如法炮製,徐鏡人找了更多的專家,做出了更多的暢銷中成藥:
● 通過張珍玉的經驗方,開發出治療經前綜合症的香芍顆粒;
● 基於晁恩祥的研究結果研製了蘇黃止咳膠囊;
● 根據中醫世家蘭金初大夫臨床經驗方開發出雙花百合片;
● 根據中醫世家的高鵬翔教授研究發明的百樂眠膠囊......
這些常用藥線下線上都賣得很好,在平安健康網際網路醫藥商城裡月銷動輒數千份。
雖然中藥療效到底咋樣已經吵翻天,很多年的朋友反目,各種群裡不斷的「撕」,但這不妨礙很多老百姓家中常備小中藥,靠著這些常用藥,揚子江藥業的銷售額開始以億為單位增長,從2014年開始,就一直是醫藥行業的第一名,A股的醫藥第一股恆瑞醫藥,在這個榜單上只能排第10。
也難怪,2019年,恆瑞的年總收入才233億,距離千億還差著很遠。
業績好,於是這些年,很多中介機構都在攛掇徐鏡人上市,可惜都拗不過老爺子的「三不」原則——不搞兼併聯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產業。
在胡潤富豪榜上,他的資產是470億,不顯山不露水。
實際上,單單他手裡4成揚子江藥業的股份,就不止這個數。
而如果公司上市,那他的身價還得翻幾番,一不小心當個中國首富也有可能。
在骨子裡,他可能和老乾媽一樣,都是極度的風險厭惡者,很少聽別人忽悠,至於原因,徐鏡人的兒子徐浩宇解釋說,「因為他從前吃了點兒虧,現在年紀又大了,更不願意跟別人攪合在一起了。」
那賺那麼多錢,幹嘛呢?
其實花銷也挺多的,比如擴建廠房,修個氣派的總部。
這個錢也不白花,這大宮殿除了能讓老闆心情愉快、指點江山之外,還派上過實際用場,比如員工集體婚禮:
雖然集體婚禮場面不錯,但是很多員工對老闆是不滿意的,為啥呢?
因為老爺子堅持不上市,所以很多打工人的財富自由之路基本就斷了,他們搞過員工持股,不上市分紅也行吧?
但分紅也不多,過去這十來年,公司只搞過兩次分紅,一次是改制當年,一次是2015年,此後便再也沒提過分紅這件事,大家只能靠工資養家。
那這些股票就比較尷尬了,變不了現啊。
有的人扛不住高薪誘惑就要跳槽,人可以走,但徐鏡人對持股員工離職的一個硬性要求是——必須將手中的股權賣給徐鏡人。
更坑的是,這回購的價格,得按照每股淨資產的0.5倍計算。
2016年1月,揚子江藥業當年有193名員工離職,徐鏡人拿出1.8億元,回購了這些人手裡股份。
爭議就來了。
一些離職後被強制回購股票的員工認為,公司根本沒有披露實際淨資產。
而揚子江藥業出具的一份證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淨資產195.09億。
但員工們不認可這個價格——公司從2009年開始就一分錢借款也沒有,零負債的企業,有專利和品牌加持,當時年收入五百億,利潤幾十億,還提出企業的「十三五規劃」,要實現1000億的銷售規模。這樣的公司,淨資產只有195億?
員工們在國家企業信用查詢系統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揚子江藥業的企業資產、營收等數據都顯示的是 「不公示」。
實在沒辦法了,有12個員工先後把揚子江藥業告上法庭。
他們認為,公司在回購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疑似「強行回購」。這些離職員工都提到,離職時,公司並未提及辦理股權轉讓和回購手續。
理由很多,結果呢,這些員工無一例外,統統敗訴。
爭了半天,小胳膊還是拗不過大腿,過去這些年,徐鏡人合計回購了2000多萬股,花了約1.8億元,算下來每股價格僅9元,合適啊。
公司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裡,板藍根這種藥也很難受到大衝擊,至於怎麼能做得更大,徐老爺子可能已經顧不過來了,畢竟他已經76歲了。
這公司未來肯定是兒子接班,徐浩宇自己也創辦過做醫療器械的愛源股份,在他看來,公司上市是必須的,兼併收購也是必須的,因為現在比的是實力、思維和資本。
小徐雄心勃勃,跟老爹的路數不盡相同,揚子江藥業會強者恆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