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是誰?以他命名的太陽系無名天體,究竟什麼來頭?

2020-12-26 奇點使者

提起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很多朋友對於炎帝、神農氏等等,都所有耳聞,今天我們文章中的主角——共工,他據說就是神農氏之後,他為人類的農業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在傳說中,共工是水神,後世的築堤蓄水方法,就是共工發明的。而且所有你能想到的與水有關的傳說,也都與共工有關,而且關於黃河泛濫洪災的治理,共工也功不可沒,雖然最終共工怒觸了不周山,但是他的確是一個值得人們敬佩的人物。

好了,關於人物的簡介到此結束,下面,讓我們步入正題。在去年4月份,一顆編號為2007OR10的矮行星,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投票,最終以「共工」命名。這也是在太陽系中,第一顆以中文命名的重要天體,那麼,這顆矮行星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從它的編號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早在2007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它的身影了,當時它在海王星的外側,關於它的真實身份還無法確定,於是,它就進入到矮行星的待定陣營之中。

後來,天文學家經過不斷地研究觀測,竟然又在共工的周圍發現了一顆圍繞著它運轉的衛星,這顆衛星後來也同樣被以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命名,它的名字叫做「相柳」。這顆衛星非常小,因為距離非常的遙遠,所以發現也非常的不容易。

共工雖然是一顆矮行星,但是它的個頭還是挺大的,在太陽系所有的天體排名中,共工可以拍到20名左右的位置,一開始,科學家們還曾認為共工可能是一顆表面雪白的星球,因為它處於黑暗陰冷的地帶,可能是一顆冰雪星球。不過,後來科學家發現它的上面充滿了甲烷和一氧化碳,所以,它看起來是一顆紅色的星球。

在過去的10年裡,科學家們從未放棄對共工的研究,關於它的秘密也一點點被揭開,共工的自轉周期大約為45天,它的公轉周期則為547.84年。如果人類想要好好觀察它的話,至少還需要等上將近400年的時間,因為通過數據顯示,在2404年的時候,共工才會抵達近地點,不過,那個時候的地球可能早已經桑海桑田,在日新月異的今天,400年後的人類可能都不在地球之上了。

可能很多朋友會說,不過是一顆矮行星罷了,它的命名又有什麼值得一說呢?要知道,在太陽系中重要的天體命名都是以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等西方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去命名的,而共工的意義在於,它是我國航天實力的展現,這意味著,我國的天文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在國際上已經不容小覷了。

雖然命名真的只是一件小事,無論這顆矮行星被命名成什麼,它都不會影響太陽系的運轉,可是,它卻象徵著我們已經被認可了。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2020-03-01 11:58:28 、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以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地位最高的是哪一顆?不是地球
    最近收到一個消息,太陽系內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體2007OR10,被官方定名為共工,這是首顆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眾所周知,對於太陽系主要星體的命名一直是西方主導。所以我們看太陽系主要的天體,比如著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國際通用都是英文名,對應的全是西方著名的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名稱。神話也就是文化的體現,這從側面證明了西方文化的主導地位。所以這次「共工」上天的事件,我認為代表的意義十分重要,體現了我們中國文化的競爭力,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
  • 科學家證實太陽系邊緣潛伏一木星大小天體-科學家,證實,太陽系...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近日通過對一個多世紀的彗星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後證實了此前提出的一個假設,即一個木星大小的黑色天體可能正潛伏於太陽系的外邊緣,而且正在向地球方向拋出大量的冰和塵埃。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約翰-馬特斯表示,「我們已經積累了10年以上的數據來檢驗這種假設。
  • 太陽系外潛伏黑色天體 「復仇女神」預言或存在
    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日前通過對一個100多年的彗星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後證實了此前提出的一個假設,即一個木星大小的黑色天體或許正潛伏於太陽系的外邊緣,而且正在向地球方向拋出大量的冰和塵埃。
  • 奧陌陌類雙曲線軌道天體或來自太陽系外
    近年來不斷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有著極端雙曲線軌道的天體,引發了科學家的關注。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公轉的小天體軌道在某種力的作用下也可能會變成雙曲線軌道。日本國立天文臺的研究小組最近計算了此類雙曲線軌道天體的概率和軌道。
  • 太陽系裡最令人感到恐懼的天體是什麼,為什麼?
    說實話,我們地球真是幸運,正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所以風調雨順,最終創造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而太陽系很大,地球在整個太陽系中根本算不了什麼,除了地球之外,其他的那些天體對於地球來說都是無比恐懼的。
  • 太陽系中天體的十大美麗圖片
    2.水星在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每88天繞太陽公轉一周。從物理上看,水星看起來像月球,因為在其上有許多隕石坑。它沒有天然衛星,也沒有大氣層,但這顆行星有一個巨大的鐵核。3.金星金星以女神的名字而命名,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每224個地球日圍繞太陽公轉一周。除了月亮以外,它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金星都會儘可能地閃耀著。有時它也被稱為地球的「姐妹行星」,因為它們在大小、重力和組成成分方面比較相似。
  • 課本中太陽系配圖比例失調,這才是太陽系天體大小和距離真實比例
    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關於太陽系的基礎知識了。我們從課本上了解到,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六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 星際訪客到來,穿越太陽系,有什麼驚喜?
    根據一周的觀察結果,歷史上第二個星際天體「到訪」了我們太陽系。但是這個新的「到訪者」與第一個星際穿越天體「奧陌陌」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自從天文學業餘愛好者鮑裡索夫在第一次發現彗星C/2019 Q4(鮑裡索夫)後,科學家們都期望能對它有更多的了解。後續的觀察結果明確地證明它的軌跡起源於外太陽系。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大叔記得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學習相關天文知識的時候,太陽系還有9大行星。從靠近太陽的距離來算,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最近和小侄子討論之際,他告訴我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我不禁疑惑得滿臉問號:究竟是誰掉了隊?
  • 太陽系內,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一個?地球排名第幾?
    地球表面70%左右的面積都被水覆蓋,放眼整個太陽系各個天體,幾乎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類似於地球這樣的「水球」了。但是如果我們要問,在太陽系當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到底是哪個?其實,地球就很難能夠排上號。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並不簡單。
  •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太陽系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系,地球孕育生命得益於太陽,八大行星也圍繞太陽公轉,那太陽系最讓人「恐懼」的天體是什麼呢?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擁有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巨大天體。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大、傳播最快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它看起來很迷人,像一個木質的木球,有很多像木質的條紋,還有一個「大眼睛」——大紅斑,但千萬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 首個星際天體起源之謎新解
    因為這個天體太小太暗,天文學家很難直接確定它的外形和尺寸。他們根據天體的光度變化推測這個天體有著類似雪茄的奇特外形,長度約100米,長短軸比例為6∶1-10∶1,遠大於太陽系內已知小天體的長短軸比例,同時它在運動過程中伴隨著快速旋轉,自轉軸也不固定,天文學家還沒有在太陽系中發現類似形狀的小天體。
  • 研究發現:太陽系的最外面,需有20倍地球質量的天體存在!
    我們太陽系最外面是一個奇怪的地方,那裡到處都是冰冷的天體。科羅拉多博爾德大學科學家進行了兩項新的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這些太陽系遙遠星球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它們中有這麼多並沒有按照應該的方式繞太陽轉?這些被科學家稱為「分離物體」的怪異小星體軌道傾斜和彎曲,脫離太陽系平面,還有其他不尋常的行為。
  • 天文小科普:趣談天體命名規則
    文章主要介紹了天文學家對各類天體的命名,包括命名的規則和作用,也主要介紹了幾個天體的命名。我們形容宇宙如果只說它很大的話就顯得太保守了。就目前我們已知的情況來看它是不存在邊界的——大到超出我們的能力去探究它到底是不是真的無窮無盡。不論事實如何,就我們能夠觀測到的空間來看,裡面充滿了各種讓人著迷的東西:天體、交互作用、數不清的恆星、行星、星系、星雲、星塵和隕石。
  • 太陽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帶
    那個寒冷又遙遠的荒蠻之地,就是「柯伊伯帶」,是以荷蘭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的字命名的。傑拉德·柯伊伯是20世紀中期少數幾位假設太陽系在過了海王星外的區域絕對不是空無一物的天文學家之一。他認為這塊區域僅在過去是空無一物的,到了現代(主要指過去的十億年)已經被清除了。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2012年的一個夜晚,謝潑德和特魯希略使用利於智利的賽拉·託洛洛美洲天文臺發現一顆逐漸遠離的天體,將其命名為2012 VP113,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這顆遙遠天體近日點為80個天文單位,遠日點為440個天文單位,這意味著它將沿著一個高度橢圓的軌道運行,但這還不是最值得關注的事情。
  • 奧爾特雲和太陽系的邊界
    大多數人理解,太陽系由八大行星(冥王星被除名)以及無數小型天體構成,但其實它還包括柯伊伯帶與奧爾特星雲。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而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最邊緣的一個雲團,就像蛋殼一樣包圍著太陽系。
  • 他還在更新這個尋找無名屍的網站.
    那麼,這樣一個看起來有些驚悚,承載無數悲痛的網站究竟是誰創立的呢?在這個沒人瀏覽網站,瀏覽器都不再支持 Flash 的年代,又是誰在堅守,依舊更新內容?因為顏色呈白色、體積比較矮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白矮星死亡過程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白矮星死亡過程 [71] 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白矮星是中低質量的恆星的演化路線的終點。在紅巨星階段的末期,恆星的中心會因為溫度、壓力不足或者核聚變達到鐵階段而停止產生能量。恆星外殼的重力會壓縮恆星產生一個高密度的天體。
  • 它為什麼會被科學家從太陽系行星名單中除名
    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是哪九個呢?    相信很多朋友能夠脫口而出。從太陽系內側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我們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五行文化給太陽系中5顆肉眼可見的行星進行了命名。這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剩下的天王星、海王星和天王星都是在望遠鏡發明之後才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