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華夏經緯評論頻道
作者 唐荒
有位徐姓女青年,每月的薪資是22K,在網上向社團請求幫助,因為她必須支付她「阿公的贍養費」,生活困難。徐女士詳細列出她每月的收入支出:每月薪資扣去健康保險費,實拿21,278元(新臺幣,下同);房租4,500元、電話費725元、車貸2,100元、汽油錢500元、給阿公10,000元,剩下3,453元的飲食費,每日飯錢115.1元。
臺灣的生活雖然便宜,一天只有115元的餐飲費,怎麼過得下去?不料網上的反應熱烈,馬上有大批網友分享他們的省錢方式:「早餐20元三明治,中午30元的粥,晚餐去全聯買經濟麵條,可以煮好幾天晚餐,但吃久了會營養不良。「、「三餐都自己處理,大概一天100元就可以了吧!」、「早午餐一起吃,一餐50元,一個月3000元撐得住。」還有人自覺慚愧,說: 「我的每日用餐費高達300元,真是花錢如流水,應該好好檢討。」
徐女士上網談這事,原本想與網友們交流,她好奇有沒有住在外面的網友們,飯錢花得比她少?分享省錢的生活方式。沒想到這則消息在臺灣網紅了一陣子,與徐女士有相同境遇的年輕人多的是。
有網友讚嘆徐女士,收入如此微薄,還將近一半的薪水給他阿公做生活費,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徐女士說:「感謝網友的鼓勵及祝福,阿公的贍養費並不算是孝順,這是我本份的事。」
大多數人建議徐女士去找一份收入較高的工作,儘快脫離目前的困境。空口說白話容易,到哪裡去找高薪工作?
多年來臺灣年輕人的月薪,平均為2萬2千元。賴清德上任,宣稱要給全臺灣的公務員加薪,並且要提高年輕人的平均薪資為三萬元。賴「院長」出席某臺灣企業界領袖會議,呼籲各大董事長響應號召,給他們的員工加薪,企業界反應冷淡。本來嘛!大小企業是否應該提升員工薪資,是人家的家務事,當官的能替他們加薪?幾個月過去,還沒見到臺灣執政當局提升年輕人工資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日程表出來。臺灣老百姓對此也見怪不怪了,這本是綠色政權的一貫本質:雷聲大、雨點小;或是乾打雷不下雨;凡事說說就算,時間一久大家淡忘,沒人再提。
低薪資現況長年沒有改變,多數臺灣的年輕人陷入走投無路的苦悶情緒。經常聽到他們的怨聲載道,對現實環境不滿。他們出來工作獨立生活,每個月支領如此微薄的工資,連三餐都必須精打細算勉強度日,誰開心得了?更別提結婚生子、買套房子什麼的,都是遙不可及的幻想了。故此臺灣的「啃老族」甚為普遍,沒有實際統計數字,據估計「啃老族」的人數比想像的多很多。
「啃老族」大約多是在二十五歲以上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的父母多是中產階級專業人士,供兒女讀完大學,畢業後找事不容易,或是嫌工資太低,就繼續讀研究所。反正臺灣的大學院校林立,大量招收研究生,無目的訓練出各行業的專業人才,讀完研究所,算是學有專長了,但覓職的路子更窄。坊間不時的傳出新聞:郵政局招考郵差,報名人數多,其中有不少具博士學位的。這些學非所用的博士,被錄取的機率都很低。報章雜誌也有過專文報導:某博士拋棄所學專業,在夜市賣炸雞,生意不錯,轉行成功等等。但是這種例子終究頗為罕見,「啃老族」的數量,多年來未見減少。
臺灣社會出現「低薪資」、「啃老族」的現象絕非偶然,數十年來的臺灣每個執政當局都不具遠見、沒有也不會做前瞻計劃,只著重如何四年後繼續執政。他們在位子上得過且過,最多只做個四年計劃,以便贏得下一屆選舉。
任何經濟發展項目,都需要至少十年或二十的規劃、執行。高舉意識形態大旗、民粹掛帥、急功近利、應付救急、鬍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連小吃攤子都無法經營得好。教育下一代是「百年樹人」的神聖任務,哪裡容得下無恥政客們來作灌輸年輕人思想的齷齪勾當:他們修改歷史課綱、美化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暴行……等。又盲目地進行教育改革,二三十年內,臺灣突然有了169 所大專院校,大學畢業生滿街都是,很多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臺灣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世代,就甘於這樣苦悶的活一輩子嗎?當然不會。 (唐荒 資深政論家)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