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一):22K工資的臺灣年輕人

2021-01-11 華夏經緯網

圖片來源:華夏經緯評論頻道

 

   作者 唐荒

   有位徐姓女青年,每月的薪資是22K,在網上向社團請求幫助,因為她必須支付她「阿公的贍養費」,生活困難。徐女士詳細列出她每月的收入支出:每月薪資扣去健康保險費,實拿21,278元(新臺幣,下同);房租4,500元、電話費725元、車貸2,100元、汽油錢500元、給阿公10,000元,剩下3,453元的飲食費,每日飯錢115.1元。 

    臺灣的生活雖然便宜,一天只有115元的餐飲費,怎麼過得下去?不料網上的反應熱烈,馬上有大批網友分享他們的省錢方式:「早餐20元三明治,中午30元的粥,晚餐去全聯買經濟麵條,可以煮好幾天晚餐,但吃久了會營養不良。「、「三餐都自己處理,大概一天100元就可以了吧!」、「早午餐一起吃,一餐50元,一個月3000元撐得住。」還有人自覺慚愧,說: 「我的每日用餐費高達300元,真是花錢如流水,應該好好檢討。」

   徐女士上網談這事,原本想與網友們交流,她好奇有沒有住在外面的網友們,飯錢花得比她少?分享省錢的生活方式。沒想到這則消息在臺灣網紅了一陣子,與徐女士有相同境遇的年輕人多的是。

    有網友讚嘆徐女士,收入如此微薄,還將近一半的薪水給他阿公做生活費,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徐女士說:「感謝網友的鼓勵及祝福,阿公的贍養費並不算是孝順,這是我本份的事。」

    大多數人建議徐女士去找一份收入較高的工作,儘快脫離目前的困境。空口說白話容易,到哪裡去找高薪工作?

    多年來臺灣年輕人的月薪,平均為2萬2千元。賴清德上任,宣稱要給全臺灣的公務員加薪,並且要提高年輕人的平均薪資為三萬元。賴「院長」出席某臺灣企業界領袖會議,呼籲各大董事長響應號召,給他們的員工加薪,企業界反應冷淡。本來嘛!大小企業是否應該提升員工薪資,是人家的家務事,當官的能替他們加薪?幾個月過去,還沒見到臺灣執政當局提升年輕人工資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日程表出來。臺灣老百姓對此也見怪不怪了,這本是綠色政權的一貫本質:雷聲大、雨點小;或是乾打雷不下雨;凡事說說就算,時間一久大家淡忘,沒人再提。

   低薪資現況長年沒有改變,多數臺灣的年輕人陷入走投無路的苦悶情緒。經常聽到他們的怨聲載道,對現實環境不滿。他們出來工作獨立生活,每個月支領如此微薄的工資,連三餐都必須精打細算勉強度日,誰開心得了?更別提結婚生子、買套房子什麼的,都是遙不可及的幻想了。故此臺灣的「啃老族」甚為普遍,沒有實際統計數字,據估計「啃老族」的人數比想像的多很多。

   「啃老族」大約多是在二十五歲以上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的父母多是中產階級專業人士,供兒女讀完大學,畢業後找事不容易,或是嫌工資太低,就繼續讀研究所。反正臺灣的大學院校林立,大量招收研究生,無目的訓練出各行業的專業人才,讀完研究所,算是學有專長了,但覓職的路子更窄。坊間不時的傳出新聞:郵政局招考郵差,報名人數多,其中有不少具博士學位的。這些學非所用的博士,被錄取的機率都很低。報章雜誌也有過專文報導:某博士拋棄所學專業,在夜市賣炸雞,生意不錯,轉行成功等等。但是這種例子終究頗為罕見,「啃老族」的數量,多年來未見減少。

   臺灣社會出現「低薪資」、「啃老族」的現象絕非偶然,數十年來的臺灣每個執政當局都不具遠見、沒有也不會做前瞻計劃,只著重如何四年後繼續執政。他們在位子上得過且過,最多只做個四年計劃,以便贏得下一屆選舉。

    任何經濟發展項目,都需要至少十年或二十的規劃、執行。高舉意識形態大旗、民粹掛帥、急功近利、應付救急、鬍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連小吃攤子都無法經營得好。教育下一代是「百年樹人」的神聖任務,哪裡容得下無恥政客們來作灌輸年輕人思想的齷齪勾當:他們修改歷史課綱、美化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暴行……等。又盲目地進行教育改革,二三十年內,臺灣突然有了169 所大專院校,大學畢業生滿街都是,很多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臺灣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世代,就甘於這樣苦悶的活一輩子嗎?當然不會。 (唐荒 資深政論家)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在臺灣,看著一批又一批22K青年,出走了!
    在臺灣,她並不是個案,年輕人因為待遇低、發展停滯而出走的事例,不在少數。因為,臺灣的現狀讓年輕人絕望:物價翻倍,薪資卻在倒退。· 01 ·臺灣:全世界唯一工資降、物價漲的地方無法突破的低薪,一眼望到頭的未來,就是當下臺灣青年的「茫」之所在。常聽到老一輩的臺灣人教訓年輕人:「你們不努力,不爭氣,不吃苦。」但事實是,臺灣年輕人連吃苦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只能在薪水停滯和物價上漲的夾縫中求生。
  • 職場起薪差距大 臺灣職場新人月入22k是真是假?
    ,根據臺灣1111人力銀行調查,逾77%受訪上班族有意前往海外工作,進一步分析年輕人赴外工作原因,主要是認為海外工作具備「薪資優渥」、「福利佳」、「工作內容符合興趣」等條件。有媒體分析稱,因為島內持續的低薪問題,造成大量臺灣人才來到大陸或者出走海外以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那麼臺灣大學生畢業以後在臺灣的職場裡到底能掙多少錢呢?傳說中的大學生畢業月薪只拿22k(22000新臺幣,約合4696元人民幣)是不是普遍現象呢?
  • 臺灣人哭了!寧願不坐辦公室,也要賭命送外賣?道出臺灣年輕人低薪世代
    貼文一出,吸引許多網友回應「當然就是因為低薪啊,南部低薪到令人覺得可悲」、「我認識的專職外送,薪水都是 臺幣60k 到 80k ,這表示這個行業現在有市場,趁還有市場的時候快賺也是不錯的選擇」、「臺灣真的該檢討了,連外送員薪水隨便都屌打」、「臺灣低薪問題不解決,也沒辦法」、「懶人經濟強大」、「因為在臺灣專業不被重視阿,低薪問題嚴重」。
  • 賴清德稱臺灣年輕人平均工資上萬 柯文哲:怎麼可能
    據臺媒9月30日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今早趕赴新竹,合體民國黨(臺灣一個政黨)新竹縣長參選人徐欣瑩開直播,會中談到青年就業薪資的問題,「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到「平均工資5萬元新臺幣(約合1.1萬人民幣)」讓年輕人反彈。
  • 一文讀懂臺灣兵力現狀:軍隊還有多少人?青年為啥就是不當兵?
    ▲▲▲「我想找個人陪我,你願意嗎?」
  • 壓力山大臺灣年輕人眼中的世代不公是這樣的?
    近些年,臺灣年輕人遭遇就業難題,起薪底(長期只有新臺幣2.2萬,稱為22k)、工作機會少,引起他們普遍不滿。有專欄作家刊文指出,臺灣年輕人的壓力山大,並認為不應忽略臺灣年輕世代長期累積的怨念,否則,蔡英文的執政之路將更難走。蔡右駿/文關於世代不公,臺灣年輕人是這樣想的:蔡政府團隊也是銀髮族,真的能為年輕人想嗎?
  • 我去了一場傳銷大會,終於知道臺灣青年在想什麼
    我決定前往最不願參加的傳銷大會上,聽聽青年聲音,文章後半段我再講個人所聞所見,讓我先把這項調查做些說明。關於未來的人生價值,除了臺灣青年,其他三地青年一致對「擁有幸福美滿家庭」按首贊,其次才是「找到喜愛的工作」,只有臺灣人將工作擺第一(23.9%),家庭為次(20.6%)。這與我的觀察一致,對於臺灣青年來說,收入是當前大敵,不解決這個,家庭難有幸福基礎。
  • 這個七夕,臺灣青年可沒心思搞浪漫
    臺灣青年上網申請就學貸款。圖片來自臺媒要還債,穩定的收入來源必不可少。臺灣2018年全年平均失業率為3.71%,其中20至24歲的失業率高達12%,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青年失業率還要糟。這10年間,每10個年輕人就有1個以上面臨失業。「畢業即失業」的青年就業問題依然嚴峻。由於島內經濟不景氣,即便勉強找到工作,起薪也不見得理想。據臺灣1111人力銀行調查,2018年臺灣職場新人工作起薪約為2.7萬元,較前一年減少800多元。而新人期待薪資則下調1162元,實際起薪與期望差距創3年新低。
  • 臺灣年輕人為何不再看好「鐵飯碗」?
    可是如今,這樣的「鐵飯碗」卻生了鏽,不再被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看好。「年金改革」大砍薪資福利「十幾年前,我爸臨退休的工資是4.6萬元(新臺幣,下同),退休工資也接近這個數,而且還可以享受年利率18%的優惠存款(俗稱『18趴』,優惠存款額度根據公務員層級、工作年限由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每個月加上利息就5萬多了呢!這比我現在賺得多。」
  • 臺灣鮮肉男團太「薪酸」,月收入不到22k,8人都單飛爆退團潮
    臺灣男團SpeXial自2012年成立,捧紅了多位高顏值偶像,最近卻風波不斷,這2年陸續爆發退團潮,先是宏正離開9年老東家可米,在此之前,晨翔、以綸也在2017年相繼退團,在娛樂圈掀起一陣譁然。有消息指出,其實這些事件都非偶然,全盛時期團員多達12人,每人薪資平均不到22k,且退團潮另有隱情。據《聯合報》報導,SpeXial雖人氣旺,工作也總是滿檔狀態,但人數實在太多,酬勞瓜分後,平均每人薪資不到22k,當初「薪酸」事件爆發後,一度成為討問話題。
  • 拒絕馬雲300萬美元的臺灣青年說:臺灣是人,中國大陸是"狼"
    來看看這位曾經拒絕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投資的臺灣年輕人,怎麼看待兩岸青年創業。  林思吾近日在 Facebook 撰文標題為「中國年輕人是狼,臺灣是小綿羊?你可能想錯了」的文章後,立刻在 Facebook 等社交網絡上引起不少迴響。過去這幾年來,在中國大陸創業圈與企業界,最流行的一個字眼,莫過於「狼性」 這個字了。這個字眼,起源於 2004 年出版的一本書叫《狼圖騰》,之後在中國企業界廣為流傳。
  • 馮國豪:臺生西進大爆發因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馮國豪:臺生西進大爆發因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2018年05月31日 13: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南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馮國豪近日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
  • 臺灣人才為何外流嚴重?臺教授:因為臺灣不要他們!
    長久以來的低薪以及產業無法升級等結構問題,導致臺灣人才外流狀況日益嚴重。此外,隨著大陸31條惠臺措施的出臺,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想來大陸發展。對他們而言,在島內人才供過於求、薪資不振,大陸給了臺灣年輕人一個舞臺,自己要把握住這個機會。
  • 「臺獨」支持率下降,臺灣年輕人並不是「臺獨」世代
    在2014到2015年,傾向「臺獨」者成長,2015年12月時,大致在4成左右;但在2016至2018民進黨執政時,卻出現下降趨向。2018年12月的數據顯示,20至29歲和30至39歲族群,分別僅有3成和2成左右的人傾向「臺獨」;然而到2020「大選」後, 3月的數據卻指出,20至29歲與30至39歲青年世代的「臺獨」支持率,分別高達6成與5成之間,與2018時的氛圍迥然不同。
  • 去臺灣住半個月,被那裡工資嚇到
    有人說:去臺灣探親半個月,臺中、臺北大部分地方都有去。普通階層的工作工資一半都是120-150臺幣/小時,像什麼一間小小的奶茶店、便利商店、小飯館、牛扒店、肯德基之類的服務員都是這個工資。有人說:作為一個交換生告訴你,這邊人工成本高,超市裡面一個大點的陶瓷碗,就一個合人民幣六十幾塊,普普通通超市裡一拖鞋大陸30塊3雙,這邊都得四五十一雙。不過化妝品便宜很多,但過日子不可能指望這些化妝品啥的吧。圖為臺北西門町區。有人說:臺灣消費水平真心不高。
  • 臺灣年輕人力挺蔡英文?國臺辦發聲:絕不會放棄臺灣年輕人
    這次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臺灣年輕選民幾乎一面倒挺蔡英文,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儘管如此,但絕不會放棄臺灣年輕人,大陸會加強對臺灣地區青年人的政策,提高針對性和獲得感,採取「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政策,從而讓兩岸同胞包括年輕人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 看·臺灣 那些不安的臺灣年輕人
    那麼,現在這個兩岸都在焦急等待的特殊時刻,我們目光的焦點不妨從萬眾矚目的九二共識、臺海關係……稍微轉開,來看一下真正的民心民意,來聽聽那些臺灣同樣不安的年輕人的心聲。先說一個關於臺灣本省精英的故事。這位青年出生在臺南,家庭貧苦,是一位勤奮聰明的好學生,他考上臺灣大學法律系,並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 生育率全球墊底,臺灣年輕人已經生不動了
    這是之前臺灣舉辦的創意「催生」標語活動中,網絡票選出的第1名。舉辦標語評比,是近年臺灣為鼓勵生育而想出的辦法之一。然而,標語創作者張芝菁拿到百萬大獎後,被問會不會生孩子時,卻無奈地說:自己也不敢生,因為養孩子實在不容易。這是臺灣近年來人口生育困局的一個小小縮影。
  • 頭頂「三座大山」的臺灣年輕人,已經生不起娃了
    這是之前臺灣舉辦的創意「催生」標語活動中,網絡票選出的第1名。舉辦標語評比,是近年臺灣為鼓勵生育而想出的辦法之一。然而,標語創作者張芝菁拿到百萬大獎後,被問會不會生孩子時,卻無奈地說:自己也不敢生,因為養孩子實在不容易。這是臺灣近年來人口生育困局的一個小小縮影。
  • 「悶世代」的臺灣年輕人:想要吶喊 卻剩彷徨
    且看他們大部分人成長的軌跡——伴隨著房價和物價的飆升,眼瞅著奶茶從念小學時的20元(新臺幣,下同)一杯,變成大學時的40元一杯。大學一畢業,起薪22K(2.2萬元新臺幣)、工時又長,看到的是缺乏經濟活力的社會以及彈不起來的薪資。想要吶喊,卻剩彷徨。跟父輩有代溝,對未來很迷茫。用苗慄青年邱星崴的話說:「我們是很苦悶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