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藥業靠板藍根年收入1000多億比茅臺還多,為何打死不上市?

2021-01-10 和訊網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今年春天,市面上一度流傳過雙黃連抗新冠的說法,於是雙黃連被瘋搶,後來又說蓮花清瘟效果好,也被瘋搶。

每次出現這種重大疫情,總有一些中藥被搶購。

年長一點的都知道,1988年的時候,上海爆發過嚴重的A肝傳染,29萬人感染。

那時候有報紙說,板藍根對A肝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內,生產板藍根的廠家接到了400萬包的訂單。

這個廠家是揚子江藥業,正常情況下,根本生產不出來,那就加班吧,當時正趕上春節,工人們都沒有回家,總算在兩個多月裡生產出385萬包,靠著這波操作,廠子就火了,板藍根更是家家必備。

多年後的非典期間,大家也紛紛說板藍根有預防功效,於是又紛紛搶購。

當時藥店裡的板藍根基本秒光,以至於今年疫情期間,還有人找出了非典時候搶購的板藍根。

經過這麼幾波,板藍根就成了國民神藥。揚子江藥業非常低調,創始人徐鏡人在行業以外基本沒什麼聲音,但這公司就跟金庸小說裡少林寺的掃地僧一樣,實力不俗,但人家已經連續6年是中國醫藥行業的第一名了,一年銷售額1000多億,比茅臺多不少。

不過,第一次去他們總部的人,基本都會被驚著,為啥呢?

因為修得太氣派了,很有紫禁城的味道,時不時有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這麼大家業也是經年累積的結果。

1966年,22歲的徐鏡文退役歸來,被分配到泰州市泰興口岸鎮儀表廠工作,幹了五年就離開了,這人絕對是個厲害角色,1971年是啥年代?他帶著借來的幾千元錢和幾個工人,辦起了一個製藥車間。

他們最初試產百爾定和百乃定兩種針劑,效果不錯,後來徐鏡人乾脆開了一塊荒地,蓋了6間平房,在1973年掛出了「口岸工農製藥廠」的牌子,在那個年代這絕對是個大膽的事。

廠子有了,生產啥呢?他盯上了清熱解毒的板藍根,很快投產,賣得也不錯。

(揚子江藥業老廠區照片)

過了一些年,環境變好了,但政策也變了,國家規定鄉鎮開辦藥廠,一個縣只能保留一家,「口岸工農製藥廠」被劃入關停名單中。

徐鏡人一心想保住藥廠,縣裡解決不了他就找市裡。

(徐鏡人(右)在老廠區的合影)

巧的是,當時的揚州市委副書記因為喝過板藍根,十分認可,於是叮囑:

「這個廠的板藍根衝劑對治療感冒蠻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幾包就好了,你們想辦法把它保下來。」

最後,藥廠獲得了一個折中方案:工廠由「鎮辦」轉為「縣辦」,掛上「泰興製藥廠口岸分廠」的牌子。

靠著板藍根這個藥,廠子賺了不少錢,一年的營收過千萬,當時大家的工資就幾十塊錢,算是十分成功了,到了1985年,他們的資質問題解決了,直接更名為「揚子江製藥廠」。

上海的A肝病毒讓他們掙了不少錢、知道的人更多了,結果也被盯上了。

有不少眼紅,結果四處告狀,1990年徐鏡人被迫離開工廠,1993年的時候事情終於調查清楚了,徐鏡人被允許回到工廠,可惜這三年大家都沒心思搞生產,還虧了200萬。

當時他們的看家產品是板藍根和速效傷風膠囊,光靠這兩個翻身還有點難,畢竟疫情不是年年有。徐鏡人只好四處找高人尋藥方。

第一個瞄準的是中醫藥大學的教授董建華,軟磨硬泡之後,董建華幫揚子江藥業生產出胃蘇顆粒衝劑。

有了榜樣,如法炮製,徐鏡人找了更多的專家,做出了更多的暢銷中成藥:

● 通過張珍玉的經驗方,開發出治療經前綜合症的香芍顆粒;

● 基於晁恩祥的研究結果研製了蘇黃止咳膠囊;

● 根據中醫世家蘭金初大夫臨床經驗方開發出雙花百合片;

● 根據中醫世家的高鵬翔教授研究發明的百樂眠膠囊......

這些常用藥線下線上都賣得很好,在平安健康網際網路醫藥商城裡月銷動輒數千份。

雖然中藥療效到底咋樣已經吵翻天,很多年的朋友反目,各種群裡不斷的「撕」,但這不妨礙很多老百姓家中常備小中藥,靠著這些常用藥,揚子江藥業的銷售額開始以億為單位增長,從2014年開始,就一直是醫藥行業的第一名,A股的醫藥第一股恆瑞醫藥,在這個榜單上只能排第10。

也難怪,2019年,恆瑞的年總收入才233億,距離千億還差著很遠。

業績好,於是這些年,很多中介機構都在攛掇徐鏡人上市,可惜都拗不過老爺子的「三不」原則——不搞兼併聯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產業。

在胡潤富豪榜上,他的資產是470億,不顯山不露水。

實際上,單單他手裡4成揚子江藥業的股份,就不止這個數。

而如果公司上市,那他的身價還得翻幾番,一不小心當個中國首富也有可能。

在骨子裡,他可能和老乾媽一樣,都是極度的風險厭惡者,很少聽別人忽悠,至於原因,徐鏡人的兒子徐浩宇解釋說,「因為他從前吃了點兒虧,現在年紀又大了,更不願意跟別人攪合在一起了。」

那賺那麼多錢,幹嘛呢?

其實花銷也挺多的,比如擴建廠房,修個氣派的總部。

這個錢也不白花,這大宮殿除了能讓老闆心情愉快、指點江山之外,還派上過實際用場,比如員工集體婚禮:

雖然集體婚禮場面不錯,但是很多員工對老闆是不滿意的,為啥呢?

因為老爺子堅持不上市,所以很多打工人的財富自由之路基本就斷了,他們搞過員工持股,不上市分紅也行吧?

但分紅也不多,過去這十來年,公司只搞過兩次分紅,一次是改制當年,一次是2015年,此後便再也沒提過分紅這件事,大家只能靠工資養家。

那這些股票就比較尷尬了,變不了現啊。

有的人扛不住高薪誘惑就要跳槽,人可以走,但徐鏡人對持股員工離職的一個硬性要求是——必須將手中的股權賣給徐鏡人。

更坑的是,這回購的價格,得按照每股淨資產的0.5倍計算。

2016年1月,揚子江藥業當年有193名員工離職,徐鏡人拿出1.8億元,回購了這些人手裡股份。

爭議就來了。

一些離職後被強制回購股票的員工認為,公司根本沒有披露實際淨資產。

而揚子江藥業出具的一份證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淨資產195.09億。

但員工們不認可這個價格——公司從2009年開始就一分錢借款也沒有,零負債的企業,有專利和品牌加持,當時年收入五百億,利潤幾十億,還提出企業的「十三五規劃」,要實現1000億的銷售規模。這樣的公司,淨資產只有195億?

員工們在國家企業信用查詢系統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揚子江藥業的企業資產、營收等數據都顯示的是 「不公示」。

實在沒辦法了,有12個員工先後把揚子江藥業告上法庭。

他們認為,公司在回購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疑似「強行回購」。這些離職員工都提到,離職時,公司並未提及辦理股權轉讓和回購手續。

理由很多,結果呢,這些員工無一例外,統統敗訴。

爭了半天,小胳膊還是拗不過大腿,過去這些年,徐鏡人合計回購了2000多萬股,花了約1.8億元,算下來每股價格僅9元,合適啊。

公司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裡,板藍根這種藥也很難受到大衝擊,至於怎麼能做得更大,徐老爺子可能已經顧不過來了,畢竟他已經76歲了。

這公司未來肯定是兒子接班,徐浩宇自己也創辦過做醫療器械的愛源股份,在他看來,公司上市是必須的,兼併收購也是必須的,因為現在比的是實力、思維和資本。

小徐雄心勃勃,跟老爹的路數不盡相同,揚子江藥業會強者恆強嗎?

相關焦點

  • 醫藥「掃地僧」,靠幾個中藥一年掙1000億,打死不上市,總部修得像...
    那時候有報紙說,板藍根對A肝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內,生產板藍根的廠家接到了400萬包的訂單。這個廠家是揚子江藥業,正常情況下,根本生產不出來,那就加班吧,當時正趕上春節,工人們都沒有回家,總算在兩個多月裡生產出385萬包,靠著這波操作,廠子就火了,板藍根更是家家必備。
  • 醫藥「掃地僧」:年賺千億,打死不上市!
    1000億,打死不上市,總部修得像紫禁城….. 那時候有報紙說,板藍根對A肝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內,生產板藍根的廠家接到了400萬包的訂單。 這個廠家是揚子江藥業,正常情況下,根本生產不出來,那就加班吧,當時正趕上春節,工人們都沒有回家,總算在兩個多月裡生產出385萬包,靠著這波操作,廠子就火了,板藍根更是家家必備。
  • 【醫藥掃地僧,靠幾個中藥一年掙1000億,打死不上市,總部像紫禁城….
    【醫藥掃地僧,靠幾個中藥一年掙1000億,打死不上市,總部像紫禁城…..】 揚子江藥業創始人徐鏡人非常低調,在行業以外基本沒什麼聲音,但這公司就跟金庸小說裡少林寺的掃地僧一樣,實力不俗,但人家已經連續6年是中國醫藥行業的第一名了,一年銷售額1000多億,比茅臺多不少。
  •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1000多億卻堅持不上市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當感冒發燒或者嗓子不舒服時,父母總會拿出一包家裡常備的板藍根用開水衝開,讓自己喝下,雖然板藍根的味道偏苦,但每次喝完之後,父母都會拿出糖果當作獎勵,因而當時還是很樂意喝下的,而生產板藍根的便是揚子江藥業,其在中藥領域中已然佔據了一席之地,而今年入1000多億,卻堅持不上市,而其創始人便是徐鏡人。
  • 靠一包中藥坐擁千億營收,卻幾十年堅持不上市!藥業巨鱷名不虛傳
    不管是1988年上海爆發A型肝炎,還是2003年的非典,板藍根這個「中藥」可以說是從頭貫穿到尾,每一次都能成為焦點,遭到瘋搶,甚至還被冠以了「神藥」的頭銜,而生產這一「神藥」的揚子江製藥在中藥領域深耕近半個世紀後,如今也成長為了名副其實的「藥業巨鱷」。
  • 靠一包「中藥」,公司產值上千億,卻堅持不會上市?
    如果說你辛辛苦苦創立了一家公司,發展之後,年收入超過千億,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將公司上市來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可是就是有這麼一個人,公司市值超了千億,自己的身價也將近500個億依然選擇不玩弄資本,一心一意的做實事。說到他名下的產品。
  • 幾口缸幾個人辦藥廠,靠「一包中藥」,年入千億卻堅持不上市
    但也有老一輩的企業家,如老乾媽、十三香、正威國際等在企業做大後,堅持不上市、不融資。江蘇泰州揚子江藥業成立49年,如今年營收超千億,創始人徐鏡人身價480億,依然不上市,在有一次訪談中,面對鏡頭徐鏡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不上市,無外債,有尊嚴"。。  提起揚子江藥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板藍根」和「胃蘇顆粒」,真是家家必備的中藥品。
  • 身家470億的「藥王」,幾乎不給員工分紅?工廠卻修得像故宮
    曾經堅持不上市的農夫山泉和順豐也都上市了,並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創始人鍾睒睒和王衛的身價也隨之暴漲,鍾睒睒還一度成為中國首富。就在12月2日,西貝餐飲集團的創始人賈國龍表示,西貝已經決定上市,具體時間還在考量中。要知道,賈國龍在2年前曾放話:西貝永不上市。
  • 一年能賺走800億?
    尤其是醫藥行業在今年迎來了一次「爆發」,不少醫藥公司的營收、市值在今年增長明顯,甚至一些企業還達到了「一飛沖天」的地步。不過也正是因為今年的情況,讓人們注意到了我國醫藥企業的發展,在這之中人們發現了一個在我國醫藥行業紮根多年默默賺錢的「巨頭」揚子江藥業,或許很多人對其還有印象吧。揚子江藥業還曾研製出一款「神藥」至今還在我國流行著,這款「神藥」就是板藍根。
  • 修正藥業六百億營收疑雲:排名前三的中國藥企上市為何屢戰屢敗?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近年來,修正藥業用各種方式頻頻衝擊上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融資,通過擴大資金規模在藥企競爭中搶佔市場。同時他還認為2012年曝光的「毒膠囊「事件成為修正藥業上市路上一塊無法抹去的「汙點」,資本市場對於產品質量不合格的藥企是異常警惕的,這也為修正藥業的上市加大了難度。
  • 冰島Alvotech與中國揚子江藥業集團合作
    據冰島愛沃泰克(Alvotech)公司官網11月24日消息,愛沃泰克與中國最大的製藥公司之一的揚子江藥業集團今天達成獨家生產生物仿製藥的合作協議,在中國開發、生產和銷售八種愛沃泰克的生物技術藥物。
  • 揚子江藥業鹽酸特拉唑嗪膠囊(泰樂)通過一致性評價
    1月3日,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鹽酸特拉唑嗪膠囊(1mg、2mg)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據揚子江藥業集團介紹,鹽酸特拉唑嗪(Terazosin Hydrochloride Capsules)是一種高度選擇性抑制α1腎上腺受體阻滯劑,屬哌唑嗪類第二代降血壓產品,其毒性小,安全性好,降壓作用效果顯著,且對血脂有一定改善作用,可減少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此外本品具有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尿流動力學的作用,可用於前列腺肥大。
  • 最新| 國內藥企排行公布:恆瑞、豪森、揚子江…
    恆瑞公司2003年的市值為2.79億美元。今天,它的價值為710億美元。最多超過250次。該公司已在需要時將腫瘤藥物帶到了中國。並非併購,而使用純粹的內部創新和遍布中國的強大商業團隊取得成功。如今,恆瑞正在積極地向非處方藥和其他治療品類多元化發展,這些產品在中國人民中還沒有得到滿足。
  • 揚子江藥業集團工匠系列四十七——呼雅慧:奮鬥有我不負韶華
    26歲的呼雅慧,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藥物製劑專業,去年入職揚子江藥業集團海燕藥業藥物研究所,擔任製劑研究員,她時刻牢記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在平凡的工作中綻放青春的光芒。早上8點,作為研究員的呼雅慧來到實驗室後,先和同事一起開會。會上,大家討論了昨天實驗中出現的含量不均勻和溶出曲線不相似等問題,提出了幾個解決方案。
  • 4個月市值蒸發537億,高瓴資本持股的甘李藥業為何不香了?
    回顧K線走勢,甘李藥業自7月15日衝至204.06元(前復權)高點後,股價便一路回調,至今累計跌幅達46.91%,總市值蒸發近537.5億元。甘李藥業上市後K線走勢甘李藥業上市時披戴光環,除了被媒體稱為「胰島素中茅臺」外,還被高瓴資本加持。
  • ...暴漲近1000億!商業統方、違規遴選……中紀委再掀醫藥反腐風暴
    此外,339家藥企曬上半年成績單:超40%業績雙跌,43家虧損,5家淨利潤超20億;目前,A股市場上有11隻醫藥股市值超千億規模,恆瑞醫藥以4962億元市值位居首位,邁瑞醫療緊跟其後;「中藥股一哥」易主,片仔癀今年以來市值暴漲近1000億,超越雲南白藥……醫藥行業一周大事件,精彩不容錯過!
  • 30億前列腺用藥市場3個藥品過評 恆瑞、揚子江、華潤賽科爭雄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藥物一致性評價積極推進我國臨床上使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藥物主要有坦索羅辛、非那雄胺、特拉唑嗪、萘哌地爾、阿夫唑嗪、愛普列特、賽洛多辛、度他雄胺等品種。總體來看,臨床所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藥物極其有限,卻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品類。
  • 揚子江藥業集團工匠系列:朱峰——山高人為峰
    崎嶇不平是人生旅程道路的常態,一路上總會遇到一座又一座山峰,加入揚子江藥業集團8年來,眼前這個濃眉大眼、笑起來自帶一股「憨」氣的大小夥兒朱峰,從項目監理成長為項目負責人,他以「攀登者」的姿態,劈開荊棘、一往直前,勇攀人生事業的高峰。
  • 集採砍價砍向6300億注射劑市場 多家藥企將迎來降價風暴
    從臨床一線注射劑「開刀」  此次擬入圍第四輪集採的注射劑顯然經過精心挑選,雖然品種不多,但銷售額加起來足可以影響到注射劑市場半壁江山。  比如適用於呼吸道相關疾病的氨溴索注射液,據米內網數據,2019年國內公立醫院氨溴索注射劑終端銷售額達到59.8億元,原研企業勃林格殷格翰佔據23.56%的市場份額。
  • 揚子江藥業匠心人物三 蔡發龍:做個接地氣的「班長」
    「做個接地氣的班長」,懂基層管理,能鑽研創新,來自揚子江藥業凍乾粉針劑2號車間的生產班長蔡發龍,三年間致力於優化車間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是個十足的全能型班長。 碩士畢業的蔡發龍來到揚子江的第一個年頭,撰寫的《降低灌裝機IPC站稱重誤剔率》課題獲得了2018年全國QC小組成果發表比賽一等獎。獎狀還沒捂熱,看到燈檢線上操作人員翻轉產品的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減少人工翻轉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呢?就這樣,蔡發龍開始鑽研起全自動燈檢機與半自動燈檢機的聯線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