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眼前的郭子健很哭笑不得的是,直到現在,很多第一次見到他的人,第一反應依然是:你一點都不胖啊?
儘管瘦身成功已有四年之久,但歸功於各大影視信息平臺更換照片的滯後,人們慣常看到的「郭子健」,都是照片上那個圓嘟嘟,又笑眯眯的鄰家和藹形象。
他對此很是委屈:活了41年,胖的時間不過三四載,卻因為那幾年的大量媒體曝光,而就此被貼上了「肥仔」的標籤。
直到最近,在自己執導的電影《悟空傳》發布會上,他還是會在微博上跟網友半開玩笑地,為自己和彭于晏、歐豪、喬杉的自拍照片做著澄清:其實我不肥,是鏡頭邊攝影角度把我拉闊了!
體重,這個在演藝圈被無限放大的詞語,對郭子健而言,就是當年那個三十幾歲依然「喜歡吃就瘋狂吃,不喝水只喝可樂」的他,在即將進組與周星馳聯合執導的《西遊·降魔篇》之前驚恐地發現,曾經怎麼折騰都不會胖的自己,終於控制不住體重了。
特別在進組之後,有人說,他乍看之下神似林雪的事實,讓彼時已突破200斤的郭子健,終於認識到: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我要開始試著,去做個成人了。
可以不顧一切喝可樂的日子,也終將一去不復返了。
這樣頑童氣質的郭子健,真的很悟空。
《悟空傳》 「像悟空一樣」態度視頻
真性情棉麻襯衫搭配薄呢藏藍馬甲,腳蹬黃色大皮靴,叼一支煙,空氣中除了煙氣,也瀰漫著他的開懷大笑。這種自信的情緒,很容易感染到旁人。在郭子健眉飛色舞地模仿著《悟空傳》裡阿紫的聲音與神態時,你沒法不去想,他在片場,也必然是一個精力旺盛的創作型導演。
從處女作《野·良犬》,到最新的這部《悟空傳》,十年間,郭子健交出了八部電影的成績單。不管他人評價如何,至少每一部作品,他自己都感動其中。《悟空傳》中,孫悟空化為灰燼後再復活成為魔猴的一段,他最滿意。每次看,每次都感動得不行。
當孫悟空用盡全身力氣,吼叫著拔起金箍棒,變身魔猴,並對著筋鬥雲說上一句:我們都是妖,帶我飛上天吧。
「哇,我太激動了」,郭子健自己用幅度很大的手勢比劃著講完這段,仿佛又剛剛重溫了一遍這畫面,連帶著,把一旁的聽者,也感染進了悟空的高燃世界裡去。
他的真性情,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甚至整個人生。
20幾歲時正迷茫時,他感嘆的是:我這麼厲害的一個人,怎麼就會被這世界所拋棄。
入行頭兩年,沒什麼事做,給公司的人跑腿買飯的工作,他也樂得開心地去做。
那是真正的,可以純靠精神食糧就能過上飽日子的時期。郭子健喜歡音樂,也喜歡抽菸,於是常常邊抽菸邊聽音樂。年輕的時候,跟一幫朋友在一起,大家沒有錢,拿來吃飯還是繼續買煙?後來一商量,就拿這些錢去買一張CD回來,放音樂大家一起聽,煙也只有這一口,抽一口給你,再給他,一圈抽回來,就只剩下煙屁股了。
這份滿溢胸中的浪漫情懷,在郭子健作為副導演拍攝《大城小事》時,達到巔峰。
《大城小事》劇照
有一場戲,他跟隨導演葉偉信、監製黎明,前往上海金茂大廈的頂層拍攝一段記錄外灘從傍晚日落到夜幕降臨的Timeline。在當年這個上海第一高點上,三人綁著安全繩,頂著呼嘯的強風,面對著眼前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外灘全貌,就這樣從日落黃昏到夜燈初上,一言不發地,盯看了一個多小時。
這段再簡單不過的空鏡頭拍攝,對入行不久的郭子健造成的震撼,是空前的——這不光是因為旁邊坐著圈內的大前輩黎明與葉偉信,更多的,是他終於用肉眼感受到:這TM就是電影的魅力,你只有在這裡,才可以看到一個你從未看過的世界。
而就在這一刻,他才終於為自己的真性情,找到了宣洩口:從現在開始,我要讓所有人知道,電影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事物。
不服直到現在,郭子健依然保存著自己當年從《電影雙周刊》上剪下的,香港電影導演會刊發的「業餘電影導演培訓班」的招生廣告頁。而他電影人生涯的啟蒙,則要從更早說起。
生於70年代香港的郭子健,土生土長,成長的八十年代,適逢港片最鼎盛之時。後來,他電影中那些過剩的情懷與真性情,也多半源自童年時受《英雄本色》等大量熱血港片的薰陶。是吳宇森,讓10歲的他認識到導演這個職業的存在。這部足以稱為改變香港的電影,也悄然影響著年幼的郭子健。
而陪伴他整個成長期的,則是後來的喜劇之王周星馳。
兒時的郭子健,看著當年連星仔都不是的周星馳,從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稚嫩無比的主持人,電影裡跑龍套,到成為單元劇《哥哥的女友》的男主角,再轉戰電影直到《賭聖》的一炮而紅……
應該說,跟著偶像一起成長,看著他一步步走向傳奇的帶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這種影響,給同樣出身平民,與影視圈毫無聯繫的郭子健,早早埋下了相信自我、追求夢想的火種。
《救火英雄》劇照
而那根點燃火種的導火索,來自於一個被他引領著愛上電影,後來卻又先於他進入影視圈的好朋友。
「他打來電話,第一個告訴我他進了電視臺。我應和著恭喜他,放下電話,望著電腦裡自己正在設計的超市大減價廣告牌,那一刻,心裡特別難受。」
「那些大減價的廣告牌,不要說沒有美感,那個就是實實在在的醜。」
通過香港電影導演會幾個月的培訓,辭掉平面設計師工作、尚且對電影懵懵懂懂的郭子健算是正式入行了。
不過,他入行的2000年,是香港電影的最低谷。從童年時受輝煌影響,到長大後見證低潮,看過最美的模樣,也經歷過最差的樣子,這種皇朝沒落的落差感,在不服朋友與家人紛紛勸退的郭子健眼中,看到的是倔強生長,
「香港電影再輝煌,再沒落,可它就是不死,怎麼樣,都不死。」
「什麼是應該做,哪個又叫不應該做。是別人告訴你做不到,還是你試了之後發現做不到。這裡面的差別分清了,你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你們說香港電影最壞的時代來了,但對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可以追逐夢想的時代,就是好時代。」
所以,曾經在迷茫中也同無數文藝青年一樣做著靈魂拷問「我到底該走向何處」的郭子健,在數次的堅持與不服中終於發現,自己曾經喜歡的音樂動漫小說、電視劇電影、周星馳吳宇森王家衛爾冬陞黑澤明昆汀史匹柏庫布裡克,匯在一起,
就是兩個字,導演。
看破他或許看起來像悟空一樣,年輕氣盛,動不動就血往上湧。但一旦走近郭子健,也會發現,他看待世界的「悲喜交加」,其實更加「悟空」。
他反覆強調著,自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明白這個世界有多殘酷,有多現實,所以越是明白,我就越是要告訴自己一直向前走,最後我才會看到不一樣的天空。
「明知殘酷,卻依然熱愛這個世界,這是一個人真正明白這世間所有道理的起點。」
他這份跳脫靈魂般的清醒,像極了那個說著「我來過,我戰鬥過,我不在乎結局」的齊天大聖。
郭子健自己也說,拍了這麼多部電影,題材雖然不同,但自己翻來覆去其實都在講著同一句話。
拿下2010年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打擂臺》,結尾處年邁的梁小龍拼盡全力將對手踢倒,卻終因體力透支而倒下,可在這之後,郭子健的鏡頭裡,是梁小龍、陳觀泰和陳惠敏三個曾經的高手,露出默契的笑容。
《打擂臺》劇照
呼應著電影裡那句「不打就不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的臺詞,老人家們最後的奮力一擊,與倒地後的笑,又何嘗不是在呼應7年後,這個「我來過,我戰鬥過,我不在乎結局」的悟空呢。
在剛剛入行做雜工的那段時間,郭子健曾認識一個落魄老人,老人告訴他,自己當年演過很多的粵語殘片,那些年代久遠的故事,郭子健並沒有放在心上。最後,他只記得老人對他說,「再過幾十年,你就明白了」,直到後來老人去世,他偶然在電視上播出的粵語老電影中,看到老人當年的身影。
是否真的明白了老人的故事,或許郭子健自己都尚說不清楚。但他把老人的那句話,原封不動地,寫進了《打擂臺》中。當同樣歷經滄桑的陳惠敏說出這句臺詞,鏡頭後面的郭子健,又有著怎樣五味雜陳的感受呢。
而回到《悟空傳》,繼續自編自導的郭子健,也一如既往地在電影中寫下融匯了自己切身感受的臺詞,「你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才是你覺醒的開始」,「想想你這一世走過的路,遇到的人,你放不下的這一切,你現在擁有的,才是天庭從未有過的力量」。
至於這些臺詞靈感的出處,則多少讓人會心一笑——在努力控制飲食健身減肥的那段時間,郭子健真切地意識到了:在你筋疲力盡即將放棄的時候,如果再努力向前一步,你會神奇地感受到,你的身體正告訴你,你在變強大。
這樣領悟人生的方式,非常悟空,亦非常郭子健。
自由郭子健在電影創作上最大的執念,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固執地堅持自編自導。雖然黑澤明很早就曾說過,想做導演,必須先學會寫劇本。
而是固執地,只回應自己內心的呼喚,只做自己真正想做的電影。
為此,他可以忍受大眾批評他的作品水準參差不齊;為此,他的八部作品幾乎風格都各不相同。
他試圖達到,或者已經達到的,其實是許多創作者最期待的,那種真正自由地創作,不受任何限制的狀態。「我知道,自己這樣一定會有缺失,也會有不靠譜,但這就是我,作為一個創作者,最應該去做的事情——就是拍出心中所想拍的全部內容。我的每一部電影,剛拍完都很滿意,過後會有遺憾,但從來沒有後悔過。」
回看郭子健十年導演路,這一切,也都像發夢一樣。
他因此很怕,某個早上醒過來,發現自己還是那個坐在電腦前,做著爛超市大減價廣告牌的設計師。
所以,他說現在處在自由狀態中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沒有發胖,沒有掉頭髮,可以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可以想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
同時更讓他感謝的,是14歲時的自己,「我14歲時,認為自己的人生會走什麼方向,想像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現在都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著。」
「忽略掉大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我最開心的就是,我當時想到了,我現在做到了。」
如果說人生有最值得開心的幾件事,這應該,就會是其中之一吧。
所以選擇拍攝《悟空傳》,一切也都源自,他心中對原著的熱愛。
他對原著做出大幅度的改編,改變自己曾經牴觸3D的態度,對每一幀特效都精益求精,對每一個宣傳物料都緊盯到底,在微博上不厭其煩地回答著網友偶爾尖刻的評論,解釋著自己的初衷。
為什麼?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對抗原著粉去改編?為什麼一定要走這不一樣的路?立下不一樣的起點?
「拍出忠實於原著的意識流電影,其實很簡單,對現在的我來說,沒有什麼可以不可以。」
所以,到底為什麼這樣做?
其實很簡單↓
「很容易走的路,好像沒什麼意思吧。」
《悟空傳》同名推廣曲MV燃情演繹「像悟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