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都鐸王朝》背後真實的歷史(一)

2021-02-11 天天美劇

(編者按:記得某次和大學生們的交流會上,那些年輕人居然一直拿美劇當歷史說事。本人當時就有點哭笑不得,但是也無可奈何。作為同樣的追美劇狂人,本人對付這些年輕人當然不在話下。但是對那些不看美劇的神父和修士來說,這就有點勉為其難了(畢竟美劇多為成人限制級)。


但是不可否認,畢竟現在這種文化佔了主流。美劇雖然是參考了歷史,但是畢竟戲說誇張的部分佔多,不是完全真實的東西。例如電影裡可以用胸口堵槍眼,或是中了幾槍還不倒,反映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但實際中誰敢英雄一下試試看?機槍一發子彈槍口動能達到了15000焦耳以上,一發就可以把人打成兩段!!!


再加上西方電影界公認的PC——政治正確性(Political Correctness) 導致很多拍出來的東西,幾乎90%以上都是被扭曲了的歷史,價值觀也是明顯的錯誤。可偏偏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吃這套,讓人如之奈何?


所以近期專門轉載一系列文章,談談美劇《都鐸王朝》背後真實的歷史。同時也希望我們的神父修士們,通過本文多少了解一下相關歷史背景知識,畢竟現在年輕人的思維模式和以前是大不一樣了。

1509年4月21日,18歲的亨利八世登上王位。那時,亨利八世是個體格健壯、身材修長、活力四射的美男子。他擅長騎馬、打獵、網球以及其他一切體育運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亨利八世都被英國人視為男性陽剛魅力的象徵。很顯然,年輕的雄獅不會甘於獨身的寂寞。6月11日,就在他的父親去世後還不到兩個月,亨利八世結婚了。


  
  如同大多數人預料到的那樣,王后是年方24歲的阿拉貢的凱薩琳。阿拉貢的凱薩琳是西班牙人,父母——阿拉貢的費爾南德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爾一世分別是西班牙兩個最強大的王國的君主;正是他們的結合才完成了西班牙的統一。凱薩琳的家庭對她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先,她的父母,尤其是她的母親伊莎貝爾女王,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天主教信仰伴隨了凱薩琳一生。在她最困難的時期,她也始終得以保持王室公主的尊嚴和體面,不屈不撓地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不能不說與她堅定的天主教信仰有關。其次,她的父母都是野心勃勃、目光遠大的君主。他們不滿足統治偏安歐洲西南一隅的西班牙,而希望把西班牙變成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於是,凱薩琳和她的哥哥姐姐們就成了他們重要的棋子;一俟成年,王子和公主們將肩負起聯姻的重任。如果要想成為合格的國王和王后,他們就必須從小接受嚴格的訓練。凱薩琳在亨利八世的六個妻子中文化水平和政治素養都是首屈一指的,不能不歸功於她成功的幼年教育。



  最重要的影響來自於伊莎貝爾和費爾南德的關係。由於西班牙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和地方意識,儘管兩位君主已經結為了夫妻,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在各自國家內部的事務上仍享有很大的獨立自主權。這種獨特的聯合王國的運行模式,使伊莎貝爾和費爾南德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伊莎貝爾並不因其女人的身份而屈從於費爾南德。相反,她在國家事務上享有很大的權力。這種夫妻關係影響到凱薩琳日後在英國的作為。她不僅是英國國王的妻子,還敢於為了自己的信念與國王抗爭。
  
  1501年11月14日,凱薩琳在英國的聖保羅大教堂與英國王儲阿瑟結婚。阿瑟是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七世的長子,比凱薩琳小1歲。有關他們倆的結合,在他們尚蹣跚學步時就開始談判了。阿瑟是個身體虛弱的年輕人,但作為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莉莎白的長子,他是英國王位的頭號繼承人。凱薩琳與阿瑟的結合,可以鞏固英國與西班牙的同盟關係,使都鐸王朝和特拉斯塔瑪拉王朝能夠聯手抵禦共同的敵人——法國。
  
  婚禮上還發生了一件頗為耐人尋味的事情。凱薩琳是由阿瑟的弟弟亨利牽著,步入教堂的。這一幕似乎暗示了這對叔嫂日後的結合。


  婚後不久,阿瑟和凱薩琳就被送到了威爾斯邊境的拉德洛城堡。作為英國王儲,阿瑟的正式頭銜是威爾斯親王。這就意味著,他必須作為他父親的欽差前往威爾斯,代表英國王室統治那裡。拉德洛城堡坐落在一個氣候寒冷潮溼的地方。王儲夫婦又是在隆冬時節造訪那裡的。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不久,城中疫病流行,凱薩琳和阿瑟都染上了重病。凱薩琳後來痊癒了。不幸的是,虛弱的阿瑟在1502年4月2日去世了。

  17歲的凱薩琳成了未亡人,而她11歲的小叔子亨利在第一時間成為了新的王位繼承人。凱薩琳的未來在一夕之間變得撲朔迷離。按照費爾南德和伊莎貝爾的想法,他們當然希望女兒能回來,以便按照西班牙的利益為她重新選擇一個丈夫。但亨利七世並不這麼想。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的公主奇貨可居,倘若被許配給敵國,他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更重要的是,凱薩琳結婚時西班牙許諾的大批嫁妝還沒運到。如果讓凱薩琳就這樣回去,豈不便宜了西班牙?
  
  亨利七世最初的想法是讓凱薩琳嫁給新王儲亨利,西班牙也對此表示了同意。可這必須得到羅馬教廷的批准。因為依照《舊約;利未記》的說法,一個男人不能娶他兄弟的遺孀,否則他們將受到沒有子嗣的懲罰。不過,這裡面包含了一個重要的隱藏條件:一樁婚姻惟有在夫妻已經發生過關係的情況下才能被視為有效婚姻。也就是說,倘若阿瑟和凱薩琳沒有發生過關係,亨利娶凱薩琳就不存在問題。
  
  於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被提出來了:阿瑟到底有沒有和凱薩琳發生了關係。英國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中世紀貴族十五歲之前結婚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何況,如果阿瑟結婚六個月還沒有和凱薩琳圓房,必會招致世人的恥笑。英國人當然不能允許這種侮辱他們前王儲的事情發生。他們甚至拿出凱薩琳早逝的哥哥胡安的例子來暗示這對夫妻已經圓房:傳言胡安正是因過於頻繁的性生活才在婚後六個月就去世了。但是,凱薩琳的女官們卻堅決否認這種說法。她們認定,阿瑟死時凱薩琳仍是處子之身。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各執一詞。不過,王室和教會自然不會被這個問題縛住手腳。不管兩人是否已經有過夫妻之實,只要羅馬教廷頒布特許令,凱薩琳就能與亨利合法地結為夫妻。當時,法國已經入侵義大利,對教皇的領地虎視眈眈。羅馬只有依靠別國才能遏制法國的野心,因此教皇對英西聯盟大加鼓勵,在第一時間送上了特許令。有了教皇的特許令,亨利便向寡嫂求婚。1503年6月,兩人訂婚,凱薩琳的未來再次變得光明起來。皆大歡喜時,阿瑟的性能力也被拋諸腦後。只是令眾人沒有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後,這個問題將被再次提出來,並成為主宰英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砝碼。
  
  不過,亨利八世的年齡是個問題,他才12歲。按照約定,兩人將在兩年後完婚。這一等就等出問題了。1504年,凱薩琳的母親伊莎貝爾去世,她的姐姐胡安娜繼承了卡斯蒂利亞王位。胡安娜早就瘋了,她的丈夫菲利普——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子、尼德蘭大公便從布魯塞爾帶來了大批廷臣,準備接管卡斯蒂利亞。另一方面,伊莎貝爾的去世使費爾南德對卡斯蒂利亞的影響力驟減。因為按照法律規定,費爾南德對卡斯蒂利亞的統治權來自於伊莎貝爾,所以伊莎貝爾一死,他就無法名正言順地幹預朝政了。野心勃勃的費爾南德顯然不願老老實實地只當阿拉貢國王,於是便和女婿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直到1506年菲利普暴死,費爾南德才名正言順地掌握了卡斯蒂利亞。再次統治全西班牙的費爾南德還有一個心病。他和伊莎貝爾只生育了一個兒子胡安,可胡安婚後六個月就死了,沒有留下一男半女。費爾南德不願意自己死後把王位傳給哈布斯堡家族的外孫。1505年,他娶了自己同父異母姐姐、納瓦拉女王埃莉諾的孫女熱爾曼娜德富瓦,期望能生下一個男孩。
  


  西班牙國內局勢的變動使費爾南德無暇理會在英國守寡的女兒。亨利七世察覺到西班牙撲朔迷離的未來,對迎娶凱薩琳所能獲取的政治利益也因此產生了懷疑。此外,費爾南德對支付嫁妝並不熱心。他的拖延最終激怒了亨利七世。在亨利七世的授意下,亨利八世突然在1504年宣布取消與凱薩琳的訂婚。
  
  就這樣,阿拉貢的凱薩琳在英國尷尬地生活了五年。亨利七世減少了凱薩琳的衣食,降低了她的生活標準。他聲稱,凱薩琳現在之所以還能生活在英國,完全是由於他的施捨。凱薩琳多次絕望地給父親寫信,請求他解決自己的困境,但費爾南德置若罔聞。據說,西班牙公主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帶領宮女們刺繡裁衣,以換取可以維持溫飽的衣物。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即使在這樣艱難的處境裡,凱薩琳仍然保持了一位公主應有的體面和尊嚴,堅定從容地與形形色色的人周旋。

  1509年4月21日,亨利七世的死亡終於給凱薩琳帶來了希望。長久以來,宮廷中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便是,王儲亨利愛上了凱薩琳,只是懾於國王的威嚴不敢採取行動罷了。現在,橫亙在兩人之間的唯一障礙消失了,凱薩琳只需等待她的白馬王子來迎娶她了。
  
  6月11日,亨利八世和凱薩琳結婚。這真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不但符合英國和都鐸王朝的利益,而且也滿足了這對男女互相愛慕的心情。很快,凱薩琳懷孕了,但是次年年初,她流產了。
  
  這次流產只是凱薩琳近十年生育生涯中無數次失敗妊娠和分娩的頭一次。凱薩琳很容易受孕,頭幾年,她幾乎年年懷孕。但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卻很困難。1511年元旦,她曾生下康沃爾公爵亨利,但這個孩子只活了一個多月就死了;1514年,她又生下了一個男孩,可這個孩子還沒他哥哥長壽。她唯一的一次成功生育是在1516年2月18日,那是她和亨利八世唯一的孩子瑪麗,但只是個女兒。
  


  與內室裡的失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在朝廷裡的成功。凱薩琳受到的教育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完全符合人們心目中國母的形象,而且它們是那麼地自然,毫無任何矯揉造作之嫌,仿佛她生來就是個王后。她像許多王后一樣,承擔起公益事業方面的責任。她向窮人布施,人們都感念她的恩德,她得到了英國全體國民的愛戴。
  
  此外,婚後的頭幾年,她成功地維護了英西同盟。當然,這在更大程度上得益於當時歐洲的局勢。1511年,羅馬教皇號召組成了反法同盟。作為法國的宿敵,亨利八世也加入了反法同盟。1513年6月,他率軍前往多佛,準備入侵法國。臨行前,他宣布,在他不在國內的時候,凱薩琳將作為攝政統治英格蘭。凱薩琳很快遇到了考驗。法國的盟國、英國的宿敵蘇格蘭應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的要求,在亨利八世攻打法國的時候出兵英國。凱薩琳派薩裡伯爵託馬斯霍華德(後來的第二任諾福克公爵)領兵北上,9月9日爆發了弗洛登戰役。蘇格蘭慘敗,國王詹姆士四世(亨利八世的姐夫)陣亡。英軍奪取了他的血衣,作為戰利品送往倫敦。
  
  亨利八世在法國也取得了勝利。他佔領了兩座城市,迫使法軍撤退。10月,他回到英國。年輕的夫妻取得了各自的成功,在重逢的時刻分享對方勝利的喜悅。
  
  當然,亨利八世不可能因為凱薩琳的緣故就一直維持與西班牙的同盟關係。事實上,在外交政策方面,凱薩琳並沒有發揮太多的作用。

  亨利八世知道,歐洲大陸的戰爭是圍繞法國和西班牙-奧地利展開的,而英國必然會成為兩大對立陣營你爭我奪的盟友。對於這種漁翁之利,亨利八世顯然是樂於坐享其成的。可是,法國和西班牙也並非一直敵對。1513年,就在亨利回國後不久,費爾南德二世違背了英西盟約,單獨與法國講和。亨利八世大怒,決定給費爾南德一個教訓。他轉而與法國修好,還不顧妹妹瑪麗的強烈反對,把她嫁給了垂垂老矣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
  
  英法結盟的背後有一隻手在不遺餘力地運作著。這就是亨利八世早期的寵臣沃爾西主教。據說,沃爾西的父親是個屠夫。卑微的出身並沒有埋沒沃爾西的才能。像許多寒門子弟一樣,他進了神學院,然後以牧師的身份走上了仕途。早在亨利七世晚期他就受到了國王的關注。到亨利八世登基,沃爾西受到了加倍的信任。他被任命為林肯主教、約克大主教,又被教皇封為紅衣主教(1515年)。到1523年,他甚至被封為德漢姆主教區的大教長(註:原文是Prince-Bishop of Durham,prince-bishop相當於一般貴族的封地,只不過領地的主人是神職人員。普通主教區的主教、大主教則相當於中央委任的官僚)。

  


  沃爾西成功的秘訣首先在於他的才幹。1513年亨利在法國的勝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沃爾西。正是他在國內的出色表現才確保了軍需供應。更重要的是,沃爾西是個聰明的政客,知道像亨利八世這樣的國王喜歡順從的臣子。入侵法國前,亨利八世兩個重要的大臣——福克斯主教和大法官,都反對跟法國開戰。沃爾西起初也不同意攻打法國,但他善於揣摩上意,附和了亨利的意見,博取了國王的歡心。1515年,失寵的大法官被迫辭職,沃爾西被任命為新任大法官。

  
  就這樣,沃爾西憑著他出色的才能和精明的頭腦,幫助亨利八世周旋於西班牙和英國之間。

1517年,凱薩琳的父親費爾南德去世,他和年輕的後妻熱爾曼娜德富瓦終究沒能生下一個健康的兒子。於是,他17歲的外孫、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子卡爾(按照他統治的不同國家又被譯為查理、卡洛斯、卡洛。依照遵從本國語言發音的翻譯原則,他在神聖羅馬帝國被譯為卡爾五世,在奧地利被譯為卡爾一世,在西班牙被譯為卡洛斯一世,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被譯為卡洛四世,在尼德蘭被譯為查理二世)就從尼德蘭來到了西班牙,繼承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的王位。不過,依照法律,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的合法君主是他的母親胡安娜,只是女王陛下已經瘋了十幾年了。卡爾便以共治者的身份被正式加冕為卡斯蒂利亞國王和阿拉貢國王卡洛斯一世。卡洛斯一世的祖父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只等老皇帝一死,他就將繼承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甚至有可能被選為皇帝。這樣一來,哈布斯堡家族就會對法國形成包圍之勢。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深恐於此,決定與英國結盟。

1518年,雙方訂立盟約,凱薩琳和亨利的唯一的女兒瑪麗與弗朗索瓦的長子訂婚。
  
  1519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終於駕崩了。弗朗索瓦一世立刻展開外交攻勢,謀求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無奈卡洛斯一世更有手段,被選為皇帝卡爾五世。卡爾五世將法國視為心腹之患,藉由與凱薩琳的親戚關係,希望與英國結盟。英法同盟也因兩國傳統的敵對關係而很不牢固。1520年,沃爾西安排了亨利八世與弗朗索瓦一世在加萊的會晤。這次會晤極盡奢華之能事,最後卻演變成了英法兩國君主鬥富的鬧劇。亨利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曾有一次著名的摔跤比賽,一向自視甚高的英國國王卻輸了,亨利自然覺得極丟面子,對英法同盟也不熱心了。當卡爾五世遞來橄欖枝時,他便接納了。
  
  1521年,卡爾五世造訪英國,見到了他未來的新娘——年僅5歲的表妹瑪麗公主。雙方約定,七年後待瑪麗年滿12歲即舉行婚禮。在亨利八世的幫助下,卡爾五世成功地入侵法國,並在1525年的帕維亞之戰中一舉擊潰法軍,俘虜了弗朗索瓦一世。法國為了換回國王,被迫在次年籤訂了《馬德裡條約》,把勃艮第割讓給了西班牙。

1527年,西班牙攻陷了羅馬,囚禁了教皇,卡爾五世的功業至此達到了頂峰,而英西蜜月也到了頭。亨利覺得英國從西班牙的勝利中獲利頗少,1525年與法國修好。作為對英國的回應,1526年,卡爾五世迎娶了另一位表妹、葡萄牙公主伊莎貝爾。
  
  總的來說,從1509年到1525年,凱薩琳在英國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是間接的。她主要的工作依舊是王后傳統的職責——負責管理宮廷,從事慈善公益事業,履行宗教職責等等。只有在亨利八世唯一的一次御駕親徵期間,她才有機會擔任攝政,直接統治國家(當然,在那短短的四個月裡,她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除此之外,她並沒有對英國的政治產生太大的直接影響。英國在這十幾年間頻繁游離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朝秦暮楚。出現這樣的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亨利八世是個強勢的國王。他有自己的見解,不容許他人幹涉自己做決定;他對權力有一種狂熱的痴迷,不容許他人僭越自己的王權。凱薩琳的父母作為雙王共治的平等關係無法在英國重演。我們不得不遺憾地承認,這一階段英國缺乏一個合適的平臺,能夠讓凱薩琳的政治素養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雖然凱薩琳是個完美的王后,但她無法生育一個健康的男孩成為了她最大的失敗。事實上,中世紀的王后最主要的責任就是生育王位繼承人。在最後一次流產後,凱薩琳把全部心血傾注到瑪麗身上,把她當作未來的英國女王來培養。在西班牙,女性繼承王位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在英格蘭,直到亨利八世,卻還從沒出過一位女王。
  
  早在諾曼王朝時期,英國曾有一次機會,可能會出一位女王。那是在亨利一世時,他的兒子早逝,女兒瑪蒂爾達宣稱自己是王位繼承人。可亨利一世死後,繼承王位的卻變成了他的外甥、布魯瓦的史蒂芬。瑪蒂爾達於是和表兄展開了十幾年的內戰,最終達成協議,史蒂芬死後由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的亨利繼承王位。瑪蒂爾達身為出身正統的公主,都未能登上王位,登基疑點重重的都鐸家族又怎能確保瑪麗能繼承王位、順利地統治英國?
  
  都鐸家族三代前只是個威爾斯貴族。亨利七世的祖父娶了亨利五世的遺孀、法蘭西公主伊莎貝爾,稍稍提高了都鐸家族的門第。當時,蘭開斯特家族正與約克家族兵戎相見,玫瑰戰爭正值高潮。隨著愛德華四世的勝利,約克家族君臨天下,把蘭開斯特家族的合法繼承人亨利六世和他的兒子統統殺死,蘭開斯特家族主系就此斷絕。不過,當年蘭開斯特家族的祖先約翰.岡特還有一支後人,是他與情婦凱薩琳.斯溫福德所生。雖然後來他與凱薩琳正式結了婚,孩子也被承認是合法子嗣,但他們仍被剝奪了繼承權,並被冠以博福特的姓氏。亨利七世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就是這些博福特中與蘭開斯特家族血緣最近的一個。藉由母親的家系,亨利七世宣稱自己是蘭開斯特家族的合法繼承人,並在1485年打敗了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然而,都鐸家族的繼承權畢竟是來自早被剝奪了繼承權的博福特家族,所以這個王朝是先天不足,缺乏出身上的合法性。亨利八世比起父親,出身上要好了許多,因為他的母親、約克的伊莉莎白是愛德華四世的長女,約克家族的合法繼承人。因此,亨利八世可以宣稱,經由母親的家族,他的繼承權是完全合法的。然而,即便如此,許多貴族依舊暗中覬覦著王位,企圖奪權。最著名的便是白金漢公爵愛德華.斯塔福德。
  
  白金漢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約克家族一樣,都可以直接上溯到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白金漢家族的祖先是愛德華三世的小兒子格羅塞特公爵。蘭開斯特家族已經絕嗣,約克家族只剩下幾個女兒(約克的女兒們最後嫁人並有後代的只有兩個——伊莉莎白王后和德文伯爵夫人凱薩琳)。除此之外,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就是白金漢家族。所以,白金漢公爵一直覺得都鐸家族竊取了本該屬於他們的王位。亨利八世登基後,對白金漢家族多有打壓,而重用出身貧寒的沃爾西招致了以白金漢公爵為首的一幫貴族的極力反對。亨利知道白金漢公爵多有不滿,便派人暗中收集其罪證。1521年4月,他突然將白金漢公爵召入宮廷,逮捕、審判。一個月後,英國最大的貴族就被斬首了,白金漢家族就此斷絕了。

  除掉了白金漢家族,亨利八世並不能安心。王冠的誘惑太大,即使有白金漢公爵的鮮血在前,其它擁有王室血統的貴族仍會前僕後繼。自己在位時,還能憑藉鐵腕的手段鞏固統治;可瑪麗——一個柔弱的女人,怎能對付得了這群虎狼之輩?
  
  1525年,英國宮廷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亨利八世冊封自己的私生子亨利.菲茨羅伊為里奇蒙公爵。亨利.菲茨羅伊的母親伊莉莎白.布朗特是宮中的一名女官,1519年生下亨利八世的這個私生子。亨利.菲茨羅伊的降生無異於給了凱薩琳王后一記響亮的耳光,但亨利八世卻欣喜若狂。亨利.菲茨羅伊是唯一得到亨利八世承認的私生子,現在他還成為了英國最大的貴族。冊封亨利.菲茨羅伊給全國傳遞了一個信號,國王很看重這個私生子,不排除想以他為繼承人的計劃。
  


  不過,亨利八世還是顧慮重重。如果說瑪麗無法壓制住貴族的野心僅僅因為她是個女人,那麼亨利.菲茨羅伊就更加無法掌控局面了。他的私生子出身會給虎視眈眈的貴族們提供一個叛亂的絕好藉口,到那時,說不定都鐸王朝會傾覆得更快。於是,他辦了第二件事,把瑪麗送到了威爾斯的拉德洛城堡。1501年,時任威爾斯親王的阿瑟也去了拉德洛城堡;時隔24年後,瑪麗被送往拉德洛城堡暗示了亨利八世對她王儲地位的一種承認。在象徵英國國王代表和英國王儲地位的拉德洛城堡,年僅9歲的瑪麗公主建立了自己的宮廷。她甚至被人們稱為「威爾斯女親王」。
  
  這兩件截然相反的事卻在1525年同時發生,本身就說明了英國王位繼承曖昧不明的局面。亨利八世此時想必也是猶豫不決。私生子不是合法子嗣,會給貴族送上叛亂的口實;女兒終究是柔弱的女性,無法控制住貴族的野心。凱薩琳已經40歲了,不但無法生育,而且芳華已逝。年齡的差距在這個時候顯出它的劣勢來了。34歲的亨利八世精力旺盛,四處留情。凱薩琳的不育更給了他偷情的藉口。他不但和伊莉莎白.布朗特生有一子,瑪麗.博林的一雙兒女也傳言是他的孩子。其它沒有生育的情婦還包括安妮.斯塔福德、瑪麗.謝爾頓等等,至於那些沒有留下姓名的露水情緣更是數不勝數。這樣的婚姻,早已是危機四伏。更不用說在1526年,他遇到了一個危險的女人——安妮.博林。

如何看美劇最新劇集?

關注天天美劇資訊:ttmj007

回復想看的劇集名字

今日更新

如有發現失效連結請及時反饋給我們

《CSI紐約》【完整版】

《CSI邁阿密》【完整版】

《豪斯醫生》【完整版】

《法律與秩序》【完整版】

《監獄風雲》【完整版】

《邪惡力量》【完整版】

《權利的遊戲》【完整版】

《黑吃黑》【完整版】

《生活大爆炸》【完整版】

《行屍走肉》【完整版】

《妙女神探》【完整版】

《血族》【完整版】

《監獄風雲》【完整版】

關注天天美劇資訊:ttmj007


相關焦點

  • R級別《都鐸王朝》85%劇情尊重歷史
    在前幾期的報導中,我們已經從題材內容、表演模式、編劇及主演等方面宏觀地剖析了美劇的魅力所在,現在我們要從更細微的角度入手,帶您審視十年來不同題材的美劇經典佳作,共同回味美劇的繁榮時代。那麼,就讓我們先從歷史劇《都鐸王朝》說起……《時代周刊》曾刊文稱:「如果16世紀有八卦小報,亨利八世一定是每期的封面人物。
  • 美劇《都鐸王朝》人物賞
    2009年10月《狼廳》獲布克獎後,次年3月又捧得全美書評人協會獎,對於一本大部頭的歷史小說來說,同時包攬大英國協及北美大陸英語文壇兩項最權威的文學獎項實屬不易,而且,該書還創造了多項銷售奇蹟:至2010年7月,其精裝本在英國已售出21萬5千冊,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引進版權,總計銷量超過20萬冊,堪稱「史上最暢銷的歷史小說」。
  • 從美劇《都鐸王朝》開始
    有一部鼻血的暴力美劇叫《都鐸王朝》,一共四季。故事講訴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時期宮廷的腥風血雨和愛恨情仇。亨利八世是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君主,這部劇可能叫《亨利八世》還更合適一點。不過,這些都不影響我們了解歷史。更何況劇中男女演員不僅顏值高,演技還爆棚。看這樣的古裝三級片,不,歷史劇,絕對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哈哈哈。
  • 【影評】BBC美劇《都鐸王朝》系列
    以答主對歷史上的都鐸王朝有限的認知來看,《都鐸王朝》連續劇對歷史的還原度是相當之高的。
  • 《都鐸王朝》全四季
    不得不說,影視劇的藝術展示手法讓我對浩瀚英格蘭歷史中的亨利八世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這也正是我看歷史劇的目的。這位國王可謂都鐸王朝的靈魂人物,從政治貢獻到豐富的個人生活,給正史官和八卦戲劇文學家們都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政教權收歸國王一人所有算是他最大的政績了吧,英格蘭新教的誕生使得英國成為歐洲率先脫離天主教廷幹涉的新鮮土壤,這是否為今後工業革命誕生於英國奠定了理論基礎呢?
  • 【劇評】亨利八世的六朵花——美劇《都鐸王朝》
    ,《都鐸王朝》連續劇對歷史的還原度是相當之高的。很多劇情都生動再現了亨利八世時代流傳下來的諸多歷史真相以及被採用的論述。因此在歷史愛好者眼中,《都鐸王朝》連續劇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更直觀地認識那段血腥肥皂劇般的宮廷歷史以及陰暗的政治權謀。《都鐸王朝》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無論是主演還是配角,他們在演繹歷史人物時都展現了自己的精湛演技。有的時候甚至不需要臺詞,一顰一笑甚至輕微的眉毛聳動,都能帶出一連串的好戲來。
  • 比《甄嬛傳》更殘酷:《狼廳》背後的都鐸王朝血腥情仇史
    tips: 點擊關註上方藍字「牆不住的美劇迷」,或點擊文尾二維碼,輕鬆獲取更多有趣英美影視資訊都鐸王朝的那些事兒又被搬上屏幕
  • 《都鐸王朝 第四季》歷史的言情劇
           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看完《都鐸王朝》,時間那麼長,不代表不精彩,相反,我覺得好極了。這是一個戲劇的時代,一個繁盛的時代,一個腐朽的時代。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我是為了喬納森才看這部劇的,而這也是支持我看完整部劇的動力之一。
  • 尺度不輸《權遊》,限制級史詩美劇《都鐸王朝》:殺妻狂的羅曼史
    今天介紹的就是「小玫瑰」的早期成名作,另一部史詩類美劇:《都鐸王朝》這部由showtime出品的美劇總共四季,在豆瓣上都有著不低的評分。這是一個因作品大尺度而出名的電視臺,如果說小黃臺HBO是美劇中的尺度老司機,那showtime基本就屬於秋名山車神的級別。HBO的《權遊》東減一下西減一下,至少還能看;而showtime的某些作品,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減,基本就剩片頭片尾了言歸正傳。
  • 《都鐸王朝》1-4季未刪減版,英劇裡的激情劇!
    需要資源的關注我們 回復  都鐸王朝
  • 《都鐸王朝 第四季》習慣
    昨天晚上撐住困意,看完了「都鐸王朝」,終於,看完了。心裡洋溢著快樂,以及,淡淡的憂傷。因為喜歡伊莉莎白一世,所以去探尋屬於她的時代,於是看了這部美劇。但凡涉及歷史的電視劇,即便是美國人來拍,沒有懸疑,沒有科幻,沒有動作,自然還是無聊寡淡得如同白開水。所以這四季電視劇,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終於將它看完。
  • 《都鐸王朝 第四季》歷史中所謂的香豔
    看了都鐸王朝看了隔壁bbc拍的狼廳,感覺美劇的演員真養眼,但是還是英劇更接近歷史畫像。  本知道歐洲宮廷史不乏香豔橋段,但是借英倫之風反覆演繹回味最具戲劇性的大概還是亨利八世的故事。  其實這部戲人物刻畫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將香豔情史和一系列如瘟疫、宗教改革以及戰爭相結合。
  • 都鐸王朝 House of Tudor
    最終選擇「都鐸王朝」,因為這是很多人最感興趣的一段英國史(畢竟有電視劇加持);其二是,確實這個朝代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且對英國歷史影響深遠。也希望之前對英國歷史不感興趣的朋友,能因碰巧看到這些文章,而對這個國家產生一點兒好奇。這個系列我計劃分四個大塊來寫:亨利七世(含都鐸王朝的建立背景)、亨利八世、瑪麗一世(含愛德華六世的短暫執政)、以及伊莉莎白一世。
  • 歷史劇︱《狼廳》:都鐸王朝男人們的「宮鬥」
    按:這是一個歷史學者觀影追劇的小系列。2019年5月22日,英國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宣布,希拉蕊·曼特爾都鐸王朝三部曲的終篇《鏡與光》(The Mirror and the Light)即將在2020年3月與讀者見面。
  • 【歷史人物評析】都鐸王朝驚鴻一瞥的瑪麗·博林
    瑪麗·博林雖然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遠沒有妹妹安妮
  • 都鐸王朝The Tudors第一至四季高清美劇中文字幕
    一個英俊富有魅力的年輕明星厭倦了他的婚姻,成天為沒有子嗣憂慮,於是選擇尋歡作樂、聲色犬馬———如果這讓你想起的是《明星夥伴》(美國HBO電視網熱播劇集),那麼調整你的歷史坐標吧,再往前移個500年。他是有殺妻欲的偏執狂,與人們從歷史書上獲得的關於肥胖的亨利八世的印象不同,如果16世紀有八卦小報,他肯定是每一期的封面明星。對於喜歡歷史更有趣一面的普通觀眾而言,沒有比年輕的亨利八世更合適的人選了。他簡直是一個閃著耀眼光芒但充滿危險氣息的搖滾明星,他聰明,有魅力,後來則成了一個有殺妻欲的偏執狂,為求子嗣而娶了六位妻子。
  • 都鐸王朝那些事之:16世紀英國國王是這樣寫情書的
    2012年布克獎獲獎小說,史上最暢銷歷史小說《狼廳》續集,「都鐸三部曲」第二部, 寫盡英國歷史上最華彩的篇章,廣闊瑰麗的都鐸王朝,暗潮洶湧的宮廷鬥爭,一個人對人是狼的時代,一個天生是贏家的無名小卒,從鐵匠之子最終成為亨利八世的重臣
  • 美劇經典收藏三:歷史難塵封 宮鬥永留傳
    事實上美劇的創作發展一直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娛樂化,向男女青春、生活這個方向上靠,而另一個則是與歷史掛鈎,角色脫胎於真實人物,故事內容則超越歷史傳記
  • 【英國歷代君主】都鐸王朝君主
    THE TUDORS都鐸王朝關於這段歷史的美劇英劇很多,比如《都鐸王朝》《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狼廳》《伊莉莎白一世》《風中的女王》等等,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噢/winkThe Dudors 劇照HENRY
  • 都鐸王朝:英格蘭歷史上最混亂的一家人,三個兒女全當了皇帝
    導語:都鐸王朝,一個由英王亨利七世在結束了青史聞名的玫瑰戰爭後建立的王朝。而從亨利七世的繼承人人選發生劇變後,這個王朝開啟了100多年洋洋灑灑的狗血劇連播,成為英格蘭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家族之一。可以說,都鐸家族生孩子,也像是上帝擲硬幣,不是極度聰慧,就是極度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