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很多朋友對於炎帝、神農氏等等,都所有耳聞,今天我們文章中的主角——共工,他據說就是神農氏之後,他為人類的農業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在傳說中,共工是水神,後世的築堤蓄水方法,就是共工發明的。而且所有你能想到的與水有關的傳說,也都與共工有關,而且關於黃河泛濫洪災的治理,共工也功不可沒,雖然最終共工怒觸了不周山,但是他的確是一個值得人們敬佩的人物。
好了,關於人物的簡介到此結束,下面,讓我們步入正題。在去年4月份,一顆編號為2007OR10的矮行星,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投票,最終以「共工」命名。這也是在太陽系中,第一顆以中文命名的重要天體,那麼,這顆矮行星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從它的編號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早在2007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它的身影了,當時它在海王星的外側,關於它的真實身份還無法確定,於是,它就進入到矮行星的待定陣營之中。
後來,天文學家經過不斷地研究觀測,竟然又在共工的周圍發現了一顆圍繞著它運轉的衛星,這顆衛星後來也同樣被以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命名,它的名字叫做「相柳」。這顆衛星非常小,因為距離非常的遙遠,所以發現也非常的不容易。
共工雖然是一顆矮行星,但是它的個頭還是挺大的,在太陽系所有的天體排名中,共工可以拍到20名左右的位置,一開始,科學家們還曾認為共工可能是一顆表面雪白的星球,因為它處於黑暗陰冷的地帶,可能是一顆冰雪星球。不過,後來科學家發現它的上面充滿了甲烷和一氧化碳,所以,它看起來是一顆紅色的星球。
在過去的10年裡,科學家們從未放棄對共工的研究,關於它的秘密也一點點被揭開,共工的自轉周期大約為45天,它的公轉周期則為547.84年。如果人類想要好好觀察它的話,至少還需要等上將近400年的時間,因為通過數據顯示,在2404年的時候,共工才會抵達近地點,不過,那個時候的地球可能早已經桑海桑田,在日新月異的今天,400年後的人類可能都不在地球之上了。
可能很多朋友會說,不過是一顆矮行星罷了,它的命名又有什麼值得一說呢?要知道,在太陽系中重要的天體命名都是以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等西方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去命名的,而共工的意義在於,它是我國航天實力的展現,這意味著,我國的天文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在國際上已經不容小覷了。
雖然命名真的只是一件小事,無論這顆矮行星被命名成什麼,它都不會影響太陽系的運轉,可是,它卻象徵著我們已經被認可了。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