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吳曉波參觀中國工業博物館的鏡頭,首部經濟地理紀錄片《,70年》圓滿收官。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中,吳曉波將自己重新走訪12個,的觀察,通過《,70年》這檔節目呈現在觀眾面前。
節目第一期是《深南大道》,吳曉波前往華強北和南山區探尋解碼深圳這座夢想之城的拓荒基因,曾被稱為「深圳創新縮影」的飛貸金融科技,其董事長、CEO唐俠作為吳曉波的老友受邀為吳曉波講述在科技創業集中地南山,所感受到的創業創新的酸甜苦辣,以及在深圳所歷經的30年餘年的巨大變遷。
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並連續兩年獲得小微金融領域國際大獎的「飛貸金融科技」,也落戶在粵海,對飛貸金融科技董事長唐俠而言,粵海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於政府的扶持溫暖與「無底線」的創新氛圍。
粵海街道二十平方公裡的土地,幾乎都是政府填海所得,在土地如此金貴的情況下,政府又將這寶貴的資源,全部用在了科技的發展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十分低廉的租金,對於科技公司,甚至還能在低廉租金的基礎上給予20%到30%的優惠,這對於創業初期的唐俠是非常實在的支持。除了資金上的補助扶持,政府相關部門還會經常走訪科技創新公司,對他們的需求和發展進行了解。唐俠始終記得,就是在這些走訪鼓勵中,公司用積累的成果申請成為了國家高新科技企業,並獲得了由深圳市政府頒發的 「深圳市金融創新獎」。
從大金融轉做微金融,唐俠面臨著同行的不解與輕視,彼時行業並不知道,微金融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也面臨著極高的運作挑戰,要做成這件事,行業創新與科技創新缺一不可。十年過去,唐俠已經將飛貸金融科技打造成了金融科技行業的隱形,,兩度,由世界銀行和G20旗下世界中小企業論壇頒發的「全球小微金融獎」,成為,連續兩度獲獎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並先後吸引了201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託馬斯•薩金特教授、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以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ohan Munasinghe教授的關注與肯定。飛貸金融科技用創新實力在強者林立的粵海街道站住腳跟,正在成為這張深南大道名片上一個矚目的光點。
唐俠感慨,如果不是在深圳,飛貸金融科技的事業不可能做大。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南山區「無底線」的創新氛圍形成了有力支持,在這裡,有想法的人能夠敢想敢做,能夠獲得市場檢驗,這一切孕育了具有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團隊,因而最難的金融創新,在這裡做成了。如今作為行業內首家覆蓋業務全流程、運營全體系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服務商,飛貸金融科技已與涵蓋保險、銀行、信託、支付四大金融子行業多家頭部企業達成全面整體技術輸出合作。
南山區作為深圳科技創新重鎮,目前有接近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每一個10年,每一波產業浪潮,南山都有代表性的創新企業出現,在這片科技創新熱土上,不僅催生了華為、騰訊這批巨無霸型企業,諸如飛貸金融科技這類深耕細分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隱形,亦應運而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稿件、圖片均有可靠的來源,目的是為了傳播更多的信息, 並不代表新訊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本站自動屏蔽違反《廣告法》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