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劇《都鐸王朝》開始

2021-02-07 大西洋小池塘

有一部鼻血的暴力美劇叫《都鐸王朝》,一共四季。故事講訴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時期宮廷的腥風血雨和愛恨情仇。亨利八世是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君主,這部劇可能叫《亨利八世》還更合適一點。


不過,這些都不影響我們了解歷史。更何況劇中男女演員不僅顏值高,演技還爆棚。看這樣的古裝三級片,不,歷史劇,絕對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哈哈哈。



劇中飾演亨八的是帥哥喬納森,暱稱小喬。他在《都鐸王朝》前還和周潤發一起演過《黃石的孩子》,這是一部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二戰電影,很多年前在國內上映,曾經看過幾遍,感人。



亨八的第二位王后安妮•博林的扮演者是娜塔莉,就是《權利的遊戲》中嫁給殘暴小國王喬佛裡那位高庭玫瑰。個人覺得《都鐸王朝》中她的演繹更是入木三分,當然也有可能是由於戲份更多更容易發揮。


都鐸的英文是Tudor,在中國它有一個更為知名的翻譯——帝舵。這是一款創立於1930年的瑞士手錶品牌,在國內很多商場都有專櫃。


它的靈感,正是來源於這個大名鼎鼎的都鐸王朝,所以這個手錶的系列都是王子公主什麼的,連Logo都是來源於都鐸家族的玫瑰。



都鐸王朝的開創者是亨利八世的爸爸亨利七世。


英國歷史上有8個叫做亨利的國王。莎士比亞就曾經寫過亨利四部曲,從亨四、亨五、亨六,到亨八。還是那句話,名字一樣的不一定有關係,數字連著的也不一定是先後順序。


亨利七世和亨利六世中間就隔離一個朝代,三個國王和25年時間。


在亨利七世奪取王位之前,英國一直在打仗。先是和法國的百年戰爭,然後是被稱玫瑰戰爭的30年內戰。而這兩場戰爭的好處是把人,特別是把貴族都打光了。所以亨利七世上位時,國家基本上算是比較好管理了。



亨利七世精勵圖治24年,到王位傳到亨八手裡時,家境已經比較殷實了。亨八一生都在為生兒子而努力,最後得了一兒兩女,愛德華、瑪麗和伊莉莎白。他們都在亨八之後當上了國王。




都鐸王朝雖然歷時不長,但卻非常之重要!

 

正是在這個朝代,英國開始了宗教改革、海外擴張和文藝復興,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的轉型。都鐸王朝承前啟後,為英國積累了原始資本,是英國崛起的基礎。


宗教束縛是英國崛起道路上的第一隻攔路虎。不過,經過都鐸王朝三代國王的努力,它被徹底打到了(復闢的瑪麗也算)。


相比其他國家的宗教改革,英國的宗教改革很溫柔,連大規模流血事件都不多。


法國就曾發生過「聖巴託羅繆之夜」的大屠殺,光一晚上就殺了好幾千人,極其血腥。


在英國,就算是血腥瑪麗,記錄下來燒死的也就是300多號人,這在宗教改革這種大事裡,已經是非常低調了。不過瑪麗運氣不好,得了這名號被歷史銘記。



在當時天主教和新教水火不容的時候,英國在兩者之間走了一條中間道路,和稀泥水平可見一斑。


要知道,新教和天主教在對聖經的理解是有很大區別的。英國在宗教教義上採用了新教的,而在宗教儀式上又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傳統。這樣,兩個教派都兼顧到了,高明吧。


在英國看教堂就能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英國國教教堂,屬於新教教堂,但它不像一般的新教教堂那麼素淨(素淨就是基本啥都沒有),而是和天主教教堂一樣富麗堂皇(腦補巴黎聖母院)。



正是這兩點,讓英國的宗教改革避免了分裂和內戰的可能性。而經歷改革後,英國才逐漸變成真正的獨立國家。強大的集中王權讓英國大膽地走向海洋,才有了後來的日不落帝國。


掀翻了攔路虎,現在可以開始擴張了。擴張需要錢,宗教改革收回來那些還遠遠不夠啊,怎麼辦呢?


來來來,股份制公司和大三角貿易了解一下。

如果只在英國(當時還只有英格蘭)這個彈丸小國呢,基本上是不會有什麼發展的。英國人把目光放在了海那邊的陌生世界。


問題是,出海有風險,航海家(海盜)死了不要緊,投進去的錢沒了可血本無歸啊。於是,英國人絞盡腦汁,發明了一個新的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這就是股份制公司。


在海外擴張的過程中,英國的幾家巨型公司成為了重要的載體。



1553年血腥瑪麗統治時期,英國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大型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公司讓每個人都投一點,要賺大家一起賺,要虧也不至於讓單個投資者萎靡不振,科學吧。


為什麼叫莫斯科公司呢?話說當年,有一批異想天開的英國人,駕著他們木頭帆船,想要開發一條穿過北極,通往中國的新航線。結果自然是悽慘,任務失敗了,統統葬身大海。但有一艘船陰差陽錯到了當時與世隔絕的俄羅斯,從而獲得了和俄羅斯通商的權利。後來這家公司就壟斷了和俄羅斯的貿易,故名莫斯科公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冒險精神還是要有,不然你根本不知道未知的世界到底有什麼?



伊莉莎白時期的1581年,英國又成立了利凡特公司。因為嘗到了甜頭,大家紛紛投資,這家公司成立的資產規模比莫斯科公司更大,壟斷的是整個中東北非的貿易。


當然這中間,最有名的就是1600年成立的東印度公司了。東印度公司壟斷的是和東方國家的海路貿易。


這三家公司線分別從北線、中線和南線進行貿易擴張。一方面把遙遠地區的財富和商品不斷地帶回英國,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把英國的影響投放到遠方,英國的海外貿易和殖民就這樣迅速地發展起來。

 英國的大三角貿易以及北美殖民地(後來的美國),也是在都鐸王朝時期建立起來的。


有了公司制度的保障,三角貿易中各路豪傑紛紛解囊投資,連伊莉莎白女王都出資入了大股,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大三角貿易就是黑奴貿易,是16-19世紀,歐洲商人在美洲、非洲和歐洲這三個地區之間搞貿易。這三個地區連起來,正好是一個三角。


歐洲商人把工業品、朗姆酒、槍枝從歐洲運到非洲,這些東西賣了以後,就地換成黑人奴隸。

把黑人奴隸從非洲運到美洲,賣掉以後,購買美洲生產的糖、菸草和白銀。


雖然當時歐洲很多國家都在做這個生意,但是大局觀和制度優勢讓英國在這一波搶佔先機並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就這樣,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建立了海上霸權,從此邁入新時代。



宗教改革和海外擴展直接促進了當時英國的文化發展。這個很好理解,生活穩定了也有錢了嘛,就開始重視思想建設了。


《烏託邦》的作者託馬斯•摩爾、哲學家培根(不是那塊肉)、大名鼎鼎莎士比亞都是生活在都鐸時期。


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以及伊莉莎白一世等國王也自己著書或者搞翻譯,他們的一些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好了,都鐸王朝重要人物的都齊了(莎士比亞以後再寫),相關連結在下面,自己點擊查看。


—— END ——


撰文:Tanya/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認知有限,歡迎交流指正,微信號Tanya120

浩瀚寬廣如大西洋

情趣盎然如小池塘

 長按二維碼,聊生活,看世界 




相關焦點

  • 美劇《都鐸王朝》人物賞
    ,堪稱「史上最暢銷的歷史小說」。羅伯特•鮑特編劇的電影《四季之人》(A Man for All Seasons)(獲六項奧斯卡獎)中克倫威爾則成了野心勃勃的大反派,是葬送託馬斯•莫爾的元兇,該劇後來在百老匯也上演過。
  • 【影評】BBC美劇《都鐸王朝》系列
    以答主對歷史上的都鐸王朝有限的認知來看,《都鐸王朝》連續劇對歷史的還原度是相當之高的。
  • 美劇《都鐸王朝》背後真實的歷史(一)
    作為同樣的追美劇狂人,本人對付這些年輕人當然不在話下。但是對那些不看美劇的神父和修士來說,這就有點勉為其難了(畢竟美劇多為成人限制級)。但是不可否認,畢竟現在這種文化佔了主流。美劇雖然是參考了歷史,但是畢竟戲說誇張的部分佔多,不是完全真實的東西。
  • R級別《都鐸王朝》85%劇情尊重歷史
    在前幾期的報導中,我們已經從題材內容、表演模式、編劇及主演等方面宏觀地剖析了美劇的魅力所在,現在我們要從更細微的角度入手,帶您審視十年來不同題材的美劇經典佳作,共同回味美劇的繁榮時代。那麼,就讓我們先從歷史劇《都鐸王朝》說起……《時代周刊》曾刊文稱:「如果16世紀有八卦小報,亨利八世一定是每期的封面人物。
  • 尺度不輸《權遊》,限制級史詩美劇《都鐸王朝》:殺妻狂的羅曼史
    今天介紹的就是「小玫瑰」的早期成名作,另一部史詩類美劇:《都鐸王朝》這部由showtime出品的美劇總共四季,在豆瓣上都有著不低的評分。這是一個因作品大尺度而出名的電視臺,如果說小黃臺HBO是美劇中的尺度老司機,那showtime基本就屬於秋名山車神的級別。HBO的《權遊》東減一下西減一下,至少還能看;而showtime的某些作品,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減,基本就剩片頭片尾了言歸正傳。
  • 【劇評】亨利八世的六朵花——美劇《都鐸王朝》
    ,《都鐸王朝》連續劇對歷史的還原度是相當之高的。因此在歷史愛好者眼中,《都鐸王朝》連續劇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更直觀地認識那段血腥肥皂劇般的宮廷歷史以及陰暗的政治權謀。《都鐸王朝》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無論是主演還是配角,他們在演繹歷史人物時都展現了自己的精湛演技。有的時候甚至不需要臺詞,一顰一笑甚至輕微的眉毛聳動,都能帶出一連串的好戲來。
  • 《都鐸王朝》全四季
    這位國王可謂都鐸王朝的靈魂人物,從政治貢獻到豐富的個人生活,給正史官和八卦戲劇文學家們都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政教權收歸國王一人所有算是他最大的政績了吧,英格蘭新教的誕生使得英國成為歐洲率先脫離天主教廷幹涉的新鮮土壤,這是否為今後工業革命誕生於英國奠定了理論基礎呢?
  • 《都鐸王朝 第四季》都鐸落幕 王朝開始
    寫在前面吧,事實上亨利八世死後,都鐸王朝的好戲才剛剛開場,然而受限於時代背景、受眾的文化程度以及劇組的追求和預期,將此系列的重點放在了亨利八世和他的女人們身上,就如同大陸層出不窮的套殼宮廷戲上。當然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開始,相信如果世界依舊和平,將來還是會有對那個轟轟烈烈的大時代解讀更深刻的劇本出現。
  • 《都鐸王朝 第四季》習慣
    昨天晚上撐住困意,看完了「都鐸王朝」,終於,看完了。心裡洋溢著快樂,以及,淡淡的憂傷。因為喜歡伊莉莎白一世,所以去探尋屬於她的時代,於是看了這部美劇。但凡涉及歷史的電視劇,即便是美國人來拍,沒有懸疑,沒有科幻,沒有動作,自然還是無聊寡淡得如同白開水。所以這四季電視劇,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它看完。
  • 都鐸王朝 House of Tudor
    最終選擇「都鐸王朝」,因為這是很多人最感興趣的一段英國史(畢竟有電視劇加持);其二是,確實這個朝代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且對英國歷史影響深遠。也希望之前對英國歷史不感興趣的朋友,能因碰巧看到這些文章,而對這個國家產生一點兒好奇。這個系列我計劃分四個大塊來寫:亨利七世(含都鐸王朝的建立背景)、亨利八世、瑪麗一世(含愛德華六世的短暫執政)、以及伊莉莎白一世。
  • 都鐸王朝那些事之:16世紀英國國王是這樣寫情書的
    這些高大上的東西咱們今天不談,咱們「不談政治只談風月」,來八卦八卦這「廣闊瑰麗的都鐸王朝」究竟「暗潮了什麼洶湧的宮廷鬥爭」。都鐸王朝那些事兒(一)先說都鐸王朝的開端者歐文·都鐸。這位都鐸家的年輕人出身威爾斯的仕紳家庭(也就是說他根本不是「英格蘭人士」)。
  • 《都鐸王朝》1-4季未刪減版,英劇裡的激情劇!
    需要資源的關注我們 回復  都鐸王朝
  • 比《甄嬛傳》更殘酷:《狼廳》背後的都鐸王朝血腥情仇史
    tips: 點擊關註上方藍字「牆不住的美劇迷」,或點擊文尾二維碼,輕鬆獲取更多有趣英美影視資訊都鐸王朝的那些事兒又被搬上屏幕
  • 都鐸王朝The Tudors第一至四季高清美劇中文字幕
    《都鐸王朝》和《金色年代》的劇作者麥可赫斯特說,「亨利因為愛上一個女人而毀了英國的歷史。」由於風騷的安妮博林不停煽動亨利休掉他的第一任妻子凱薩琳,亨利在凱薩琳的天主教和安妮的新教信仰之間搖擺,整個國家的信仰也被這位專制君主的欲望所左右。他是睿智的知識分子《都鐸王朝》不是一部《絕望的「宮廷」主婦》或者《白宮群英》。
  • 【英國歷代君主】都鐸王朝君主
    THE TUDORS都鐸王朝關於這段歷史的美劇英劇很多,比如《都鐸王朝》《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狼廳》《伊莉莎白一世》《風中的女王》等等,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噢/winkThe Dudors 劇照HENRY
  • 都鐸王朝之母瑪格麗特如何幫兒子登上王位?
    紅玫瑰代表蘭開斯特王朝,白玫瑰代表約克王朝。在戰爭中,支持蘭開斯特家族的埃德蒙·都鐸被約克軍所俘,1456年死於獄中。這時,瑪格麗特·博福特還懷著七個月的身孕,於是埃德蒙·都鐸的弟弟賈斯珀·都鐸承諾保護這位年輕的寡婦。1457年,瑪格麗特·博福特生下了她此生唯一的孩子亨利·都鐸,也即未來的亨利七世。
  • 試讀:空王冠: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的崛起
    「玫瑰戰爭」的概念,以及更重要地,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崛起之間的關係,到16世紀初已經人盡皆知。這種概念能夠留存至今,因為它提供了一種簡單的、強有力的敘述:這個故事把世界簡化為非黑即白,或者說非紅即白。它含蓄地為都鐸王朝的王位主張權作了辯護。
  • 《都鐸王朝 第四季》國王愛蕩婦
    四季的都鐸王朝看過後如過春、夏、秋、冬四季。六位王后中死了的四位也如四季那般,如夏天一樣絢爛張揚的安妮·博林,若春天一般單純放蕩的凱薩琳·霍華德,如秋日一樣高雅睿智的簡·西摩,若冬日一般冷靜隱忍的阿拉貢的凱薩琳。如四季輪替一樣也昭示了她們命運的必然。當然她們的命運都離不開這位貪婪、善變、疑心猜忌的國王亨利·都鐸。其實國王只愛蕩婦,但是他的虛偽讓他不得不在適當的時候與蕩婦說再見。
  • 《都鐸王朝 第四季》歷史的言情劇
           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看完《都鐸王朝》,時間那麼長,不代表不精彩,相反,我覺得好極了。這是一個戲劇的時代,一個繁盛的時代,一個腐朽的時代。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我是為了喬納森才看這部劇的,而這也是支持我看完整部劇的動力之一。
  • 《都鐸王朝 第四季》都鐸王朝,回憶凱薩琳霍華德
    都鐸王朝,回憶凱薩琳霍華德《都鐸王朝》讓我認識英國,認識一個偉大的君主和他的帝國。亨利八世,偉大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父親。他一生擁立六位皇后,交媾無數情婦,誕下無數私生子,一生盼望皇后為他誕下兒子,繼臨帝位,卻只有簡·西摩(第三位皇后)產下一子,而皇后因產褥熱而死。這個男人,這一生擁有無數傳奇,卻在婚姻上有太多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