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子夜,歡迎關注,願做一縷微光,點亮你的人生
文/子夜
近日,一直特立獨行的楊麗萍,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楊麗萍發的視頻下有評論說: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兒女。
隨後,在網上引發熱議。
很快楊麗萍發文回應道:
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來一種特殊的味道。
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愛。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
網友評論出現了兩邊倒的局勢。
有人支持楊麗萍,說她活出了女性的真我風採。
有人不認同楊麗萍,認為女人只有生了孩子,人生才完整。
楊麗萍先後結過兩次婚,卻都沒有生育,曾在節目中自曝:對愛情已經超脫,曾因孩子問題與老公分手。
《中國青年報》隨後發文稱:
所謂「不生孩子就是女人最大的失敗」,本質上是用一種狹隘偏見的框架,居高臨下地對他人進行品頭論足。在這種僵化的理念中,生育被強行置於價值排序的第一位,而女性的事業、友情、興趣,甚至愛情維度,都被淡化和抹煞。仿佛只要沒有生育,就要對人「一票否決」。
可以說,部分人對不生育的女人存有嚴重偏見,認為沒孩子的女孩,永遠不可能享有真正的幸福。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月暈效應」。
我們認識一個人時,經常會以這個人的某個品質來認知他,以偏概全,簡單判斷他是個「好」人,或「壞」人。
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人正在講髒話,就簡單認定他為「壞」人那一類;看到一個恭謙有禮,就認定他為「好」人那一類,從而忽略他的其它品質。
這種根從點到面的主觀認識,就像月亮所形成的光暈一樣,向四周瀰漫、擴散,從而掩蓋了他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這就是有名的「月暈效應」。
在社會的固有認識裡,受幾千年男權思想的奴疫,很多人對不生育的女子存有偏見,認為,女人不生育,人生就是失敗的,殘缺的,不完美的。
女人這一生,是不是必須要生孩子才完整呢?
俗話說得好: 「偏見是無知的孩子。」
以自己固有的價值觀,去衡量別人的人生,難免把人看「偏」。
一切其實都只是你感覺,你感覺女人沒孩子不可能獲得所謂的快樂。
而別人的生活到底是幸還是不幸,不是你我可以隨意能體會到的。
鑑於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判斷、評價某些人,某些事時一定要慎之又慎。
偏見一旦植入腦海,就很難改變了。
它會讓你的思維方式走進一個死胡同。
現實中的偏見往往能夠摧毀一個人,甚至摧毀整個社會乃至文明。
去年一部大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句經典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
偏見,不但能摧毀一個人,甚至嚴重阻礙著社會發展。
它能激起各種矛盾,製造種種人間悲劇,比如對穿著暴露的女性、對同性戀、對剩男剩女、不婚不育人群等,造成嚴重傷害。
因此,我們不要對他人懷有偏見,更不能利用偏見,助長了偏見的氣焰。
要保持一個理性的心態,消除偏見這個毒瘤,為他人帶去光明。
說說我大表姐的故事吧!
我大表姐是個高級會計師,單身了40年,一直過著特立獨行的「單身俠」生活。
去年,卻突然奉子成婚了!
前不久,剛剛生產完。
我打趣著問大表姐,你不是不婚主義嘛,怎麼這麼快就改變主意了,還這麼火急火燎地生了寶寶?
大表姐沒有正面回答我,但我聽出了弦外之音,她急於想要個自己的孩子。
生完孩子的大表姐,整個人都柔軟了下來,完全卸下了她職場女強人的偽裝,露出專屬媽媽的溫柔。
還一本正經地向我打探育兒指南,怎麼預防小孩吐奶呀?怎麼預防小孩紅屁股呀?當媽的世界,果然滿眼都是孩子。
女人當媽前與當媽後,判若兩人。
為了滿足大表姐當媽的求知慾,我把我從前看過的一些育兒書籍,全打包給了她。
如今的大表姐,全然一副「媽精」樣,只是偶爾,也會懷念從前那個自由自在的「單身俠」。
為了孩子,她捨棄了高薪,犧牲了身材,有時也會意難平!
楊麗萍也好,大表姐也好,其實生不生孩子,結不結婚,都只是她們對生活的一種選擇。
個人有個人的活法,無所謂對錯!
有人喜歡享有一個人的自在,覺得一個人生活更自由。
有人喜歡享有一家人的溫馨,喜歡兒女成群的家庭生活。
無所謂好與不好!人生僅一次,想怎麼活,自己樂意就好。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