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寶藏】鎮館之寶恐龍蛋

2021-01-13 正北方網

【年代】白堊紀晚期

【發現】1922年

【地點】內蒙古二連浩特

【收藏】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內的恐龍蛋化石。新華網 徐紅梅攝

二連浩特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是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22年,中亞考察隊在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和蒙古國的火焰崖發現的蛋化石首次被認定為是恐龍蛋,這使二連浩特成為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之一。

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內的恐龍蛋化石。新華網 徐紅梅攝

在蒙古高原發掘到恐龍蛋化石,這一重大成果一公布,立刻在世界引起轟動,也從此拉開二連恐龍動物群發掘研究的序幕。

世界上最早的恐龍蛋是1859年在法國庇里牛斯山腳下的洛口地區發現的,然而一直到1968年才被確認。

目前,我國多地都發現恐龍蛋化石,發現的種類在世界首屈一指。在二連浩特、烏拉特後旗、阿拉善左旗地區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基本屬於白堊紀晚期。

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內的恐龍蛋化石。新華網 徐紅梅攝

研究證明,這些恐龍生活在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那時蒙古高原二連盆地一帶,完全是另一種景象。這裡遍布湖泊、沼澤,一派溫暖、潮溼的亞熱帶風光,是恐龍統治的王國。到了6500萬年前,由於種種原因,恐龍王國神秘地消失在這片土地上。在距今1000萬年前,中亞地區地殼又開始隆起,變成現在的蒙古高原。

陳列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內的恐龍蛋化石。新華網 徐紅梅攝

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一樣,都是卵生的。現在看到的恐龍蛋化石是最常見的羊膜卵化石,是恐龍產的羊膜卵在地下經過長期地質作用形成的化石,保存在中生代地層中,特別是白堊紀晚期的地層中尤其豐富。

在我國及世界各地的很多中生代地層中都發現過大量恐龍蛋化石。恐龍蛋化石一般僅保留蛋殼,絕大多數蛋內的蛋清和蛋黃已流失。極少數恐龍蛋內還保存有胚胎化石,這些為研究恐龍的生殖、行為、古生態以及演化提供了寶貴資料。

恐龍蛋化石形態有圓形、卵圓形、橢圓形、橄欖形等多種形狀。恐龍蛋化石小的如鴨蛋大小,大的超過50釐米。目前恐龍蛋也很少能被確定是哪種恐龍所產。

最早人們認為恐龍軀體比較龐大,不可能自己孵蛋,而推測大多數恐龍會和烏龜一樣,將蛋埋藏在沙土中,利用太陽的熱量進行孵蛋。隨著竊蛋龍胚胎化石在蒙古戈壁和河南被發現,科學家們發現恐龍中的竊蛋龍會自己孵蛋。目前有化石證據表明,小恐龍孵化後,並沒有馬上出去獨立生活,而是在窩裡由父母照顧。

恐龍蛋還有很多未解之謎,自人類第一次發現碎片狀的恐龍蛋化石到現在也不過一百多年歷史。隨著更多恐龍蛋化石被發現及相應研究的深入,相信人類對恐龍蛋的了解會更加系統和全面。

出品:王宇天 王軍有

監製:李國棟 郝芳芳

策劃:徐紅梅

編導:徐紅梅

攝像:呼很蘇力

剪輯:  呼很蘇力

海報:王思婷

聯合出品: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院

[責任編輯:孟捷]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提前看看12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過過癮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
  • 《國家寶藏》劉濤圓夢演繹「女戰神」守護鎮館之寶
    中新網12月17日電 由央視綜藝頻道(CCTV-3)出品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12月17日晚19:30即將播出第三期節目。本周,來自河南省博物院的三件傳世國寶——婦好鴞尊、雲紋銅禁、賈湖骨笛將在劉濤、雷佳音、蔡國慶父子三組「國寶守護人」的演繹下,展現其充滿傳奇性的前世故事。  作為華夏文明起源地之一,河南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誕生與繁盛。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個「恐龍寶寶」
    它的出現驚豔了世人,沸騰了科學界,鎮館之寶,當之無愧。中華貝貝龍寶寶復原圖中華貝貝龍的坎坷經歷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的西峽盆地,出土了大量恐龍蛋化石,目前已劃分出6科9屬13種,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多早在1993年,人們在河南省西峽縣陽城鄉趙營村東2公裡處,發現了一個恐龍蛋化石,這個化石明顯跟其他恐龍蛋化石不同。從外觀上看,除了幾個明顯的恐龍蛋印記之外,還有一堆骨骼化石散落在周圍。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民眾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梁婷攝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知道嗎?
    陝歷博還有這些鎮館之寶 鑲金獸首瑪瑙杯 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釐米,長15.6釐米,口徑5.6釐米。 大家逛博物館的時候 可以重點參觀哦~ 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 秦代玉高足杯 該杯於1976年陝西省西安市東張村,秦阿房宮遺址出土。
  • 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百萬網友參與,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啟動近一月,吸引175萬餘人參與投票,12月9日,網絡投票排名前三的文物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 除了上面這三件國寶,陝歷博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鎮館之寶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西安其他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喜歡逛博物館的朋友劃重點哦~ 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 唐代三彩騰空馬 於西安西郊出土,馬全身赭黃色,間白斑紋。
  • 國際博物館日 探訪廈門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探訪廈門市各個博物館,搜羅鎮館之寶和館藏精品,介紹它們的故事——希望下一個與它們相遇的人會是您。  臺灣地圖(明末)   收藏館: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   鄭成功時期的軍事地圖   這張地圖是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省博館長:「寶貝」太多難以割捨,期待看到一票票選出的「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雙十一啟動後,受到廣泛關注,不少網友表示想聽省博館長方勤說說他心目中的十大「鎮館之寶」。11月1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就此採訪方勤,方勤笑稱,「想了好幾天,也沒想明白」,在他心目中,20件候選文物件件都是「鎮館之寶」,實在難以割捨,因此很想聽聽公眾的意見。
  • 一件唐代小楷在敦煌出土,字字絕美,乃是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敦煌遺書《西晉陸機辯亡論》藏經洞當中的文物有5萬件以上,橫跨千年之久的文物埋藏其中,王道士並非不知道這座洞窟的價值,他上奏縣官,經過層層上報之後,各級官員對此卻無動於衷,許多官員將部分寶物當作了行賄之物,而那些不被重視的寶藏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央廣網武漢12月27日消息(記者彭照 黃炎秋 通訊員劉成璐)據中國之聲《朝花夕拾》報導,前不久,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除曾侯乙邊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的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六件文物入選。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南極vlog|捕1.5米烏賊,隊員:鎮館之寶
    南極vlog|捕1.5米烏賊,隊員:鎮館之寶 2020-04-30 08:18   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視頻編輯 吳佳穎 實習生 李強 視頻後期 黃桅 孫瑞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
  • 專家熱議十大「鎮館之寶」評選—— 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廣大網友投票,也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專家們認為,博物館與媒體聯合發動公眾進行投票、評選,是對「鎮館之寶」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非常有意義。
  • 雲觀展|為自閉症兒童講解上博鎮館之寶
    雲觀展|為自閉症兒童講解上博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本次評選活動,自11月11日啟動,線上線下反響強烈,公眾通過博物館網站、微信,湖北日報微信為心儀的「鎮館之寶」投票。活動還走進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廣大學子踴躍投票。
  • 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揭曉!其中一個寶貝來自十堰
    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十大「鎮館之寶」!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