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對養老問題更為關心,畢竟誰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大家也會提前關注,從而做好養老的準備。
這些年裡,國家逐步完善養老政策,逐年提升養老金待遇,如今已實現了「16連漲」,很多人養老金從起初的1000元漲到了如今3000元左右。
只是,養老金不斷上漲的同時,年輕人卻不願意上交社保了,這讓社保金的壓力加大。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官方也喊出了「延遲退休」的口號,儘管目前並沒有實施,但從官方態度來看,「延退」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罷了。很多人表示反對,認為底層人50歲以上都難找到工作了,更別說60歲了,到時候大家沒有工作,卻領不到養老金。
有人問:一年延退1個月,漸進式的退休方案是否合理?就這個問題,我們來探討一番。
1、哪些人認為「延退」合理?
這些人多半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以及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他們的文化程度比較高,享受到的社會資源比較多,本身工作能力就強,身體素質也非常好。
他們年輕的時候,沒受過什麼勞累,還可繼續勝任工作,拿到更多的薪水,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相比更強一些。
2、哪些人認為延退不合理?
基層的勞動者,特別是那些體力勞動人群,並不贊同延退政策。他們從年輕時就辛苦勞動,從來沒有過休息,身體受到的損傷比較大,中老年後一身傷痛,到了60歲後很難再適應高強度的工作,繼續幹下去,身體損傷會再次加劇。
實際上,如今男50歲後、女40歲後,找工作就比較困難,企業家更喜歡用年輕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價值,到時候基層大齡人群該咋辦?
延遲退休的出臺,其實還是可預測的未來某段時間,社保基金將「收不抵支」。目前的老齡化還在加劇中,年輕人繳納社保的卻在減少,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職工增加。
此外,儘管我國已放開了二胎政策,但出生率卻在逐年下滑,這就表明年輕勞動力會逐年減少。也正因此,只有「延退」才能解決這一矛盾。
筆者認為,開展「彈性退休」更好一些,讓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是否延遲退休,那些技術工程師、機關事業人員、教師、醫生、律師等可延退,基層人員可以現在的標準為準辦理退休。對此,大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