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深夜點著燭火寫作?是誰披起毛氈套上西裝要去授課?又是誰在為西南聯大的校舍皺緊眉頭?是聞一多,是朱自清,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抗戰時期,他們在龍泉古鎮艱苦卓絕地奮鬥;和平年代,他們的偉大精神永遠留存。去到司家營,看看他們遺留的足跡吧。去聞一多朱自清舊居聆聽他們的故事;去龍泉古鎮研究院拾起兒時的記憶;去梁思成林徽因舊居體會他們生活的點滴;再去陸子安宅院和龍頭街115號院享受寂靜時光。
大街小巷之旅,跟著呂娜,發現不一樣的盤龍。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
wen yi duo zhu zi qing jiu ju
/
此前從不知道在昆明城還有這樣的地方,對那一段歷史也只粗略了解。了解他們的故事以後,再踏入這棟一顆印建築,就有了無法言說的感覺,對他們的大無畏精神感到敬佩,也為其中貼近生活的點滴所感動。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在綠蔭成林的聞一多公園內,附近的居民經常在公園裡散步和鍛鍊,那棟一顆印建築就靜靜矗立在那裡,後面是悠悠湖面,群鴨穿過蘆葦,留下陣陣水波。到了門口,清華文科研究所舊址的牌匾是時光的記憶,二樓窗口的瓦貓在靜默守望。
每次來到一顆印建築,總能被先輩的創造力所感動,踩著木板穿過一個一個房間,透過一個一個窗口,看見許多不一樣的景致。房間內所有的展陳都在講述聞一多和朱自清在這裡的點滴,我看見聞一多寫給妻子的情書、朱自清房間的帽子。去拍攝那天外面正好下起大雨,坐在窗前聆聽雨聲也是生活中難得的時刻。
曾經二樓的清華文科研究院,現在是盤龍區圖書館總分館制的一個分館。附近的一些老年人經常到這裡看書,他們戴著老花鏡,捧起一本書就是一個下午,偶爾遇到幾位同齡人,講起房屋主人的故事,跟著聽聽也覺得自己收穫了不少。
我最喜歡一顆印建築的樓梯和過道,它們好像可以通往任何地方。經過樓梯走進每一個房間,都像是探秘的過程,總在期待下一步會是什麼。連接房間的廊道也特別適合拍照,只有打開一顆印的窗戶,才能觸摸到這裡真實的靈魂。
地址 | 盤龍區龍波路俊發城聞一多公園內聞一多朱自清舊居
晉式宅院
在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旁,還有另一棟一顆印,它就是晉式宅院。平日裡,是京韻庭院實驗劇《聞一多》的演出場地。每逢演出,這裡總是坐滿觀眾,而演員們則一遍又一遍的,將聞一多那些故事緩緩講述。
地址 | 盤龍區俊發城聞一多公園內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旁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long quan gu zhen
wen hua yan jiu yuan
/
這裡是當之無愧的寶藏地!走進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的時候,完全想不到裡面有這麼多驚喜,了解老昆明生活、感受西南聯大名人們的風採、拍照打卡都是不二選擇。
舊物博物館
在龍泉古鎮舊物博物館裡,有很多「老昆明」物件,小時候家裡喝水的口缸、用磁帶的錄音機、還能運作的電風扇......走進這裡的一瞬間,就像掉進了80年代的昆明,點點滴滴都是回憶,隨便哪個角落拍張照片,不用調色就是復古大片。
西南聯大名人展
你有沒有想過某一天,可以真正融入到西南聯大那個時期去。看著梁思成和梅貽琦的來往信件,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的生動漫畫,觸摸到馮友蘭曾經使用過的桌子,仿佛真的穿越到了那個時代。一旁破舊的老式鋼琴和頗具年代感的留聲機也似乎在訴說著這裡的每一寸時光。
地址 | 盤龍區司家營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
梁思成林徽因舊居
liang si cheng lin hui yin jiu ju
/
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世界如何更迭,總有些東西是不可磨滅的,就像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愛情。而在這座他們一生中唯一為自己建蓋的居所裡,愛意藏在每一個角落。
梁思成林徽因舊居
梁思成林徽因舊居內,展陳著西南聯大那段時期的歷史,講述了他們如何遷移到大後方,如何在艱難日子中開出花來。還有梁思成林徽因的許多老照片。其實房間裡有很多細節,都是梁思成為林徽因設計建造的,每一個都是一篇故事。
這條小路的盡頭被兩旁的樹木繁密的樹葉掩蓋,路的這一頭兩旁都是房間,在窄窄的小路徘徊,想起梁思成帶著孩子們去瓦窯村撿石頭回來鋪路的故事,每一塊石頭代表每一個足跡,時光走了,它們永遠留在這裡。
地址 | 盤龍區寶雲路與北京路交叉路口往東南約600米
陸子安宅院
lu zi an zhai yuan
/
第一次看到這個中西合璧的別墅時,就被它的色調所吸引,灰調的磚牆搭配滇越鐵路時期代表藍,即使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陸子安宅院
陸子安宅院的外牆已經長滿了雜草,我覺得這些綠色給這棟冷清的房子帶來了生命。站在藍色門框外,仰望巨大空曠的磚牆,誤入草叢中又遇見守護這裡的松柏樹。總之不論在那個角度,都能感受到它獨一無二的美麗。
走進房子的一瞬間,就感覺回到了民國時期,如果有個類似的民宿,應該會特別受歡迎。二樓的陽臺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站在上面眺望遠方的雲,回首看見愛人站在樓下,這才是最愜意的生活吧。
地址 | 盤龍區龍頭街地鐵站A出口背後
龍頭街115號院
long tou jie 115 hao yuan
/
龍頭街115號院也是一座傳統的一顆印建築,這棟民居,已經有上百年歷史,斯人已逝,獨留它在這裡。
龍頭街115號院
115號院是在一片喧囂裡獨有的一片天地,走進院子中的那一刻,耳朵和眼睛都靜了下來,雲朵好像也靜止了。院落中有幾株小草堅強的冒出頭來,能在115號院院子裡的臺階上坐下來,感受時間的流動,也是快節奏生活中難能可貴的事情。
這裡的木紋好像比聞一多朱自清舊居的要更深,深紅色的窗子和門散發著古老的氣息,撫過一道道門,一扇扇窗,回首已經百年。天氣好的時候,陽光能把院子照的發亮,透過窗欞的空格照到屋裡去。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115號院,我覺得它就是鬧市裡的慢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