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天體的十大美麗圖片

2020-12-23 悟空科學世界

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發射了大量的衛星到太空中去,而這些衛星離鄰近的行星很近,以至於能夠拍到一些令人驚嘆的照片。

1.太陽

太陽像是一顆孤星,圍繞著銀河系運行,它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000光年,旋轉一周大約需要2.3億年。

2.水星

在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每88天繞太陽公轉一周。從物理上看,水星看起來像月球,因為在其上有許多隕石坑。它沒有天然衛星,也沒有大氣層,但這顆行星有一個巨大的鐵核。

3.金星

金星以女神的名字而命名,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每224個地球日圍繞太陽公轉一周。除了月亮以外,它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金星都會儘可能地閃耀著。有時它也被稱為地球的「姐妹行星」,因為它們在大小、重力和組成成分方面比較相似。

4.地球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也可能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它約有71%的表面被海水覆蓋著,其餘的則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我們知道,生命所必需的水並不存在於任何其他星球的表面。同時,地球與其他空間物體相互作用。

5.火星

火星有一個稀薄的大氣層,在其表面有許多類似於月球的撞擊坑,也包括類似於地球上的火山、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它擁有太陽系中的最高峰,即奧林匹斯山。除了地理特徵外,火星的自轉周期和季節周期也與地球相似。

6.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主要成分是由氫和少量的氦組成的。由於它的旋轉速度很快,所以該行星具有扁球形。

7.土星

土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木星的第二大行星。與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道,它被稱為氣態巨行星。土星是由氫,氦和微量元素組成的。在內部,有一個由巖石和冰組成的小核心,它被一層厚厚的氫氣和其他氣體包圍著。

8.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事實上,用肉眼可以看到它,就像五個經典行星一樣,只是說,古代的觀測者從來沒有意識到它是一顆行星,因為它很暗。像其他巨大的行星一樣,天王星也有一個環狀系統。

9.海王星

美麗的海王星是太陽系中第八顆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按照直徑,它排第四;按質量,它排第三。海王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7倍。它的大氣層主要是由氫和氦組成的,同時還含有甲烷的痕跡,這也解釋了它呈藍色的原因。

10.冥王星

先前,冥王星被認為是一顆行星,現在卻被認為是柯伊伯帶的主要天體。它主要是由巖石和冰組成的,相對較小,約佔月球質量的五分之一。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外潛伏黑色天體 「復仇女神」預言或存在
    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日前通過對一個100多年的彗星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後證實了此前提出的一個假設,即一個木星大小的黑色天體或許正潛伏於太陽系的外邊緣,而且正在向地球方向拋出大量的冰和塵埃。
  •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太陽系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系,地球孕育生命得益於太陽,八大行星也圍繞太陽公轉,那太陽系最讓人「恐懼」的天體是什麼呢?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擁有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巨大天體。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大、傳播最快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它看起來很迷人,像一個木質的木球,有很多像木質的條紋,還有一個「大眼睛」——大紅斑,但千萬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 課本中太陽系配圖比例失調,這才是太陽系天體大小和距離真實比例
    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關於太陽系的基礎知識了。我們從課本上了解到,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六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 奧陌陌類雙曲線軌道天體或來自太陽系外
    近年來不斷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有著極端雙曲線軌道的天體,引發了科學家的關注。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公轉的小天體軌道在某種力的作用下也可能會變成雙曲線軌道。日本國立天文臺的研究小組最近計算了此類雙曲線軌道天體的概率和軌道。
  • 科學家證實太陽系邊緣潛伏一木星大小天體-科學家,證實,太陽系...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近日通過對一個多世紀的彗星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後證實了此前提出的一個假設,即一個木星大小的黑色天體可能正潛伏於太陽系的外邊緣,而且正在向地球方向拋出大量的冰和塵埃。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約翰-馬特斯表示,「我們已經積累了10年以上的數據來檢驗這種假設。
  • 我們的太陽系——圖片集
    圖片來源:NASA Ames首個太陽系肖像照片日誌:PIA00451來源:NASA/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Caltech出版:1996年9月13日>1990年2月14日的旅行者1號相機朝向太陽,並拍攝了太陽和行星的一系列照片,這是我們太陽系的第一個外部「肖像」。
  • 太陽系內,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一個?地球排名第幾?
    地球表面70%左右的面積都被水覆蓋,放眼整個太陽系各個天體,幾乎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類似於地球這樣的「水球」了。但是如果我們要問,在太陽系當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到底是哪個?其實,地球就很難能夠排上號。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並不簡單。
  • 研究發現:太陽系的最外面,需有20倍地球質量的天體存在!
    我們太陽系最外面是一個奇怪的地方,那裡到處都是冰冷的天體。科羅拉多博爾德大學科學家進行了兩項新的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這些太陽系遙遠星球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什麼它們中有這麼多並沒有按照應該的方式繞太陽轉?這些被科學家稱為「分離物體」的怪異小星體軌道傾斜和彎曲,脫離太陽系平面,還有其他不尋常的行為。
  • 太陽系裡最令人感到恐懼的天體是什麼,為什麼?
    說實話,我們地球真是幸運,正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所以風調雨順,最終創造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而太陽系很大,地球在整個太陽系中根本算不了什麼,除了地球之外,其他的那些天體對於地球來說都是無比恐懼的。
  • 以他命名的太陽系無名天體,究竟什麼來頭?
    提起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很多朋友對於炎帝、神農氏等等,都所有耳聞,今天我們文章中的主角——共工,他據說就是神農氏之後,他為人類的農業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在傳說中,共工是水神,後世的築堤蓄水方法,就是共工發明的。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新發現的星際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傳輸速度比以前想像的要快得多,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 為了發現這些天體高速公路,研究團隊研究了空間流形——從太陽系邊緣延伸出來的隱藏拱門的連接。
  • 行走像在空中飛行,塞德娜,太陽系中最遠的小行星
    在太陽系中,有成千上萬的天體圍繞著太陽旋轉,除了八大行星,五個矮行星外,還有成千上萬個其它天體。從矮行星到彗星,以及其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數十億年的小行星。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家發現,有一個遙遠的天體在繞太陽公轉,它的距離比太陽和冥王星的距離要遠很多倍,由於這個天體實在太過遙遠,以至於目前人類無法發送太空探測器進行跟蹤。過去一二十年中,科學家研究中發現,太陽光從一側投射到冥王星上需要5個小時,投射到這個天體上卻至少要有5天的時間。
  • 太陽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帶
    然而眾所周知,那裡還有更多天體由於a.太小以及b.太遠而無法被我們觀測到。因此,我們推測那裡至少有十萬個「柯伊伯帶天體」或「柯伯體」如果你覺得這麼叫更有意思也可以。你要是想徹底表現的一無所知,柯伊伯帶天體的主要天體的數量叫做「QB1-O’s」或者,我發誓我不是在亂說,「柯伊伯帶天體(cubewanos)」。
  • 日語中的太陽系星體名稱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太陽系中各星體在日語中的講法。⑩めいおうせい【冥王星】另外還有:月つきしょうわくせい【小惑星】:小行星火星と木星との軌道間にあって、太陽をめぐる多數の小天體(分布在木星與火星的軌道間,以太陽為中心的小天體,迄今為止已發現月4000個)すいせい【彗星】(comet) 太陽系內の天體の一種。太陽を一焦點とする楕円雙曲線などの二次曲線を描く。本太陽に近づくとガス雲を発生し、明るく輝くコマ(髪)と尾が観測される。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大叔記得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學習相關天文知識的時候,太陽系還有9大行星。從靠近太陽的距離來算,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最近和小侄子討論之際,他告訴我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我不禁疑惑得滿臉問號:究竟是誰掉了隊?
  •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崗巖?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崗巖Why do Granites Only Form on the Earth in Our Solar System?太陽系是由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所組成的,其中地球以藍色的海洋和綠色的大地而區別於其他行星。
  • 為什麼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的邊緣
    同樣由海王星外天體組成的柯伊伯帶和離散盤與太陽的距離不到奧爾特雲的千分之一。奧爾特雲的外邊緣標誌著太陽繫結構上的邊緣,也是太陽引力影響範圍的邊緣。    奧爾特雲所佔空間極大,外層天體中,大於1公裡的可能有上兆個(萬億個),而絕對星等大於11(即直徑約為20公裡以上)的有幾十億個,各自之間相距數千萬公裡之遙。
  • 為什麼它的存在會導致太陽系災難?
    太陽有一顆伴星的說法由來已久,從X行星搜索到第十大行星,再到後來的第九大行星,最後變成太陽系伴星,這個過程估計大部分朋友都看得一臉懵逼吧,因為這個順序是亂的,而且混亂不堪,但下文嘗試整理一下,讓大家有個簡單的認識!
  • 追尋太陽系最初的樣子
    這項關於太陽系小天體阿羅科斯(Arrokoth,中文名「天涯海角」)形狀形成機制的研究,解釋了這一目前人類近距離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小天體,是如何用一百萬到一億年的時間「瘦身」成現在的扁平形狀的,而該「瘦身」機制可能廣泛存在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小天體形成初期的形狀演化過程中。
  • 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有些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的天文學家,分析了兩個永遠離開太陽系的天體路徑,並確定它們很可能也來自太陽系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