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用了48小時,「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這一話題在微博上就收割了7億多的流量,而且還不包括微信和頭條這兩個平臺。
籍此,楊國福麻辣燙、張亮、張亮麻辣燙,都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四方當事人可謂「收穫頗豐」。
一切都像偶然發生、沒有預謀一樣。
8月9日晚20:34分,一個名字叫做「uehdgfj」的網友在模特「張亮Sean」的微博評論區吐槽「張亮麻辣燙」菜品貴等問題,並聲稱讓張亮好好管管自己的公司。
才過了半分鐘,張亮用自己的微博回復了一句「去吃楊國福啊…」,就此引發熱議。
2小時後,「楊國福麻辣燙」官微開始發聲,首先感謝張亮認可自己,並表示願意與張亮合作成為代言人,最後表示希望儘快私聊。
楊國福麻辣燙「真誠表白」後,網友開始狂歡,紛紛給楊國福想出各種廣告詞,比如「楊國福,一個張亮都推薦的麻辣燙」「張亮:麻辣燙,還是楊國福的好吃」「張亮愛吃的楊國福」……
與此同時,「張亮麻辣燙的老闆不是張亮」這一話題又重新被人提起。
對此熱議,張亮麻辣燙反應倒是很淡定,在接受採訪時相關負責人表示,「楊國福麻辣燙請誰做代言是對方的權利,請誰都可以,我們無權幹涉」,順便該負責人還對網友吐槽的調料加錢、價錢貴等問題做了解釋。
所有一切都很圓滿。在引爆話題後,那位「uehdgfj」網友很像一位大俠,「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再無聲息。
不過,還是有細心的網友在其微博的介紹中發現這樣的文字,「一三五吃張亮、二四六吃楊國福」。
看來,兩家麻辣燙在其心中「不分彼此」。
事實上,類似事件已不止一次。
2014年10月,彼時剛借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躥紅的男模張亮一紙訴狀將內蒙古浩翔餐飲公司、內蒙古財經大學、哈爾濱市張亮餐飲公司告上法庭,案由是名譽權侵權。
原告張亮,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原告張振鎖(張亮的真名)張振鎖在訴狀中稱:張亮先生系知名男模,在娛樂圈內享有較高的聲譽。2013年,張亮攜其子天天一起參與湖南衛視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該節目受到了全國廣大觀眾的熱捧和歡迎,父子的表現受到了廣泛好評,知名度陡升,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明星父子之一。
2014年10月,張亮通過微博獲知,在內蒙古財經大學食堂二樓「張亮麻辣燙」的餐飲窗口(浩翔公司經營)內牆面上使用了張亮及其兒子天天二人的照片,並寫有「同學,我們去哪裡啊、去二樓新開業的張亮麻辣燙、張亮麻辣燙期待您的光臨」的廣告語。
張亮認為,三被告的行為涉嫌嚴重侵犯其肖像權和姓名權並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賠償各項經濟損失共計180餘萬元。
經過幾次程序反覆後,2015年12月,北京市房山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浩翔餐飲公司在未經原告的同意下,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原告的肖像,侵犯了原告的肖像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同時,法院認為由於無法核實食堂內曾經開過「張亮麻辣燙」檔口,故哈爾濱市張亮餐飲公司不承擔法律責任。
最後,法院判令浩翔公司公開道歉並賠償張振鎖經濟損失1萬元及其他各項共計13800餘元。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案件的訴訟費就高達9000多元,主要由張振鎖負擔。
索賠180萬判決賠1萬,顯然這個案件對於知名男模張亮來說是一筆賠錢的買賣,目前沒有該案件二審的消息,相信張亮已經接受了這個結果。
該事件中,似乎唯一的受益者是張亮麻辣燙,因為憑藉此案的宣傳,彼時剛小有名氣的張亮麻辣燙為更多的人所知曉。在流量為王的年代裡,能被更多的人關注無疑是營銷的最高境界。
經此一役,張亮麻辣燙的名氣漸漸地追上了楊國福麻辣燙。
麻辣燙「雙雄」都發源於哈爾濱市賓縣。2003年,第一家楊國福麻辣燙開業,當時店名叫楊記麻辣燙。善於鑽研的楊國福自己動手研究底料的搭配,最終炒制出合適的底料。創業初期,楊國福的親戚張亮在店裡幫工。
4年後的2007年,哈爾濱楊國福麻辣燙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成立,當時僅在黑龍江省的加盟店就達500餘家,楊國福麻辣燙已初具規模。
2008年,不甘於為人打工的張亮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麻辣燙店,店名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當時,那個名字叫張振鎖的男模還在T臺上走秀,努力實現著自己的明星夢。
雖然創業晚了幾年,但是張亮麻辣燙的發展速度卻十分迅猛,截止目前,張亮麻辣燙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5110家,只比楊國福少300家,兩者已穩居麻辣燙行業冠亞軍。
對於外人來說,楊國福、張亮兩者是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但是更多時候,兩家卻是在「互相依存」,「相愛相殺」才是走向終極勝利的秘笈。
對於一個行業來說,沒有一家能雄霸整個市場。所以,與其來一個外人共佔市場,不如培養一個曾經的親友一起壯大。這樣,假如有一天來了個兇狠的第三者的時候,至少雙方還能一起結盟對抗敵人。
所以,網友「uehdgfj」吐槽張亮麻辣燙的一些問題,只是雞毛蒜皮的方面,不涉根本。因此對於張亮方面,這些都能輕易化解,所謂「吐槽」,無非「小罵大幫忙」而已。
對於營銷專業人士來說,有個名詞,叫「競品聯動」,其內涵是具有競爭關係的企業,通過熱點事件互相影響,從而達到推動當事雙方的目的。
不過,對於一般老百姓而言,這更像一出「雙簧戲」,一個在前面,一個躲在後面,臺上賣力表演,臺下觀眾歡聲雷動,一曲多贏,賓客盡歡。
- End -
本文為「海河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並獲取授權。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