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逆天,白酒墜地!
2020年上半年,方便食品行業一改溫吞低迷,掉頭向上,全行業逆勢反彈,同比增5.6%,直逼近千億規模,增勢讓全行業所料未及。
與方便食品相比,白酒行業冰火兩重天,除茅、五、汾保持了10.81%的均速上升外,中國白酒上市軍團全體遭遇滑鐵盧,均降19.47%。至2020年9月, 全國1450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中的347家已經撤銷營業執照或正在與市場道別的路上, 另有3000多家中小酒廠確切境遇無法可知,但多數步履艱難,勉強維持,這些散兵掙扎在全國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組成了一幅悲壯的白酒集體圖景。
辣哭的規律:
方便麵愈爆,白酒愈衰
2008年起,判斷經濟走勢出現了一個新詞:「方便麵指數」。即:「當方便食品消費量上升的時候,經濟反向下滑,消費能力下降。反之,方便食品行業低迷,經濟繁榮,消費質量提高。」這種說法背後的算法不嚴謹,缺少變量與結果之間的嚴謹邏輯,不幸的是,最近3年,兩者之間確是呈現了某種對號入座的規律,是巧合還是有著不為人知的邏輯,有待研究。但2020年市場整體走勢,被這個魔咒不幸言中,全球經濟低迷,方便食品一枝獨秀,勢頭迅猛。
在恰恰驗證了這種說法:某種程度上,方便麵的繁榮程度,是衡量其他行業興衰的天然標杆。
與方便食品恰恰相反,白酒行業與經濟同步,經濟降速,白酒需求不景氣。
對白酒行業興衰判斷,方便麵也成了最直觀的風向標。
由此,白酒行業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辣哭的規律:方便食品越是繁榮,白酒行業越糟!
食品,
非常時期的避險品
方便麵與酒的核心邏輯,說道底,其實只有一個字:「糧」。
略有不同的是,方便麵在極端場景下能滿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酒,在經濟低迷期會變成可有可無的奢侈品。
放在2020年全球經濟的宏觀背景下,兩者的對比更有特殊的意義。
2020年,全球經濟走勢無須多言,市場不可控因素的增多,資金流速的變慢,讓消費者的錢袋子捂得更緊。
在過去的九個月裡,疫情的嚴峻環境和來自國際的貿易矛盾,給消費者心理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壓力:豬肉、蔬菜價格持續上漲,CPI居高位運行,生活必須品價格居高不下。
全球生活必需品供應也呈吃緊態勢:今年4月開始,俄羅斯、越南、泰國都開始限制糧食對外出口;印度、哈薩克斯坦、柬埔寨、埃及、烏克蘭、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等20幾個國家也緊縮了對國際食品市場的供應。
對於接下來的秋冬和2021年的春季,從宏觀到微觀上,消費者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對生活必須品安全德警惕始終沒有放鬆。今年上半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巴西、紐西蘭等國家地區在上半年均增大了中國方便食品進口。
而全球範圍內酒類的消費一再被壓縮,消費意願持續降低,預計整個2020年,全球酒類銷售額將下降12%。而國內,白酒的消費在上半年斷崖式下跌,下半年,白酒行業會與整個經濟變化相吻合,無數的大眾品牌,會因渠道成本壓力大幅壓縮,渠道佔有率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大眾產品會轉向小眾市場,這個期間價格戰會再次成為中小白酒企業的自救的方式,為了保障生存所必須的利潤,定製酒市場會成為眾多中小品牌爭搶的最後一個紅海。
由此可見,錢袋子的預期不積極時,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消費的底線,方便食品是最直接的生活避險品, 而可有可無的酒類會毫不猶豫的被靠後。
缺糧嗎?
消費能力下降,這是事實,疫情加上周邊國家複雜的政治和軍事環境,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防患於未然的避險行為:縮減非必須品支出,擴大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費。
消費者的避險習慣來源已久:1988年肥皂、白菜的瘋狂搶購,2003年的廣東的鹽米油脫銷,2009年6月福建的食鹽搶購風潮,都是這種中國式消費習慣的組生動的例子。
簡單的打氣或者盲目的自信並不能消除這種消費擔憂,這個疙瘩,又歸根到了糧食問題。
缺糧嗎?全球範圍,一定是緊缺,至少一億人會面臨飢餓問題,國內,當然是不缺, 依照目前663億公斤糧食年產量和100億公斤的進口,每個人月均45公斤,糧食足夠保底。
但現實可能比這複雜的多,事實上,我們的主糧基本是靠自己生產,但10%的主糧和多數的雜糧是需要進口,在正常情況下,我們要在美、歐、俄羅斯進口大量的大豆和一定的小麥、玉米。所以,我們對國際市場有一定的依賴。
擔這種依賴有一定的風險,許多人也許不太料了解,全球的糧食和種子大部分的掌握在美法兩國的四大糧商(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手裡,我國80%的大豆依靠國外供應。
國際市場有數互補,原本是一種非常科學的市場機制,但是這種機制受到非市場的影響時,就會變成一種巨大隱患,從2018年中興手機被制裁發軔,到海康威視、華為等一大批科技企業的不幸中招,今年上半年晶片行業的血雨腥風的遭遇就是鮮活的例子。
國際糧商也並不可靠,2008年,這些國際寡頭曾在全球割韭菜,導致越南、埃及、孟加拉國數十國被卷其中,物價飛漲、社會動蕩。
同一時期,國際熱錢也曾襲擊我國糧食市場,所幸被中儲糧成功擊退。但是,那場大戰,消費檔次被拉低,加速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這一年,白酒行業也遭遇了開放後最大波蕩,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白酒陣營的銷售收入及增速掉頭直下,全線下滑,成為白酒行業盛極轉衰的分水冷。但,這一年方便食品的銷售額逆增10%。
未雨綢繆
這幾年,國際遊資老實多了,在正常情況不會輕舉妄動,但在全球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形下,很難用常態去判斷,由此導致的糧食安全依然變數非常大。2020年,因病毒流行和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食物不足人數將達到6.9億(《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世衛組織)。
未雨綢繆,去開始年,全國清查糧食庫存和質量, 2020年8月,全國開始倡導節約糧食運動,這時一種。2020年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8%,雜糧需求也大幅增加,肉菜價格居高不下,在某種程度上現顯示糧食需求並不輕鬆。
避險消費會在很多時候突然出現,方便食品在疫情、貿易爭端、沿海、高原的軍事潛在威脅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下,需求量會繼續增加,而這種不確定也會導致白酒產業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並且這種挑戰是40年來幾乎未曾出現過的。
這種複雜背景下,四川、貴州的許多一線白酒企業還在籌謀著擴張、兼併,甚至要大規模開發大婁山、赤水河,這種嚴峻形勢下的大張旗鼓,帶來些許的朝氣,但也面臨主動不可控的風險。
從2013年至今,白酒行業並沒有真正復甦,寡頭白酒格局的形成,破壞了高中低品牌健康生存的環境,資源和資本的過度集中,導致中小白酒企業在極端環境下的自救能力變弱,低迷不振是白酒行業數年內依然要提防、面對的趨勢。
未來可期
儘管,2020年,我們面臨著風吼、馬叫的複雜局面,各種變數前所未有的嚴峻,但是,2020年下半年,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復甦,使得消費者的經濟收入不再那麼寒酸。對來自發達國家和周邊不友好的競爭,我們堅持著大局思維,採取了包容、內斂的處理方式,也讓我們具備了向積極、穩定的方向發展的底氣。儘管,暗礁不少,風險不少,但更加開放、包容的發展調子不會變,極端事件的出現機率,會被嚴格控制。
方便麵指數是一個淺顯的衡量標杆,它的出現,並不一定科學,但它提醒白酒行業要有憂患意識,深挖洞,廣積糧,球生存,不擴張。
它也提醒方便食品行業,不要輕易的驕傲,衝破千億的門檻,是以其他行業的慘烈為參照!
記得雷軍的那句話,「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但是,我們也確信,再大的風都會停!
風停時,活得最好的一定是那些皮糙肉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